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及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254.67 KB
- 文档页数:2
全麻开颅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全麻开颅手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在疾病进展中是一种中继状态,当患者原来处于昏迷向清楚发展或原来是清楚向昏迷发展,都可能出现躁动的表现,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发生躁动的患者,表现为兴奋,高度烦躁,强烈挣扎,企图拔除气管导管、输液管、胃管和伤口的引流管,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情无记忆,只有小部分患者记起躁动时发生的片断。
症状的轻重演变往往提示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全麻开颅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有:一:颅内因素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组织受损、神经调节紊乱。
绝大多数患者行为自控能力丧失,在昏迷期过渡到清醒期或发生继发性颅内出血、脑水肿、脑疝等颅内压增高,容易出现烦躁,继之躁动不安,躁动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因患者的体质不同而有差别。
二: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气管导管,疼痛,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的刺激。
三: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面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已被证实,术前应用东莨菪碱可致术后定向力障碍及躁动不安,术前使用阿托品可致术后谵妄。
吸入麻醉剂如七氟醚对气管的刺激作用,及全麻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通;麻醉药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和躁动,发生原因可能是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烦躁,误以为是由于气管导管引起的,如果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患者会更加烦躁,出现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道不全梗阻,是SpO2 下降,出现高碳酸血症。
可出现剧烈的不协调运动,并有明显定向障碍;静脉麻醉药如德普利麻、万可松、米达唑伦、芬太尼等麻醉剂,都有可能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临床经验显示静脉麻醉药大多在术后一天内代谢,但老年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者易发,多在术后1~2天发生,可持续3~7天。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麻醉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然而,即使在麻醉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一、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 麻醉反应麻醉反应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或兴奋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患者的呼吸道,确保通畅;- 给予抗恶心药物,如登记宁、異丙嗪等;- 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2.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问题。
适当控制术后疼痛对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处理方法包括:- 评估疼痛等级,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如硬膜外麻醉;- 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
3.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麻醉科中另一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定期更换导管或敷料;- 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4. 呼吸道问题术后呼吸道问题是麻醉科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 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促进呼吸道通畅;- 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二、并发症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早发现并早期介入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任何异常情况保持警觉,并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2. 多学科合作处理麻醉科中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
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等应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交流和沟通可以减少因误解或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错误处理。
3.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不同,对并发症的处理也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龄患者、儿童患者或重症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4. 预防为主预防并发症是麻醉科工作的重要部分。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
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 观察指标 (1) 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 <90%为低氧血症; (2) 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3) 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 (4)恶心呕吐; (5) 寒颤、躁动等。
2 结果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内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2例)。
表1 麻醉苏醒并发症(见表1)小儿未拔气管导管42例,入室后5-20min内拔管,小儿低氧血症、喉痉挛和呕吐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2例、喉痉挛1例、呕吐3例) 。
3 讨论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手术后死亡病例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术后第一个24h。
本文观察苏醒室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
低氧血症都发生在刚进苏醒室时,可能与麻醉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有关。
给予吸氧5-20min后大都恢复至95 %以上。
循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在原有高血压患者中,在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为65%,剧烈的血压波动,可危及重要脏器功能。
常见原因有: (1) 原有高血压病史; (2) 疼痛; (3) 吸痰刺激; (4) 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5) 术后恶心呕吐; (6) 寒战、躁动等。
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护理全身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残余、麻醉实施过程中损伤性操作、手术创伤性刺激等,使患者原有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引发各种并发症[1],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麻醉苏醒期是停用麻醉药物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围术期最易发生生命危险的时期。
有文献报道,全麻1511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
现将全身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以期对提高护理水平,预防并发症有所帮助。
