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章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第1章第1节【主题】受精与妊娠;胚胎发育;分娩与养育【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3.说出人的分娩和哺乳的过程;说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的原因;4.说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养育方式的观点;2.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和分娩的痛苦,体会母亲的伟大;3.形成珍爱生命和尊重父母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是重点;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1.FLASH:(1)受精过程;(2)胚胎的发育过程。
2.视频文件:(1)受精过程;(2)人的胚胎发育。
3.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1)母亲在怀自己时,身体有什么感受?(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活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活动】:是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
【教师活动】:我们来回忆一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请看图片,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男性的精子呈蝌蚪状,具有一长长的尾,能游动。
女性的卵子肉眼可见,呈球形,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2、新知识呈现【教师活动】:是的。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了精子是由男性生殖系统里的睾丸产生的,卵子是由女性生殖系统里的卵巢产生的,那么精子和卵子又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精子和卵子在什么地方相遇的?(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播放视频]:受精过程。
【学生活动】:带着思考题观察“受精过程”。
认识到精卵相遇的部位在输卵管;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掌握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理解生命的起始和发展的科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运用思维导图和模型,分析人类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增强对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难点:理解生命的起始和发展的科学原理。
探究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生殖器官的图像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生殖器官的图像、模型、视频等。
2. 材料:学生用书、作业本、思维导图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新生命的诞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介绍人类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讲解新生命的诞生的生物学过程。
3. 实践活动:观察生殖器官的图像和模型,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类生殖健康和家庭计划的重要性。
分享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教学内容1. 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如基因的传递和遗传变异。
2. 探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
3. 解释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
七、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模型,了解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遗传特征在家族中的传递方式。
3. 安排小组实验,观察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新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体的生殖细胞(3)了解人类的受精过程。
2、情感目标:(1)揭开人的诞生过程和双胞胎的奥秘,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和重点:(1)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
(2)人体的受精的实质及受精的场所。
教学过程:一、精子和卵子[引入]:教师将问题引到本课主题(新生命的诞生),并说这与男性所产生的精子与女性所产生的卵子有关。
[图片演示]:精子和卵子图片。
[学生讨论]: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讨论精子和卵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人的生殖系统你知道卵和精子是从那里来的吗?——是由人的生殖系统产生的.(2)子宫的作用: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三、受精[录象播放]:受精过程的录象。
(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3)教师解说:受精: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1)能够接近卵子的精子有很多个,但能钻入卵子的精子只有1个,最终,卵子和精子形成一个受精卵.(2)当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后就形成了受精卵,新生命就从这里开始了。
(3)受精卵形成后,一面——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称怀孕)[提问]: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受精的实质是什么?[幻灯片演示]:受精的实质使学生明白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子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讨论]:你从媒体所知道的,避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措施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另外一种避孕措施:结扎输精管或结扎输卵管。
四、双胞胎是怎么回事?(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2)五、巩固练习1. 人的生命周期的起点是()A.胎儿 B.受精卵 C.婴儿 D.卵细胞2.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和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的场所分别是()A 卵巢、子宫B 输卵管、子宫 C输卵管、输卵管 D 卵巢、输卵管3.下列能体现受精作用的是()A 许多精子到达女性的生殖器官内B 许多精子接近卵细胞C 一个精子的头部钻入卵细胞D 一个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相融合。
新生命的诞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2.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1.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3.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教学过程】复习: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提问:1)卵细胞在哪里产生的?2)受精场所在哪里?一、受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过程卵细胞由卵巢排出,精子和卵在输卵管中结合,由输卵管进入子宫。
讲解板书:接近卵的精子有很多个,能钻入卵的精子仅有1个,最终精子和卵形成了受精卵。
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妊娠)。
怀孕初期,有的妇女会出现呕吐、厌食、晕眩等现象。
设问:你知道避孕的措施有哪些吗?你了解避孕吗?男性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女性放环;注意进行必要的性道德教育。
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读图:胚胎在子宫内发育二、胚胎的发育1.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和废物排出的途径。
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中的卵黄。
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和氧全部由母体供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联系;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母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氧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2.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胚胎(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
胚胎在子宫内被羊水包围,可以使胚胎免受震荡,对胚胎有保护作用。
讨论: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这是为什么?药品可以从母亲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母亲可以承受药品的毒副作用。
但由于胎儿幼嫩,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可能承受不了这些药品的毒副作用而影响发育,甚至致畸、致死。
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基本过程;(2)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技能目标:(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即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性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1、受精的实质、受精的场所2、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教学难点1、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共存、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兼用的教学策略。
课前查找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感悟,提升。
教学思路预习内容从“与家人互动”开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亲切感;再通过独立完成知识点、与同伴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的在课堂上的展示,充分分享合作的喜悦,教师给予点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受精与受精卵的分裂);录象(受精过程、分娩过程、试管婴儿);幻灯片(精子与卵子结构图、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等)预习内容:1、家庭采访题——请你和你的家人共同完成:(1)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心情和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在母亲肚子里的第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血型_________,妈爸的血型__________,你长得更像谁?(4)从母亲怀孕到你的出生共经历______________月;(5)刚出生的你,体重是____________千克;2、自主预习题——请你独立完成:一:受精与妊娠(1)什么是受精?(2)受精的场所在哪里?受精的实质?(3)受精卵与胚胎的不同?“怀孕”在科学上称为?(4)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5)避孕的方法?(男性有哪些?女性有哪些?)二、胚胎的发育(6)受精后第几周出现胎盘?(7)胚胎的血液与母亲的血液相连通吗?(8)胎盘起什么作用?脐带连接着谁?(9)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为什么?(10)胚胎第几周具人形?从哪周到哪周称为胎儿?三、分娩与养育(11)从受精到胎儿出生需多久?胎儿就是婴儿吗?(12)胎儿又是怎样从母体内娩出来的呢?(13)婴儿刚出生时要大哭一声,否则就会夭折。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第一章:生命的奇迹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理解生命在世界上的多样性和珍贵性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始生命、化石记录等生命的进化: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物种形成等生命的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1.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展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二章:人类的诞生2.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和特征理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2.