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里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31.29 KB
- 文档页数:4
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形方式展示思维过程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展示知识,更快速地理清思路,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
一、理论依据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布赖恩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大脑思维的“左右脑整合模式”。
思维导图将重点从文字转移到图像,更符合大脑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是学生接触和运用语言最为直接的形式,因此如何有效地教授语篇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篇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左右脑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方法1.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在开展语篇教学之前,首先要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展示语篇结构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语篇结构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不同类型的语篇结构,如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篇的框架。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语篇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篇内容。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语篇关键词三、实例分析为更好地说明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以下以一篇英语记叙文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题目:My Trip to the Great Wall1. 讲述出行的目的- 参观长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欣赏长城的壮丽景色2. 描述出行的经历- 乘坐公交车前往长城景区- 登上长城,感受壮阔的建筑3. 表达对长城的感受和体会-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 感叹长城的伟大和宏伟四、总结与展望。
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形式展示思维发展过程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提高思维逻辑性和创造力。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写作各种类型的英语篇章。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篇章结构。
在英语写作中,一个好的篇章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文章的主题、主要观点和支持观点等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文章结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篇章的逻辑结构,并给予他们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善和完善自己的写作。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篇章内容。
语篇分析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语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分析论点、论证和例证等关键部分。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篇章内容,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对篇章的理解。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写作。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和组织自己的写作。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写作过程中的不同步骤和要点。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规划和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同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检查和修改已经完成的写作作品。
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演讲。
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经常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和组织自己的讨论和演讲内容。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一、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语篇阅读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有效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英语语篇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阅读和深入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有效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通过分支图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归纳,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能够有机地将结构和内容相互联系起来。
2、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
语篇结构是语篇传达信息的骨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语篇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可以形象地展现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组织方式,明确语篇的层次关系和上下文语境信息。
3、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习英语语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更需要学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梳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评价文章的框架和思路。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1、整理思路和提高写作效率。
英语写作中,往往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思和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思路整理出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写作效率。
2、培养学生创新和想象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在编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来构思和展示自己的思路。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确定文章的结构和重点,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
思维导图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促进语言思维和语音思维的融合。
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中心思想为核心,以分支呈现的图形化工具。
它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思维,清晰地表达观点,有效地开展英语语篇教学。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合信息。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不同段落的关键信息整合在一起,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使其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语法知识。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章。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知识点与相关的例句、语境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记忆更加牢固,还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组织和整理自己的思维,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和归纳关键信息,使其写作和口语表达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表达。
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预期和观点。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以此为基础进行表达。
思维可视化是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1]。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够有效梳理信息并将语篇中的隐性思维进行显性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加深对语篇知识的记忆、重构以及应用,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阐述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功能及其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应用。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类型及功能适合运用于英语语篇教学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主要有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地图(Thinking Map)和图形组织器(Visual Organizer)。
