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 格式:pdf
- 大小:110.53 KB
- 文档页数:4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排名大明开国十大名将:1、徐达(1332—1385)徐达 (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末,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3年大败陈友谅。
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达这个名次估计没什么争议,他追随朱元璋很早,也具有大将之才。
不过尽管徐大将军战功赫赫,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可是他在谋略上并是太出众,得意之笔也不多。
如果说有什么数得上的突破性成就,大概就要算两次大败王保保了。
2、常遇春(1330—1369)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常遇春之勇猛在明军系统中无出其右者,但有时候也似乎有些蛮干。
他几乎不读书,其实也没什么得意之笔,虽然史书上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但还是有过誉的嫌疑。
有将才而无帅才吧。
3、李文忠(1339—1384)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很受重用,文武全才,且有勇有谋,很得老舅的真传。
他的的确确是有几次还算得意之笔的,比如1365年诸全新城之战以少胜多,1369年大同附近破元将脱列伯,以及1370年袭破应昌。
这几战不光是赢得漂亮,关键是都有李文忠的“谋战”在其中。
4、傅友德(?—1394)勇猛、智略与常遇春差不多,就是活得长,平四川时立下头功。
明朝开国大将大全魏国公徐达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十八年二月己未卒。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达初封公,位次第二。
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吴元年九月辛丑封。
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
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常茂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
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
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
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
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
久之还爵。
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
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
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
明朝十大名臣导读:一位圣贤,一位武将,一位清官,一位文臣,一位宦官,一位谋臣还有四位首辅。
1.王阳明(圣贤)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此心光明,焉复何言。
被奉为“神明”,被誉为“圣贤”。
理由: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以一人之力,巧用智慧独挡十万精兵,最终平定叛乱,可谓传奇之人。
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
他一心为民,反对暴力和贪欲,坚持正义和良知。
王阳明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他与孔子、孟子、朱熹等圣贤齐名,是我国古代又一伟大圣贤。
他的心学,引领了明末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一位圣贤,一位武将,一位清官,一位文臣,一位宦官,一位谋臣还有四位首辅。
1.王阳明(圣贤)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此心光明,焉复何言。
被奉为“神明”,被誉为“圣贤”。
理由: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以一人之力,巧用智慧独挡十万精兵,最终平定叛乱,可谓传奇之人。
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
他一心为民,反对暴力和贪欲,坚持正义和良知。
王阳明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他与孔子、孟子、朱熹等圣贤齐名,是我国古代又一伟大圣贤。
他的心学,引领了明末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当代的陶行知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此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他的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于谦(文臣)名:谦字:廷益号:节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被誉为“救时宰相”(虽明已废宰相,但仍以宰相称,赞誉极高)理由:清廉正直,德才兼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着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他身居高位,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与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他拯救了大明王朝,他是一位英雄,他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他的伟大偶像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文天祥,他如今成了大明著名抗蒙古将领,他做到了和文天祥一样伟大,他的一生就如同他自己所写的那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二十四功臣排名?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才、吴良、杨璟、胡美、赵庸、廖永忠、傅友德、冯胜、章溢、叶琛、宋濂。
