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二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7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本次实验将利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通过搭建模型、参数调整、仿真运行等过程,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imulink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系统仿真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熟悉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操作;2. 理解和掌握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调整系统参数、运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绘制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Simulink绘制出所需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传感器等。
2. 参数设置:针对所绘制的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系统的参数,例如增益、阻尼系数等。
3. 仿真运行: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对所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4.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要求,我们绘制了一个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设置了相应的参数。
通过Simulink的仿真功能,我们进行了仿真运行,并获得了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经过调整参数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输出信号的稳态误差较小,并且在过渡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振荡或超调现象。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验证了系统的稳态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能较为理想。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了系统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参数调整和仿真结果分析的方法。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 《Simulink使用手册》,XXX出版社,20XX年。
2. XXX,XXX,XXX等.《系统仿真与建模实践教程》. 北京:XXX出版社,20XX年。
实验七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七通信系统的SIMULINK仿真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如何用SIMULINK 软件仿真一个通信系统;2、通过仿真加深对AM、DSB调制、解调方式的理解;3、掌握滤波器、信号模块的参数设置。
二、实验设备MATLAB软件、计算机三、实验原理1、普通调幅调制系统原理图m(t)+×BPFsAM(t)A0cos?ct2、普通调幅解调系统原理图(1)相干解调法z(t)xsAM(t)BPFLPFso(t)cos?ct(2)非相干检测法sAM(t)BPFLEDLPFso(t)3、DSB调制与解调系统原理图 (1) 调制系统原理图+×m(t) ―― BPF s ASDSB(t)A0cos?ct(2)相干解调法(t)BPFz(t)xLPFso(t)cos?ctSDSB(t)四、实验内容1、根据AM调制与解调原理,用MATLAB中的SIMULINK软件建立一个仿真电路,如下图所示:AM仿真模块图AM仿真模型是由3个信号发生器(一个调制信号2个载波信号)两个相乘器;一个低通滤波器和几个示波器组成。
整个模型分别由两个部分组成调制部分和解调部分。
解调方式采用同步检波,即先把调幅波信号和相干载波信号相乘,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滤出解调信号波形。
可设图中sinewave2为调制信号,频率为30Hz,sinewave为载波信号,频率为200Hz。
2、根据DSB调制与解调原理,用MATLAB中的SIMULINK软件建立一个仿真电路,如下图所示:DSB仿真模块图调制信号的频率为50Hz,载波的频率为400Hz。
解调部分仍采用同步检波,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60Hz,阶数为4。
3、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一个AM和DSB系统,进行仿真,观察并记录调制信号、载波信号、解调信号的波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Simulink软件来进行仿真实验,掌握Simulink仿真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且了解如何应用Simulink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1. Simulink软件的基本介绍2. 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3. Simulink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4. Simulink仿真结果分析三、实验步骤及方法1. Simulink软件的基本介绍Simulink是一种基于模块化编程思想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可以用于建立各种系统模型,并且进行系统仿真分析。
在Simulink中,用户可以通过拖动不同类型的模块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系统模型,并且可以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连接操作。
2. 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首先,在打开Simulink软件后,可以看到左侧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模块,包括数学运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类型的模块,并将其拖入到工作区域中。