不同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
思维导图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是一种可以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的工具。
它使用多色、多图案的示意图,其中表征主题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位于图形中央,思维主题的层次发散性以放射性的图形分支表征[2]。
思维导图主要用于进行类别归并、主次区分,将碎片化、无序化的信息有序化、结构化,激发联想与发散等能力,常用于开场导入、头脑风暴、笔记、汇报总结等教学场景。
思维地图是美国学者大卫·海涅瑞勒基于认知心理学、语义学理论创建的可用于语言学习的可视化工具,用八种图形来表示思维的特定要素,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及其应用*芮学国思维可视化工具为英语教学中梳理语篇结构、理解语篇内容提供了重要抓手。
基于国内外对语篇类型的相关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语篇可归纳为叙事类、描述类、指示类、说明类、论说类和多模态类等六种类型。
基于不同的语篇类型,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有助于优化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语篇类型;阅读教学*本文系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芮学国初中英语种子团队“基于‘强校’学情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学科关键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智策金点子如主题、分析、描述、归因、排序、比较、归类、类推等,每一种图形分别对应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3]。
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和概念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结构、写作技巧,以及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分析文本结构。
英语语篇常常包含各种类型的文章结构,如描述、因果关系、比较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结构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它们。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每种结构的要素和关系呈现出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例如,在描述文本中,学生可以把文本主题放在中央,然后用分支表示每个描述要素,比如外貌、性格等,以此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图。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分析写作技巧。
英语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如如何构建段落、如何运用连接词和比喻等。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这些技巧、策略和模板整理出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用法。
例如,在记录段落写作中,学生可以把主题句作为中心,然后用分支分别表示事实、细节和例证等,以此来组织段落。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找到文本中的关注点和关系。
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组织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构建他们的文本结构,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效率。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可帮助学生组织并展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和整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来助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教学前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导入。
选择一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将文章的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节点,然后在周围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
将文章中的各个段落作为思维导图的分支节点,然后在每个分支节点下添加该段落的主题句或关键词,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学生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
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添加到思维导图的相应节点上,以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该人物的特点和相关信息;在介绍一个地方时,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该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等。
在阅读完成后,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回顾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快速回顾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梳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颜色和关键词来表达想法和思维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整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
我们来看看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作用。
1. 帮助学生整合信息英语语篇教学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整合各类信息的过程。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段落或者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
2.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导图采用图形、颜色和关键词来表示信息,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记忆。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和关键词汇。
3. 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和关键词,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1. 阅读理解: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细节信息和篇章结构。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先绘制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补充和调整思维导图,最后再对照思维导图来进行答题和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2. 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规划文章结构、整理论据和观点,以及拓展和延伸想法。
在进行写作练习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先绘制一个写作思维导图,将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思想、论据和例证,以及段落结构清晰地呈现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3. 词汇和语法教学: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思维导图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同义词、反义词、词汇搭配以及语法结构进行清晰地整理和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和语法知识。
4. 语篇分析:在进行语篇分析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内容。
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随着语篇教学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呢?本文将详细探讨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一、对于语篇的理解要谈论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语篇的概念。
语篇是由一条条语句组成的,是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一个多层级的系统,各级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语篇中的每个部分都具有明确的语用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概念,如通过讲解、阅读、分析、比较等,为学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语篇特点和结构模式,使学生对于语篇的看法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分类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它通过图形、符号等各种非语言表达方式来呈现思维过程与结构,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总结知识。
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因素,可以将其分为概念导图、词汇导图、思路导图、问题导图、时间轴导图等几种类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点和学习者的特点来设计和使用思维导图。
1、梳理语篇结构语篇结构是语篇的基础和核心,学生需要了解语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语篇的结构,采用分级、聚合等多种方式,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篇整体结构。