二、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
这些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
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四、次年,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
死者像祀,生者虚位。
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明朝开国81功臣1、徐达——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长子辉祖嗣爵。
成祖削爵幽之私第。
永乐五年卒。
)注:看似善终,但有赐蒸鹅,病疽毒发死之说。
2、常遇春——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太祖闻之,大震悼。
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
议上,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
制曰“可”。
赐葬钟山原,给明器九十事纳墓中。
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 注:暴病薨,儿子跑不了。
3、李文忠——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
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
亲为文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长子景隆袭爵,至永乐末乃卒。
)注:毒死4、邓愈——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兼太子谕德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讨吐番还。
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
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长子镇嗣,改封申国公,其妻,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注:病薨,儿子跑不了。
5、汤和——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
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
和不能对,稽首而已。
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
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诸子皆早世,不得嗣。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1、魏国公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
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
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
明朝开国功臣。
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
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5、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
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
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明朝开国功臣封爵列表列出明朝初年获得封爵的诸位开国功臣之爵位、食邑户数与官职。
明朝建立后位次姓名爵位俸禄受封时间去世时间追封谥号继承人爵除时间备注1 徐达魏国公50001370年1385年中山王武宁徐辉祖1644年本位置第二,次于李善长。
李善长后坐罪,进位第一;初封信国公(1364年)2 常遇春鄂国公30001364年1369年开平王忠武常茂1644年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3 李善长韩国公40001370年1390年1390年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崇祯二年(1629年),裔孙李世选持明太祖手书进,为御史劾,免死为民。
4 李文忠曹国公30001370年1384年岐阳王武靖李景隆1644年5 冯胜宋国公30001370年1395年1395年洪武28年,赐死,爵除6 邓愈卫国公30001370年1378年宁河王武顺邓镇1645年1380年,子邓镇嗣,改封申国公,坐李善长党死,弟子邓源嗣7 汤和信国30001370年1395年东瓯襄武汤鼎1644年公王8 唐胜宗延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为胡惟庸案被杀,爵除9 陆仲亨吉安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10 周德兴江夏侯10001370年1392年1392年以罪诛,爵除11 华云龙淮安侯1370年1374年华中1390年子华中坐胡惟庸案被杀,贬死12 顾时济宁侯10001370年1379年襄靖顾敬13 耿炳文长兴侯10001370年1404年1404年永乐二年自杀,爵除14 陈德临江侯10001370年1378年定襄陈镛1395年洪武28年,陈镛战死,后涉胡惟庸案,爵除15 郭兴巩昌侯10001370年1384年宣武郭振坐胡惟庸案,爵除16 王志六安侯25001370年1386年许国公襄简王威洪武21年王威去世,追坐胡惟庸案,爵除17 郑遇春荥阳侯25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8 费聚平阳侯1000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19 吴良江阴侯15001370年1381年江国公襄烈吴高1414年吴高洪武17年(1384年袭爵,永乐12年有罪,免,爵除20 吴祯靖海15001370年1379年海国襄毅吴忠1390年坐追吴祯为胡惟庸党,吴忠被处死,爵除侯公21 赵庸南雄侯1370年1390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22 廖永忠德庆侯1370年1375年廖权1384年23 俞通源南安侯1370年1389年1390年坐党附胡惟庸,已死不予追究,爵除24 华高广德侯6001370年1371年巢国公武庄1371年无子爵除25 杨璟营阳侯15001370年1382年芮国公武信杨通1390年坐追杨璟党附胡惟庸,爵除26 康茂才1370年蕲国公武康康铎1382年未及封而死,子康铎受封。
