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金题精讲与练习《化学方程式》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化学必背化学方程式中考有时候我觉得比高中的学业还要繁重,因为在这个阶段要学九门课程。
有同学需要化学必背的方程式,为了回应同学们的需要。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必背化学方程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化学必背化学方程式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一)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 O4 == MgSO4 + H2↑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3H2↑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3H2↑(二)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Hg(三)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四)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SO2 == CaSO3 ↓+H2O(五)酸 + 碱 ---盐 + 水48.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50.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Fe(OH)3 == FeCl3 + 3H2O 53.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Al(OH)3 == AlCl3 + 3H2O 54.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 2H2O 55.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2KOH == K2SO4 + 2H2O 56.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Cu(OH)2 == CuSO4 + 2H2O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2Fe(OH)3 ==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 == NaNO3 +H2O(六)酸 + 盐---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5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6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61.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6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6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H2O + CO2↑64.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2HCl(七)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65.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66.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67.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2NaCl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八)盐 + 盐 --- 两种新盐70.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1. 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 aCl2 == BaSO4↓ +2NaCl五、其它反应7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73.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74.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75. 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76.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77.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拓展阅读:怎么快速提高初三化学成绩?要好好研究课本和做题。
中考化学专题化学方程式含义及其应用教学内容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应用意义 实例(C +O 2CO 2)物质及条件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量的方面: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质量比一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比;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 + O 2CO 2 质量比 (12×1)∶(32×1)∶(44×1) 粒子个数比 1 ∶1 ∶ 1 应用: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如:化学方程式C+O 2CO 212 32 442.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化学方程式 A+2B==2C+D, 每有12gD 生成时就有8gC 生成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多少?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从左到右,先读反应物,后读生成物。
如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反应物之间的“+”号读作“跟”“与”或“和”,生成物之间的“+”读作“和”,“==”读作“生成”。
如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还应读出反应条件。
例如: 3Fe + 2O 2 Fe 3O 4相对质量:168 64 232从质的方面读: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从量的方面读: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动与探究:书写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过程:(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例如:Fe +O 2——Fe 3O 4(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
使式子左、右两边的铁原子和氧原子的总数分别相等,同时将短线改成“==”。
例如:3Fe +2O 2=Fe 3O 4。
武汉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Mg-24 P-31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汽水 D.水泥砂浆【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D、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四个氢原子:H4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硫酸根离子:SO4-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019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版)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Mg 24— Al 27— Cl 35.5— Fe 56— Zn 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 ) A .碳 B .硅 C .磷 D .碘2.下列物质常温为固态的是 ( ) A .食醋 B .酒精 C .小苏打 D .植物油3.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 ) A .甲醛 B .食盐 C .亚硝酸钠 D .一氧化碳4.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5.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 折叠手机。
塑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6.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 出集气瓶 D .结束时停 止加热7.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6B .8C .14D .208.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B .降低着火点C .隔离可燃物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9.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点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 .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C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中考2019年江西省化学真题(word版,含解析)化学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Mg:24 Al:27 Cl:35.5 Fe:56 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A.碳B.硅C.磷D.碘【考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
【答案】A2.下列物质常温为固态的是A.食醋B.酒精C.小苏打D.植物油【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解析】在日常生活中,食醋、酒精、植物油为液态,小苏打为固态,固选C。
【答案】C3.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A.甲醛B.食盐C.亚硝酸钠D.一氧化碳【考点】营养与健康【解析】人体六大营养素有: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糖类,食盐属于无机盐,ACD为人体有害物质,故选B。
【答案】B4.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考点】化石燃料、新能源【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
【答案】D5.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
塑料属于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金属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合成材料的类别【解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故选B。
【答案】B6.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考点】实验室制氧气【解析】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A正确;B中刚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固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错;C中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错;D中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错。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湿衣晾干B. 食物腐烂C. 纸张燃烧D. 钢铁生锈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蒸馏水:我被酒精灯加热后蒸发了3.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 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 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C. 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 用干冰冷藏的食品4.当你在复印材料时,经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 该变化是化学反应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 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5.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玻璃破碎C. 牛奶变酸D. 燃放烟花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 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B. 木材做成课桌C. 食物腐败D. 石蜡熔化7.“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碾米B. 淘米C. 洗菜D. 酿酒8.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SiO2属于氧化物B. 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 该保鲜剂可以与明火接触D. 酒精挥发发生了物理变化9.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汗水的挥发B. 蛋白质的水解C. 葡萄糖的氧化D. 油脂的消化吸收1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雪糕慢慢融化B.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C. 电灯泡通电发光D. 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11.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D. 更多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1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 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蔗糖溶解于水B. 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C. 海水晒盐D.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二、多选题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 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铁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15.(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丝作导线B. 活性炭作吸附剂C. 天然气作燃料D. 氮气用作保护气1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 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 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17.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 工业污水需要处理后才可以排放D. 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18.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 )A. 氧化镁B. 二氧化锰C. 碳酸氢铵D. 氧化铜19.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A.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 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 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 帮助人类研制电脑软件三、填空题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_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放入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2.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________ .23.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
金题精讲
题一: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M 2S。
甲、乙两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则
A. 64
B. 56
C. 39
D. 23
题二:焦炉烟道气中含有SO2和氮氧化物(以NO为主)。
下图为焦炉烟道气双氨法一体化脱硫(去除SO2)脱硝(去除氮氧化物)工艺流程,该流程充分利用工厂自产的浓氨水进行脱硫脱硝,同时可获得氮肥。
(1)管道反应器中,通入臭氧的目的是将NO转化为_____。
(2)下列反应是脱硫反应之一,请补全该反应:SO2 + ______ + NH3 = NH4HSO3
(3)下列反应是脱硝反应之一:2NO2 + H2O = HNO3 + HNO2。
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种。
题三:小刚、小军和小兵三个人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请你也参与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验证】小刚、小军和小兵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分别如下图所示的甲、乙和丙。
实验前,三人各自称量了装置的质量;实验时,小刚挤压了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小军点燃蜡烛后立即塞上瓶塞,小兵将装置放入热水中一会儿后拿出;实验后,他们进行了准确地称量和细致地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小军和小兵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3)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请你指出导致其他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
【结论分析】请用原子的理论,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污染程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O5 + 5CO =I2 +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在小军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赛初探
题四:下图是100 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A_____,B______;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由A得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分子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金题精讲
题一:A
题二:(1)NO2(2)H2O (3)3
题三:【提出假设】(1)相等(2)不相等
【实验结论】(3)小军小刚是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所以造成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不等;小兵是由于选择的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结论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及质量都不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变。
【交流表达】(1)一切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因为小刚在实验中前后质量不一致,就说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不等;也不能因为小兵的结论正确就认为物理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指导化学化工生产。
【结论应用】CO2
【拓展延伸】观察燃烧后,玻璃瓶壁上是否有水雾生成,如果有,则证明有氢元素;向燃烧后的产物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则证明有碳元素。
竞赛初探
题四:(1)CaC2O4CaCO3
(2)CaC 2O4•H2O CaC2O4+H2O↑
(3)CaC 2O4CaCO3+CO↑
(4)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