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 格式:pdf
- 大小:570.52 KB
- 文档页数:34
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 、B 、C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B 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B 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3m ,假设基础埋深2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灰褐色粉质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5.09.0>=e ,查得0=b η,0.1=d η,3/725.170.25.04.185.15.17m kN m =⨯+⨯=γkPa d f f m d ak a 59.151)5.02(725.170.1125)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m 87.16.53/1=⨯ 基础总长m l 74.31287.156.5=⨯+⨯=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57.21635.174.312131041665=⨯⨯+⨯=所以:m d f F b G a k 94.10.22059.15157.216=⨯-=-≥γ取b=2.0m 设计。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57.2960.20.20.12057.216=⨯⨯⨯+=+基底平均压力为: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59.1513.1480.10.257.296=<=⨯=+=满足条件。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选承载力较低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验算由342.18.34.521<==s s E E ,5.085.20.27.5>==b z 取︒=23θ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p p b p c k z 75.234245.08.626.12177253.1480.2tan 2)(=⨯⨯+⨯-⨯=+-=θ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值为:245.1567.5)1019(5.08.185.14.185.15.17=⨯-+⨯+⨯+⨯=cz p kPa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为:)5.0(-++=z d f f m d azk az γη)5.07.8(98.170.195-⨯⨯+=kPa 436.242=kPa f kPa p p az cz z 436.24245.18945.1563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 3、验算地基沉降量(1)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应力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kPa d cz 45.355.04.185.15.17=⨯+⨯==γσ 基底平均压力按准永久荷载计算kPa p 19.1860.274.31274.312209280=⨯⨯⨯⨯+=基底附加应力kPa p p cz 74.15045.3519.1860=-=-=σ确定沉降计算深度mm smm s in ∑=≥=∆89.1025.032.2,但相差不大,所以Zn=5m ,符合要求。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设计课题设计课题11.设计基本条件某多层工业厂房基础平面如图一;厂房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平面设计标高为±0.000m,室内外高差600mm ,厂房框架柱传至基础的荷载如图一。
该厂房拟建三个地点地质条件均不相同,各地点的地质条件如图二。
课题如下:课题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包括基础梁)课题2: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题3:柱下桩基础设计设计课题2 1、设计资料:1、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离5.0m ,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 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
2、桥跨:等跨L=32m 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 ,梁端缝0.1m ,梁高3.0m ,梁宽13.4m ,每孔梁重8530KN ,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 ,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 。
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 ,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0.173m ,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
3、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标高(m )地质情况厚度(m )36.79~36.29 耕地0.5 36.29~30.79 软塑砂粘土 5.5 30.79~21.29 粉砂9.5 21.29~19.89 淤泥质砂粘土(松软)1.4 19.89~-3.51 细砂(中密) 23.4 -3.51~-12.31 粗砂(中密)8.8 -12.31~-22.31 中砂(中密)10.0 -22.31~-29.31 砾砂(中密) 7.0 -29.31~-46.31硬塑粘土17.0土层平均重度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28φ。
地下水位标高:+30.50m 。
5、标高:梁顶标高+53.483m,墩底+35.81m。
6、风力:w=800Pa(桥上有车)。
7、桥墩尺寸:如图1所示。
一、基本资料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已知B 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1F ,中柱荷载设计值2F ,初选基础埋深为d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 f ,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 轴线上条形基础JL —2。
图1.1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1.1 设计参数二、设计要求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3. 取结构计算简图;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
三、设计计算书1. 基础平面布置图根据题目条件及表中数据,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3.1.1所示图3.1.12. 基础底面尺寸(1)确定荷载合力重心位置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根据合力距定理,以A 为参照点,有:14007.2140014.4140021.6140028.8120036181400412002ik ic ikF x x m F⨯+⨯+⨯+⨯+⨯===⨯+⨯∑∑(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2a a 、,取边跨的0.25倍。
