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心情与表情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16
教案编辑专员:教案名称:《心情与表情》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心情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绪。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一个有趣的的故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表情。
2. 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心情和表情有什么变化?幼儿们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表情吗?二、基本部分(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人物的心情和表情。
2. 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心情和表情。
3. 讨论:在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如何用表情来表达我们的心情?三、延伸部分(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周围伙伴的心情和表情,并试着理解和关心他们。
2.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和表情。
3. 分享: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
四、总结部分(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心情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理解、多关心他人的心情和表情。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心情和表情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力。
六、活动准备:1. 故事书《心情与表情》2. 人物表情图片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4. 表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等)5. 音乐CD《快乐的心情》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和表情。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人物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人物的心情和表情。
b. 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心情和表情。
c. 讨论:在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如何用表情来表达我们的心情?3. 延伸部分: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周围伙伴的心情和表情,并试着理解和关心他们。
《心情与表情》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到人们的情绪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并能够关心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情绪和表情的基本概念。
2. 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变化。
3. 表达自己心情的方式。
4. 关心他人情绪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2.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并展开讨论。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情绪下的角色,体验并表达相应的表情。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心情和表情。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用于导入教学。
2. 表情图片:准备一些展示不同情绪下的表情的图片。
3.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通过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情绪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2. 观察与讨论:展示表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变化。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情绪下的角色,体验并表达相应的表情。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心情和表情。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心他人的情绪。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情绪和表情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幼儿对他人情绪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分享的心情故事,以评估他们的自我表达和同理心。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情绪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更轻松的环境中练习表达和理解情绪。
2. 组织情绪日记活动,鼓励幼儿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和相应的表情。
3. 邀请家长参与情绪认知工作坊,增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层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展示,吸引幼儿注意力。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与表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心情与表情》。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情绪和表情的关系,学会表达和识别不同的心情,了解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变化,并能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
2. 学生能够识别他人的表情,理解不同表情代表的不同心情。
3. 培养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表达情绪,尊重他人情绪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适当表达情绪。
教学重点:认识情绪与表情的关联,学会表达和识别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表情卡片、情境小视频。
学具:彩笔、画纸、心情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表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图片时的感受。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心情和对应的表情。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表情卡片,讲解不同表情对应的情绪,如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
分析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如何适当地表达这些情绪。
3.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情境小视频,让学生判断视频中人物的表情代表的情绪,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达情绪。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表情与心情对照表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情绪对应的具体表情。
2. 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情境下,如何适当表达情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心情日记请学生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一天的心情变化,并描述自己是如何表达这些情绪的。
答案示例:今天我很开心,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我向妈妈表达了感谢,并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2. 拓展延伸:情绪角色扮演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情绪角色扮演,家长提供不同情境,孩子表演相应的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情绪表达的认识和应用。
《心情与表情》第一章:引入主题1.1 目的:引起幼儿对心情和表情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心情和表情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心情和表情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表情。
展示不同心情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对应的表情。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和表情。
第二章:认识基本表情2.1 目的:帮助幼儿识别和理解基本表情(喜、怒、哀、乐)。
2.2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介绍基本表情(喜、怒、哀、乐)的含义和特点。
进行表情模仿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记忆基本表情。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使用这些表情的原因。
第三章:情绪管理3.1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习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
3.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情绪管理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情绪管理的场景,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采取的方法。
第四章:情绪表达4.1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绪表达的重要性,并学习一些基本的情绪表达方式。
4.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情绪表达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情绪表达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表达情绪的方式。
进行情绪表达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练习和提高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目的:帮助幼儿总结所学内容,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在心情和表情方面的认识和成长。
5.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帮助他们总结心情和表情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的重要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心情与表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综合素质教育》教材第四单元《心情与表情》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情绪和表情,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与表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调节情绪的能力,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冷静、理智地面对。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懂得分享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情绪与表情,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心情卡片、表情图片、画笔、画纸、音乐播放设备等。
学具:心情卡片、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表情图片,让幼儿猜猜图片中的小朋友表达了哪些情绪,引导幼儿关注情绪与表情的关系。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令人高兴或伤心的事情,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心情卡片,讲解每种情绪的特点,让幼儿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故事讲解,让幼儿了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表情模仿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和理解各种情绪。
邀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的心情,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培养幼儿的自我反思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心情与表情》2. 内容:情绪种类: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等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倾诉、转移注意力等表情模仿游戏:展示各种表情,让幼儿模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心情日记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一天中自己的情绪变化,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和讨论。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真实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情绪表达方面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能用语言表达各种面部表情的不同五官表现。
2、学习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并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3、能根据自己今天的心情,用说说画画的形式表现表情。
【活动准备】分享快乐如果你有一份快乐,把它分享给其它人,一份快乐就会变成许多快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那么,整个世界就都会充满欢乐。
分享,不单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德。
让孩子学会分享,和他人一起感受和体验分享的乐趣,孩子也就学会了为他人考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交往,这不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对孩子的性格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一次,我去公园散步,看到两个小女孩各自在一边玩耍,一个女孩在玩滑板车,另一个女孩在玩悠悠球。
她们两个总是会时不时地看向对方,好像有什么话想说。
后来,其中一个女孩果然忍不住了,开口问另一个:我能玩一下你的滑板车吗?我把悠悠球给你玩。
另一个女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两个人互相交换了玩具,玩得很开心。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不让自已的孩子受委屈,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买各种玩具、食物,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
但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变得物质化,还会增加父母自身的经济压力。
其实,父母完全不必大费周章,让孩子学会分享,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教育专家做过调查研究,发现那些乐于分享的孩子性格更加开朗、更受人欢迎。
分享,不仅能为孩子带来更多欢乐,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当然,并不是什么都能与他人分享,父母要掌握好度,并且告诉孩子,分享必须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厶分享所带来的就不一定是有益的了。
一,可以和大家分享快乐,至于那些糟糕的事情,最好不要触碰更不能和他人到处传播。
二,在家里,可以和家人分享美味的食物、有趣的事情等。
三,在学校,可以和同学、朋友分享一些好玩的游戏、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