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7%[3],主要以低氧血症为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嗜好和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舌后:全麻复苏期间呼吸道并发症中舌后坠发生率相对较高,达1.28%[4],主要是残余麻醉药、肌松药的作用使舌肌肉缺乏张力,舌根后坠阻塞咽喉部,造成气道梗阻。
好发于肥胖、颈粗短及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此类患者发生舌后坠时应立即让病人侧卧位或头部偏向一侧,头后仰托下颌法,如上述措施仍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则需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放入喉罩和重新气管插管。
呼吸遗忘:术后大量应用阿片类药物,使患者在术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呼吸遗忘。
呼吸遗忘是少数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麻醉苏醒期间要加强巡视工作,尤其对复苏期间比较安静的病人可能存在的隐患远远大于烦躁病人。
经常呼叫熟睡尤其发出鼾声的病人,主动询问其不适,用简单的指令性动作,如抬腿、举手等方法判断病人的清醒程度。
适当给予阿片类拮抗药,要谨慎使用,因剂量大可引起患者烦躁。
喉、支气管痉挛:喉痉挛是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据报道,全身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后喉痉挛的发生率为0.87%。
术前都有较长吸烟史是喉痉挛的高危因素之一,反复气管内吸痰也极易诱发喉痉挛。
一旦出现喉痉挛应停止任何刺激,清除口咽部任何刺激物,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加压面罩给氧,同时遵医嘱静脉推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必要时用粗针头做环甲膜穿刺。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够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危险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
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寒战: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
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2.躁动由于对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以及术后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引起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患者的烦躁不安。
为防止患者坠床、伤口裂开、扭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需加强护理。
通过对病人的观察,找出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如为痛、体位不适、尿潴留、气管导管等不良刺激,可给予调整舒适体位,诱导小便,或遵医嘱给止疼药。
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呕吐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给予侧卧位,避免发生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及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安慰患者,当呕吐严重时通知医生给予止吐药与缓解症状。
4.喉头水肿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
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
氧气吸入。
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5.喉痉挛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
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6.低氧血症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蕃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麻醉方式,通过药物使病人丧失意识和疼痛感,以便进行手术。
在手术结束后,病人需要逐渐恢复清醒,这个过程称为苏醒期。
在苏醒期,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躁动的情况,表现为焦虑、不安、兴奋或其他不适感,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了解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1.麻醉药物的作用:全麻使用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苏醒期出现精神不稳定的情况,包括焦虑、兴奋等。
2.手术刺激:手术刺激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苏醒期出现躁动的现象。
3.恢复环境:苏醒期时的恢复环境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比如光线、噪音等,也可能是导致躁动的原因之一4.术后疼痛: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导致病人出现焦虑和不安等情绪。
5.术后药物的副作用:部分术后药物可能会带来不适的副作用,导致病人出现躁动的情况。
二、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处理1.环境的调整: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减少光线刺激和噪音等,让病人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恢复清醒。
2.情绪疏导: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情况下,护士可以通过安抚、倾听和理解的方式,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3.疼痛管理:及时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控制术后疼痛,减少病人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4.药物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或镇静剂来帮助控制病人的情绪,减少躁动的发生。
5.沟通交流: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保持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想法,以便及时处理问题,减少苏醒期出现躁动的可能性。
6.协助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和躁动的情绪。
综上所述,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护士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以减少对病人和护理工作的影响。
通过调整环境、疏导情绪、疼痛管理、药物干预、沟通交流和协助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躁动的发生,给病人提供一个平静和舒适的恢复环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完毕之后,在全身麻醉药物药效时间一过之后就能够立刻苏醒,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一定程度的躁动不安、定向障碍、嗜睡、意识模糊等问题[1]。
躁动是全身麻醉期特有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病情,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工作量[2],它作为一个信号灯,提示患者病情可能好转,也可能转危,也可能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适等[3]。
这就需要护士提高警惕,对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所进行手术的全麻患者100例,平均273岁,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为22岁,男性68例,女性32例。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建静脉液路,留置导尿管,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
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2mg,维库溴铵01~016mg/kg,芬太尼3~4ug/kg,丙泊酚15~2mg/kg静脉注射,诱导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氧流量1Lmin)[4]。