大明王朝名臣录作为帝王的左膀右臂,文臣武将共同维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转,并且在治理国家、抗击外辱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近三百年的统治时间里,大明王朝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才干的忠臣正士,也不乏奸佞之辈。
正臣当国,河清海晏;奸佞盈朝,取祸之道。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其出身农民,早年随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并于洪武元年北伐中原,攻破元大都,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
其后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成为中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典范。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功勋,死后被太祖追封为中山王。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功臣。
其出身农民,精于骑射,元末投奔朱元璋义军,勇猛敢战,屡立战功。
洪武元年为征虏副元帅,随徐达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统治。
常遇春为人忠正耿直,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死后被太祖追封为开平王。
李善长(1314-1390)明朝开国功臣。
元末追随朱元璋左右,智勇双全,颇有谋略,为朱元璋供应军需粮草,其功堪比汉之萧何。
明朝建立后,官拜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后因受胡惟庸案牵连而被处死,直到南明弘光政权时才获追谥“襄愍”。
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元勋,字伯温,是明初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民间有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初入仕元朝,因怀才不遇而蛰居隐退;后被朱元璋请出,任为谋臣,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朝建立后,受封诚意伯,还归故里后不久病逝。
胡惟庸(不详-1380)明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左右,为人谨慎,颇有才干,深得朱元璋信任。
明朝建立后官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后官至左丞相,居于百官之首。
此后日益骄纵跋扈,心怀异志,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谋不轨”之名被诛杀,诛连三万余人。
胡惟庸被诛后,太祖乃裁中书、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皇权由此空前强化。
明朝开国功臣表
明朝开国功臣表
朱元璋自公元1352年参加红巾军,逐渐自成体系,先后消灭了陈有谅和张士诚江南两大割据集团,公元1368年,在南京正式登基,建元洪武,改号大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经过两年的征剿,彻底推翻了元王朝,元顺帝在悲愤中卒于洪武三年,同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
进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为南朝鲜公;
进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
进征虏副将军、鄂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
进征虏左副将军李文忠为曹国公
进征虏左副副将军邓愈为卫国公
进征虏右副将军冯胜为宋国公
封征虏右副副将军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爵:
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凉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
朱元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此后,洪武一朝又陆续封汤和为信国公(11年)傅有德为颖国公(17年)蓝玉为凉国公(21年)胡显为梁国公常升为开国公。
历代开国功臣,属明代封爵者最惨,胡蓝党案,公、侯幸免者寥寥无几。
综合评价历史上明朝24臣,有功臣也有奸臣(全面)1.徐达——功高盖世、食鹅疾终的开国功臣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
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2.刘基——孔明再世、运筹帷幄的开国谋臣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3.胡惟庸——奸党魁首、叛逆之臣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
4.方孝儒——舍生取义、惨遭十族之诛的明朝大臣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870余人全部遇害。
