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门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现代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在内容方面,概述各门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对各类知识概述时又都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撰稿人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在编排体例方面,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形式加以编排;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完整的参见系统,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大百科全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现代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有分国家和地区性的百科全书,还有分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已于2009年出齐。

类书: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最基本的编排方法是按类别汇集资料,分为若干个部(大类),部(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子目,如《艺文类聚》共100卷,分为46部,下辖727子目。也有少数类书按韵目编排,如《韵海镜源》(唐颜真卿编,已佚)、《永乐大典》。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皇览》,已佚,只存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较早的类书,有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等;宋代有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等;明代有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类书,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仅存约原书三十分之一;清代有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年鉴: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规范的年鉴,其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前者包括百科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时事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地区性年鉴(《香港年鉴》);后者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的特点是以年为限,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以记事为主,资料新颖、系统、准确;不仅可用于检索资料,还具有阅读价值。由于年鉴资料密集,因而相对其他工具书具有新、信、全、便的优点。

书目:揭示、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具有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线索、考查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的功用。

中国的书目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已佚);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辞源》:中国近代第一部大规模的综合性语文辞书。收词以古代语词为主,兼收古代百科条目。

《辞源》的编纂工作开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950年之前的版本称为“旧《辞源》”,不仅收录当时的一般语文词汇,而且广泛涉猎了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百科词汇,是一部“古今兼收”的综合性辞书。1958年开始,到1983年修订本出齐,称为“新《辞源》”,删去了近现代百科词汇,收词范围一般到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为止,成为一部主要供查检阅读古书时产生的有关词语典故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大型辞书,即专门的古汉语词典。

《辞源》(修订本)基本继承了旧《辞源》的一些突出特点,主要是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以古汉语汇总的一般语文词汇为主,兼收诸如人名、地名、书名、文物典章制度这类古汉语中的百科词汇。

《辞海》:兼有字、词典和百科性质,古语与今词兼收的大型综合性辞书。继《辞源》之后出现的我国第二部大型综合性词典。

《辞海》最早于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以前的印本称为“旧《辞海》”,1958年开始修订,至1979年修订完成,并于当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为后来通行的《辞海》(1979年版),称“新《辞海》”。

《辞海》(1979版),编排采用现代词典“以字带词”的方法;收词范围兼顾语词与百科、古词与今词;释文内容兼顾字词的古义和今义;检索途径比较完备,提供了多种途径。为保持内容相对稳定,《辞海》(1979年版)不收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语。1983年出增补本,增补词目16600余条。1984年起对《辞海》(1979年版)进行全面修订,1989年修订完成。修订本《辞海》(1989年版)进一步健全了学科体系,大量增收了新词新义,更新改正了原有词目内容的不足与失当。

最新版本为《辞海》第六版,共五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

《尔雅》:中国第一部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字书。原无作者名,后人考定系秦汉间学者递相增益而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共19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宫、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前3篇解释一般字词,解释主要采用“通训法”,即把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类集在一起;其他16篇分类解释各类百科词语。解释方法主要是“释雅以俗,释古以今”。

唐宋时期,《尔雅》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并以晋郭璞的注与宋邢昺的疏,即为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后代的代表性注释还有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等。自《尔雅》始,形成了中国字书发展史上特有的一类“雅书系统”的字书,亦称“群雅”。

《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著录书籍10254种、172860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

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说明该类书籍的学术源流;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鼐、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纠谬著作主要有《四库提要辨证》、《四库提要订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等。

《中国丛书综录》:古籍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第1册总目,即丛书总目。全部丛书按汇编、类编编排。汇编分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种丛书著录丛书名称、编辑者、版本,并详列子目(即丛书所包括的著作)。本册供查找丛书之用,可从类别或丛书名两方面查出某部丛书包括哪些古籍及哪些图书馆收藏这部丛书。

第2册子目,即子目分类目录。将《中国丛书综录》所收的全部古籍按经、史、子、集编排,每部古籍下注明在哪些丛书中收入了这部古籍。本册供查找古籍所属丛书之用,可按类查出某部古籍及其收在哪一部或几部丛书内。