然后,用户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和连接操作,以构建出完整的系统模型。
最后,在完成了系统模型的构建后,用户可以进行仿真分析,并且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3. Simulink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是以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为例来进行仿真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将数学运算模块、控制器模块和被控对象模块拖入到工作区域中,并将它们进行连接。
然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以确定各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最后,在完成了系统模型的构建后,我们可以进行仿真分析,并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输出结果。
4. Simulink仿真结果分析在完成了Simulink仿真实验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仿真结果数据,并且可以通过Simulink软件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Simulink软件来绘制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误差曲线等图形,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图形来判断系统是否满足预期要求。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AM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
2.AM 信号是如何进行调制与解调的。
实验原理:1.调制原理:AM 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就是按原始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m(t)S AM (t)A 0cos ωc tAM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表达式分别为:()()[]()()()()t t m t A t t m A t S C C C AM ωωωcos cos cos 00+=+=式(4-1) ()()()[]()()[]C C C C AM M M A S ωωωωωωδωωδπω-+++-++=210 式(4-2)在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
其频谱是DSBSC-AM 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大载波的频谱。
2.解调原理:AM 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AM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
相干解调(同步解调):利用相干载波(频率和相位都与原载波相同的恢复载波)进行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在于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
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
相干载波的提取:(1)导频法:在发送端加上一离散的载频分量,即导频,在接收端用窄带滤波器提取出来作为相干载波,导频的功率要求比调制信号的功率小;(2)不需导频的方法:平方环法、COSTAS环法。
LPF m0(t)S AM(t)cosωc t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1)整流:只保留信号中幅度大于0的部分。
(2)低通滤波器:过滤出基带信号;(3)隔直流电容:过滤掉直流分量。
实验内容:1.AM相干解调框图。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一、实验项目: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二、实验目的:1、学会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2、学会使用Simulink的基本模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Simulink的名称表明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Simulate(仿真)和Link(链接),即该软件可以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绘制出所需要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四、实验设备:计算机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观察10个正弦波周期。
2、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100KHz,幅度为5mV正弦波相乘的结果。
写出数学表达式。
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100KHz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3、将50Hz,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的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六、实验结果与总结:1、- 1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2 -参数设置如下图:结果如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3 -2、参数设置如下图: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4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5 -结果如下图:3、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课程通信系统仿真日期2013年10月31日- 6 - 参数设置如下图: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号 姓名课程 通信系统仿真 日期 2013年10月31日- 7 -结果如下图:七、拟完成的思考题目:1、你认为SIMULINK 仿真和m 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哪些?