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猿类、直立行走、早期人类等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工具使用、火的使用、语言发展等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城市化、科技革命等2.3 教学方法讲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和特征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学生展示对人类诞生和发展的理解和感悟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人类诞生和发展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三章:生命的诞生过程3.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和生理机制探讨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理解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3.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是个体成长的开始,也是社会生命的延续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诞生是家庭和社会的喜悦和庆祝的时刻3.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过程和生理机制展示生命的诞生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的理解和感悟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的重要性和庆祝生命的诞生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四章:生命的诞生的意义4.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探讨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4.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生命的诞生是个体存在的开始,家庭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的基础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道德价值观的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生命的诞生是宝贵的,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4.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展示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文明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理解和感悟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五章: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5.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探讨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婴儿洗礼、满月宴、出生百日宴等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庆祝生命的诞生是对家庭的祝福和对社会的希望的表达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通过庆祝生命的诞生,培养对生命的祝福和珍惜的能力5.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方式和意义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生命的诞生庆祝活动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学生展示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庆祝和祝福的能力的质量和创意第六章: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6.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改变了家庭的人口结构,丰富了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家庭是生命的摇篮,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家庭6.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家庭结构和文化的影响展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七章: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7.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探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培养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7.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生命的诞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和权益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对社会负责7.3 教学方法讲授生命的诞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展示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措施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生命的珍惜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感悟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八章: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8.1 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有不同的看法和信仰探讨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培养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8.2 教学内容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例如,佛教认为生命的诞生是轮回的一部分,基督教认为生命的诞生是上帝的恩赐等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宗教信仰给予人们对生命的诞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意义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理解不同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8.3 教学方法讲授不同宗教对生命的诞生的看法和信仰展示宗教信仰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感悟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九章: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9.1 教学目标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探讨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9.2 教学内容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文学作品等形式表现生命的诞生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艺术作品赋予生命的诞生更深远的意义,让人们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9.3 教学方法讲授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生命的诞生展示艺术创作对生命的诞生意义的诠释的图片和视频小组讨论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感悟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展示对生命的诞生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创意第十章:生命的诞生与未来探索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未来探索的意义探讨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命的诞生对人类未来探索的意义:生命的诞生激发了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欲望,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探索生命的奥秘:通过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类不断揭示生命的奥秘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探索精神,为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贡献力量10.3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生命的奇迹重点和难点解析:生命的定义和特点是教学的基础,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借助图表和实例进行辅助说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了解人类繁衍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2. 人类繁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新生命诞生的科学原理。
2. 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认同。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
2. 教学模型:人体结构模型、生殖系统模型等。
3. 实物教具:婴儿衣物、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新生命诞生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2. 提问:你们知道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吗?(二)新生命诞生的过程1. 讲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 演示新生命诞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生命的诞生。
3. 分组讨论: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环节?(三)人类繁衍的基本知识1. 讲解人类繁衍的基本知识,包括生育年龄、生育周期等。
2. 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繁衍后代?(四)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1.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 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义。
2. 拓展: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繁衍方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生命诞生的认识程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感悟分享:观察学生在分享感悟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命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第一章:生命的奇迹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索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3. 理解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可贵。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生命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2.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讲解生命的起源,介绍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3. 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可贵:探讨生命的奇迹,如自我复制、自我修复等,并强调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和特点,举例说明生命的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展示相关资料或视频。
3. 邀请专家或举办讲座,介绍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短文。
2.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二章:人类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发育过程。
2. 探索人类生命的诞生和成长。
3. 理解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发育过程:介绍人类的起源,讲解人类生命的发育过程,如受精、胚胎发育等。
2. 人类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探讨人类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包括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等阶段。