第3册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与“子目著者索引”,均按四角号码排列。据此可查出某部古籍在第2册的对应页码,既而查出其收在哪些丛书中。

《中国丛书综录》有错漏之处,可利用《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与《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予以补充。

《佩文韵府》: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清张玉书等编。全书分为106卷,拾遗106卷,按平水韵106韵目编排。本来是为当时读书人吟诗作赋、遣词造句时查找词语、典故而编纂的,因此采辑了较多的骈词丽语、诗文典故,而且一般都简单地注明出处。今天主要用以查考一些诗文语句、历史典故的出处。

《佩文韵府》按平水韵106韵目汇集、排列单字,每一单字下面,一般都有如下四项内容:(1)简释该单字的音义;(2)列出由该字组成的“韵藻”(以这个单字为词尾的词汇),每一韵藻后罗列“用例”;(3)列举“对语”(对仗的词汇);(4)辑录“摘句”(以该单字为韵尾的诗句)。

考虑到今天按韵查考的困难,可以利用四角号码索引(1937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版后附)或“搜韵网”进行辅助搜索。

韵部、字母:韵部是古代韵书中对同韵汉字的归并。凡同韵的汉字归并称一类,称为一个韵部;每一韵部都用一个汉字来代表,这个代表字称为韵目。

字母是声纽的代表字。声纽是声母的别名,简称“声”或“纽”,又称“音纽”,古人认为,一个字的读音,声母处于关键、枢纽的地位,故名。古代的声母,只取字母(代表字)的开头部分,如“来(lái)”,声母只取“l”。

手册:汇集经常需要参考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手册收集汇总的是准确的资料、数据、公式,是公认的、确定的经典科技知识,反映的是该学科内容中有较高深度和较成熟的知识,不一定是最新动态,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手册可分综合性的(如《人民手册》)和专业性的(如《各国货币手册》),有些未标明“手册”的资料性质的书,也具有手册的性质。

索引:将书中内容或文集篇目或报刊资料按一定方法排列,以供检索文献的工具书。又名引得(如《杜诗引得》)、通检(如《尚书通检》)。主要用于检索文献篇名、文句、词语与专题论述出处。

索引有篇目索引(如《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人名索引(如《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古籍词句索引(如《十三经索引》),主题索引(如《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

索引与书目相比,能够进一步细致地揭示图书报刊的内容,便于检索到散见于书刊中的资料。

《汉语大字典》: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巨型历史性详解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全书共8册,收单字54678个。以字为中心,形、音、义兼顾,力求历史、全面、正确地反映其演变和发展。2010年出第2版。

《汉语大词典》: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卷,第2卷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4年出齐。基本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以汉语一般语词为主,基本不收专科名词,共收录37万余条。所收单字以有文献例证者为限,没有例证的僻字、死字一般不收。

《康熙字典》:清代大型官修字书,清康熙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纂。《康熙字典》是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官修字书。特点是收字较多,且引证比较丰富。全书分12集,以十二地支标明,每集分上、中、下三部分,收单字47053个。卷末附有《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又无可考证的字;并有《补遗》,补充字典正文的遗漏。

《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的一部甲骨文集大成性的资料汇编。甲骨学家胡厚宣任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1978—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此书选录80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殷墟甲骨拓片、照片和摹本41956片,分装为13册,前12册是拓片及原骨照片,第13册为摹本。

《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金文文献总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收器总数近12000件,较《三代吉金文存》增广一倍以上,于1984--1994年由中华书局陆续以珂罗版精印出版。收录的多文资料,包括殷周、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年代下限断至秦统一以前。

【简答】

1.如果要查考某一专科性研究课题,你认为需要查考哪几类工具书?并简述其作用。

2.简述《中国丛书综录》的作用。

《中国丛书综录》共3册,各有如下作用:

第1册总目,即丛书总目,按类编排。每种丛书著录丛书名称、编辑者、版本,并详列子目(即丛书所包括的著作)。本册供查找丛书之用,可从类别或丛书名两方面查出某部丛书包括哪些古籍及哪些图书馆收藏这部丛书。