取10.257.2 1.8a m =⨯=12()2(18 1.8)39.6c L x a m =+=⨯+= 239.6 1.87.25 1.8a m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14004120021.83 1.8(20)39.6(150202)kFb m m L f d ⨯+⨯===≈-⨯-⨯∑(4)确定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采用C30混凝土,21.43/t f N mm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28000112.2/1.839.6kn Fp kN m bL===⨯∑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0.4 1.8()112.2(0.2)78.54/222n b V p kN m =-=⨯-=翼缘板有效高度0378.541078.560.70.71 1.43101h t V h mm f l β⨯≥==⨯⨯⨯⨯ 取0220h mm =(等厚翼板)。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第一部分毛石条形基础设计一、荷载计算外纵墙:取两窗中心线的距离3.3m为计算单元宽度山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横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的间距8.26m为计算单元宽度二、确定基础埋深=2m,内纵墙和内因为标准冻深为1.2m,所以外纵墙和山墙的基础埋深d1=2.6m横墙的基础埋深d2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三、计算各道墙的基础地面尺寸1、基础宽度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取b=1.5m2.基础高度外纵墙:取h=1000mm 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山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横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纵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基础剖面图:外纵墙和山墙为1-1剖面图,内横墙和内纵墙为2-2剖面图1-1剖面图图12-2剖面图K平面图布置图:图3 四、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1.下卧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z经深度修正下卧层承载力设计值为:1a f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cz P3. 确定地基压力扩角θ,按持力层与下卧层压缩模量值之比:Es4. 土的自重应力:c5.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及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第二部分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土的天然重度为20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N/m2,地下水位在-1.5m处,无侵蚀性。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1150kN,弯矩值为210kN·m,水平荷载为71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可以调整)(f t=1.43N/mm2)钢筋:采用HPB335(可以调整)(f y=300 N/mm2)(三)设计内容⑴确定基础埋置深度⑵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编写苏德利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一、教学要求: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与资料(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设计单梁起重机的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按使用功能要求,上部结构的柱截面尺寸设计为400×700mm2间距为6米,外柱柱角处内力组合设计值为:N=450kN M=160kN.m V=30kN,基础梁宽为240mm,传集中力P=160kN,室内外设计地坪高差为0.15m,地质剖面资料如图(一)。
(注:该地区的标准冻深Z0=1.2m,冬季采暖期间的平均气温为9℃,吊车起重量为35t,厂房跨度为30m。
)(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某教学大楼承重墙厚为一砖半(即370mm),上部墙传至±0.00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N=205kN/m,室内外设计地坪高差为0.45m,地质资料如图(二)。
(注:该地区标准冻深为Z0=1.0m,采暖期间平均室内温度为15℃。
)三、设计成果要求(一)、设计说明书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包括荷载计算,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埋深确定、底面尺寸确定、剖面尺寸确定及配筋量计算。
(二)、图纸绘制2号图一张(独立基础平面、剖面图及条形基础的剖面图)。
四、设计步骤(一)、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考虑以下因素: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底下沟管的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二)、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三)、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四)、地基变形验算(五)、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1.刚性基础(1)选择基础材料(2)按照台阶宽高比的容许值及构造尺寸要求决定台阶的高度及台阶的宽度。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12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3、地基必须满足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要求;二、基础结构布置的选择本工程是办公大楼,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基础选型可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及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可对比其他基础型式,说明采用本设计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合理的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三、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持力层和计算确定基础埋深。
注意: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构造要求确定基础梁长度l ,在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埋深,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应满足以下条件:a k f p ≤; a kwk k kk f blM lbG G Fp 2.162max ≤+++=∑∑;五、地基计算1、地基承载力验算。
