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科技、文化和生活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8
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抓住史实的要点。
所谓“点”即历史知识的基本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制度的相关概念。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1.珍妮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2.改进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由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轮船——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用蒸汽作动力的轮船。
4.火车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这一时期出现了电灯,电泡,电话,电报。
6.耐用的碳丝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879年,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
他被誉为“发明大王”。
7.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以它为动力,发明了汽车和飞机。
8.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9.飞艇——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10.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成就。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1.《物种起源》——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
提出“进化论”思想。
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此书的出版,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12.相对论——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页眉内容九年级历史复习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考试说明】1.(识记层次) 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的发展2.(识记层次)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二、【知识表解】三、【中考题目链接】(2009年·重庆市綦江县)15.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A .计算机网络技术B .生物工程技术C .航天技术D .原子能技术(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28.今年,我们参加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采用网上阅卷。
这一举措得益于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中国“一五”计划(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22.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
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该病毒同时包含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如图)。
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A.原子能 B.计算机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2009年·河南省)19.正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特点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009年·河南省)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D.生物工程——但使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2009年·江苏省泰州市)20.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A. 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 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2009年·湖南省衡阳市)29.(12分)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则缩短为30年,20世纪中叶为20年,到80年代只需3到5年。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一、总体概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在科技领域,我国科技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某些科技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的生产力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在教育领域,我国广泛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文化领域,我国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小康。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科教兴国”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就业制度、就业观念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考查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通过学生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与教育方面的讲话史料,考查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两个高峰,产生许多优秀作品。
讴歌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风貌和改革开放分别是这两个时期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中考历史复习: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兴起含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生物工程的发展:①基础: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②核心:基因工程2、特点和影响特点:①起源于美国;②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③大大促进了相关技术的革命;④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响:①推动了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文学作品作者国籍《美国的悲剧》德莱塞美国《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法国《等待戈多》贝克特法国《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美术《格尔尼卡》毕加索西班牙《记忆的永恒》达利西班牙音乐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很快风行美国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摇滚乐起源于美国60年代风靡西方,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流行音乐电影诞生1895年12月28日,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这一天被视为电影诞生日。
发展从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的好莱坞,汇集了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名导演和名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
查看全部:精选: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变化【课程标准】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6、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7、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一、科学技术的成就1、国防成就:“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②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
③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④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
⑤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⑥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
2、农业: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013中考历史备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现代文学艺术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欧美文学和美术的主要成就;爵士乐和好莱坞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如何评价荒诞艺术;如何理解爵士乐的内涵三、教学要点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二、现代文学和美术 1、文学名著: 2、现代美术三、现代音乐和电影 1、爵士乐 2、好莱坞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世界现代史的内容中,我们主要先学习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科技与文化部分的知识。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夺取军事上的优势,主要参战国都进行了新军事科技的研究。
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生:美国发明原子弹和计算机,德国发明导弹师:军事上的优势虽没有给德国带来战争的胜利,但是为美国提供了尽早结束战争的机会。
虽然这几项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战场之上,但在二战结束后却为人类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历史上称之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
(展示板书:第八单元现代科技与文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内容组织】师: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