第2册子目,即子目分类目录。每部古籍下注明在哪些丛书中收入了这部古籍。本册供查找古籍所属丛书之用,可按类查出某部古籍及其收在哪一部或几部丛书内。

第3册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与“子目著者索引”,均按四角号码排列,利用本册可查出某部古籍在第2册的对应页码,既而查出其收在哪些丛书中。

3.什么是SSCI?其作用是什么?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检索与论文参考渠道。

SSCI的作用:

(1)提供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迅速建立研究课题所需的参考文献平台;

(2)方便研究者从文献被征引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

(3)揭示原文献中所有的参考文献,以便溯源。

4.什么是CSSCI?其作用是什么?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用于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CSSCI的作用:

(1)提供中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迅速建立研究课题所需的参考文献平台;

(2)方便研究者从文献被征引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

(3)揭示原文献中所有的参考文献,以便溯源。

5.试比较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

(1)内容:类书是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不加修改,内容上总是沿袭传统的观念;百科全书则有专门的学者、专家作撰稿人,对各类知识进行概述时,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

(2)编排体例:类书通常按类目编排,大类下又分小类和子目,少数按韵目编排;百科全书则是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的形式加以编排。

(3)修订制度:类书完稿后一般不再做内容上的修改;百科全书为了保证所收内容的时代性,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6.简述《辞源》与《辞海》的异同。

(一)相同点

都是兼有字、词典和百科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辞书;编排方法与解字释词的体例大体相同,如“以字带词”,正文单字依部首归并集中,分条释义,列举书证等。

(二)不同点

(1)部首及归部原则:《辞源》采用《康熙字典》的214部首,并将所有部首分为12集,以12地支命名,单字归并部首依据“以义归部”的原则;《辞海》共分250个部首,单字归并部首依据“以形归部”的原则。例如“相”字,在《辞源》中归“目”部,在《辞海》中则归“木”部。

(2)收词的时间范围:《辞源》收词以古代语词为主,兼收古代百科条目,时间上以鸦片战争以前为限;《辞海》则是古词、今词皆收。

(3)注音:《辞源》对单字的注音,不仅采用汉语拼音,还有注音字母以及《广韵》中的反切、声调、韵部、声纽(《广韵》未收字根据其他古代韵书或字书),这是由《辞源》的主要功用决定的;《辞海》的注音一般只有汉语拼音,冷僻字加注直音注音。(4)释义:《辞源》解释字词在古代的意义,强调对字词意义发展源流的清理,义项的排列一般遵循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辞海》的释义则兼顾了字词的古义与今义,义项的排列一般根据常用性的顺序。

7.简述书目的分类和作用。

(一)书目的分类

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二)书目的作用

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的线索;考证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

8.简述工具书的性质和功用。

工具书是将汇集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释疑解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

工具书的功用有以下几点:(1)查找词语释义,如字典、词典;(2)了解图书内容,如书目提要;(3)提供文献线索,如书目;(4)检索参考资料,如类书;(5)掌握学术信息,如年鉴;(6)获取各科知识,如百科全书。

【填空】

字典、词典的整体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

字词典的正文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形序排检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音序排检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专门的虚词词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外来词用《______________》。

查成语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典故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字学普及读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数据库有哪些?

索引数据库有哪些?

综合性论文索引有哪些?

查古籍整理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旧刻旧抄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图书综合性书目有哪些?

专科性书目有哪些?

查古人的字、号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现代作家的笔名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人物生平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史书中的传记资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唐五代到现代的人物传记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现代地名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历史地名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地图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历史地图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

