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复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7
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四年级(上)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拨】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法,⼜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②在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的,再算括号外⾯的。
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括号。
2.四则混合运算⽅法⼀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画、(画线,哪⼀步先算,就在哪⼀步的下⾯画⼀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 混合运算顺序歌通览全题定⽅案,细看是否能简便;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只要依次算;异级出现仔细看,先乘除来后加减;遇到括号别慌张,先⼩后⼤依次算;每算⼀步都检验,⼜对⼜快喜⼼间。
【解题技巧】解答式题技巧(⼀)“看”。
“看”,就是先看⼀看题⽬⾥有⼏个什么数。
会有⼏种运算符号;再看⼀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如405×(3076-2980)+2136÷89。
看的结果应是:①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括号;④是⼀道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如3.68×[1÷(2.1-2.09)]+0.6。
看的结果应是①含有5个数;②有4种运算;③含有中括号;④是⼀道带有中括号的⼩数四则混合式题。
这是⼩学数学的计算题的答题技巧之⼀。
(⼆)“定”。
“定”,就是对题⽬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
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采⽤画线标序的⽅法,如:405×(3076-2980)+2136÷89└──┬─┘①└─┬─┘└──┬──┘②②└──────┘③(三)“想”。
“想”,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运算。
如:405×(3076-2980)+2136÷8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1、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解答】解:90° 12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解答】解:无数条 1条3、1周角 =()平角 =()直角 1平角 =()直角【解答】解:2 4 23、直角的()倍是360°。
【解答】解:44、、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
【解答】解:150°5、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解答】解:钝6、(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5度的角。
(2)画一个130度的角。
A·A·【解答】解:图略7、求角的度数.(如图)∠1=30°,∠2=________度,∠3=________度.【解答】解:60°;120°问题一:三位数乘两位数及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及笔算1、直接写结果。
120×70= 4500÷15= 430+80=560×0=125×80= 900÷60= 240×40= 7200÷90=98×102≈ 43×68≈ 416÷60≈ 645÷79≈【解答】解:8400 300 510 0 10000 15 9600 80 10000 2800 7 8 2、竖式计算120×73=217×83=140×45= 208×37=【解答】解:8760 18011 5977 7696问题二: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的变化规律3、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A.48×40 B.4×4800 C.480×400 D.4×480【解答】解:B4、480÷80=6,480乘10,80除以10,商( )。
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相等的分数,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案例:复习两位数乘法与除法:问题1:小胖的问题: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1年按365天计算)教学说明:请学生说一说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渗透积少成多教育)60×365=21900 (千克)问题2:小杰的问题:去年小杰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月缴多少元?1224÷12=102(元)问题3:小华的问题:去年小华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小华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请同学们说说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题意在书上列式解答。
1224÷12=102(元)(102-4)×12=1176(元)案例2:有关分数的认识:请你把下面三个图中的△各圈出三分之一,三次圈出的△个数一样吗?为什么?答案:略(此环节设计时间在40—50分钟)例题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208×36 ※(2)48×223 (3)4183÷89 ※(4)2288÷26答案:(1)7488;(2)10704;(3)47;(4)88试一试: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74×333 ※(2)38×408 (3)12354÷29 ※(4)4576÷88 答案:(1)24642;(2)15504;(3)426;(4)521.星期天,小丁丁和小亚要比比计算推理能力。
小胖说:“我出了两道题,你们比比吧,看谁先算完。
”2.古时候,有三个人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为了重回陆地,他们用木头做一只木船.这只木船最多能载重80千克,而这三个人分别重70千克,50千克和30千克,他们怎样使用这只木船才能回到陆地上来?答案:首先50千克和30千克的人一起乘船脱离,然后30千克的人驾船回到孤岛,第三次70千克的人驾船脱离,第四次50千克的人驾船回到孤岛,最后50千克和30千克的人一起驾船脱离。
整式的乘除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整式的乘除复习,教材选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相关内容。
复习内容包括:整式的乘法、除法,以及相关性质与法则。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整式的乘除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整式乘除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乘除中的因式分解,以及含有字母的整式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整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整式乘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顾客购买了一件商品,原价为25元,商家进行打折促销,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知识回顾:回顾整式的乘除运算方法,以及相关性质与法则。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整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方法,以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如(x+y)^2、(xy)÷(x+y)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整式乘除的练习题,如:计算(x+2y)(x2y)、(a+b)^2等。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复杂的问题中运用整式乘除,如在几何问题中,如何利用整式乘除求解面积、体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整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规则,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x+2y)(x2y)(2)(a+b)^2(3)(x+3)÷(x1)2. 应用题:小明购买了一本书,原价为25元,书店进行打折促销,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整式的乘除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整式乘除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