答:SIMULINK 仿真的特点:Simulink 采用时间流的链路级仿真方法,将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同用的方框图设计方法统一起来。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SIMULINK基本模块的应用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2-2班学生姓名:韦建萍学号:12090216 指导老师:邓怡辰实验时间:2015 年10 月15 日实验二题目:SIMULINK 基本模块的使用预习指导:实验目的:学习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
实验要求:学会使用SIMULINK 的基本摸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实验内容:( 1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 ,幅度为15mV 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显示10个正弦波周期。
( 2 )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 ,幅度为15mV 的正弦波和100KHz ,幅度为5mV的正弦波相乘的结果写出数学表达式.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 、100KHz 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 3 )将50Hz ,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 4 )通过m 语言编程来得刻(2 )、(3 )的波形,用Plot 语句作出波形图。
给出程序。
( 5 )学有余力的司学,可自行对两信号的相加,相减以及其它数学运算模块进行实验.思考题:1 .你认为SIMULINK 仿真和m 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那些?答:SIMULINK 仿真特点和有优点:使用定步长或变步长运行仿真,根据仿真模式(Normal,Accelerator,Rapid Accelerator)来决定以解释性的方式运行或以编译C代码的形式来运行模型;图形化的调试器和剖析器来检查仿真结果,诊断设计的性能和异常行为;可访问MATLAB从而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定制建模环境,定义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模型分析和诊断工具来保证模型的一致性,确定模型中的错误。
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2.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4.能够设计数字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历程2. 数字通信系统建模方法•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采样、量化和编码的基本原理•数字调制技术•误差控制编码技术3. 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技术•Simulink仿真环境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设计方法4.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常见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参数及其定义•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分析方法5.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实例分析•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主题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解授予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学习内容。
2.实验: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数字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实验。
3.课堂讨论:设计选题和应用实践案例的课堂讨论。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
1.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测试学生对数码通信系统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覆盖课程中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并撰写学习笔记和所完成实验的结果分析。
3.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根据课堂讨论和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教师将为本课程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选取优秀的课程设计案例,供学生进行仿真和分析;2.为学生提供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操作指导和优秀的资源链接。
simulink实验报告Simulink实验报告引言:Simulink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化建模和仿真环境,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Simulink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展示Simulink的应用。
一、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模块化的仿真工具,它可以与MATLAB紧密集成,为系统建模和仿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相比于传统的编程方法,Simulink使用图形化界面,使得系统建模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Simulink 提供了丰富的模块库,用户可以通过拖拽和连接不同的模块来构建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分析。
