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ppt读书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26
爱弥儿心得报告(优秀10篇)爱弥儿心得报告篇1书架上早就有《爱弥尔》这本书,只是太不好读,所以一直搁置在高处。
进入二年级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也陆陆续续读了一些有关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书籍,还想对孩子有更多地了解,所以硬着头皮翻开了有大量繁体字而且是上下两册的《爱弥尔》。
虽然读的有些艰难,但对书有了大概的了解,从中也多多少少知道了卢梭的教育思想。
下面我想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爱弥尔》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通过对它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尔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
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
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借鉴到我们的教学中,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写出真情实感。
其实,也只有通过孩子的亲身感受,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真切地了解,写出来的东西也才显得真实。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了。
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不过的行为,在这点上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应该通过游戏保持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且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
有个小品里的一句话对此就有讽刺的意味——“我要我的孩子戴着博士帽就出世了”。
确实,我们不能否认家长们的用心良苦,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这是怎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让一个孩子做他极不情愿或不需要做的事情,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所投入的会白费,而且还会让孩子从此讨厌接受教育,逆反心理会越来越严重;或许,孩子们是乐意接受的,那我们只能投以怜悯的眼光了,因为那将是一群没能享受人生最快乐、最无虑生活的可怜人。
读书报告一、书名:《爱弥儿》二、著者:卢梭译者:李平沤三、内容概要: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
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四、心得评论:《爱弥儿》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由于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所以花了一整个寒假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爱弥儿》这本书是卢梭在十八世纪所著作的,其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观点——让孩子顺应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这种自然教育的观点贯穿了整本书的主线,该观点不仅在十八世纪,即使是在现当代的教育实践之中也是相当适用的,并且还是民主教育思想一直所探讨的。
卢梭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的培养:或受之于自然的自然教育,或受之于人的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的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我们不能够左右的,而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其中的某些部分,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有将这三种教育完全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功,更加接近自然地目标。
《爱弥儿》卢梭认为:人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
只有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才能进行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
自然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情感教育,和中国的德智体美不谋而合。
一切教育都应该遵循人类的本性,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
同样,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天性得以保存,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困难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下面是对《爱弥儿》各个章节内容的概述一、意识的形成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典型,更要做到言传身教。
口头教育孩子转身就忘,言传身教的话,就不容易忘记了。
二、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卢梭在这一部分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育。
教育会给我们刚出生时没有但长大后会需要的东西。
这种教育,我们或者从自然中获得,或者从他人身上学到,抑或是从事物中得到。
我们的才华和各个器官的发育,都是自然的教育;如何使用这种才华和发育,就是他人的教育;从影响我们的事物上得到的经验,便是事物的教育。
1.我们在教育中,只是想如何保护孩子,这远远不够。
还应:教会他长大后如何保护自己,教会他怎样承受挫折,教会他不要把繁华和贫穷看在眼里,教会他在冰岛寒天冻地的雪地里,或者在马耳他烈日炎炎的岩石上,都能生活下去。
2.老师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他,就是没教给他认识自我,没教给他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没教没给如何生活及追求自己的幸福。
3.问题不在于如何教他避免死亡,而是教他如何生活。
三、智力开发与技能培养教育的最大秘密是:让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为调剂。
在这一章节中,卢梭强调了儿童能力发展的条件——头脑与身体的配合,他重视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与此同时要有身体体力的配合,强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在开发儿童能力时也要注意遵循一些法则:严格与放任,自我与服从,不当的说服,有限度的自由,四、性教育与情感培养1.欲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所以如果尝试着将其扼杀,着实是在做无用功,而且荒谬可笑。
《爱弥儿》读书报告(第一节)冰心曾说,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然而我想说,多读书,读好书,写出自己的感想,不仅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更是拓宽思路的开始,是成熟思想形成的开始,是认识世界的开始。
而《爱弥儿》就是这样的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之所以引人深思,是因为我们读它,读的是作者,读的是教育,读的是一个完整的时代。
《爱弥儿》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激进思想者卢梭。
他本人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从小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
卢梭的一生也十分曲折。
他读了很多书,同时又干过各种活计,知识渊博,早年经历坎坷。
在出版爱弥儿后,不仅受到华伦夫人的庇护免遭政府迫害,反而还在游历山水之间意识到自然的美好,这对他后来的自然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或许出于个人经验,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是受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三者的影响,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然的目标。
卢梭所讲的自然并非适合天性的习惯。
而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
也就是人类产生观念之前的内在的自然。
而我个人认为,这种自然更贴近人类本能的需要。
卢梭的《爱弥儿》从框架上说,共分为5卷。
第一卷主要对两岁前儿童进行的体育锻炼。
第二卷讲的是2-12岁幼儿阶段进行的感官教育,第三卷介绍了对12-15岁儿童的智育,第四卷和第五卷主要讲的是青年教育。
两个星期以来,我们组主要对第一卷第一节进行了阅读和思考。
卢梭在第一卷第一节中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的目标,其次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介绍幼儿一出生的教育。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是受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影响。
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然的目标。
三种教育必须协调一致,或者培养顺从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公民,或者培养人,在倾向和应尽的本分之间徘徊犹豫,则一无是处。
在原文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原话“社会秩序中,所有人的地位是有标记的,而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