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3
分式的性质约分教案教案标题:分式的性质约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分式的性质,特别是约分的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素材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分式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分式有什么了解?分式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场景?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并解释分式的读法;3. 举例说明分式的应用,如表示比例、分数、百分数等。
步骤三:性质讲解(15分钟)1. 分享分式的性质:分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 重点讲解约分的概念和方法;3.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约分,并解释约分的原理。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布置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检查和讨论练习题答案,并解答彼此的疑惑;3. 收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步骤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约分的实际应用场景;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3.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或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分式的性质和约分的资料;2.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分式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解题过程等;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小组活动的表现;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2. 教学素材和实物;3. 练习题和解答。
第十五章分式15.1.2第二课时分式的约分、通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理解分式约分、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2.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方法与步骤.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与通分,探索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法则,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的进行分式的约分与通分难点:通分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运用通分法则将分式进行变形.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六.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约分是分式基本性质的直接利用。
通过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而且还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式四则运算打下基础.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重视复习的作用.第一环节安排复习引入,唤起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和整式的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因式分解中相关知识的回忆,为约分做准备.2.引导学生自主摸索.新课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与点拨为辅的方式进行,让全体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展示,交换,小结等活动,一步一步地从化简分式的过程中抽象出分式的概念.学生也在约分的探究学习中相互交换了自己的想法和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增进了学生对约分的理解.通分是在分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运用,它为后面学习分式的加减法奠定基础.所以我仍采取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摸索通分知识的全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讨论的更充分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附录: 当堂检测1.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A. 21B. a a 2C. 22y x y x -+D. 22y x y x ++ 2.将 3623121824xa y x a 约分的结果为( ) A. 91226y a B. 2634y a C. 2234y a D. axy 68 3.化简 mnm n m +-222 的结果是 ( )A. m n m 2-B. mnm - C. m n m + D. n m n m --4.分式 ax b 2, bx c32-, 35xa 的最简公分母是( )A. abx 15B. 315abx C.abx 30 D.330abx5.化简44422++-a a a = 6.分式 xx 312- 与 922-x 的最简公分母是7.化简123162--m m 得 ;当 m= -1时,原式的值为8.通分:(1)bc a y ab x 2296, ( 2 )16,12122-++-a a a a。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分式的约分和通分一、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即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本节是在学生有小学学习的分数的约分通分、初一学习了因式分解及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学生通过类比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来总结出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法则,从中体会数学的类比思想。
同时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必须掌握的分式变形,为后边分式的计算学习做铺垫,在本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式约分和通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约分和通分其实是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和巩固,并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进行正确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通过复习分数的约分、通分类比分式的约分、通分,从中渗透数学的类比思想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分式约分通分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探究等活动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要相对容易一点。
但学生基础不是很好,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约分过程中先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和在通分过程中先确定最简公分母这两个关键点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是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进行因式分解,这样的变形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更困难。
四、教学法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互动交流学习,体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分式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并举手发言,师展示答案。
教学内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其进行分式的约分与通分;2.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并能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3.通过思考、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教学过程:一、回忆分式的基本性质:(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性质吗? C B C A B A ⋅⋅=或者C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2)课堂测试讲评二、新知探究:(一)1. 联想类比约分的方法: 在计算15265⨯中,我们采用了“约分”的方法,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 举例:对于等式x y x xxy x +=+22比较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分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经过观察回答)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22xxy x +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x ,并不改变分式的值,就是分式22x xy x +可化为x y x +.我们把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点拨:(1)约分时,由于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的整式是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所以由原分式有意义可知,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一定不为0,故约分时,不必要强调公因式不为0,直接约分;(2)分式的约分过程以分式的基本性质为依据,所以约分前后,分式的值不变.2.尝试约分:(1)c ab bc a 2321525- (2)96922++-x x x (3)yx y xy x 33612622-+- 教师提示:为了约分要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1)中分子、分母是单项式;(2)、(3)中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分子、分母如何找出公因式呢?学生讨论:(1)的公因式是abc 5;(2)的公因式是()3+x ; (3)的公因式是()y x -3.教师示范:解:(1)b ac b abc ac abc cab bc a 353555152522232-=⋅⋅-=-;(2)()()()33333969222+-=+-+=++-x x x x x x x x (3)()()()y x y x y x y x y x y xy x 22236336126222-=-=--=-+- 归纳找公因式的方法:(1)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系数取最大公约数,字母取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取最低次数;(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因式分解,再找公因式. 练习:约分(1)ac bc 2 (2)22xyy xy + (3)321015xyy x - (4)44222+--m m m m 3.最简分式的概念:通过约分后,发现一个分式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说明: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和分母的所有公因式,使得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举例例题(1)中bac 352-、(2)33+-x x 就是最简分式,(3)()y x 22-约分后成为了整式). 分式①a x y 434+,②1142--x x ,③yx y xy x ++-22,④2222b ab ab a -+中最简分式有 (填序号).(二)1. 联想类比通分的方法: 在计算7654+中,我们是怎样计算异分母相加减的?你是以什么作为公分母的? 我们采用了“通分”的方法,使54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7,76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5,不改变分数的值,把54与76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
