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工作。
目前医学检验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改进。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以往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实验操作,缺乏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实践教学的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需要教师将实验室变成学生的一处实践基地,通过实际问题和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操作技能。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中的设备和材料不足,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很多学校医学实验室的设备老旧,仪器罕见,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些实验材料和试剂供应不足,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
学校应该增加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及时更新设备,同时保证实验室的材料供应充足。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很多实验课程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观摩。
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提问、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中的评估方式也值得思考。
目前很多实验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式不全面也不准确。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设计等,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应该与实际医学工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
学校应该与医院、检验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提供学生进行临床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医学检验实践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医学检验实践教学需要重新思考和改进。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的投入,改善师生互动和评估方式,并与实际医学工作相结合,以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142·1实验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高校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操作性较强,要求学生把握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其教学目标是为各类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技术支持、试剂生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要两手同时抓。
尤其是实验教学要重点抓,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实验、思考和分析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另外,实验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关系着医学检验学生的实践素养,实验教学教师团队的质量决定着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参加进一步的培训和实验,邀请临床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交流与沟通,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到实时的临床发展的动态,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为了让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形成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本文以实验教学为中心进行讨论。
在进行传统的实验教学时,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只能够被动地听讲,只是单纯的验证理论课上所提到的理论数据与基本概念,或者学生只能接受到基础的技能训练。
但是,这些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又较为单一,在实验方法方面,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被动的,无法培育学生形成较高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所有学生的水平和对实验教师依赖程度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实验过程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阶段,很多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因为文理学科不同、个人水平不同等,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尽相同。
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新时代“00”后群体,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如果遇到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可能无法形成较高的重视度。
医学检验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无法形成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是,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实验教师应该积极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进行实践时,要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优化。
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频率,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性的革新和调整。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行业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实践教学中发展较为落后,出现与临床应用脱节的问题,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挑战。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措施,以期促进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快速发展。
标签:高职院校;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知识滞后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但是现行许多高职院校在大专课程中的设置,基本以检验专业技术考试的基础课程为主。
临床上的一些分子生物技术开展较好,但是分子生物技术的相关课程开展少、课时少,存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与市场上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脱轨等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1]。
2.硬件设施薄弱随着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临床检验科逐渐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比如全自动血液分析儀器、尿液分析仪器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等[2],但是高职院校因为自身教学经费有限,购置大型仪器较少,据笔者了解,生化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教学单位有,但是在很多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医学检验的学生一般采用手工的操作方式多,仪器使用少,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大型仪器都是以教学演示为主,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少。
3.缺乏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因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标准等存在不同,导致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标准也有很大差异,高职院校实习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在水平上就参差不齐。
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三年制的培养过程中,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紧密,临床检验实践课程比较少,缺乏集中和严格的实践技能训练,大部分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探讨
一、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们缺乏实践性的学习,把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有些抽象,实践性较差,很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设备更新慢:医学检验教学的设备更新比较慢,学校里的仪器设备都是老旧的,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需求,很难让学生掌握新技术。
3.教学资料匮乏:医学检验教学资料较为匮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求。
二、改进办法:
1.增加实践性:增加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2.更新设备:学校要多投入资金,更新医学检验的设备,以便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
3. 增加教学资料:学校要增加医学检验教学的资料,包括教学指导手册、视频等,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关于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是指将学生从课堂带入实验室,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了解并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测试原理以及检测诊断方法等。
尤其在医学领域,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优化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提出个人看法。
一、医学检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许多医学学校的实验室设施陈旧,后勤设施不完善。
比如实验室仪器只能在早上一定时间进行实验,不能与上午、下午连续使用;或者实验设备使用缺乏维护甚至是损坏;教室教学设备过时等等。
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安全产生潜在的风险。