文史工具书笔记

文史工具书笔记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与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点与类型 一工具书 定义:工具书就是将汇辑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释疑解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 特点:1.从编辑目的看,它是供人们有目的地查考。 2.从取材范围看,它比较完整的汇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既吸收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又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学术研究的成果。 3.从编排方法看,为了简明易查,中文工具书通常按照汉字音序,形序等方法编排,以便于人们查考。 4.工具书按一定体例,有概括性,可查考性,没有作者自身的观点。 功用:1.查找词语释义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检索参考资料 5.掌握学术信息 6.获取各科知识 局限:1.思想内容方面,从资料取舍都多方面都可看到它的政治倾向性。 2.知识性方面,工具书受编者所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地位,学术水平的限制。 3.资料性方面,任何一部工具书都难以完美无缺。 4.功能性方面,工具书不是万能的,需要利用相关资料书与参考书。 类型:字典,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 工具书结构:是指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 二工具书分类 1.字典和词典 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 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广韵》 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字书:《康熙字典》 中国第一部创立“词条”,首次收录了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百科词条:《辞源》,《辞海》 中国第一部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的词典:《国语词典》 分类:从查找,使用字典和词典方面可分为: 1.语文字典:标示汉字形体,注出读音并解释字义,如《新华字典》 2.语文词典: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与用法,对字的形,音,义也加以说明,如《现代汉 语词典》 3.学科(百科)词典:解说单科或各门学科知识语词的,如《政治经济学词典》 4.专名词典:解说专门名称语词,有人名词典,地名词典,书名词典等。 附:八十年代出现的“辞典”可分为:①通代诗文鉴赏辞典②专类诗文鉴赏辞典

《工具书使用》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说课材料

《工具书使用》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5点11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收录《二十四史》和()中有纪传的人名. A.《汉书》 B.《清史稿》 C.《宋史》 D.《明史》 2.历表可用于查考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和()。 A.查考历史大事 B.查考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C.查考地理沿革 D.查考人物生卒年 3.《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阮元 B.刘淇 C.王引之 D.杨树达 4.从著录内容上看,地名录比地名词典()。 A.丰富全面 B.收录地名少 C.简明扼要 D.收录旧地名 5.主题法的显著特点在于直接性、()和集中性。 A.系统性 B.快捷性

C.易用性 D.专指性 6.我国第一部语源词典为()。 A.《尔雅》 B.《释名》 C.《说文解字》 D.《正字通》 7.查近期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可利用()。 A.《全国总书目》 B.《全国新书目》 C.《中国国家书目》 D.《新华书目报》 8.《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索引》是按()并辅之以汉字笔画、起笔笔 形顺序排列的。 A.汉语拼音字母 B.部首 C.四角号码 D.时序法 9.图录包括地图和()。 A.交通图 B.航海图 C.历史图录 D.世界图 10.“固”字的四角号码是()。 A.7760 B.6000 C.2760 D.6060

11.年鉴按其表述手段可分为综述性年鉴和()。 A.综合性年鉴 B.地方年鉴 C.国际年鉴 D.统计性年鉴 12.书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图书、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 特征和()。 A.揭示内容 B.揭示范围广 C.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D.标明出处 13.我国最早的词典是()。 A.《切韵》 B.《尔雅》 C.《广韵》 D.《集韵》 14.我国最早用“字典”正式命名的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敬延等编的()。 A.《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汉语大字典》 D.《康熙字典》 15.下列属于类书的是()。 A.《助字辨略》 B.《康熙字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永乐大典》 16.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字汇》 C.《辞源》 D.《说文解字》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周学时:2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类型: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分为两部分。工具书部分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讲授文科常用重要工具书的类型、使用方法,并强调通过工具书的实际查考,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本课的宗旨在于,在熟练运用工具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打下一定基础。除传统纸媒介工具书以外,本课还讲授文科类的重要论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检索的运用和基本技巧。 古代典籍概要部分,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流布、制作形式等概况,讲解典籍演变与历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关系。介绍阅读典籍的方法,适合阅读的版本。了解中国古代典籍发展概貌、重要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1)第三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2)第四周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第五周查考汉语字词(1) 第六周查考汉语字词(2) 第七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1) 第八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2) 第九周查考情报资料(1) 第十周查考情报资料(2) 第十一周查考地理文献 第十二周查考人物资料 第十三周典籍概要(1) 第十四周典籍概要(2) 第十五周典籍概要(3) 第十六周总结

三、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随讲授内容安排作业。 四、教材及推荐参考书 教材: 朱天俊《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鲁唯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成绩评定方法 出席及作业的完成:40% 综述报告:60%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Ⅰ、常识内容精讲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 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 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 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 而《康熙字典》 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脩”、“倏”、“條”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 “彡”、“肉”、“犬”、“木”。 而《辞海》 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 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 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音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 反切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