1)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根据初步确定的基础尺寸,考虑是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并调整基底尺寸满足上述要求。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软弱下卧层验算应满足:az cz z f ≤+σσ注意: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应按下式:θσσtan 2)(z b p b cd k z +-=2、地基变形验算。
六、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1、计算确定基础梁高度为满足简化计算法的条件,要求条形基础具有足够的相对刚度,条形基础的高度应不小于平均柱距的1/6,即:6ml h ≥2、计算确定基础底板高度基础内不配置箍筋和弯起筋,基础底板高度由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确定。
3、基础底板配筋计算根据基础底板受弯破坏特征,可将基础板看成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固定在基础梁边的悬臂板,按所受的弯矩计算底板的配筋。
2016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某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倒梁法)一、设计资料1、某建筑物为7层框架结构,框架为三跨的横向承重框架,每跨跨度为7.2m;边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2665KN、Mk=572KN?M、Vk=146KN,F=3331KN、M=715KN?M、V=182KN;中柱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分别为:Fk=4231KN、Mk=481KN?M、Vk=165KN,F=5289KN、M=601KN?M、V=206KN。
2、根据现场观察描述,原位测试分析及室内试验结果,整个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粉砂组成,根据土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共分为7层,具体层位及工程特性见附表。
勘察钻孔完成后统一测量了各钻孔的地下水位,水位埋深平均值为0.9m,本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条基埋深d=1.9m;二、内力计算1、基础梁高度的确定取h=1.5m 符合GB50007-2002 8.3.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1~的规定。
482、条基端部外伸长度的确定据GB50007-2002 8.3.1第2条规定外伸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考虑到柱端存在弯矩及其方向左侧延伸0.25l?0.25?7.2m?1.8m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右端延伸长度为lef,lef计算过程如下:a . 确定荷载合力到E点的距离xo:基础工程(含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课程设计xo=3331?3?7.2+5289?2?7.2-715?2-601?2-182?1.5?2-206?1.5?2 3331?2+5289?2182396得xo==10.58m 17240b . 右端延伸长度为lef:lef=(1.8+2.7+7.2?2-10.58)?2-1.8-7.2?3=2.24m3、地基净反力pj的计算。
对E点取合力距即:∑ME=0,2.24+3331?7.2?3+5289?7.2?3-pj(25.64-2.24)2?0.5-(715?2+601?2)-(182?1.5?2 +206?1.5?2)=02pj?2.24?即271.2712pj=182396?pj=672.3751KN4、确定计算简图5、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在地基净反力Pj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图-2020.41A1804.25-1149.01-2180.78F弯矩图(KN·M)- 1 - x基础工程(含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课程设计2568.421210.28A2347.792062.88F-2778.22剪力图(KN)6、计算调整荷载?pi由于支座反力与原柱端荷载不等,需进行调整,将差值?pi折算成调整荷载?qi-(1210.28+2272.68)KN=-151.96KN ?pB=3331x?pC=5289-(2568.42+2493.31)KN=227.27KN ?pD=5289-(2347.79+2778.2 2)KN=162.99KN ?pB=3331-(2062.88+1506.12)KN=-238KN 对于边跨支座?q1=?p1lo为边跨长度;l1为第一跨长度。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或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完成某工业厂房○B 轴线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并绘制基础施工图一张。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一)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地基土质情况等,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和材料。
(二)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要求以及地下水影响等因素、确定基础埋深。
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可初步选择基础持力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 m 。
对于寒冷地区,确定外墙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
主要根据持力层土质情况、冻前天然含水量、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平均冻胀率等因素,确定地基土的冻胀性。
再根据土的冻胀性、基础形式、采暖情况、基底平均压力,确定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max h ,然后计算基础最小埋深(还需考虑土的类别、环境对冻深等因素的影响)即:m ax m in h z d d -=选择外基础埋深时,要求基础埋深d >min d ,内墙基础埋深不必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可以适当浅埋。
(三)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承载力。
如果地基下卧层是软弱土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并要求满足:az cz z f p p ≤+(四)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以及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 F ,按下式计算柱下条形基础宽度:Ld f F B G a K).(γ-∑≥(五)对于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通常根据抗弯刚度条件确定基础梁高度h ,取41(=h ~l )81,l 为柱距,同时还要考虑其构造要求。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2018.5.27至2018.6.7课程设计评审标准<指导教师用)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二零一四年五月十日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3、地基必须满足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要求;二、基础结构布置的选择本工程是办公大楼,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基础选型可根据柱网尺寸、荷载及工程地质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可对比其他基础型式,说明采用本设计的适宜性和优越性。