3. 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体验和成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发育过程,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生命的诞生和成长,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
3. 邀请专家或举办讲座,介绍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类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短文。
2.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章:生命的保护与尊重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保护和尊重的重要性。
2. 探索保护生命的方法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掌握人类的生殖细胞及其发育过程;(3)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人类生殖细胞的特点及发育过程;(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珍视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念;(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体生理现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卵细胞、精子的特点及受精过程;2. 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卵巢、睾丸、输卵管、子宫、阴茎等;3. 胚胎发育过程:胚胎植入、胚胎分裂、胚胎发育;4. 营养供给:胎盘、脐带的作用及营养物质的传递;5. 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3)胚胎发育过程及营养供给;(4)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
2. 教学难点:(1)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细节;(2)营养供给机制;(3)生育政策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新生命的诞生过程;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3. 进行互动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4. 结合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念。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4课时,分别为:第1课时:新生命的诞生过程;第2课时:人类生殖系统及其功能;第3课时:胚胎发育过程及营养供给;第4课时: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新生命诞生过程、人类生殖系统功能、胚胎发育及营养供给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表达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4. 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调查:了解学生对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观念的认识和态度。
《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生科122 李琳洁一、教学理念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
本节课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基础,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创设情境、设问、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解答。
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
二、教材分析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一节。
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课,内容包括生殖系统、卵细胞、精子、受精、妊娠、分娩等。
密切围绕新生命的起始、发育和诞生,为本章后续个体的成熟、衰老等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1.知识准备状态: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怀孕、十月怀胎、生孩子、婴儿等生活常识。
2.能力储备状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知识点。
3.情感准备状态:刚刚开学,学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新知识切近生活,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一学生思维上正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变,能够学着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并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释某些现象。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说出卵细胞、精子的主要特点,说出受精的概念,简述羊膜囊、胎盘的作用及分娩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教学Flash,学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对新生命诞生的步骤进行简要归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可以用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物生理问题,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谅母亲怀孕生产的不易,加强生命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受精的实质、受精的场所。
2)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教学难点: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六、教学方法以探究研讨法为主,辅之以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准备教学PPT、受精、胎儿发育、分娩的动画视频。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个神秘的生物学过程。
激发学生对生命诞生过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2 教学内容介绍新生命诞生的概念。
探讨新生命诞生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新生命诞生的奥秘。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新生命诞生的场景。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新生命的起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解释受精卵形成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介绍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探讨受精卵的特点和发育过程。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受精卵的形成过程。
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受精卵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胚胎发育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
解释胚胎发育中的重要阶段。
3.2 教学内容介绍胚胎发育的过程。
探讨胚胎发育中的重要阶段和变化。
3.3 教学方法使用模型或动画演示胚胎发育过程。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胚胎发育中的重要阶段。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生命的诞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是指胎儿出生的过程。
解释胎儿出生的意义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胎儿出生的过程。
探讨胎儿出生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胎儿出生的场景。
使用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胎儿出生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情感表达。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新生命的诞生的学习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新生命的诞生的学习和体验。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和表达自己的学习和体验。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3.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点: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第一课时
2)卵细胞呈球形,直径在0.1毫米以上,几乎用眼睛可以直接看出,这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卵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
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卵细胞。
6.设问:你知道精子是从哪里来的吗?
7.简答:人的卵和精子是由人的生殖系统产生的。
其中精子由男性生殖系统产生。
卵子由
9.讲解板书
睾丸:男性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
共一对,阴囊中;
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背面,能够贮存和输送精子
内生殖器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分泌和贮存粘液
第二课时
14.讲述板书:三、分娩与养育:
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产儿的胎儿叫婴儿。
15.讨论:
1)婴儿刚出生时要大哭一声,否则,就可能会死亡。
这一声哭对婴儿起什么作用?2)婴儿的脐带剪断后,形成的疤痕叫什么?
19.课堂练习:
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A、胎儿
B、婴儿
C、受精卵
D、青春期。
中学教学设计教案:新生命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包括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等阶段。
让学生掌握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受精卵的形成和胚胎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激素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生命诞生的实例。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新生命诞生的过程。
利用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殖系统的结构。
布置网络资源搜索任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婴儿出生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新生命诞生话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人类的生殖过程是怎样的?2. 讲授新课:介绍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睾丸、卵巢、子宫等。
讲解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包括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等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生殖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布置网络资源搜索任务,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生殖健康知识。
强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器官的功能。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新生命诞生过程和人类生殖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心得体会、课堂表现和日常行为,观察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科学态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
第三章第 2 节
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
陶庄中学邵迎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初步了解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大致情况。
2、技能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
(2)使学生体验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