明朝开国十大功臣排行榜,刘伯温只排第六,他才是明朝最牛文人明朝开国十大功臣排行榜,刘伯温只排第六,他才是明朝最牛文人周知惟3小时前乱世出英雄,每个王朝的开创之初,都会涌现一批能人猛将,明朝的建立也是如此。
在民间,明朝开国功臣最有名的莫过于刘伯温,他是一个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智者,那么刘伯温在明朝开国功臣中到底排名第几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盘点。
第十名:宋国公冯胜显示大图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定远人,喜读书,通兵法,曾大破陈友谅于石灰山,解安丰之围,取淮安,克平江等,之后被升为右都督。
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后遭朱元璋猜忌,赐死。
第九名: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本是朱元璋的外甥,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
第八名:靖江王朱文正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是朱元璋的亲侄儿,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
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后私通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第七名:凉国公蓝玉蓝玉(?―1393年),定远人,常遇春妻弟。
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
蓝玉发迹较晚,曾作为傅有德的副将南征云南,不过很快便展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华。
洪武二十一年,他领兵十五万北伐,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01.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
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治军严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
朱元璋誉之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02.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本位列第三次于徐达。
李善长有罪进位第二。
1370年改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谥号忠武。
03.李善长(1314~1390) ,明朝开国丞相。
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
少读书有智谋,策事多中。
元末迎谒朱元璋,从下滁州,为掌书记。
拜右相国。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
四年致仕。
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
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1364年封为宣国公本位列第一坐胡惟庸案被杀爵除。
04.李文忠(1339~1384),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 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谥号武靖。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父贞前卒,赠陇西王,谥恭献。
05.冯胜(?~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
洪武28年,赐死爵除。
明太祖共进行8次北伐,其中冯胜参与其中3次。
明朝40位开国功臣一览表:1.魏国公徐达...明朝40位开国功臣一览表:1.魏国公徐达,1370年受封,食禄五千石,1385年病逝,追谥中山武宁王,继嗣者徐辉祖。
2.鄂国公常遇春,1364年受封,食禄三千石,1369年病逝,追谥开平忠武王,继嗣者常茂。
3.韩国公李善长,1370年受封,食禄四千石,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4.曹国公李文忠,1370年受封,食禄三千石,1384年病逝,追谥岐阳武靖王,继嗣者李景隆。
5.宋国公冯胜,1370年受封,食禄三千石,1395年因猜忌被赐死,无追谥与继嗣者。
6.卫国公邓愈,1370年受封,食禄三千石,1378年病逝,追谥宁河武顺王,继嗣者邓镇。
7.信国公汤和,1370年受封,食禄三千石,1395年病逝,追谥东瓯襄武王,继嗣者汤鼎。
8.延安侯唐胜宗,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9.吉安侯陆仲亨,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10.江夏侯周德兴,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92年受其子牵连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11.淮安侯华云龙,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五百石,1374年病逝,无追谥,继嗣者华中。
12.济宁侯顾时,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79年病逝,谥号襄靖,继嗣者顾敬。
13.长兴侯耿炳文,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404年畏罪自杀,无追谥与继嗣者。
14.临江侯陈德,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78年病逝,谥号定襄,继嗣者陈镛。
15.巩昌侯郭兴,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84年病逝,谥号宣武,继嗣者郭振。
16.六安侯王志,1370年受封,食禄两千五百石,1386年病逝,追谥许国襄简公,继嗣者王威。