分式约分通分习题考点一.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如果除式B 中含有 那么BA (B ≠0), 称为分式。
2.当 时,分式无意义;当 时,分式值为0.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 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考点二.分式的运算1. 分式的加减运算(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 。
(2)同分母相加减, 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3)异分母相加减,先 ,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在加减。
2. 分式的乘除运算(1)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子、分母的 。
(2)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3)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
3.分式通分: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
①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②取各个公因式的最高次幂作为最简公分母的因式;③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每个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判断最简公分母。
4.分式的约分:如何确定公因式。
①取分子、分母系数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因式的系数;②取各个公因式最低次幂作为公因式的因式;③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在判断公因式。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若分式=0,则x 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02.若分式无意义,则()A.x=2 B.x=﹣1 C.x=1 D.x≠﹣13.使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为()A.x>2 B.x≠0 C.x<2 D.x≠2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a小时完成,乙单独做b小时完成,甲、乙两人一起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为()A.小时B.小时C.a+b小时D.小时5.下列各式:其中分式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6.在代数式,,+,,中,分式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7.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取值是()A.x≠2 B.x≠﹣1 C.x=2 D.x≠±18.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x=2 B.x=﹣2 C.x=±2 D.不存在9.如果把分式中的x、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3倍B.不变C.缩小3倍D.扩大9倍10.把分式的a、b、c的值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分式的值()A.不变B.变为原来的3倍C.变为原来的D.变为原来的二.填空题(共9小题)11.当x=时,分式的值为0.12.已知x=﹣2时,分式无意义;x=4时,分式的值为0,则a+b=.13.已知﹣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m的值为.1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15.把分式约分得.16.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17.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18.化简得.19.计算的结果是.三.解答题(共11小题)20.x取什么值时,分式;(1)无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21.(1)约分;(2)通分和.22.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分式:(1)=;(2)=.23.约分(1);(2);(3)(4).24.通分与.25.通分:(1),(2),.26.通分:(1),,(2),.27.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分母中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①②.28.通分:(1)与(2)与.29.通分:a+2﹣30.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017年05月12日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2.B;3.D;4.A;5.A;6.B;7.C;8.B;9.A;10.A;二.填空题(共9小题)11.3;12.6;13.0,3,4,5;14.﹣;15.;16.2x(x+3)(x﹣3);17.6x3y2;18.;19.1﹣2a;三.解答题(共11小题)20.;21.;22.;;23.;24.;25.;26.;27.;28.;29.;30.;。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 分式的约分:将分式的分子、分母除以它们的公因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方法。
2. 教学难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式约分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式约分的方法。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的基本性质。
3.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分式约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分式例子,展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过程。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分式约分方法和技巧。
3.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分式的基本性质。
2. 引入约分的概念,讲解约分的意义和作用。
3. 演示分式约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分式约分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探讨分式的其他性质,如乘法、除法等。
初中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分式》,详细内容包括:分式的定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及分式的乘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简化。
2. 能够运用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对分式进行运算。
3. 学会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
难点:分式的简化,尤其是含有绝对值的分式简化;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列出分式表达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分式。
2. 知识讲解:(1)回顾分式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分式的结构。
(2)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同乘(除)一个非零常数,分式的值不变。
(3)通过例题讲解,演示如何运用基本性质简化分式。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分式简化、约分与通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1)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2)分式的乘方运算。
(3)含有绝对值的分式简化。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式的定义与结构。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3.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
4. 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
5.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化分式:2/(4x8)。
(2)计算分式的乘除:3x/(x+2) ÷ 2x/(x2)。
(3)计算分式的乘方:(x^24)/(x+2)^2。
2. 答案:(1)1/(2x4)。
(2)3x(x2)/(2(x+2)(x2))。
(3)(x2)^2/(x+2)^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初中数学精品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1. 分式的概念:分式是形如a/b的表达式,其中a和b是整式,且b不为0。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分式约分或通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包括约分和通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红购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4元,现在打8折,问小红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解答:原价24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240.8=19.2元,小红实际支付了19.2元。