合理的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三、持力层的选择及基础埋深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持力层和计算确定基础埋深。
注意: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按构造要求确定基础梁长度l,在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埋深,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应满足以下条件:;;五、地基计算1、地基承载力验算。
1)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根据初步确定的基础尺寸,考虑是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并调整基底尺寸满足上述要求。
2)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软弱下卧层验算应满足:注意: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应按下式:2、地基变形验算。
六、基础的结构和构造设计1、计算确定基础梁高度为满足简化计算法的条件,要求条形基础具有足够的相对刚度,条形基础的高度应不小于平均柱距的1/6,即:2、计算确定基础底板高度基础内不配置箍筋和弯起筋,基础底板高度由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确定。
3、基础底板配筋计算根据基础底板受弯破坏特征,可将基础板看成在地基净反力作用下,固定在基础梁边的悬臂板,按所受的弯矩计算底板的配筋。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课题工作时间:至课程设计评审标准(指导教师用)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二零一六年五月十日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A 、D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B 、C 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只需对A 、B 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A 、D 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地下水位埋深,最大冻结深度,假设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持力层为粘土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5.086.0>=e ,查得0=b η,0.1=d η,3/5625.176.19.0187.017m kN m =⨯+⨯=γkPad f f m d ak a 32.181)5.06.1(5625.170.1162)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m 975.09.325.0=⨯基础总长m l15.33225.0392.31=⨯⨯+=基础平均埋深为m 825.12/45.06.1=+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57.13615.3325.06507650=⨯⨯+⨯=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弯矩m kN M k ⋅=⨯⨯+=34.2515.338)0.12580(基础平均埋深为m 825.12/45.06.1=+m d f F b G a k 94.0825.12032.18157.136=⨯-=-≥γ考虑偏心荷载的作用,将基底面积增大40%,则 m b 57.14.112.1=⨯=,取b=。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97.194825.16.10.12057.136=⨯⨯⨯+=+基底总弯矩为:m kN M k ⋅=34.25偏心距为:m l m G F M e k k k 267.066.16129.097.19434.25==<==+=基底平均压力为: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32.18186.1210.16.197.194=<=⨯=+=基底最大压力为:kPaf kPa l e p p a k k 58.2172.181.1806.1129.06186.12161max =<=⎪⎭⎫⎝⎛⨯+⨯=⎪⎭⎫ ⎝⎛+=满足条件。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一、总则1.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2.上部结构资料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为 4.5m,框架柱、主梁、次梁、板都为现浇整体式,主梁截面2⨯,楼板厚10cm,柱子截面2⨯,楼4050cm2560cm⨯,次梁截面23080cm屋面活荷载2kN m。
8/①轴线荷载(基本组合)3、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柱网平面图结构剖面图4.地基资料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55ak f kPa =,地基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70ak f kPa =。
根据地质情况,基础室外埋深定为 1.5d m =。
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本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属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二、决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一)确定基础梁的外挑长度0l 与基础梁总长。
原则: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可能与上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重合。
()() 3.5(13891463)9.2(18111814) 3.59 5.4 6.710.9681.11A DBC A B C Dp x p p p p M M M M ⨯=-+-⨯+++-=-⨯+-⨯+++-=-681.11681.110.11(1389181118141463)x m F --∴===-+++∑ 假设左边伸出0.5m,则为保证合力在基底形心,右边伸出0.72m ,为了简便计算,暂取左边及右边均伸出0.5m 。
(二)确定基底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得承载力。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1.按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b 。