17.荥阳侯郑遇春,1370年受封,食禄两千五百石,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18.平阳侯费聚,1370年受封,食禄一千石,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诛,无追谥与继嗣者。
明朝二十四臣大明王朝(1368——1644)近300年里,经过多少沧桑巨变、社会盛衰,其间有过蒸蒸日上的繁华盛世,也有濒临灭亡的危局。
在明朝这座帝国大厦的兴建、繁盛和坍塌过程中,有为数众多且永载史册的臣子参与其中,伴随着这座大厦一起走过了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徐达刘基胡惟庸姚广孝解缙杨士奇郑和于谦王守仁夏言严嵩戚继光俞大猷张居正海瑞李贽叶向高徐光启魏忠贤袁崇焕方孝儒郑成功刘瑾史可法在交织着荣耀与耻辱、抗争与屈服、辉煌与衰落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名震华夏、永载史册的著名臣子。
他们以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共同绘制了斑斓多彩、意蕴悠长的历史画卷。
在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忠臣良将。
其中有用兵如神的王守仁,剿灭倭寇的俞大猷、戚继光,挥“鞭”天下的张居正,直言上书、不畏权贵的海瑞,献身科学的徐光启等,他们留下了千古美名,为后人称道。
然而,历史中泥沙俱下,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如奸臣严嵩、宦官刘瑾、魏忠贤专权。
祸乱朝纲,将大明朝廷弄得千孔百疮,一蹶不振,直至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浪潮淹没。
当满清八旗铁骑将农民军击败入主中原后,血溅扬州的史可法,以及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进行了殊死抵抗,给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涂上长虹贯日的最后色彩。
该书特意精选24位大臣,他们是明朝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古人云:开卷有益。
读此书后,你的身心一定会获得愉悦,如同沿着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你会切身体会到动荡不安的政局,也会感受到雄阔、清廉、偏激、欺诈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会与那些叱咤一时的古人一起呼号,一起悲欢,更会感到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你在领略这些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风貌时,心灵会得到升华,对生活会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1.徐达——功高盖世、食鹅疾终的开国功臣2.刘基——孔明再世、运筹帷幄的开国谋臣3.胡惟庸——奸党魁首、叛逆之臣4.方孝儒——舍生取义、惨遭十族之诛的明朝大臣5.姚广孝——满腹儒道、助燕夺位的释家大臣6.解缙——恃才傲物、赐死狱中的文臣7.杨士奇——力佐四朝、功德卓著的内阁大臣8.郑和——传播文明、广建友谊的和平使者9.于谦——力挽狂澜、遭诬弃市的忠臣10.刘瑾——权擅天下、凌迟致死的太监11.王守仁——创立“心学”、用兵如神的儒将12.夏言——迎合帝意、失宠被杀的首辅13.严嵩——误国乱政、恶贯满盈的一代奸臣14.戚继光——荡平倭寇、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15.俞大猷——热血报国、淡泊功名的民族英雄16.张居正——励精图治、死后蒙冤的改革家17.海瑞——正直清廉、不畏权势的“青天”18.李贽——著书立说、割喉自杀的儒臣19.叶向高——尽忠尽职、无力回天的宰辅20.徐光启——学贯中西、名播四海的名相21.魏忠贤——自阉入宫、恶贯满盈的权宦22.袁崇焕——威震辽东、凌迟屈死的英雄23.史可法——以身殉国、血溅扬州的抗清名臣24.郑成功——忠贞抗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明朝开国功臣名录大排行(共593位)此名录大排行根据明本《皇明开国功臣录》(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而成。
《皇明开国功臣录》(明黄金撰,31卷,加续1卷,共计32卷):◆卷一1徐达 2常遇春 3李文忠 4邓愈 5汤和 6刘基 7沐英补遗8李善长 9冯胜◆卷二10胡大海11冯国用12耿再成13赵德胜14廖永安15俞通海16丁德兴 17张德胜◆卷三18陶安 19宋濂 20章溢 21王祎◆卷四22耿炳文 23吴良◆卷五24傅友德 25廖永忠◆卷六26桑世杰 27华高 28曹良臣 29茅成 30华云 31孙兴祖 32胡深◆卷七33唐胜宗 34陆仲亨 35周德兴 36华云龙 37顾时◆卷八38吴祯 39陈德 40费聚 41王志 42郑遇春◆卷九43康茂才 44郭子兴 45赵庸 46杨璟◆卷十47胡美 48朱亮祖 49汪兴祖 50薛显◆卷十一51俞通源 52蔡迁 53韩政 54黄彬 55梅思祖 56陆聚◆卷十二57吴复 58金朝兴 59郭英◆卷十三60仇成 61张龙 62王弼 63叶昇 64李新 65陈桓 66胡海◆卷十四67张赫 68谢成 69张温 70曹兴 71周武 72朱寿 73张翼 74张铨 75庄龄 76孙世 77高显 78丘广 79陈清 80陈文 81胡通◆卷十五82朱文正 83缪大亨 84何文辉 85胡德济 86张彬 87戴德 88金兴旺 89王成 90单发 91王简 92王真 93潘毅 94王玉 95赵馘 96何德 97胡德◆卷十六98韩成 99濮真 100孙炎 101杨国兴 102于光 103孙虎 104王恺 105周显 106严德 107张子明 108刘成◆卷十七109周凯 110费子贤 111赵继祖 112孙茂先 113林济峰 114张德 115丁玉 116瞿通 117王珪 118韦权 119朱文 120马云 121叶旺 122陈方亮 123宁正 124耿忠 125赵清 126李胜 127李恪 128刘真◆卷十八129俞廷玉130许瑗131叶琛132赵忠133王鼎134朱文逊135李实 136郭某 137宋国兴 138刘友仁 139夏德润 140曾封 141朱文刚 142李梦庚 143徐明 144曾万中 145刘齐 146朱华 147程国胜 148汪清 149杨兴 150贺兴隆 151陈海 152王国宝 153周迪 154张耀155平定156庞禋157李杰158朱显中159俞通渊160曾贵161狄崇 162刘广 163邓瑜 164刘林◆卷十九豫章忠臣庙165赵德胜 166李继先 167刘齐 168许圭 169赵国昭 170朱潜171牛海龙 172张子明173 张德山 174徐明 175夏茂成 