2. 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由于学校的师资人数有限,实践教学授课时间可能不足。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在技能上有所欠缺。
许多教授抱怨他们没有时间教导学生浸淫于实践中,无法确保医学生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训。
3. 缺乏实践教学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进度紧凑。
但在学校教学中,因为课程深度有限,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涉及到所有的概念。
或者,某些实验或操作使用的技术不会在整个课程内被强调讲解。
4.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跟从老师的指示操作,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活力和互动性,无法适应当今教育需求的变化。
二、医学检验实践教学优化的方法1. 提升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学校要优化实验室设施,尽可能地提高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数量。
教室应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保证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安全性。
2. 实践教学课时增加为了提高医学检验实践技能,学校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时间。
学生应该有足够的实践时间来进行交互和探索。
学校还应该建立实践教学成果并有技术运用的许可证,以支持实验教学。
3. 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学校应该建立体系化的实验教育体系。
检验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医学院校的一名学生,临床教学无疑是我们学习医学知识的重要
环节,而检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和知识。
然而,从实际教学中来看,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采
取对策解决,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一、检验的准备不充分
一些教师在检验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例如,未准备充
足的医疗器材,无法提供充足的实践环境等。
对策:教师应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准备所需的医疗器材等设备,确
保检验的顺利进行。
二、检验的安排不合理
有些教师将检验安排在上课最后十分钟,缺乏认真的检查和反思,对
临床技能的掌握和理解起不到积极作用。
对策:教师应该对临床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充分的检查,定期
进行临床技能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缺少检验的反馈
在检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提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为其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临床技能。
对策:教师应该在检验后给出充分的反馈,并在其后续教学中强调相
应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四、检验不与实际医疗情况贴合
一些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侧重于理论而不是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
不知所措,对将来的临床工作不具备应有的能力。
对策:教师应该通过充分的实践和临床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
学的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和创新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当重视检验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准备和素质,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
实现医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医学检验教学实习现状分析1医学检验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1医学院校对实习生的管理难度增加学校为了给医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加就业率,尽量与省内甚至省外各大医院建立联系,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习机会。
学校的出发的是好的,但由于实习基地多而散,并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除了直属附属医院外,实习医院和学校之间属于非行政隶属关系,二者在学生的管理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方面都存在差异。
1.2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考核仅以学校提供的实习鉴定手册为标准,而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考勤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没有做具体规定。
由于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出科考核方式的不同,导致同一学校的学生在不同医院实习,出现较大的差别,在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实习医院考核严格,可能最后实习成绩一般,而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由于实习医院管理松散,最后实习成绩可能优秀,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实习医院产生抵触,另一方面,不利于学校分配实习生,下一届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医院时不愿意选择考核严格的医院实习。
1.3考研和就业对临床实习的冲击近几年由于医院对学历的要求逐年增高,参加考研的医学生也越来越多,考研的同时,实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有研究显示,对比分析实习组和考研组在入科和出科时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的差别,同时对两组的出勤率做了考察。
结果显示在入科时两组间的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成绩无明显差别,但在出科时实习组的临床操作成绩明显高于考研组。
同时,就业的压力,也使得毕业实习受到显著影响,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也往往从宽容和理解的角度出发,为实习生广开门路,放松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和约束,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
1.4带教老师主动带教意识薄弱带教老师主动带教会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检验专业学习的信心,如果带教老师只是让实习生从事一些简单的编号、离心、送标本等重复工作,则将会严重打击其实习的积极性,不能使实习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也不利于实习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门要通过打造大学生“双创”空间等形式,为“00后”大学生提供一个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道德素质,并在实践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
各高校也可不定期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来学校开设讲座,让“00后”大学生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0后”大学生应承担起养成教育的主体责任养成教育最终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取决于“00后”大学生本身,只有他们认同养成教育,并且不断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使养成教育取得实效。
首先,“00后”大学生应该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
部分“00后”大学生的集体价值取向、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自我认知也存在不够客观等问题。
因此,“00后”大学生在养成教育中要准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对自身的优缺点有准确的认知,并通过社会实践及学校教育不断发现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00后”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
“00后”大学生所面对的诱惑较多,如短视频、游戏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诱惑等。
在这种背景下,“00后”大学生应强化自我管控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要知道,大学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不断克服自身的惰性,制订好学习计划,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五、结语总之,在“0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学校、家庭要通力合作,发挥应用型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家庭在“0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社会要发挥“0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导向作用,“00后”大学生要承担起养成教育的主体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0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郭金明,赵海燕.“四个回归”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2(06).[2]王和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概念辨析、个性识别与路径选择[J].未来与发展,2022(01).[3]石菊红,石斌.大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4]谭成才,王志丹.应用型高校养成教育体系构建与创新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07).[5]王楠,沈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途径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6]胡金枚.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缺失现状及加强途径[J].价值工程,2011(15).