2、强化词汇记忆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背诵、运用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修课。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归纳新学的词汇,可以运用概念导图、词汇导图等形式,结合图形、图片等方法,增加记忆负荷,提高词汇记忆效果。
3、总结语言点在语篇中,不同的语言点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阅读、写作时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点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对各种语言点进行分类、总结,可以运用思路导图、问题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语言点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确定文章脉络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掌握文章思路、段落层次,合理进行组合,形成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文章。
摘要:初中阶段英语教师承担较重的责任义务, 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标准的教育需求, 在此背景下广大英语教育者应开拓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课堂互动进展, 这也就使得思维导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以直观图形的引导模式呈现出来, 也有利于推动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英语; 思维导图; 应用策略;思维导图是当前时代下新型的思维理念,通过结合文字与图形,用层级图表示与文字内容的联系,发散学生思维。
近年来教育界也广泛应用思维导图概念,且其也对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1]。
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相关的概念辅助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思维。
1 分析初中英语教学环节思维导图应用的可行性1.1 与初中英语的知识结构相符合与小学阶段比较,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有明显的区别,词汇量加大、文章篇幅加长、学习难度以及写作难度加大。
这些都会使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一时无法适应,因此也就很难掌握与理解初中阶段英语知识。
但是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简洁明了的英语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帮助学生逐渐构建良好的英语知识体系。
1.2 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都处于不够完善的状态,在学习难度加大的时候部分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英文知识。
而教师在词汇、写作或者阅读教学时应用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更加简洁明了的知识,给学生展示完整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习惯十分符合[2]。
1.3 与初中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是以机械式的方式学习,虽然说短时间内也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起到一定的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应用思维导图也有利于辅助学生把握词汇的记忆方式、文章的结构以及写作分析模式等,这也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甚至可以说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可以用来组织和展示思维过程和思维关系。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语篇结构,理清语言逻辑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语篇结构。
语篇结构是语言表达的基本框架,包括引言、论述和结论等部分。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重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清晰的结构图。
在写一篇议论文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分类,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遗漏重要的信息,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语言逻辑关系。
语言逻辑关系是语言表达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等。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这些逻辑关系以图形方式展示出来,使他们更加清楚地理解语言表达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讲解一个故事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过程以及结局进行分类和整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表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将语言和思维过程可视化,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结构和逻辑关系。
这种可视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中的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批判性地思考这些观点。
这种综合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摘要:语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围绕语篇主题、内容、结构庞杂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在结构性认知中得到整体性的理解。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结构性认知学习中,完成对逻辑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
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完成对语篇内容的知识点归纳、结构剖析,以及主题核心的总结。
通过思维导图在语篇教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理解认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应用引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的语篇教学,导致学生对碎片化知识点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思维导图在语篇教学的应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的整体性认知,完成对语篇内容的结构,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表达运用。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立足主题核心,整合碎片化知识点,构建完善的知识语言体系。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在语篇教学的应用,提升英语教学的成效。
1.思维导图剖析语篇结构文本内容的整体建构,是围绕主题思想整合字词句段文,科学运用语法、词法、句法,组织成为合理的逻辑文本。
而不同语篇结构模式,表达的特征也各不相同。
在初中英语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解读语篇模式,引导学生了解典型语篇的结构模式。
围绕典型的文本语篇模式构建对应的思维导图,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主题思想的表达[1]。
例如在问题解决的语篇模式中,在宏观整体上主要由Situation、problem、reaction、evaluation或 result四部组成,常用于小说故事和说明文的表达中。
学生在语篇模式的分析中,寻找语篇模式的内容特征,了解基本的语篇内容结构。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剖析语篇结构,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层阅读的形式,实现学生从结构到整体的层次认知学习。
在了解语篇结构的过程中,通读文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故事大意,分析语篇结构。
细读文本语言,了解单词、句法、语法在段落中的合理表达和逻辑衔接。
巧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考随着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对语篇教学的重视。
语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而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篇,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语篇的结构。
在学习一篇语篇之前,学生可以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语篇的结构画出来。
例如,在学习一篇英语新闻时,学生可以先将题目、导语、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连接起来,理清语篇的结构。
接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取语篇的关键信息。
在分析语篇结构的同时,学生可以将重要的信息用不同颜色或用引号、圆点等方式标出来,以便于后续记忆和复习。
例如,在学习一篇英语小说时,学生可以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场景等关键信息用不同颜色标出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篇小说。
此外,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语篇的逻辑关系。
通过画出语篇结构和标出关键信息后,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整个思维导图,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箭头和文字表现出来,以便于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整个语篇。
例如,在学习一篇英语议论文时,学生可以用箭头标注出作者的论点和支持论点,以及反驳论点的逻辑关系。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