176叶思成177叶琛 178赵天麟康山忠臣庙179韩成 180宋贵 181王胜182 陈兆先 183李信 184姜润 185丁普郎 186王凤显 187程国胜 188后明 189常惟德 190王德 191王咬住 192朱鼎 193张志雄 194李志高 195汪清 196常德胜 197郑兴198袁华 199昌文贵 200俞昶201 陈冲 202王喜先 203汪泽 204丁宇 205逯德山 206罗世荣 207史德胜 208徐公辅 209刘义 210陈弼211裴轸 212王理 213王仁 214曹信◆卷二十215沈仁 216徐礼 217宋朝用(子晟)218徐司马 219谢彦 220冯诚 221陈旺 222刘谦 223马鉴 224胡泉(子显) 225萧成 226杨文227 沐春 228袁洪◆卷二十一229汪河230 秦从龙231 罗复仁 232薛祥 233范常 234蔡哲◆卷二十二235张天佑 236张应麒 237施春 238王敬祖 239谢熊 240邵成241张鉴 242郭天禄 243张德林 244潘兴祖 245汤昭 246宋懋 247俞茂 248王克恭 249张俊 250赵奎251 顾成 252周立 253张胜 254孙恭◆卷二十三255韩观 256何世明 257胡惟贤 258高铭 259储兴 260李茂之261孟善高262智 263何福 264郭士原 265朱崇 266吴汧 267刘宁 268叶国珍 269赵端 270耿天璧◆卷二十四271宋思颜 272单安仁 273郭景祥 274杨元杲 275安然 276阮弘道 277郭彦仁 278马世熊 279陈灌 280詹彦中 281刘辰 282王宗显 283赵耀 284马汝舟 285朱守仁 286周忠 287黄正 288赵秩 289张载 290薛文胜◆卷二十五291张旭292汤昌293孙继达294何文政295任亮296陈胜297濮英 298胡天福 299俞辅 300王臻 301唐英 302袁义303 詹允亨304袁子明305杨威306徐励307俞思明308汤克明309徒鉴310花茂 311倪宽 312陈闻 313常守道 314赵鉴◆卷二十六315刘益316袁天禄317欧祥318王漙319吴宏320彭时中321孙立本 322何真 323张良佐 324陶文兴 325潘敬 326王德 327李敬 328赵祥 329何世隆 330袁政 331秦友谅 332朱宝 333翁子奇334胡汝 335王雄 336周贤 337郑彦文 338戈预 339王忽雷 340陶成 341谢三 342杨义 343陈恭 344黄荣 345韩春346 胡渊◆卷二十七347王瑛 348柴虎 349徐大兴 350曹谅 351王才 352徐秀 353程华354李廷琛355 张焕356周俊357董勋358范震359赵兴贵360张良 361杨景 362邓晘 363陈政 364吴永宁 365周能466 翁德367严渊 368纪斌 369刘元成 370张泰 371王铭◆卷二十八372陈亨 373蔡玉 374曹崇 375仵勇 376陈起 377费旺 378高谦 379养雄 380陈祥 381朱杲 382孙琪 383陈春 384杨春 385李信 386朱真 387谢恩 388万德 389李通 390李英 391景福 392张旭 393吴玉 394吴立 395王兴 396韦富 397吴胜 398王英 399张兴 400陆成 401武英 402周鹗 403张彪 404杨兴◆卷二十九405霍辉 406武慰 407杨广 408冯贵 409谢真 410赵旺411 高子玉 412刘聚 413王道童 414王成 415周成 416李觉成 417何应龙418陈寿419耿瑞420费成421魏实422孙斌423朱原424李清425杜荣 426欧智大 427孟良 428林遇春 429徐荣 430关敏◆卷三十431刘先 432韩温 433杨忠名 434李胜 435聂伟 436许得 437郑祥 438陈某 439王子明 440徐理 441赵圭 442尹坚 443王执 444陆旺445 唐贺 446忤秉 447缪宣 448胡保舍 449赖振 450吴广 451吕琛 452宋炳 453乔荣 454李荣 455刘原 456李惠 457秦旺 458唐光 459程信 460史鉴 461谢德清 462周闵 463王暹 464王廷 465叶山 466梁得 467缪美 468苏铨 469李鉴 470孙敬 471于海 472邓义 473郑选 474高团 475韩让 476丁忠 477武德 478黄敏 479姜豫480 胡闰 481夏仲毅 482倪旺 483赵彬 484刘文 485裴诚 486谭济 487刘人杰 488陶良◆卷三十一489徐义 490陆龄 491陈某 492赵升 493周兴 494张信 495陈明 496吴升 497曹贵 498王时 499王处仁 500刘才 501夏以松 502范燧 503戴宗 504毕成 505马得 506周成 507赵实 508吴汝明 509赵福兴 510刘通海 511蔡天禄 512孙信 513陶子成 514申立 515郑禄 516居明 517方成 518李肆 519黄忠 520张玉 521刘真 522刘文 523张规鲁 524王宏525 陈庆 526梁广 527方六 528丁茂 529方清 530梅胜 531陈旺 532张忠 533孔礼 534王智 535陈胜 536王义 537许立 538赵璧 539童敬 540吴中 541杨清 542张兴 543夏晟 544杨琥 545王祥 546王仁 547齐六 548张遇 549王愆 550徐用 551徐敬 552钟广 553张选 554邵遇春 555王贵 556李春 557李琪 558李华 559郑用 560李敬 561赵兴 562谢成 563李烨 564王亨 565陈贵 566顾胜 567李广 568施文 569夏旺 570张文 571王刚 572冯胜 573韩荣 574萧寿 575唐彬 576杨春 577王兴578 金宝◆卷三十二续编579宁安庆 580张秉彛 581潘原明 582张麒 583李伯升 584李质585李思齐586郭云587黄忽都588左君弼589赵琦590杨鉴591密定 592汪五十八593 李观。
明朝开国五大功臣排名,刘伯温第三,第一实至名归纵观中国历史,真正充满传奇经历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
这二人,都是从一介平民经过多年打拼而最后成就帝业的,书写了一介平民逆袭皇位的传奇历史。
其实,朱元璋和刘邦之所以能改朝换代,主要是得益于人才。
大明王朝的建立,与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但更与他的猛将贤相密切相关。
基于此,本文介绍一下明朝开国的五大功臣及其排名。
第五名:汤和汤和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发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
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
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很少议论朝政,故不被朱元璋所猜忌。
