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近代会展活动
- 格式:ppt
- 大小:11.67 MB
- 文档页数:70
第二章第一节会展产生的条件与近代会展业的发展【教学思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展活动不能超越一定的经济条件,任何会展活动必须符合举办地的法律法规,并应与举办地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相适应.在本章节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有已见,讨论会展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会展活动,在会展产生条件中,最要的条件是什么.重点是让学生们发散思维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由于书本对近代会展业发展的陈述比较累坠与零散,因此在课堂上,我用表格形式来讲解世界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阶段情况,让学生们清晰明了,对会展活动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掌握.【组织教学】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A .什么叫会展,什么叫会展业?B .”眼见为实””食在广州”各体现会展活动的哪个特点? 【导入新课】讨论:同学们觉得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哪些城市可以举办大型展会,成为会展名城,为什么? (提问5位同学)【教学过程】一会展业产生的条件1.相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会展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作为新的经济业态紧紧依附于市场经济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城市发展会展业的主要因素。
会展活动不能超越一定的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的三大要素:* (1)高素质的劳动力* (2)强大的科技支撑* (3)相当的经济基础2.区位条件和经济实力* 区位条件,是指特定的定向位置、资源状况、地理条件的功能是否满足会展活动的需要,区位条件是影响会展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一般被称为“硬指标”。
提问:一个地区能否成为会展城市在区位条件上应该具备什么?* 国家展览业协会对一个地区能否成为会展城市提出了四个条件:①该地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人均GDP高;②区位条件优越,如有航空港、海港及健全、便利的交通设施;③一个设施先进的展馆;④现代服务业发达。
* 分析我国会展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可得到的大方面结论P83.制度条件和政治形势* 所谓制度条件,主要指经济制度的形态、变动规律及相关关系的协调,它更多地反映在经济活动主题的行为规则、行为规范的具体组合上,即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政策内容的具体化。
第二章近代会展活动一、近代欧美会展的发端(一)近代欧洲会展的发端据考证,早在710年,法国北部的圣丹尼省举行了第一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多大700多余家。
到公元11世纪,德国的法兰克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它于1240年获得当时的皇室批准,每年在法兰克福举办一届秋季的博览会。
从12~13世纪法国东北部香槟区的香槟集市,到15世纪的莱比锡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城市都相继成为著名的世界展览大城市。
(二)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展会1761年一锅皇家艺术学会在伦敦举办了农业机械品博览会。
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展会实则起源于法国。
法国首次在罗浮宫前院举办了以挂毯、地毯和陶瓷等为主的工艺品博览会。
到1849年,法国共举办了10届国家工业博览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展览周期也越来越长,使之成为展示国家商业、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要舞台。
(三)北美展览业起源一般认为北美展览会开始于18世纪,是直接从西欧直接传过来的,这些展览会刚开始集中于早期殖民城市波士顿举办。
北美展览会起源于专业协会的年度会议。
加拿大的第一个展览会诞生于1972年,当时是由加拿大尼亚加拉联邦的一个农业组织发起的。
加拿大尼亚加拉二、近代欧洲节事活动的兴盛公元16世纪到18世纪后半期,在乡村,特别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以教堂为中心,人们在周日到那里去不仅做礼拜更为了社会交际。
后来,许多通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连,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节事活动。
事实上,狂欢节混和了春季庆典、异教活动、基督教仪式和非宗教的民间传统,它在各地举行的日期都不尽相同,时间长短也不相同,节日活动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不管怎样,在人们心目中,狂欢节就是为了狂欢,其它的已经不重要。
目前,仅在欧洲就有2000多个狂欢节,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法国尼斯狂欢节、德国科隆狂欢节和比利时班什狂欢节、其盛名已蜚声世界,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前往参加和观看。
比利时英国诺丁山狂欢节希腊佩特雷狂欢节葡萄牙Torres Vedras狂欢节俄罗斯马勒斯尼沙(Maslenitsa)狂欢节三、欧洲工业革命与贸易展览会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