通过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篇的结构、逻辑关系和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
例如,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时,学生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参考,快速地复述这篇语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在进行英语写作练习时,学生可以先按照思维导图的结构把自己的文章写出来,再修改和完善。
思维导图构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描述一个中心思想及其相关思想的工具。
在构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不同层次之间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源。
第一层次:初一在初一阶段,学生需要建立英语基础,掌握基本的单词、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掌握基本单词:动物、家庭、身体部位、食物等。
2. 学习基础语法:be动词、一般现在时态、名词、形容词等。
3. 了解简单对话:问候、自我介绍,以及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
4. 学习数字和时间:数字0-100和表示时间的基本单词。
2.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章,尝试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3. 扩充词汇量: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名词、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4. 进一步了解文化:学生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学习更多的英语习惯和表达方式。
在初三阶段,学生需要更深入地学习语法规则、提高听说能力,并且学习更多的高级词汇。
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学习语法规则:条件句,虚拟语气,完成时态等。
2. 提高听说能力: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
3. 扩充词汇量: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高级词汇,并且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
4. 学习应用文: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写作电子邮件、信函、演讲稿等应用文,并且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
运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提升思维品质摘要:英语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语言学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语篇阅读教学依然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质量提升困难。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其运用到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当中,有助于帮助快速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锻炼逻辑性的思维,从而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语篇教学;思维品质前言依据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品质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增强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引导他们正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增强与他人的语言交流。
思维导图,也可以称之为“心智图”,具有图文并茂、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等特点。
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初中的语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单词、语法、句型等知识内容,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已学习过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荣威一体,从而更快的构建起一个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知识框架,使得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简述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所谓的思维导图,同时也被人们称之为“心智图”,最初是由英国心智研究人员提出来的。
该教学理论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传入我国的,并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逐渐推广开来,成为了深受教师们认可的教学工具之一。
客观来讲,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图形工具,主要可以在知识的记忆、学习、思考以及研究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加快速的厘清各要素之间或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促进人脑进入到发散思维的锻炼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最特别的一点是,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语篇教学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一)关键点之一:语篇知识要素之间的有效连接通过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我们知道思维导图非常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组织和整理信息的图形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以下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构建主题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主题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
教师可以用圆圈或方框将文章的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从主题出发,用分支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细节写下来。
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构,更直观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构建主题思维导图来预习和复习文章。
二、整理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需要整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这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层次出发,将不同段落的主题和内容用分支写在思维导图上,然后再将各个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组织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三、分析文章要点思维导图四、拓展思维导图在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思维导图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思考,用分支和箭头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拓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工具,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构建主题思维导图、整理文章结构思维导图、分析文章要点思维导图和拓展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和考试。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1-18T13:42:04.6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29期作者:王由静[导读]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剧增、王由静山东威海荣成第二十三中学 264308摘要: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剧增、语法的深化和文章长度的增长,造成英语学习板块中语篇教学的难度日益增大。
由于英语语篇教学对于初中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日后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具有深远影响,因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运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语篇知识,提高英语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对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简要叙述,然后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致力于通过思维导图的高效应用提升英语语篇教学质量,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实践策略思维导图具有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等优点,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语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而且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因而下文具体探究了教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词汇记忆,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思维导图(mind map)最早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提出的,Tony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线性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工具。