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Formative Educationfor"Post-00"College Students i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Wu Quanhong1,Zou Jiang'ao2,Xu Chao1(1.Qingdao Hengx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dong Province,Qingdao266000,China;2.Yantai NanshanUniversity,Shandong Province,Yantai264000,China)Abstract: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z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esents an"open"situation.However,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00"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actual work,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education path of "post-00"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post-00"college students,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post-00"college student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post-00"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effective ways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cultivation education for"post-00"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nurturing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基金项目:本文系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XZY23SQYR13)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振坤(1983-),男,福建龙岩人,助理讲师,从事检验基础教学与研究;邱红鑫(1986-),女,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药学类专业教育教学及医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浅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相关医学类专业,针对当前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式,紧密联系临床,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合格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思维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专业,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这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也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然。
产学结合是高职高专办学定位的发展思路,以产学为主导,带动科技推广合作;以产促学,以学促产,产学共建,实现校、院双赢;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多结合点的产学全面合作;校院互兼、互聘,实现全方位合作。
在校领导协调下,在教学医院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创新产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相关医学类专业。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医院检验科和实验室工作,实验操作技能将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只有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合格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因此在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下,我们必须积极面对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医学检验教学滞后临床
医学检验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检验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诊治疾病及检验医学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技术改进的速度远远快于教育过程知识更新的周期,使得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对医学检验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
[3]主要表现为: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设置课程时主要考虑的是针对医院检验科开展的工作内容,这些学科涉及传统的检验内容,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使用介绍甚少。
2.教材编写周期过长,内容与临床脱节。
一方面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周期短,这在客观上造成教材内容跟不上检验技术发展速度的局面,形成教材内容与临床脱节。
另一方面教材编入的内容甚少,是较为成熟的技术,而临床应用的却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在观念上造成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的现象。
3.教学单位与临床的分离。
有一部分院校检验系与医院检验科是
分离的,院系分离,在教学中就很难用生动的实例启发学生,对新仪器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也只能照本宣科,这是造成教学与临床脱节的又一原因。
4.考试的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多数院校学生的考核时其最终成绩以笔试为主,这造成了学生只注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现象。
5.教学手段的落后。
院系分离的医学检验系,由于经费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整体上看教学手段较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与临床的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几点对策:
一是要积极推行院系合一,教师不能亲身参加临床实践,无临床一线操作经验是造成教学与临床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让教师在无教学任务时直接参加临床实践,就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二是要推行新的考试方法。
大力提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增加实际操作成绩的比重。
三是要大力改善教学手段如添置必要新颖的仪器和设备,制备各种多媒体课件,从网络获取相关的知识,从仪器制造商、经销商获取最新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的资料,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或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等。
四是改革教材编写程序,对教材作适当补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临床应用,学生在今后临床实习和工作中才能更快速地学以致用。
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学有待加强
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医改框架。
在这样具有大转折的医疗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学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要技术上过硬,职业道德上更要过硬。
必须坚持从卫生行业特点和医学生特点出发,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这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对医学生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当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内容,也是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教育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职业教育并未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这导致学生从学校进入临床时未能及时转换角色,出现一些医患纠纷。
对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增加医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应让学生积极参加医院各种医德医风建设活动,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和良好的医德行为。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创新思维如何培养
以往的职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去做,而不是引导学生
去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这样做有何意义”,等等,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导致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行临床工作的时候对于遇到的问题不能灵活解决,只能进行反复的机械劳动。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采用情景教学法、pbl教学法、分组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专业课实验教学时不要一味地按教材所讲进行,可以采用“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在这种“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中,每一个高层次实验课程都以下一层次的实验内容作为基础,每一层次实验内容均有新的深化,都有更高的目的和要求,层层递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第一层次为基础型实验,主要完成实验课程中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的基础实验(传统上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第二层次为提高技能型实验,主要通过完成各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动手能力。
第三层次为创新探索型实验,通过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完成创新型实验和科研实践,并进行科研探索,发展科学思
维,扩大科学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3.综合利用学校和医院的资源,开放实验室、机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和医院检验科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侯振江.创新产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检验医学教育,2009.3(16):1-3.
[2]徐文慧.浅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j].继
续医学教育,2009.5:7-9.
[3]蒲晓允.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对医学检验教育的挑战[j].重
庆医学,2003.12(32):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