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形形色色的植物,多种多样的动物,神秘莫测的微生物,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生机勃勃,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从哪儿来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寻的内容。
师: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那么这些生物之所以被称生物,就是因为他们有生命,那么,生命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生: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遗传和变异。
师:那么也就是说,凡是具有以上特征的物质都叫生物。
那么我们探寻生命起源的问题就是要找到最古老的具有以上特征的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谜一样,既然是谜,就需要猜想,就需要找到证据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古往今来,人们对“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做出了种种猜测,形成了各种假说,下面请同学仔细阅读P51-53课文内容,找到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假说?有哪些证据证明这些假说的正确性?生:阅读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假说及证据生:回答老师问题师:请同学观看关于化学进化说的视频,观看前列出如下问题:化学进化说分为几个阶段;原始大气成份主要有哪些;原始生命诞生于哪里等。
要求同学注意记录有关内容。
生:观看视频并记录有关内容师:在化学进化说中,我们在实验室中只研究出了核酸,蛋白质等生命物质,但最终由大分子有机物向原始生命的转变过程并没有得到证实,所以化学进化说虽然得到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认可,但也只能停留在假说的阶段。
但后来人们又提出了“热泉水口”说,有人认为此说是对化学进化说的有利补充,请同学结合P52-53页内容,讨论,这种说法,你赞同吗?生:赞同,或不赞同并说明理由。
(最近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发现了大平洋东部洋嵴上的“硫化物烟囱”,有些学者认为,在烟囱周围的水热环境接近于早期化学进化和生命起源的条件;在热泉周围有一些耐热生物的存在等)师:至今为止,地球上的生命到底起源于哪里?目前尚无定论。
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还会继续下去。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提示了生命的起源与原始地球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
同时,介绍了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就,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二、设计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介绍自然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现存的各种生物,既是地球上原始生命化学进化的原因,又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解决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主要采用依据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
在教法上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先感性后理性、先讨论后结论的顺序,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4.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2、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历史,阐明生命活动的机理,掌握生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命的起源学说,认识到生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结合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教学方法】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2)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备好讨论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生命的起源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而人类是由40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命的起源》,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过渡)通过收集资料,你知道东方和西方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阐述所知观点,教师给予鼓励。
具体介绍学生不熟悉或不知道的几种观点,课件展示:1.神创论:神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原始生命神创论也叫特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世界上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质疑:若是神创造了世界万物,那么又是谁创造了神?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宇宙空间有类似我们人类的生命吗?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生命的起源》。
二、新知导学(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师: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
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什么样的推测才是科学的呢?生:各抒己见。
师:科学的推测不是凭空想象,需要确凿的证据,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那么关于生命的起源,你们都知道哪些观点呢?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发表意见。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和化学进化说。
师:神创论的观点是什么?生: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来自神的创造。
比如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
师: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但没这种观点毫无科学道理。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自然物质自然发生的。
比如谷堆里能生出老鼠。
但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这个说法。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的实验装置。
(展示图片)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题: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课时数:1 类型:新授[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二)技能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始地球表面的变化;化学进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个体。
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二)新课讲解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下面介绍几种著名的假说,以备教学时参考。
1.神创论国外:国内:神话中的女娲2.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
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1729—1799)发现,将肉汤置于烧瓶中加热,沸腾后让其冷却,如果将烧瓶开口放置,肉汤中很快就繁殖生长出许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个棉塞,再进行同样的实验,肉汤中就没有微生物繁殖。
斯巴兰让尼认为,肉汤中的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斯巴兰让尼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第7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开展第1节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到达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
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
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
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
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这就是“自然发生论〞。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
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烧瓶〞实验。
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
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
假设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
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于是“生生论〞产生了。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介绍了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后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的过程的几种学说,虽然这节课并不是初中生物阶段的重点章节,但它有很强的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它又为整个《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很强,而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便利用这个特点,层层设疑,问题叠出,使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动起来。
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观察、推测等方法的能力 ;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 , 培养学生求新和敢于怀疑的能力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 实事求是、相互尊重,共同提高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 通过对各种论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测的能力 ;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 , 培养学生求新和敢于怀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学生对生命起源(化学起源学说)的过程的理解 .5.教法分析( 1 )启发式教学法( 2 )多媒体展示教学法6.学法分析( 1 )自主阅读分析思考法( 2 )观察分析法、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呢?其实这些问题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亲眼观察或模拟实验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或现有的资料来了解几亿年前的地球。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
我们先来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51页的科学方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推测?2推测需要哪些要求?二、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总结出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说法?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理解说明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
导入:
现在的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可是在地球诞生之处,生物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命的起源是怎样的。
新授:
一、“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
提问:神创论大家不陌生吧,那么你们能列举几个神创论的例子么?
答: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
讲解:很好,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始终保持被创造时的形态和结构,而且一成不变。
然而神创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与科学相悖。
二、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自然发生学说: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由非生命物质自然而然产生出来。
资料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阅读课本实验装置,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鹅颈瓶口处有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时,鹅颈瓶内的肉汤没有变质?
2、为什么打断鹅颈瓶的瓶颈后,瓶内的肉汤变质了?
3、为什么说这个实验彻底推翻了“自然发生说”?
三、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1、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找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2、第一步: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
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
形成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3、讨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1)读图:米勒实验
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的闪电
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甲烷,氮,二氧化碳,氢气等。
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可能由无机物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了解米勒实验是验证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2)了解:米勒实验被认为是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
让学生理解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诞生地。
从原始海洋和现在海洋的不同点,来说明现代海洋是不可能再诞生原始生命的。
四、总结
原始地球
火山爆发第一步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有机大分子
原始大气第三步
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