2.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分式2/3+4/5。
解答:找到分母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然后将两个分式的分母都变为15,得到25/35+43/53=10/15+12/15=22/15。
例题2:计算分式6/83/4。
解答:找到分母8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8,然后将两个分式的分母都变为8,得到6/832/42=6//8=0。
3. 随堂练习:练习1:计算分式3/5+2/7。
练习2:计算分式4/91/3。
4. 分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在例题1和例题2中,我们可以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使得分式的值不变。
这就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5.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分式约分或通分。
六、板书设计1. 分式的概念:a/b,其中a和b是整式,且b不为0。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式的基本性质(1)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给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类比分数讨论分式的约分变形,是学习全章内容的理论基础;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式定义、因式分解等,并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原有知识技能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和约分,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本节内容要突破的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数学问题.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以约分.难点:运用分式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教学过程】一、温故备学1.(分式定义)分式BA 有意义的条件是 . 2.(分拆数式)(1) ab b a 2632=•( ) (2) =-22y x ( )( )(3)=++962x x ( )23.(公因式定义)y x 22与z xy 34的公因式为4.(化简计算)化简:(1)68= (2)=--73 (3) =--32 (4)=-57 5.(思考分数):利用小学里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1)()1053=,()3129=; (2)若数0≠c ,那么()c 332=,()454=c c 操作:提问学生完成复习题组,强调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数”.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分式定义、分拆数式、分数的变形、公因式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变形,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二、类比导学(从数到式):请借助分数基本性质说明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022≠=c bcac b a (2) ()()112--m a m =a 2小结: (类比结论)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______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____的整式,分式的值_________,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 用式子表示是B A =())(••B A ; B A =)()(÷÷B A ( )(其中_________是整式). 操作:(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完善分式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分式”中的第一部分“分式的基本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分式的定义、分式的分子分母的概念、分式的相等条件、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定义,能够准确地识别分子和分母。
2. 学会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3. 能够运用分式的相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的运用。
教学重点:分式的定义、分子和分母的识别、分式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分式的定义:介绍分式的组成,讲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2)分式的基本性质:讲解分式的相等条件、约分和通分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识别分子和分母。
(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3)应用分式的相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3)应用分式的相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式的定义:分子、分母。
2. 分式的基本性质:相等条件、约分、通分。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分式的相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在课后作业中提供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分式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代数方程、不等式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式的定义及分子分母的识别。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尤其是约分和通分的原理及应用。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4.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详细解释。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分式的定义及分子分母的识别分式是数学表达式中的一种形式,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与分母之间用横线(分数线)隔开。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化简和运算。
2. 掌握分式的约分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约分操作。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 分式的约分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1. 分式运算中正确运用基本性质。
2. 灵活运用约分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式的概念,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2. 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式中是否适用?二、分式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展示实例。
2.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化简?三、分式的约分(15分钟)1. 讲解分式的约分方法,展示实例。
2.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进行分式的约分?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约分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性质和方法进行分式的化简和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分式的乘除法(15分钟)1. 讲解分式的乘法法则,展示实例。
2.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法则进行分式的乘法运算?七、分式的混合运算(15分钟)1. 讲解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展示实例。
2.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八、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的乘除法和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
九、分式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实例。
教学内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其进行分式的约分与通分;
2.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并能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
3.通过思考、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化成最简分式.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性质吗? C B C A B A ⋅⋅=或者C
B C A B A ÷÷=(其中A ,B ,C 是整式,C ≠0) (2)课堂测试讲评
二、新知探究:
(一)1. 联想类比约分的方法: 在计算15
265⨯中,我们采用了“约分”的方法,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 举例:对于等式x y x x
xy x +=+22比较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分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经过观察回答)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2
2x xy x +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x ,并不改变分式的值,就是分式22x xy x +可化为x
y x +.我们把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点拨:(1)约分时,由于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的整式是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所以由原分式有意义可知,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一定不为0,故约分时,不必要强调公因式不为0,直接约分;
(2)分式的约分过程以分式的基本性质为依据,所以约分前后,分式的值不变.