北大中文工具书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征、类型及功用 工具书: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提供某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专供查阅的图书。 一、特征 1.编制目的上:查检性 2.内容材料上:概括性 3.材料编排上:易检性 二、类型 1.文种:中文、外文 2.学科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3.编撰时代:古代、现代 4.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 5.功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 (1)字典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第一部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宋) 《康熙字典》首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2)词典:语文字典和词典、学科(百科)词典、专名词典 《国语词典》黎锦熙1937 首次按注音字母排列 《辞海》《辞源》首次创立“词条” (3)百科全书 综合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科性《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4)类书:辑录古籍片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大型工具书。但只罗列资料 (5)政书:记载典章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十通

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三通) 清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典、会要 唐苏冕《会要》唐杨绍复《续会要》宋王溥《新编唐会要》(现存最早会要) 唐官修《唐六典》元《元典章》明《明会典》清《清会典》 (6)年鉴:汇集一年里重要的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 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 专科性《中国经济年鉴》 (7)手册:汇集某方面经常要查考的资料,放在手头随时备查 综合性《人民手册》 专业性《各国货币手册》 (8)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记录书的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等情况,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收藏情况等 (9)索引(引得、通检):汇集书报、文集内容。 书籍索引《十三经索引》 报刊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10)文摘(论文摘要):简明摘录论文观点。 (11)表谱: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 记载人物生平《陆游年谱》、历史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职官《历代职官表》、地理《历代疆域表》、学术《先秦学术年表》 编年是表谱的主要形式。 (12)图录: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包括地图和其他图录。 三、功用 1.解释词语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掌握学术信息 5.获取各科知识 第二节工具书发展简况 一、春秋战国:对工具书的需要不迫切。 二、汉:经济文化发展,为工具书发展奠定基础。工具书开始出现,【说文解字】 三、魏晋南北朝:工具书有一定发展。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王天阳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节省读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占有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功用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由定义可知: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 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四川大学工具书使用第二次作业答案

四川大学网上《工具书使用》第二作业 《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收录《二十四史》和()中有纪传的人名. ( B ) 《汉书》 《清史稿》 《宋史》 《明史》 历表可用于查考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和()。 ( B ) 查考历史大事 查考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查考地理沿革 查考人物生卒年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 C ) 阮元 刘淇 王引之 杨树达 从著录内容上看,地名录比地名词典()。 ( C ) 丰富全面 收录地名少 简明扼要 收录旧地名 主题法的显著特点在于直接性、()和集中性。 ( D ) 系统性 快捷性 易用性 专指性 我国第一部语源词典为()。 ( B ) 《尔雅》 《释名》 《说文解字》 《正字通》 查近期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可利用()。 ( D ) 《全国总书目》 《全国新书目》 《中国国家书目》 《新华书目报》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索引》是按()并辅之以汉字笔画、起笔笔形顺序排列的。 ( A ) 汉语拼音字母 部首 四角号码 时序法 图录包括地图和()。 ( C )

交通图 航海图 历史图录 世界图 “固”字的四角号码是()。 ( D ) 7760 6000 2760 6060 年鉴按其表述手段可分为综述性年鉴和()。 ( D ) 综合性年鉴 地方年鉴 国际年鉴 统计性年鉴 书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图书、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特征和()。 ( C ) 揭示内容 揭示范围广 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标明出处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 ( B ) 《切韵》 《尔雅》 《广韵》 《集韵》 我国最早用“字典”正式命名的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敬延等编的()。 ( D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华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下列属于类书的是()。 ( C ) 《助字辨略》 《康熙字典》 《古今图书集成》 《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 ( D ) 《康熙字典》 《字汇》 《辞源》 《说文解字》 下列工具书按音序编排的是()。 ( B ) 《说文解字》 《词诠》 《康熙字典》 《辞通》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工具書簡介 閱讀古書,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比如一些字不認識,一些詞語、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處,一些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這時就需要去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將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資料編排起來供人們翻檢查閱的書。用於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書的內容和查檢方法。下面是對一些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介紹,共分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四類。 第一節字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釋單個字的形、音、義為出發點的。“字典”一詞出現於《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都籠統地稱之為字書。古代的字書外延較廣,與今天字典相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幾種。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許慎病臥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獻給朝廷。《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全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說解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首創部首分類法,從漢字中歸納出五百四十個部首,將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謂“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五百四十個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據形系聯”,即大致以部首形體相近的特點為依據列次。各部內部的字,則是根據“依類相從”的原則排列,即按照字的意義,將表示同類事物的字或者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對每個字的說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著解釋其意義,然後按“六書”分析其字形結構。部分字還用“讀若”這一術語注出讀音。《說文》專解釋字的本義和分析字的形體,而不涉及引伸義,這對於我們瞭解漢字本義和形體結構之間的聯繫極有幫助。例如: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從又。 下:底也。指事。 友: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