二、Simulink的基本概念1. 模块库:Simulink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模块库,包括数学运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
用户可以从库中选择所需的模块,将其拖拽到工作区,并进行连接和参数配置。
2. 模块:模块是Simulink中的基本单元,它代表了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组件。
每个模块都有输入和输出端口,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不同的模块来构建系统模型。
3. 信号:信号是模块之间传递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
Simulink支持多种信号类型,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布尔信号等。
4. 仿真:Simulink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仿真参数和模型参数,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仿真结果可以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帮助用户理解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三、Simulink的应用示例:PID控制器设计以PID控制器设计为例,演示Simulink的应用过程。
1. 建立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PID控制器的模型。
在Simulink的模块库中,我们可以找到PID控制器的模块,并将其拖拽到工作区。
然后,我们需要连接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并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
2. 设置仿真参数在进行仿真之前,我们需要设置仿真参数。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Simulink仿真实验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Simulink 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设计和仿真环境,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本实验通过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Simulink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案例来了解系统建模和仿真的过程。
具体目标如下: 1. 掌握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学习如何建立系统模型; 3. 了解如何进行仿真和分析。
3. 实验步骤3.1 Simulink介绍Simulink是一种图形化的建模和仿真环境,可以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系统。
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和模块,使得系统建模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3.2 Simulink界面Simulink的界面由多个窗口组成,包括模型窗口、库浏览器、信号浏览器等。
模型窗口是主要的工作区域,用于建立和编辑系统模型。
3.3 系统建模在Simulink中,系统模型由各种模块和连接线组成。
模块可以是数学运算、信号源、控制器等。
通过拖拽和连接这些模块,可以建立系统的结构。
3.4 仿真设置在进行仿真前,需要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步长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3.5 仿真分析仿真完成后,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图表,可以用于绘制系统的输出响应、频谱分析等。
4. 实验案例本实验选取了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作为案例,用于说明Simulink的应用过程。
4.1 系统描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个输入信号、一个控制器和一个输出信号。
输入信号经过控制器后,通过输出信号进行输出。
4.2 模型建立在Simulink的模型窗口中,通过拖拽和连接模块,可以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
首先添加输入信号模块,然后添加控制器模块,最后添加输出信号模块。
4.3 仿真设置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为10秒,步长为0.01秒。
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Simulink是一种基于MATLAB的图形化建模和仿真环境,用于建立和仿真各种复杂系统。
通过在Simulink中设计和配置系统的模型,可以进行系统的仿真并分析其性能。
Simulink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控制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等方面。
在进行Simulink仿真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建立系统模型、配置参数、运行仿真以及分析结果等步骤。
以下为一份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中可能包含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实验目的与背景:简要介绍所要仿真的系统、实验目的及应用背景。
2. 实验设计:详细描述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建立系统模型的原理、假设和建模方法。
3. 系统建模:详细说明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可以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定义、关键参数的选择、系统方程的建立等内容。
