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同步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81.68 KB
- 文档页数:2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步试题一、树上有几只小鸟?二、把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三、在○里填上“+”或“—”四、请你看图列式、计算五、○里是多少?答案一、树上有几只小鸟?考查目的:能准确的表达数量。
答案:4 3 0解析:去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把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考查目的:会比较0~5的大小。
答案:0 1 2 3 4 5解析:0比1少1三、在○里填上“+”或“—”考查目的:会计算0~5的加减法。
答案:—— + —解析:可以先试加法再试减法。
也可以先观察得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如果变大想加法,变小想减法。
四、请你看图列式、计算考查目的: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答案:3-0=3 3+0=3解析: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
五、○里是多少?考查目的:灵活运用0的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3+0=3-0解析:一般情况下相同的数做加法的得数会大于减法,可这道题却要用等号连接,所以想到填特殊数0。
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1.2 0的认识1、在□里填数。
2、看图填数。
3、下图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4、在□里填数。
答案:1、0
2、2,0,4
3、0,4,0
4、2,3;5,0
整理乘法口诀
1.填一填。
一共有多少棵树?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2.王奶奶加住5楼,她上一层楼需要2分钟,王奶奶从1楼回到家
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同学们围坐在四张餐桌旁吃饭,每张餐桌坐的人数相等,每张餐桌上放了3个碗后,每张餐桌还有1人没有碗,这四张餐桌一共坐了多少人?
4.妈妈要扎4束花,每束花里放1枝黄花和2枝红花,妈妈一共需要多少枝花?
答案提示
1.3+3+3+3=12(棵)3×4=12(棵)4×3=12(棵)三四十二
2. 4×2=8(分钟)或2×4=8(分钟)
答:王奶奶从1楼回到家一共需要8分钟。
3.4×4=16(人)
答:这四张餐桌一共坐了16人。
4.3×4=12(枝)或4×3=12(枝)
答:妈妈一共需要12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