中文工具书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 (一)文献的含义 文——典籍; 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 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 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四)文献的级别 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

《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5.5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5点0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今文字兼收的大型综合性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实用大字典》 D.《汉语大字典》 2.()是第一部官修的韵书,是考生作为考试写诗用韵的依据。 A.《辞源》 B.《别录》 C.《七略》 D.《广韵》 3.()是一本导读书目,也是一本学习古籍文献的入门书。 A.《书目答问补正》 B.《助字辨略》 C.《永乐大典》 D.《古今图书集成》 4.下列属于辞书的是()。 A.《助字辨略》 B.《康熙字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翻译手册》 5.1984年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可以通过《中国百科年鉴》1985年本查考 ()。 A.《中国百科年鉴》

B.《全国总书目》 C.《说文解字》 D.《正字通》 6.《书目答问》的作者是()。 A.严可均 B.王引之 C.张之洞 D.章炳麟 7.我国最早的姓氏书是()。 A.《邓氏官谱》 B.《帝王年谱》 C.《书》 D.《世本》 8.“思”字的四角号码是(). A.4460 B.3712 C.6033 D.8822 9.()又称方志,是记述地方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 A.手册 B.政书 C.地方志 D.善本 10.年谱可分为独谱和(). A.学案 B.选集 C.合谱

D.分韵 11.()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1931-1950年编印部分古书“引得”时 创造的排检法. A.纪年法 B.汉字形位排检法 C.中国字庋撷法 D.四角号码法 12.以下属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有(). A.七略 B.别录 C.名录 D.楚辞 1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 A.《助字辨略》; B.《骈字类编》 C.《说文解字》; D.《佩文韵府》 14.目前, 国内收地方志最多的方志目录是(). A.《中国古方志考》 B.《中国地方志综录》 C.《中国古方志考》 D.《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15.查马克思、思格斯单篇著作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卷次、页次, 可 利用(). A.《全国新书目》 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 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

《中文工具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文工具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 1、所有工具书都没有政冶倾向性() 2、索引又称引得、通检,主要供检索文献篇名、文句、词语与专题论述出处。() 3、参见的运用,把分散于一部词典中的相关词条有机联系起来,拓展了知识范围,深化了 解字词意义。() 4、类书编辑经历了“事迹”类向“事文并重”的转变标志是唐朝《艺文类聚》开创的“事 文合编”的体制() 5、政书对具体典制的记述方法,一般依时代顺序,采用叙述、自注、论说三相结方法() 6、年鉴中的条目是词语解释,概念意义和知识介绍,而不是提供事实与资料。() 7、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按汉语拼音排检工具书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方法。() 8、《辞海》最早由中华出局出版,是我国本世纪初《辞源》问世前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词 典。() 9、查考古今汉语字词规模最大的工具书是《汉语大字典》,是我国辞典发展史上新的里程 碑。() 10、《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二、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四角号码新词典》是一部以收语文词为主,兼收();以收()为主, 兼收古词、兼释古义的中型词典。 2、年鉴的整体构成一般包括()、百科、()、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等几个部分。 3、中文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方法有()、()和分类与主题排检法三类。 4、字典和词典的整体结构主要由前言、凡例、()、附录和()几部分组成。 5、古代文人学士不仅有(),而且还有()。 三、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是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A 、《说文解字》 B、《广韵》 C、《字源》 D、《国语》 2、()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巨型历史性详解字典。 A、《词源》 B 、《辞海》 C、《汉语大字典》 D、《常用大字典》