4. 系统参数配置:描述对系统模型进行参数配置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各个参数的取值、单位和意义等。
5. 仿真运行:详细描述仿真运行的设置和过程,包括仿真时间设置、仿真模式选择、初始化条件等。
6. 仿真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可以包括输出曲线、系统响应特性、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等。
7. 结果讨论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不同参数配置的结果差异,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8.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9. 参考文献:列出在实验报告中引用的相关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论文、技术报告等。
总之,Simulink仿真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实验目的与背景、实验设计、系统建模、系统参数配置、仿真运行、仿真结果分析、结果讨论与分析、实验总结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这样的报告能够清晰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Simulink 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班内序号):年 月 日——————————————————————————装订线————————————————————————————————报告份数: 1份实验总成绩:实验一一、调试好的程序(1)①(3+5+8)/5*10②sin(3*pi)/sqrt(9/5)③A=[1 2 3 ;4 5 6;7 8 9] , B=[7 8 9; 4 5 6;1 2 3]④A=[3 1.2 4;7.5 6.6 3.1;5.4 3.4 6.1] , A' ,inv(A), abs(A) ⑤Z=[1+2i 3+4i; 5+6i 7+8i](2).M文件代码:for i=1:1:50for j=1:1:50A(i,j)=i+j-1;endenddisp(A);B=fliplr(A);disp(B);C=flipud(A);disp(C);A(1:10,1:10)=0;D=A;disp(A);(3).M文件代码:X = 0 + (255-0)*rand(50);for i =1:50for j =1:50if X(i,j)>128X(i,j)=255;else X(i,j)=0;endendenddisp(X);(4)代码:A=2.4+sqrt(0.2)*randn(3,4)二、实验结果及分析(1)①ans =32②ans = 2.7384e-016③A = 1 2 34 5 67 8 9B = 7 8 94 5 61 2 3C = 18 24 3054 69 8490 114 138D = 8 10 128 10 128 10 12ans = 34.0000 22.0000 62.0000 -50.0000 -23.0000 -100.000028.0000 16.0000 56.0000 ans = NaN NaN NaNNaN -Inf InfNaN NaN NaN④A = 3.0000 1.2000 4.00007.5000 6.6000 3.10005.4000 3.40006.1000 ans = 3.00007.5000 5.40001.2000 6.6000 3.40004.0000 3.1000 6.1000 ans = 2.1555 0.4555 -1.6449 -2.1040 -0.2393 1.5013-0.7354 -0.2698 0.7833ans =3.0000 1.2000 4.00007.5000 6.6000 3.10005.4000 3.40006.1000⑤Z = 1.0000 + 2.0000i 3.0000 + 4.0000i5.0000 +6.0000i7.0000 +8.0000i(2)(3)(4)A =2.2066 2.5287 2.9318 2.47811.6551 1.88732.3832 2.31652.4561 2.9326 2.5464 2.7246实验二(1)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2)一、调试好的程序.M文件代码:function [sys,x0,str,ts] =ch2example5funB(t,x,u,flag) %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 x'=Ax+Bu% y =Cx+Du% 定义A,B,C,D矩阵A=[0 1 0;0 0 1;-4 -6 -3];B=[0;0;1];C=[0 4 0];D=0;flagtxuswitch flag,case 0 % flag=0 初始化[sys,x0,str,ts]=mdlInitializeSizes(A,B,C,D);% 可将A,B,C,D矩阵送入初始化函数case 1 % flag=1 计算连续系统状态方程(导数)sys=mdlDerivatives(t,x,u,A,B,C,D);case 3 % flag=3 计算输出sys=mdlOutputs(t,x,u,A,B,C,D);case { 2, 4, 9 } % 其他作不处理的flagsys=[]; % 无用的flag时返回sys为空矩阵otherwise % 异常处理error(['Unhandled flag = ',num2str(flag)]);end% 主函数结束% 子函数实现(1)初始化函数----------------------------------function [sys,x0,str,ts] = mdlInitializeSizes(A,B,C,D) % sizes = simsizes; % 获取sizes.NumContStates = 3; % 连续系统的状态数为3sizes.NumDiscStates = 0; % 离散系统的状态数,对于本系统此句可不用sizes.NumOutputs = 1; % 输出信号数目是1sizes.NumInputs = 1; % 输入信号数目是1sizes.DirFeedthrough = 0; % 因为该系统不是直通的sizes.NumSampleTimes = 1; % 这里必须为1sys = simsizes(sizes);str = []; % 通常为空矩阵x0 = [0;0;0]; % 初始状态矩阵x0 (零状态情况)ts = [0 0]; % 表示连续取样时间的仿真% 初始化函数结束% 子函数实现(2)系统状态方程函数-----------------------------function sys=mdlDerivatives(t,x,u,A,B,C,D) % 系统状态方程函数sys = A*x+B*u ; % 这里写入系统的状态方程矩阵形式即可% 系统状态函数结束% 子函数实现(3)系统输出方程函数-----------------------------function sys = mdlOutputs(t,x,u,A,B,C,D)sys = C*x; % 这里写入系统的输出方程矩阵形式即可% 注意,如果使用语句sys = C*x+D*u ;代替上句,即使D=0,% 也要将初始化函数中的sizes.DirFeedthrough 设为1% 即系统存在输入输出之间的直通项, 否则执行将出现错误% 系统输出方程函数结束Simulink建模:二、实验结果及分析flag =0 t =[] x =[] u =[]flag =3 t =0 x =0 0 0 u =NaNflag =2 t =0 x =0 0 0 u =-3flag =1 t =0 x =0 0 0 u =-3flag =3 t =0.1000 x =-0.0005 -0.0135 -0.2565 u =NaN flag =2 t =0.1000 x =-0.0005 -0.0135 -0.2565 u =-3 flag =1 t =0.1000 x =-0.0005 -0.0135 -0.2565 u =-3flag =3 t =0.2000 x =-0.0035 -0.0485 -0.4328 u =NaN flag =2 t =0.2000 x =-0.0035 -0.0485 -0.4328 u =-3 flag =1 t =0.2000 x =-0.0035 -0.0485 -0.4328 u =-3flag =3 t =0.3000 x =-0.0107 -0.0976 -0.5393 u =NaN flag =2 t =0.3000 x =-0.0107 -0.0976 -0.5393 u =-3 flag =1 t =0.3000 x =-0.0107 -0.0976 -0.5393 u =-3flag =3 t =0.4000 x =-0.0233 -0.1544 -0.5870 u =NaN flag =2 t =0.4000 x =-0.0233 -0.1544 -0.5870 u =-3 flag =1 t =0.4000 x =-0.0233 -0.1544 -0.5870 u =-3flag =3 t =0.5000 x =-0.0417 -0.2134 -0.5868 u =NaN flag =2 t =0.5000 x =-0.0417 -0.2134 -0.5868 u =-3flag =1 t =0.5000 x = -0.0417 -0.2134 -0.5868 u =-3flag =3 t =0.6000 x =-0.0660 -0.2704 -0.5490 u =NaN flag =2 t =0.6000 x =-0.0660 -0.2704 -0.5490 u =-3 flag =1 t =0.6000 x =-0.0660 -0.2704 -0.5490 u =-3flag =3 t =0.7000 x =-0.0957 -0.3221-0.4833 u =NaN flag =2 t =0.7000 x =-0.0957 -0.3221 -0.4833 u =-3 flag =1 t =0.7000 x =-0.0957 -0.3221 -0.4833 u =-3flag =3 t =0.8000 x =-0.1302 -0.3663 -0.3987 u =NaN flag =2 t =0.8000 x =-0.1302 -0.3663 -0.3987 u =-3 flag =1 t =0.8000 x =-0.1302 -0.3663 -0.3987 u =-3flag =3 t =0.9000 x =-0.1686 -0.4014 -0.3029 u =NaN flag =2 t =0.9000 x =-0.1686 -0.4014 -0.3029 u =-3 flag =1 t =0.9000 x =-0.1686 -0.4014 -0.3029 u =-3flag =3 t =1 x =-0.2101 -0.4267 -0.2025 u =NaN flag =2 t =1 x =-0.2101 -0.4267 -0.2025 u =-3 flag =9 t =1 x =-0.2101 -0.4267 -0.2025 u =-3实验三(1)一、调试好的程序.M文件代码:function[sys,x0,str,ts]=xinhaoqiehuanfun(t,x,u,flag,threshold) flag=0switch flag,case 0 % flag=0 初始化sizes = simsizes; % 获取SIMULINK仿真变量结构sizes.NumContStates = 0; % 连续系统的状态数是0 sizes.NumDiscStates = 0; % 离散系统的状态数是0 sizes.NumOutputs = 1; % 输出信号数目是1sizes.NumInputs = -1; % 输入信号数目是自适应的sizes.DirFeedthrough = 1; % 该系统是直通的sizes.NumSampleTimes = 1; % 这里必须为1sys = simsizes(sizes);str = []; % 通常为空矩阵x0 = []; % 初始状态矩阵x0ts = [-1 0]; % 采样时间由外部模块给出case 3 % flag=3 计算输出sys=u(1)*(u(2)>threshold)+u(3)*(u(2)<=threshold); case {1, 2, 4, 9 } % 其他作不处理的flagsys=[]; % 无用的flag时返回sys为空矩阵otherwise % 异常处理error(['Unhandled flag = ',num2str(flag)]);EndSimulink建模:二、实验结果及分析(2)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whosName Size Bytes Classtout 5x1 40 double arrayx1 4x1x5 160 double arrayx2 5x4 160 double arrayx3 2x2x5 160 double arrayGrand total is 65 elements using 520 bytes实验四(1)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2)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五(1)一、调试好的程序.M文件代码:①% ch5xiti1A.m% 方波功率谱理论结果作图clear;f=100; % HzT=1/f; % 方波周期A=1; % 方波幅度Omega=2*pi*f;idx=1;% 功率谱数组下标m=7; %作图谐波数for n=-m:mpsd(idx)=4*A^2/(n+eps)^2*(cos(n*pi)-1)^2;idx=idx+1;endstem([-m*f:f:m*f],psd/(2*pi)^2,'^');%以频率为单位的功率谱axis([(-m-1)*f (m+1)*f -0.1 0.5]);grid on;xlabel('频率 Hz');ylabel('PSD');% ch5xiti1B.m% 方波功率谱数值分析结果作图②clear;f=100; % HzT=1/f; % 方波周期A=1; % 方波幅度Omega=2*pi*f;fs=2000; % Hz 采样频率Ts=1/fs; % 采样时间间隔T_end=2; % 计算结束时间t=0:1/fs:T_end;squarewave=A*sign(sin(2*pi*f*t));N=2000;% FFT变换点数squarewavefft=fftshift(fft(squarewave,N));PowerSpectrum=(Ts*abs(squarewavefft)).