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连通器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20
秋季学期第五讲连通器我们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有许多的应用,其中连通器是我们接触到最常见的。
图1 洗手池,注意下端弯曲的连接部分图2. 水坝神奇的水闸系统你是否留意过家里的洗脸池下面水管,按常理来看,笔直的管子更容易让水流入下水道中,为什么却要做成如图1所示弯弯的一段呢?你是否思考过长江上的发电站水坝内外的船怎么样才能穿过大坝?你是否考虑过为什么教学楼内开水器的水位计能够显示炉内水的高度?很多显而易见却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现象,往往蕴含着很多有趣的物理知识,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就不会找不到物理的规律。
一、连通器及其原理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图3. 连通器原理我们已经知道在一个U型管中,如果只装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的各个液面总是保持相平。
如图3所示,底端CD处,由帕斯卡定律,在界面处所产生的压强应该相等(或者同一截面压力相等),当液面静止时,根据压强相等有= p p 左右,=gh ghρρ左右所以此时有=h h左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连通器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例题1】留心观察居民楼里的下水管(比如你家住在二楼,走进卫生间向上看,就能见到三楼的下水管),你会发现水池、抽水马桶的下水管有一段是弯成U形的,如图1所示.你知道这一段弯管有什么作用吗?说说它的工作原理.【例题2】烧水用的水壶,应用了什么原理?图4. 水壶【例题3】如图5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图5. 涵洞【例题4】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清水和煤油,液面相平,如图6所示,如果将阀门K打开,则()A、煤油向右流动B、清水向左流动C、均不流动D、无法判断【考点总结】要判断连通器中各液面是否相平时,首先要知道连通器里装的是不是同种液体。
连通器的原理
【目的和要求】
认识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仪器和器材】
玻璃管两支,橡皮管,铁架台,连通器(可自制),着色水和清水。
【实验方法】
用图1.31-1所示的装置按下列次序进行演示:
1.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向左管里灌满着色水,缓慢松开夹子,使两玻璃管底部连通,水由左管流向右管,最后两管中水面相平。
2.左管不动,右管升高或降低,两管中的水面升高或降低,最后仍达到相平。
3.右管倾斜,最后两管中的水面相平。
4.用连通器演示(图1.31-2)。
通过上述分步实验、观察,反复得出“注入一种液体,静止时连通器中各液面总保持相平。
【参考资料】
自制连通器可以采用透明塑料瓶或玻璃瓶(截底)、漏斗、粗细和形状不同的玻璃管,用三通管和橡皮管按图1.31-4组装。
【思考题】
利用连通器原理,可以测定液体的密度。
图1.31-5是在连通器中装着两种不能混合、密度又不相同的液体,一种为已知密度的水,另一种为待测密度的油。
在管内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边液面不相平。
测出水柱和油柱h水、h油,求待测油的密度ρ油。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连通器》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连通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液体的压强与连通器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连通器中液面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能正确区分连通器。
2. 使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与连通器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液体的压强与连通器的关系。
难点:连通器中液面变化的实验观察与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实验器材(液体、容器、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液体、容器、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连通器实例,如水壶、洗手盆的排水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介绍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讲解液体的压强与连通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分析连通器中液体压强的计算。
(2)解答生活中的连通器相关问题。
4. 实验演示与观察(1)进行连通器实验,观察液面的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连通器中液面变化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连通器中液体压强。
(2)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连通器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液体的压强与连通器的关系。
3. 实验现象与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计算连通器中液体压强。
(3)解释生活中的连通器现象。
2. 答案:(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液体在连通器中自由流动,使各部分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水壶、洗手盆排水管等。
(2)液体压强计算:P = ρgh,其中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高度。
(3)生活现象解释:如水壶倒水时,液体从壶嘴流出,壶身液面下降,但壶嘴液面保持不变。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 连通器课件(共21张PPT)(共21张PPT)第九章· 压强第3节连通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想想议议:如图,观察图甲所示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壶盖上为什么要留有一个小孔?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像茶壶这样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液体压强和连通器。
学习目标1.知道连通器的定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知道连通器中水面相平的原因,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
观察与思考右图容器中红色液体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是,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呢?连通器一、1。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的液体总保持相平。
连通器内液面相平的条件:同种液体,液体静止,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
证明:液体静止,设想U形管下部正中有一小液片AB,且F左=F右,又因为S左=S右,由P=F/S可知p左=p右,即ρgh左=ρgh右,所以h左=h右,左右两管中的液面相平。
p左p右AB复习: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连通器的应用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p2p1h2h1假设容器底部有一竖直膜片,分析图中p1与p2的大小。
如果p1、p2大小不相等,会发生什么现象?右侧液面下降,最后当液体静止时,两侧液面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水位计自来水供水系统连通器的应用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船闸三1.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