术中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镇痛及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
本组中有59例患者采用佳苏伦拮抗,21例采用纳洛酮拮抗。
20例采用氟吗西尼拮抗。
13临床表现:本组100例全麻患者在全麻苏醒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定的躁动,主要症状为:兴奋,高度躁动,多语多动,吵闹要小便,摇头,强烈挣扎以至坐起,试图拔除气管插管、喊痛,引流管及输液装置等,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之后,患者就变得不再烦躁。
安静起来[5]。
2原因分析21留置尿管刺激:本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出现不适和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尿管刺激,全部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不适感,如尿痛、尿急,男性明显要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男性的生理弯曲。
术后尿管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殖器造成牵拉,从而出现不适感,如有尿意、疼痛等[6]。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原因可能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副作用、镇痛不足、焦虑等因素。
躁动不仅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躁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因分析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药物副作用:全麻药物或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幻觉、嗜睡等,也可能使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3.镇痛不足:术后疼痛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病人出现躁动。
4.焦虑:手术前和手术过程都会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苏醒期的焦虑也可能导致躁动。
二、处理方法1.有效的镇静: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胺酮等,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减轻焦虑。
2.良好的镇痛:确保病人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3.情绪安抚:在苏醒期,护理人员可以用柔和的语言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病人的情绪,使其感到安心和舒适。
4.注意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外界干扰,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
5.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躁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与医生沟通:如果病人的躁动症状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方法。
7.心理疏导:对于出现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促进康复。
在处理躁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缓解其不适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1-04-20T16:54:37.3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邵红丽吕艳秋宋秀芹陈兰英
[导读] 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邵红丽吕艳秋宋秀芹陈兰英(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医院 1614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393-02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室并发症
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
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观察指标:①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90 %为低氧血症; ②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 ③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 ④恶心呕吐; ⑤寒颤、躁动等。
2 结果
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内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2例)。
见表1 表1 麻醉苏醒室成年病人并发症
并发症例数百分率(%)
高血压15 3.8
低血压4 1.0
心动过速8 2.0
心动过缓20.5
低氧血症14 3.5
恶心呕吐12 3.0
苏醒延迟30.8
寒战6 1.5
躁动8 2.0
小儿未拔气管导管42例,入室后5-20min内拔管,小儿低氧血症、喉痉挛和呕吐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2例、喉痉挛1例、呕吐3例) 。
3 讨论
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本文观察苏醒室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 6%。
低氧血症都发生在刚进苏醒室时,可能与麻醉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有关。
给予吸氧5-20min 后大都恢复至95%以上。
循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在原有高血压患者中,在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为65% ,剧烈的血压波动,可危及重要脏器功能。
常见原因有: ①原有高血压病史; ②疼痛;③吸痰刺激; ④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⑤术后恶心呕吐; ⑥寒战、躁动等。
预防有处理: ①充分镇静,镇痛,在吸痰拔管时可用咪唑安定1-2 mg/ kg 和1 %利多卡因1-2mg/ kg ; ②有些腹部及下肢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阻滞,不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1-2] ; ③血管活性物质应用,可静注压宁定0.1mg/ kg ,预防拔管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如心率过快还可合用美托洛尔。
本组病例出现3例苏醒延迟,其中2例可能为肝功能不佳,贫血而引起药物不能正常降解,经静注纳洛酮、给氧、保暖和维持循环稳定等措施清醒,后拔管返回病房。
另1例乃急症糖尿病患者,术前发现其糖尿病史,后抽血急查血糖为60mmol/L ,血浆渗透压为400mOsm/L ,考虑为高渗性昏迷,立即输入生理盐水2000ml ,同时补钾盐,适量使用胰岛素,控制使用高渗糖溶液,此患者后清醒拔管送回病房。
预防措施主要
就是减少对喉头的刺激,吸痰时要轻巧。
寒战可使机体耗能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和乳酸中毒。
寒战可能与外界温度降低,麻醉及手术因素有关,因此在术中,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体温下降,治疗可用地塞米松或曲马多。
躁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药残余作用使苏醒不完全以及疼痛和内脏不适。
因此,减少催眠药用量,加强镇痛效应,有针对性的使用拮抗药氟马西尼、活性碳类吸附剂等,是减少苏醒时躁动的有效途径[3]。
另外缺氧,气管导管不能耐受,尿潴留等也是重要原因,本组病例有4例是因尿潴留引起,导尿后患者立即安静下来,因此,大中手术留置导尿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葛宁花,薛张纲,蒋豪.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液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 21(4) .
[2]何伟雄,陆宵云,许梅曦,等.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肝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1) :35.
[3]倪新莉,涂继善,廖红.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躁动原因调查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2)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