^2;plot([-1000:1:999],PowerSpectrum,'-^');axis([-1000 1000 -0.1 0.5]);grid on;xlabel('频率 Hz');ylabel('PSD '); Simulink建模:二、实验结果及分析(2)实验六(1)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调试好的程序二、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心得在学习初,课堂上我们了解到Matlab是一款功能强大又实用又简单的仿真软件。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Simulink工作环境及特点2.掌握线性系统仿真常用基本模块的用法3.掌握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0.2Hz,幅度为1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启动simulink->选择Blank Model->点击Library Browser选择输入源模块以及接收端模块选择Sources: Sine Wave作为输入源模块,并设置频率参数为2πf即0.4*pi,接收端选择Scope模块开始仿真选择Sources :Signal Generator: Square作为输入源,设置频率,选择示波器开始仿真问题1.1:请总结一下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主要参数需要设置?示波器的参数设置主要有:Number of input ports 这一项用来设置示波器的输入端口数Layout 这一个操作可以用来设置输出格式,比如同时输出三个不同的波形图Time span 这一项用来设置横坐标的长度Time display offset 用来设置横坐标的起始端点,通常都为0Y-Limits 用来设置纵坐标的最大最小值2.Simulink仿真实际应用1建立一个很小的系统,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的平方的波形,如图所示系统中所需的模块:正弦波模块、示波器模块。
正弦波仿真电路和参数如下:(在Scope的Parameters里面,把Number of Axes设为3,可以变成有3个输入端的示波器)正弦波1参数:1Hz,幅度为1v;正弦波2参数:1Hz,幅度为2v,通过示波器观察结果,写出数学表达式。
该题目需要将示波器的Number of Input Ports设置为3,并且通过设置Layout来改变示波器的输出格式问题2.1:改变两个正弦波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的波形?问题2.2:通过m语言编程实现其波形,给出代码和显示图形。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电子姓名:小朋友04学号:指导教师:一、实验内容:应用 matlab 中得 simulink工具箱,设计一个模拟的调制解调系统。
对该系统的要求是:能够完成AM、DSB、 SSB和 NBFM调制,解调使用相干的解调方式。
要求调制信号为m(t)=cos10*2* π*t ,载波的频率为 500Hz,AM的调制度为。
二、实验步骤:在matlab 窗口打入 simulink 后,弹出 simulink 工具箱,之后,新建文件,分别选择 sine 式 wave、product 、scope、spectrumscope模块,搭建电路图。
之后,分别设置调制信号为幅度为1,频率为10*2*pi ,位移为 2,设置载波幅值为1,频率为 500Hz,点击运行,之后双击 scope 可以看到 AM调制波形。
同理设置调制信号为幅度为 1,频率为 10*2*pi ,位移为 0,设置载波幅值为 1,频率为 500Hz,点击运行,之后双击 scope 可以看到DSB 调制波形。
重新搭建电路,设置载波幅值为1,频率为 500Hz,点击运行,之后双击 scope 可以看到 SSB调制波形。
三、实验结果:AM调制所用电路AM调制波形如图AM调制后频谱DSB调制后波形DSB调制后频谱SSB调制电路SSB调制后波形SSB调制后频谱NBFM调制后频谱四、实验总结:通过学习我学会应用matlab 中得 simulink工具箱,设计一个模拟的调制解调系统;并且能借此分析AM,DSB,SSB,NBFM的产生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查阅MATLAB的仿真书籍才解决,通过实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详解matlab simulink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ATLAB Simulink是一款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工具。
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设计和测试通信系统,使得工程师可以更快地开发出高质量的通信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MATLAB Simulink在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方面的应用。
一、MATLAB Simulink的基本概念MATLAB Simulink是一种基于图形化界面的建模和仿真工具。
它可以通过拖拽和连接不同的模块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
每个模块代表了系统中的一个组件,例如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等。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每个模块的参数来调整系统的性能。
二、通信系统建模在MATLAB Simulink中建立通信系统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模块。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源:产生数字信号,例如文本、音频或视频。
2.编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例如调制信号。
3.信道:模拟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4.解码器: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5.接收器:接收数字信号并进行后续处理,例如解码、解调、解密等。
在MATLAB Simulink中,每个部分都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表示。
例如,信源可以使用“信号生成器”模块,编码器可以使用“调制器”模块,解码器可以使用“解调器”模块等。
三、通信系统仿真在建立通信系统模型后,可以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仿真。