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工具书的使用”活动材料 小学生语文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阅读时,我们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知道或者没有见过的事物,这时候,我们可以去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另外一个好办法,就是问问不开口的老师”一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查阅工具书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帮助识字解词,而且可以查找典故,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某些疑难问题。平时阅读, 你不妨给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无论课内课外,只要一打开书,就自然而然地把字典、词典等放在旁边,以备查用。 一、使用工具书注意事项 使用工具书,要注意什么呢?了解常用工具书的功能和各自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决定使用哪一种。例如查生字,辨别音、形、义,可以用《新华字典》;查词语、成语,可以找《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小辞典》。同学们手头还应备有《小学生辞诲》《简明图文百科知识》等工具书。 熟练地掌握各种工具书的查阅方法。举字典和词典为例,它们一般都有前言”、说明”、凡例”、目录”等。开始使用一部字典或词典的时候,应该先把这些部分仔细看看,熟悉这些内容。然后结合实例熟练掌握,使用起来才能方便、快速、准确。 二、怎样查字典 现在,我们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11版,2010年11 月修订本)为

例,学习怎样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的写法和意思,可以通过音序查阅字典。 这样查: (1)认清所查字的音节;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所查字的音节第一个字母; (3)在这个字母下找到这个音节,并看清它右边所标明的页码; (4)根据页码在字典正文中查字。 举例:查闲扯(ch & ”的扯”先翻到《新华字典》第9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找出扯”音节第一个字母匕”再在匕”这部分中找出“Che和它在正文中的页码3 4”页,最后翻到正文54页,在第三声中就可以查到“扯”字。 2、部首查字法: 知道字的字形,不知道字的读音和意思,可以通过部首查阅字典。 这样查: (1)确定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2)在“部首目录”中查检出这个部首在“检字表”中的页码;(3)翻到“检字表”中这一部,再数清楚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按这一笔画找到这个字; (4)按“检字表”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这个字。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一、论文题目的选择 1.自己拟定 2.他人制定 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 1.材料的搜集 2.材料的分析整理 三、论文的写作 1.论文提纲的拟定 2. 论文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2)总括性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字序法: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1)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2)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3)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四角号码法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 第一节、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1、字书 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史籀篇 秦:仓颉篇(李斯) 汉:训纂篇(扬雄)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 2、字典名称的来历 康熙与康熙字典 二、字、词典的含义 1、字典的含义 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2、词典的含义 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 3、字词典的关系 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 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 大体分三类: 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 大体分两类: 综合性的字词典;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 三大干流: 1、字典 2、词典 3、韵书 十六条支流 1、辨正字汇 2、形体字典 3、古注汇编 4、虚字字典 5、骈字集释 6、成语词典 7、方言词典8、名言俗语词典 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10、新语外来语词典 11、词藻典故汇辑12、对译对照词典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门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现代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在内容方面,概述各门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对各类知识概述时又都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撰稿人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在编排体例方面,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形式加以编排;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完整的参见系统,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大百科全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现代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有分国家和地区性的百科全书,还有分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已于2009年出齐。 类书: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最基本的编排方法是按类别汇集资料,分为若干个部(大类),部(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子目,如《艺文类聚》共100卷,分为46部,下辖727子目。也有少数类书按韵目编排,如《韵海镜源》(唐颜真卿编,已佚)、《永乐大典》。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皇览》,已佚,只存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较早的类书,有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等;宋代有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等;明代有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类书,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仅存约原书三十分之一;清代有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年鉴: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规范的年鉴,其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前者包括百科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时事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地区性年鉴(《香港年鉴》);后者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的特点是以年为限,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以记事为主,资料新颖、系统、准确;不仅可用于检索资料,还具有阅读价值。由于年鉴资料密集,因而相对其他工具书具有新、信、全、便的优点。 书目:揭示、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具有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线索、考查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的功用。 中国的书目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已佚);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政书

