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 2 个、搅拌棒 2 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 1 个、漏斗一个、烧杯 6 个、玻璃棒 3 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 2 个、钥匙、搅拌棒 2 根、水。
声音的强弱实验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四年级
实验名称
时间:
声音的强弱实验(P11-12)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人员分工(小组成
记录人:
员全部参与实验)
操作人:
实验器材一把钢尺
我们的猜想钢尺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有关。
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
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先轻轻拨动钢
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
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2.同样,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实验记录(过程与
音时,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步骤)
3.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鼓面的
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记录单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4、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实验结论:发声物体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反之越小。
发声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目的: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步骤: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地点:教室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不同长度,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用同样的力度波动钢尺,记录它们发出的音高变化
实验现象:尺子发出的声音不同
实验结论:尺子振动的频率受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影响,这部分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音高的观点,掌握尺子的音高变化规律;2.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音高的观点及影响因素;2. 尺子的音高变化规律;3.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4. 数据分析与结论。
三、教学准备:1. 尺子;2.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玻璃杯等);3. 记录表格;4. 实验报告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尺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音高的观点;2.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尺子敲击不同部位,记录下不同长度对应的音高;3. 实验过程:让学生依次敲击不同物体的不同部位,记录下数据;4. 数据分析:让学生填写数据表格,分析尺子的音高变化规律;5. 结论: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实验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3. 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音高观点和尺子音高变化规律的掌握水平。
六、拓展延伸:1. 探究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对音高的影响;2. 制作简易乐器,如风铃或弹簧琴,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音高的奥秘。
七、作业要求: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完成实验表格;3. 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效果。
八、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 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本次《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音高的变化规律,培养其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收获,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课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课时数1教学内容了解尺子振动频率变化的原因。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教学关键了解尺子长度的变化对声音的音高变化。
课型鼻小、申址曰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实验课教具主动记录表板书设计声音的变化{音量物体振幅(大)声音(强){曰局物体振频(快)声首(局)(小)声音(弱)(慢)声音(低)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一、引入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 .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1 )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出示记录表格新课标第一网尺子伸出左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的快慢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三、课后延伸音量、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教学后记:本课是单元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时,确实是障碍重重。
八、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步骤:
1、先预测尺子分别伸出桌面不同长度和对就的尺子发声时振动的快慢。
2、把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拨动听声音。
3、分别把尺子伸出桌面用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并用同样力度来拨动尺子,听声音。
4、按伸出的长度对应填写声音的高低。
注意事项:
1、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
2、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3、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