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系统的性能,例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仿真还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的设计,例如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改变编码器的类型等。
在MATLAB Simulink中,可以使用“仿真器”模块来进行仿真。
用户可以设置仿真的时间范围、仿真步长等参数。
仿真器会根据系统模型和参数进行仿真,并输出仿真结果。
用户可以使用MATLAB的绘图工具来可视化仿真结果,例如绘制误码率曲线、信号波形等。
四、MATLAB Simulink的优点MATLAB Simulink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直观易用:MATLAB Simulink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使得工程师可以更快地建立和调整系统模型。
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 ***班级: ***姓名: *** 学号: ***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 (接收器)、Sources(源)等子库。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仿真技术成绩:实验项目名称: Simulink基本仿真实验时间: 2008-9-17指导教师(签名):班级:通信061 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熟悉Simulink的基本模块库,掌握模块的基本操作。
学习建立简单的仿真模型的方法,并且通过建模仿真掌握Simulink模块的基本参数设置和系统仿真参数设置。
二、实验环境硬件:PC机,基本配置CPU PII以上,内存256M以上;软件:Matlab 版本6.5三、实验原理Simulink提供了大量以图形方式给出的内置系统模块,使用这些内置模块可以快速方便地设计出特定的动态系统。
Simulink的模块库能够对系统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组织,使用Simulink模块库浏览器可以按照类型选择合适的系统模块、获得系统模块的简单描述以及查找系统模块等,并且可以直接将模块库中的模块拖动或者拷贝到用户的系统模型中以构建动态系统模型。
常见的模块有连续系统模块,离散系统模块,信号模块,数学操作模块等。
当对系统中各模块参数以及系统仿真参数进行正确设置之后,单击系统模型编辑器上的Play图标(黑色三角)或选择Simulation菜单下的Start便可以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可以使用Scope观察结果波形,使用To Workspace模块将结果输出到Matlab主窗口工作区, 也可以将结果输出到mat文件。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1、建立如图1所示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的数据输出方式。
Sine Wave模块参数默认;系统仿真参数设置选择默认方式。
图1 仿真模型1当数据输出到Workspace时,To Workspace模块Save Format参数设置为Array。
仿真后可在Workspace窗口输出采样时间变量tout和正弦波采样值变量simout。
其大小均为51×1的数组。
这是因为仿真时间为10S,默认采样间隔为0.2S。
当数据以mat格式的文件进行保存时,选择To File模块。
一、实验项目:
Simulink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
1、学会Simulink基本模块的使用和仿真参数设置;
2、学会使用Simulink的基本模块:信号发生器,数学模块,示波器,应用这些模块构建基本
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
Simulink的名称表明了该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Simulate(仿真)和Link(链接),即该软件可以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绘制出所需要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提供的功能对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四、实验设备:
计算机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方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使得示波器能够观察10个正弦波周期。
2、通过示波器观察1MHz,幅度为15mV的正弦波和100KHz,幅度为5mV正弦波相乘的结果。
写出数学表达式。
通过使用三踪示波器同时观察1MHz、100KHz正弦波以及相乘的结果。
注意设置仿真参数和示波器的扫描参数和幅度显示参数。
3、将50Hz,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信号通过全波整流(绝对值)模块,观察输出的波形。
注意,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信号的振幅是多少?
六、实验结果与总结:
1、
参数设置如下图:
结果如下:
2、
参数设置如下图:
结果如下图:
3、
参数设置如下图:
结果如下图:
七、拟完成的思考题目:
1、你认为SIMULINK仿真和m语言编程仿真的各自特点和优点是哪些?
答:SIMULINK仿真的特点:Simulink采用时间流的链路级仿真方法,将仿真系统建模与工程中同用的方框图设计方法统一起来。
使用Simulink,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将一系列图形化的系统模块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一个非常直观、功能上却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模型。
优点:可以更加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并且仿真结果可以近乎“实时”地通过可视化模块,如示波器模块,频谱仪模块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模块等显示出来,是系统设计、仿真调试和模型检验工作大为简便;可以避免或减少编写Matlab仿真程序的工作量,从而简化仿真建模过程。
M语言编程仿真的特点:实现了将系统数学方程与系统可视化模型联系起来。
优点:通过编写和使用m语言,用户可以构建出采用Simulink普通模块难以搭建或搭建过程过于复杂的系统模型,大大增强了Simulink的灵活性。
八、教师评语和成绩: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