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李洁明 第六章 抽样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5
第六章抽样调查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A3、 D4、 D5、C6、 D7、 C8、 A9、 D 10、A11、 D 12、 C 13、 B 14、 A 15、A16、 B 17、 B 18、 D 19、 A 20、A21、 A 22、 D 23、 D 24、 B 25、A二、判断题1、 CD2、 AE3、 BCD4、 ABDE5、ABD6、 AB7、 ABCD8、 AC9、 ABC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四、填空题1、随机、部分、总体2、计算、控制3、重复、不重复4、大于5、点估计、区间估计6、增加到4倍、减少三分之二、减少四分之三 7、大样本、小样本 8、正、反五、复习思考题1、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
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2、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答: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
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1)只抽取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2)用一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3)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统计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包含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统计资料:即统计信息,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统计资料: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原始资料: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次级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3)统计学:是研究总体一定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论学科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是通用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使用大量观察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对事物总体的综合认识;统计学结合现象的“质”研究现象的“量”特点:数量性(统计研究过程是从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总体性(统计所研究的是由同类事物构成的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具体性、社会性2、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内容是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国民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人口统计学3、统计研究方法(1)方法论——大数定律(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它可以使影响个体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显示出现象的一般特征。
其数理依据是反映随机现象基本规律的大数定律。
诸如,各种基本的、必要的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
统计描述法:指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调查了解,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从而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借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总量规模、结构比例、速度快慢等实际状况。
统计描述的内容包括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模型法。
统计推断法:是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的方法。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全书共分八章,即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
本书对统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作了阐述。
这次修订,增删了部分内容,如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同时,所用实例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每章后有练习题及书末有习题解答,适合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
再版说明本教材是在我们多年来对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总结修改而写成的。
为编好这本作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统计学》教材,我们一方面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要求,在内容上作了较多的调整与充实,在实例分析上也尽量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根据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非统计专业学生和社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在结构上作了合理安排,突出简捷、实用的特点。
本教材!""#年$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一版,先后印刷多次,因为量大面广,教学反映好,故被评为!""%年度上海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实体会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我国国情和统计实践经验,并吸收本学科新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出版四年有余的教材进行修订。
本教材第二版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为适应"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统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对教材内容作了某些删减和增补。
比如第三章内容有所删减,第四章、第七章内容有所增补等。
(&)为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所用资料进一步更新。
(')为切合市场经济实际,所用实例精心挑选,更突出实用性、简明性。
(()为加强学习统计理论与方法不可缺少的练习环节,增加了部分选择题、计算题。
本书撰写与修订的分工是: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由李洁明负责,第六、七、八章主要由祁新娥负责。
张薰华、吴宣陶教授为!本书的审阅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惠平同志给予热情的帮助,在此一并鸣谢。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法(4)统计资料2.⼀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个标志(2)只能有⼀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包⾕物的重量(2)⼀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个⽉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数4.某班学⽣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年龄(2)员⼯性别(3)员⼯体重(4)员⼯⼯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产率是()(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尔(3)凯特勒(4)恩格尔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统计学这⼀学术⽤语的是()(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1)指标和标志之间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数值表⽰的(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判断题1.统计学是⼀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第六章抽样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灵活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2.抽样调查的目的的在于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了解抽样总体全面情况3.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A.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B.调查的目的不同C.调查的对象不同D.调查的误差不同4.抽样调查中A.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B.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C.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D.既无登记性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5.抽样调查是建立在下列哪一理论的基础上?A.数学理论B.统计理论C.概率论大数定律D.经济理论6.抽样误差是指A.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B.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C.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D.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7.重复抽样误差与不重复抽样误差相比A.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C.两者相等D.两者无关8.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9.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成数)的A.平均数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1.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C.概率保证程度D.抽样极限误差11.抽样极限误差和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概率保证程度)之间的关系是A.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概率保证程度越大B.抽样极限误差越小,概率保证程度越大C.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概率保证程度越小D.抽样极限误差不变,概率保证程度越小12.当抽样误差范围扩大时,抽样估计的可靠性将A.保持不变B.随之缩小C.随之扩大D.无法确定13.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A.越小越好B.取决于同统一的抽样比例C.越大越好D.取决于对抽样估计的可靠性的要求1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概率保证程度从68.27%提高到95.45%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必要的样本容量应该A.增加1倍B.增加2倍C.增加3倍D.减少2倍15.当概率保证程度为0.6827时,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关系是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两者相等D.无法确定1.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该A.增加25%B.增加78%C.增加1.78%D.减少25%17.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1/4倍D.缩小为原来的1/2倍18.抽样估计的无偏性标准是指A.样本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D.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19.抽样估计的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A.抽样指标小于总体指标B.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C.抽样指标大于总体指标D.抽样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18.抽样估计的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量的方差相比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两者相等D.