中文工具书使用 政书 一、政书的定义 政书,是辑录文献中的典章制度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以便查考的工具书。 简言之,是中国历代记录“典章制度”的书籍。政书之名源于明代钱溥的《秘图书目》。 司马迁《史记》的“八书”首次记述典章制度,班固《汉书》将“八书”改写为“十志”,後世史书多以“志”来记述各朝典章制度。 二、政书的类型 通史式政书断代式政书汇编式政书专类式政书 1、通史式政书 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是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记载的,以《十通》、《历代兵制》《营造法式》为代表。 2、断代式政书 记述单一朝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又称为“会要” 。如《唐会要》、《五代会要》、《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会要辑稿》、《春秋会要》、《秦会要》等。 3、汇编式政书(历朝会典、会要)是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政书如《大明会典》、 《大清会典》等。 4、专类式政书是专门记载某一方面制度的政书。如:《唐律疏义》、《大清律例》等。 三、政书举例 宗、代宗时期之事。是一部记述古代经济制度沿革的史书。 《通典》九门 ?食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一百卷(前代六十五,唐代三十五)?乐七卷刑(分为二)甲兵十五卷五刑八卷州郡十四卷 ?边防十六卷(周边诸少数民族及外国传) 《通典》-九门 ?食货门 ?第一田制上 ?第二田制下水利田屯田 ?第三乡党土断版籍并附

?第四税赋上 ?第五税赋中 ?第六税赋下 ?第七户口丁中 ?第八钱币上 ?第九钱币下 ?第十漕运盐铁 ?第十一鬻爵榷酤算缗杂税平准均输附 ?第十二轻重 《通志》二百卷 南宋郑樵撰。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礼、乐、刑、政引而至唐),是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门类 ?本纪十八卷 ?皇后列传二卷 ?年谱四卷 ?略五十一卷 ?列传一百二十五卷 二十略 氏族六六书五七音二 天文二地理一都邑一 礼四谥一器服二 乐二职官七选举二 刑法一食货二艺文八 校雠一图谱一金石一 灾祚一草木昆虫二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记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 《文献通考》 门类 田赋七钱币二户口二 职役二征榷六市籴二 土贡一国用五选举十二 学校七职官二十一郊社二十三 宗庙十五王礼二十二乐二十一 兵十三刑十二经籍七十六 帝系十封建十八象纬十七 物异二十舆地九四裔二十五 2、历朝会要《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五百一十四目。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二百八十目。 《宋会要辑稿》二百册,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分七十类。 《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合称“两汉会要”,均为南宋徐天麟撰。两书立十五门。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分十五门,九十六子目。 《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分十五门,四百九十八子目。 其他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2012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 一、推算出下列日期的干支,注明相当的公历日期。 1、《左传》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2、陶潜《自祭文》说:“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丁卯”年在陶潜的一生中有两次,一次为他三岁时候,一次为他的卒年。可见此处为卒年,即427年, 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末署:“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元丰”为宋神宗年号,“元丰六年”为“癸亥”年,1083年。“十一月朔日”为“十一月初一,公历为9月19号,甲子月,辛未日。干支为:宋神宗癸亥年甲子月辛未日。公历为:1083年9月19号。 4、恽敬《游庐山记》曰:“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嘉庆”为清仁宗年号,“十有八年”即“嘉庆十八年”,即癸酉年。三月为“丙辰”月,“己卯”日为三月初一,公历为1月30号。干支为:清嘉庆癸酉年,丙辰月,己卯日,公历为:1813年1月30号。 5、严复《天演论自序》末尾云:“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光绪”是清德宗的年号,“丙申”年恰好是“光绪二十二”年,是1896年。“重九”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即丁酉月,甲戌日。所以,干支为:清德宗光绪丙申年丁酉月甲戌日。公历为:1896年8月3号。 6、《左传》鲁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二、写出下列文字的四角号码。 “諸”:0 467 “位”:2021 “新”:0292 “年”:2150 “快”:2 403 “樂”:“明”:7702 “春”:5077 “做”:好論文開題報告。 三、谈谈注释学的功用及其注释的种类。 注释学的功用: 1.排除阅读古书的障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