一方面它能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和框架,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形象内容。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在联系,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构建关联结构,记忆和理解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理清思路,理清思路过程,使英语知识系统化。
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知识内容串联到一起,展现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衔接知识以及回顾复习的有效路径。
二、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英语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结合词汇、句型和语法的英语语篇连贯教学。
思维导图里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
思维导图(Mindmap),简而言之,就是以图形、网状结构,储存、组织、优化、输出信息的大脑活动工具,是放射性思维的表现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语篇,
能够将繁琐、抽象、大篇幅的语篇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的图形材料,客观地再
现了它的全貌,有利于帮助学生们理顺理清这团“乱麻”,促进他们对语篇知识的有效理解。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虽然能够达成以思维导图开展有效语篇教学的共识,但是
在“用”上面却非常有限,不少教师局限于板书的利用,使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大大打了折扣。
为了避免如此“暴殄天物”,流失其教学价值,我在实际教学中,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
反复的尝试,接下来就请听我从指引方向、引发探究、刺激复述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运筹帷幄,把握语篇大方向
初中是学生抽象思维萌芽与蓬勃发展的新天地,这是一个思维的转折,而它将有怎样的遇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与诱导,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语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们在接触语篇时,还保留着小学时的思维习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
要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地读出来,就预习完了。
然而,即便他们读完了语篇,却还是搞不清
楚语篇的状况,如同一口气吞下人参果的猪八戒,全然不知味道。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可
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运筹帷幄,从大方向上分析语篇内容,让学生们明确语篇的中
心在哪里,由此,提高他们朗读的目的性与指向性,强化他们对语篇的第一印象,促进他们
对语篇的感知。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7B“Unit4Findingyourway”这单元的“Reading”部分时,我考虑到,这单元以“Atriptothezoo”为话题背景,围绕地理方位展开了讨论与探究,内容明确,故事性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缺乏引导,没有突出“位置关系”这个中心,学生们
很容易被教学情境中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吸引住,导致“乱花迷眼”,过多地把教学的重点放
在动物的讨论上,使教学本末倒置。
为此,在教学前,我结合语篇内容,手绘了一张动物园
的地图,并以简笔画形式简化为思维导图,要求学生们在“地图”的指引下,寻找相应动物的“家”,并说说它们的邻居分别是谁,如TothenorthofthePandaHouse,whatanimalwillyoufind?/WhereistheWorldofBirds?从而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抢占教学先机,在激发学生们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明确了我们教学讨论的重点,避免学生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动物园、动物的讨论中,不能自拔,而忽略了位置关系的表达与应用。
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份“地图”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把握语篇,提高他们的宏观意识,而且可以贯穿教学的始末,成为学生们探究语篇、探索课堂的“导航图”。
二、顺藤摸瓜,开展语篇小探究
语篇教学最精彩的地方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们的“学”。
思维导图正好符合了我们这一教学需求,它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少教多学”,通过导图传递浓缩化的语篇信息,并以问题驱动探究,通过学生们的“学”推进课堂教学的运转。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思维导图的导学作用,以导图对语篇的内容、结构提出疑问,并创设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紧扣语篇主线,启发学生们通过导图顺藤摸瓜,尝试先于教师,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们在语篇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为教师的“后教”做足了准备工作。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8B“Unit5Manners”的“Reading”部分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语篇按照“Mainideaofeachtopic”设计思维导图,以此帮助学生们梳理语篇,分别为:Topic1Howtogreetpeople/Topic2Howtostartaconversation/Topic3Howtobehaveinpublic/To pic4Howtobehaveathome。
在第一个探究任务中,我要求学生们以导图为依据,对语篇内容进行分割,即找出每个大话题在文中的位置,如Topic1Howtogreetpeople(Lines1-6)、Topic2Howtostartaconversation(Lines7-9)。
随后,我带领学生们就Topic1&Topic2展开集体探究,回答:1.WhatistheproperwaytogreetpeopleintheUK?
2.Whodotheygreetwithakiss?在解决问题后,带领学生们以思维导图为引线,共同完成这两个话题的中西问候及对话方式对比表格。
在前两个话题任务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方式。
探究方法,自主开展关于Topic3&Topic4的话题任务。
在这样的语篇教学中,我紧扣思维导图,对语篇进行科学的量化分割,在“教”的基础上,给
予学生们探究的方法,并做出适当的教学留白,引导学生们在“学”的基础上,展开以小组
为单位的探究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化了我们的语篇教学,实现了教与学之间的良
性互动,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之后的语篇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三、回归导图,个性复述活应用
复述在我们语篇教学中并不是算什么新鲜的教学手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想必对它都十
分熟悉,它既是老师的教学法宝,同时也是不少学生们谈及变色、望而却步的课堂任务。
那么,我们怎样消除这样的畏难心理,提高语篇复述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呢?我认为,复述
在语篇教学中是尤为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理解、识记语篇内容,对于提
高学生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开展复述活动,还要开展高质量、受欢迎的复述活动。
在我的课堂中,我就尝试
在学习的基础上,跳出教材,鼓励学生们以思维导图为线索,开展小组复述活动。
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们有不一样的见解,对语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保证在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
让故事内容变得更加出其不意。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8B“Unit1PastandPresent”的“reading”中,在语篇探究中,我通过设
计思维导图,以“environment、transports、advantages、problem”四个大方向,要求学
生们对“inthepast”和“atpresent”这两个方面进行延伸性探究。
在拓展训练中,我则为
导图拼图的方式,先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语篇内容,基于先前的探究活动,将思
维导图拼完整、拼正确。
通过这个预热活动,帮助学生们以逆向思维的方式,重新回顾所学
的语篇内容,强化学生们对语篇的识记与理解。
而活动后,我趁热打铁,通过学生们的拼图
导图,再次展开对话练习,将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个“interview”创造性地复述出来。
在这堂语篇活动中,我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将几个小探究环环相扣在一起,不仅提高
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与紧凑感,而且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为他们的语言实践与创新创设
了更好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输出,在输出的基础上尝试
有新的、不一样的表现。
总之,思维导图符合了初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开发思维力,培养英语语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我们在语篇教学中,要善于以思维导图为引线,点燃学生们思考的火花,引发他们实践的激情,让学生们更加愿意深入语篇,去探寻语篇的精彩;同时,借助思维导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创造性地呈现语篇,实现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