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第四名:常遇春常遇春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一生参加了讨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元廷等一系列战役,并且总是一马当先。
基于此,常遇春一直被誉为大明第一将。
第三名:刘基刘伯温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朝功臣庙实力榜:冯胜排第四!傅友德排第七!蓝玉排第八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命人在南京城外的鸡鸣山修建了功臣庙,用来表彰和纪念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们。
后来,有资格进入功臣庙的开国功臣共有二十一位,按照排名先后分别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
而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因未能善终,死后均没有进入功臣庙。
假如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善终了,也能进入明朝功臣庙,他们应该排第几位?一、有资格进入功臣庙的功臣功绩以及他们和朱元璋的关系•1.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关系最铁的那一种,后来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之后又跟随朱元璋离开濠州,去外面独立发展。
徐达参加了朱元璋离开濠州至攻占集庆(今南京)期间的所有战斗。
之后,徐达以统兵将军的身份带兵攻占常州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
之后,徐达又以统兵将军的身份跟随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割据政权、张士诚割据政权,为朱元璋荡平割据群雄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367年农历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明军北伐元军,他们于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农历八月攻占元大都(今北京),随后又乘胜平定了山西、陕西等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徐达再次率军讨伐元朝残军,取得胜利并攻克元朝应昌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徐达再次率军讨伐元朝残军,此次徐达率领的中路军被元军打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徐达再次率军讨伐元朝残军并取得胜利,并按计划完成战略目标。
徐达影视剧照•2.鄂国公常遇春常遇春是在朱元璋率军攻打和州时投奔的朱元璋,随后以先锋的身份参加了攻克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至攻占集庆(今南京)期间的所有战斗。
之后,常遇春以统兵将军的身份带兵攻占池州、衢州等地,壮大了朱元璋的势力。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魏国公徐达: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十八年二月己未卒。
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达初封公,位次第二。
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安徽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吴元年九月辛丑封。
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
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女婿):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
二十四年卒。
(其父二年死替封)
韩国公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
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江苏盱眙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
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朱元璋的外甥,由朱元璋抚养长大成人)宋国公冯胜:安徽定远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安徽泗县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
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
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
追
封东瓯王,谥襄武。
延安侯唐胜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八,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坐事削爵。
久之还爵。
二十三年坐胡党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九,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与唐胜宗同削爵,已同复。
二十三年坐党诛,爵除。
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二十五年八月己未以罪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一,勋禄同前。
七年六月癸亥自北平召回,道卒。
济宁侯顾时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二,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卒。
