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不要的部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叙述L-α氨基酸结构特征,比较各种结构异同并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构特征: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和基团:羧基、氨基、R 基和一个H原子。

比较: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R基是非极性疏水的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R基是极性亲水的,可以与水形成氢键。

芳香族R基氨基酸:R基有苯环结构

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结合H离子而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R基生理条件下可以给出H离子而带负电荷

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什么是肽键?什么是肽单元?

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 肽单元,肽键中的4个原子及相邻的2个α-C原子重复形成的长链结构。

4、解释蛋白质分子中模体和结构域概念及其与二、三级结构的关系。

模体,又称超二级结构,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集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

它是蛋白质在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时经过的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结构域,存在于许多较大(由几百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稳定的球形折叠区,有时与其他部分之间界限分明,可以通过对多肽链的适当酶切与分子的其他部分分开。

结构域是三级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章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思考题:

1、说明碱基与戊糖、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什么?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

碱基与戊糖的连接化学键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的连接化学键是磷酸酯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3’5’-磷酸二酯键。

7、简述核酸的理化性质

、叙述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紫外吸收性质

1、嘌呤和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因此,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60nm处紫外波段有较强的光吸收。

2、A260=1.0相当于:50ug/ml双链DNA、40ug/ml单链DNA或RNA、或20ug/ml 寡核苷酸。

3、利用260nm与280nm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还可以判断所提取的核酸样品的纯度,DNA纯品的A260/A280应为1. 8;而RNA纯品的A260/A280应为2.00。

二、DNA变性与复性

1、变性: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使DNA双链解离为单链。这种现象称为DNA变性。

2、解链曲线:如果以温度相对于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DNA的解链曲线。

3、解链温度: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定义为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在此温度时,50%的DNA双链解离成为单链。

DNA的Tm值与DNA长短以及碱基的GC含量相关。GC的含量越高,Tm值越高;离子强度越高,Tm值也越高。

3、复性:

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互补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三、核酸复性可形成杂交双链: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或RNA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核酸单链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它们就有可能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单链之间形成,也可以在RNA单链之间形成,甚至还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之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杂交

第三章酶

思考题:

1、什么是酶?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本质:蛋白质

2、什么是全酶?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分别起什么作用?

全酶:指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在一起称为全酶

酶蛋白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和类型。

3、试述酶促反应的特点。

①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②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③酶的活性和酶的量具有可调节性:体内许多酶的酶活性和酶量受体内代谢物或激素的调节。

④酶具有不稳定性: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某些理化性质的作用下,酶会发生变性而失去催化活性。

第六章糖代谢—不要的部分

1、糖酵解:

(1)概念: 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质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2)部位:胞质

(3)大的反应过程(包括与CO2、H2O、ATP 生成有关的部位):

(一)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二)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4)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5)调节: 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

磷酸果糖激酶-1:

别构抑制剂: ATP和柠檬酸;

别构激活剂: AMP,ADP、果糖-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

丙酮酸激酶:

别构激活剂:果糖-1,6-二磷酸;别构抑制剂: ATP和丙氨酸己糖激酶:

受到反应产物葡糖-6磷酸的反馈抑制,长链脂酰CoA对其有别构抑制作

用,胰岛素可诱导葡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

(6)生理意义:

1)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例如成熟红细胞没有

线粒体,只能依赖糖的无氧氧化提供能量。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细

胞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无氧氧化提供部分能量。

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概念:

糖原合成: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糖原的过程。

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为葡糖-6-磷酸或葡萄糖的过程。

(2)部位:肝和骨骼肌

(3)大的反应过程(包括与CO2、H2O、ATP 生成有关的部位):

糖原合成过程:

①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②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关键酶: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过程:

①糖原磷酸化酶分解α-1,4-糖苷键

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

②脱支酶分解α-1,6-糖苷键

(4)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