2.尝试约分:
(1)c ab bc a 2321525- (2)9
6922++-x x x (3)y x y xy x 33612622-+- 教师提示:为了约分要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1)中分子、分母是单项式;(2)、(3)中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分子、分母如何找出公因式呢?
学生讨论:
(1)的公因式是abc 5;(2)的公因式是()3+x ; (3)的公因式是()y x -3.
教师示范:解:(1)b ac b abc ac abc c
ab bc a 35355515252
2232-=⋅⋅-=-;
(2)()()()333339692
22+-=+-+=++-x x x x x x x x (3)()()()y x y x y x y x y x y xy x 222363361262
22-=-=--=-+- 归纳找公因式的方法:(1)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系数取最大公约数,字母取相同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取最低次数;(2)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先因式分解,再找公因式. 练习:约分
(1)ac bc 2 (2)22
xy
y xy + (3)321015xy
y x - (4)44222+--m m m m 3.最简分式的概念:
通过约分后,发现一个分式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说明:分式的约分,一般要约去分子和分母的所有公因式,使得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举
例例题(1)中b ac 352-、(2)3
3+-x x 就是最简分式,(3)()y x 22-约分后成为了整式). 分式①a
x y 434+,②1142--x x ,③y x y xy x ++-22,④2222b ab ab a -+中最简分式有 (填序号).
(二)1. 联想类比通分的方法: 在计算
7
654+中,我们是怎样计算异分母相加减的?你是以什么作为公分母的? 我们采用了“通分”的方法,使54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7,7
6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5,不改变分数的值,把54与7
6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
与前面研究分式约分的方法类似,你能结合例题()b a ab b a 2______=+;()b
a a
b a 22____2=-,提出问题吗? (如何将分式ab b a +与22a b a -化为同分母分式?) 2.我们可用怎样的方法对下列异分母的分式进行通分: 如a 1与b 1;22a b 与a
b . 师生分析:要通分首先要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就像分数通分确定公分母一样,我们一般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上面两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分别是什么?试着通分.
教师示范:
(1)
ab b b a b a =⨯⨯=11 ab
a a
b a b =⨯⨯=11 (2)2222a b a b = 22222a ab a a a b a b =⨯⨯= 3.尝试通分:
(1)b a 223与c
ab b a 2- (2)52-x x 与53+x x (3)ab x 、bc y 与ac z
三、课堂小结
议一议:(1)分数和分式在约分和通分的做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做法根据了什么原理?
(2)约分的方法,如何找公因式?
(3)通分的方法,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四、反馈检测:
1.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
A.a b b a -- B. y x y x ++22 C. 242--x x D. 2
22-++a a a 2.分式1212+-a a ,112-a ,1
212++a a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221-a B. ()()1122+-a a C. ()2
21+a D. ()41+a 3.分式xy
y x 51,21,212的最简公分母为 . 分式242225,42,32ac
b c b a b a c -的最简公分母为 .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12
2-=--a b b a B. ()()0=+--b a b a b a C. ()()133=--a b b a D. 2326=+--x x 5.约分:
(1)2255x x (2)bc a c ab 2215125- (3)23
2636yz
z xy - (4)96922+--x x x (5)222-++a a a (6)16
282--m m 6.通分:
(1)b a c 26与23ab c (2)c b a 254、b
a c 2103 与225ac
b - (3)9422-m mn 与3232+-m m (4)11-x 、112-x 与x x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