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长兴侯耿炳文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三,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永乐二年以嫌自杀,除。
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四,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卒。
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巩昌侯郭兴一名子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五,勋禄同前。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卒。
追封陕国公,谥宣武。
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六,勋号同前,禄九百石。
七年八月加禄至二千五百石。
十九年八月己亥卒。
追封许国公,谥襄简。
荥阳侯郑遇春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七,勋禄,加禄皆同王志。
二十三年坐胡党死,除。
平凉侯费聚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八,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坐胡党死,除。
江阴侯吴良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十九,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八月加禄千石。
十四年十一月丁未卒。
追封江国公,谥襄烈。
靖海侯吴祯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勋禄,加禄同吴良。
十二年卒。
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南雄侯赵庸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一,勋禄,加禄同前。
二十
三年坐胡党死,除。
德庆侯廖永忠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二,勋禄,加禄同前。
八年三月甲申卒。
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三,勋禄,加禄同前。
二十二年三月戊戌卒。
明年附党事发,以死不问,爵除。
广德侯华高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四,勋号同前,禄六百石。
四年四月乙未卒。
追封巢国公,谥武庄,无子,爵除。
营阳侯杨璟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五,勋号同前,禄一千五百石。
七年加禄千石。
十五年八月乙巳卒。
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蕲国公康茂才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
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蕲春侯康铎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
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二十七,勋禄,加禄同杨璟。
十三年九月庚寅坐罪死,爵除。
颍国公傅友德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
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
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临川侯胡美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豫章侯,第二十九,勋禄,加禄同杨璟。
十三年四月乙丑改封临川。
十七年有罪赐死,爵除。
东平侯韩政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勋禄,加禄同前。
十一年二月癸亥卒。
追封郓国公。
宜春侯黄彬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一,勋禄,加禄同王志。
二十三年坐胡党死,爵除。
宣宁侯曹良臣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二,勋禄同王志。
五年六月甲辰殁于阵。
二十三年甲申追封安国公,谥忠壮。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三,勋禄,加禄同王志。
十五年十月壬午卒。
已,坐胡党除。
河南侯陆聚洪武三年十一月封,第三十四,勋禄,加禄同前。
已,坐胡党死,除。
忠勤伯汪广洋洪武三年十一月以文臣封,禄三百六十石。
七年八月加禄至一前九百石。
十二年贬死。
诚意伯刘基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
八年四月丁巳卒。
二十三予世爵。
正德八年十二月追赠太师,谥文成。
永城侯薛显洪武三年十二月戊辰封,以罪安置海南。
已,召还,该禄一千五百石。
二十年九月癸巳卒于军。
追封永国公,谥桓襄。
无子。
后追论胡党,以死不究,除。
西平侯沐英洪武十年十月戊午封,禄二千五百石,世袭。
二十五年六月丁卯卒于云南。
十月己巳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安庆侯仇成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
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袭,加禄五百石。
二十一年七月辛巳卒。
追封皖国公,谥庄襄。
凉国公蓝玉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
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袭,加禄五百石。
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
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这几个有名的多,为什么没有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