(先填土再施工上部结构)()ka Fb L f d γ>-⨯∑因为 1.50.5d m m =>,ak f 应当进行深度修正,根据持力层粘土性质查规范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0.3b η= 1.6d η=00.717.00.818.8(0.5)155 1.6(1.50.5)183.74()1.5a ak d f f d kPa ηγ⨯+⨯=+-=+⨯-=(1389181118141463)/1.351.67()19.4(183.7420 1.8)b m +++≥=⨯-⨯取 2.0b m =(考虑地基基础共同工作时边跨处基底反力有所增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地基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上部结构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上部结构类型等)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基岩土和气候条件等),结合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工期、施工条件、造价和节约资源等),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一、独立基础的设计内容与步骤(1)初步设计基础的结构型式、材料与平面布置; (2)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并经深度和宽度修正,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4)根据作用在基础顶面荷载 F 和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础的底面积; (5)计算基础高度并确定剖面形状;(6)若地基持力层下部存在软弱土层时,则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建筑物和部分丙级建筑物应计算地基的变形; (8)验算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性(如有必要时); (9)基础细部结构和构造设计; (10)绘制基础施工图。
如果步骤(1)~(7)中有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时,可对基础设计进行调整,如采取加大基础埋置深度d 或加大基础宽度b 等措施,直到全部满足要求为止。
二、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规定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1选用。
表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2.地基计算的规定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①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l30 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② 在地基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③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④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⑤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课程: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院(部):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期限: 1.5周指导教师:孔军、钟岱辉、高翔肖俊华、魏焕卫教研室主任:院长(主任):关于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质量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对土木学院所有专业的课程设计(论文)制定以下要求:1、学生应高度重视课程设计(论文)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2、课程设计(论文)过程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3、课程设计(论文)期间,实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时,须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课程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4、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论文),一旦发现套用和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论处。
对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敷衍了事、回避指导,未完成各阶段任务及严重违纪者,指导教师有权不让其参加答辩。
5.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用A4纸排版,上下左右边距各留20mm,说明书(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6、学生课程设计存档要求(1)学生设计资料必须装入课程设计专用袋(各班统一到教务室领取),要求详细填写班级、学号、姓名、课程设计名称及档案袋里所有的资料内容。
(2)档案袋里课程设计资料排放顺序: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单放不装订)按课程设计(论文)封面、设计(论文)说明书内容其中包括(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次序左侧装订成册(封面上填写的各项内容要与任务书上的内容一致)。
设计图纸(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整齐)。
(3)资料上交时间:课程设计结束后两天内以班为单位交给辅导教师,不得延长上交时间。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一、基本资料图1为某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已知B 轴线上边柱荷载设计值1F ,中柱荷载设计值2F ,初选基础埋深为d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a f ,设计参数的值见表1,试设计B 轴线上条形基础JL —2。
图 柱网平面布置图 表 设计参数二、设计要求1. 进行基础平面布置;2. 确定基础底宽、长度、肋梁高度、翼板厚度;3. 取结构计算简图;4. 结构计算,按倒梁法计算基础内力。
5、根据内力进行配筋。
三、 设计计算书1. 基础平面布置图根据题目条件及表中数据,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2. 图基础底面尺寸(1)确定荷载合力重心位置设合力作用点与边柱A 的距离为c x ,根据合力距定理,以A 为参照点,有:14007.2140014.4140021.6140028.8120036181400412002ik ic ikF x x m F⨯+⨯+⨯+⨯+⨯===⨯+⨯∑∑(2)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基础梁两端外伸长度为12a a 、 ,取边跨的倍。
取10.257.2 1.8a m =⨯=12()2(18 1.8)39.6c L x a m =+=⨯+= 239.6 1.87.25 1.8a m =--⨯=(3)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14004120021.83 1.8(20)39.6(150202)kFb m m L f d ⨯+⨯===≈-⨯-⨯∑(4)确定肋梁高度及翼板高度采用C30混凝土,21.43/t f N mm = 基底沿宽度b 方向的净反力28000112.2/1.839.6kn Fp kN m bL===⨯∑悬臂根部剪力设计值0.4 1.8()112.2(0.2)78.54/222n b V p kN m =-=⨯-=翼缘板有效高度0378.541078.560.70.71 1.43101h t V h mm f l β⨯≥==⨯⨯⨯⨯ 取0220h mm = (等厚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