两者无关21.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A.抽样误差B.登记误差C.代表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22.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关系是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两者相等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23.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大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25,成数的方差越大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大D.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24.抽样误差的大小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25.一个全及总体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D.可以计算多个指标26.在抽样调查中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是唯一确定的C.全及指标只能有一个D.样本指标只能有一个27.抽样估计中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的相应概率度为A.2B.3C.1.96D.128.抽样单位数与抽样误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反向D.相等29.抽样误差与标准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反向D.相等30.抽样单位数与标准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反向D.相等31.抽样单位数与概率度的关系为A.反比B.正比C.反向D.相等19.事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表或抽签的方式来抽取调查单位数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A.纯随机抽样B.机诫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0.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再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取必要的单位数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A.纯随机抽样B.机诫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1.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A.纯随机抽样B.机诫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2.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再以群为单位从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组织方式称为A.纯随机抽样B.机诫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36.影响类型抽样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组间方差B.组内方差C.总体方差D.样本方差37.影响整群抽样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群间方差B.群内方差C.总体方差D.样本方差38.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点方法是A.类型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纯随机抽样39.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40.当总体单位数不很多且各单位间差异较小时宜采用A.类型抽样B.纯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多阶段抽样41.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A.小于10B.不大于10C.小于30D.大于30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是A.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B.全面调查方法C.非全面调查方法D.对总体进行科学估计和推断的方法E.典型调查方法2.抽样调查的特点是A.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抽样调查必然产生误差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E.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全面情况3.抽样误差A.是不可避免的B.是可以事先计算的C.其大小是可以控制D.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E.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4.抽样调查适用于A.无法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了解全面情况B.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资料C.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D.对某些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E.适用于任何调查5.抽样调查的全及指标包括A.全及平均数和成数B.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C.样本平均数和成数D.样本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E.总体是非标志标准差及方差6.抽样调查是A.抽样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C.登记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E.偶然性误差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容量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8.抽样方法按照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重复抽样E.不重复抽样9.抽样估计的方法有A.点估计B.区间估计C.直接估计D.间接估计E.随意估计10.抽样估计的特点是A.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B.在逻辑上运用演绎推理C.必然存在抽样误差D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E.在方法上运用确定的数学分析法11.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优良标准包括A.准确性B.有效性C.无偏性D.一致性E.全面性12.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A.类型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E.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13.区间估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概率度B.点估计值(样本平均数或成数)C.显著水平D.抽样极限误差E.估计标准误差1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A.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B.允许的极限误差大小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概率保证程度15.为了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B.降低概率度C.提高概率度D.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E.增加样本容量16.影响类型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类型组数的多少B.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C.类型组内方差的大小D.类型组间方差的大小E.总体方差的大小17.影响整群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全部群数的多少B.样本群数的多少C.群内方差的大小D.群间方差的大小E.抽样方法18.在区间估计中,保证程度与准确程度之间的关系是A.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亦高B.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高C.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亦低D.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低E.不能确定19.抽样平均误差是A.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B.样本指标的标准差C.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D.样本指标的平均差E.样本指标的平均数20.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作A.抽样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C.抽样极限误差D.样本方差E.允许误差21.纯随机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有22.对总体指标作区间估计的计算公式是A.x-△x ≤X ≤x+△xB.p-△P ≤P ≤p+△PC.X-△x ≤x ≤X+△xD.P-△P ≤p ≤P+△PE.P=P ±△P 或X=x ±△x三、填空题1.抽样调查是按照 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用 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研究。
第六章抽样调查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D D D C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B B B B D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A C A C C 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B B C C B C D A C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A D D A D B D D 题号8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B C B A D C B B B 题号61 62 63 64 65 82 67 68 69 70 答案 B B C A C D C A C D 题号83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A A A C A D A B B C 题号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C、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D、对样本单位作深入的研究2、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3、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A、可以避免的B、可避免且可控制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4、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所研究的总体不同B、调查对象不同C、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同D、调查单位的选取方式不同5、按随机原则抽样即()A、随意抽样B、有意抽样C、无意抽样D、选取样本时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或可能性被抽中6、样本是指()A、任何一个总体B、任何一个被抽中的调查单位C、抽样单元D、由被抽中的调查单位所形成的总体7、抽样框是指()A、总体B、样本C、由总体单位组成的名单或地图D、全部抽样单位组成的名单或地图8、抽样误差是指()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9、抽样极限误差是()A、随机误差B、一定可靠程度下抽样误差的最大绝对值C、最小抽样误差D、最大抽样误差的绝对值10、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1、抽样调查的误差包括()A、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B、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C、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D、既没有登记性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12、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A、平均数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13、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的关系是()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极限误差1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