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 格式:docx
- 大小:18.3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对合同主体进行审查?合同审查其实就是对合同条款中的审查,除了要审查条款中的实质内容,还要审查文字的表述。
主要就是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是合法的。
那么要如何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呢?一、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总体上来讲,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法人、非法人经济组织和自然人。
主体不同,对其资格的审查也就不同。
1、签约对方为自然人时,要看其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达到18岁才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具备签约的资格10岁以下的自然人或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没有签约资格;10至18岁或间隔性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般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
因此,在与自然人签订合同时,应当确认其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与之签订的合同将会面临效力待定或无效的风险。
2、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考察合同订立对方企业的资格能力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法客帝国按:须留意的是,三证合一后审查材料相应调整):(1)营业执照。
核查对方营业执照是否通过了最近一年的年检,可以断定其是否是依法设立及有效存续;根据营业执照上载明的信息,可以断定合同约定的义务是否在对方的经营范围之内以及合同金额是否超出了其注册资本的范围。
(2)税务登记证。
税务登记证是税务机关核发给企业的进行经营活动的凭证。
企业要想从事经营活动除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取得税务登记证。
税务登记证不仅是判断合同对方企业能否开具发票的凭据,也是验定其开具的发票是否有效的依据。
(3)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是国家授予企业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证书。
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
比如说,从事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必须要有房地产开发资格;广告企业必须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印刷企业必须要有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经营医药的必须要有相应的国家药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就是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也就是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主体性质不同,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3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4、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
在交易中,您在与对方签合同时,一定要先审查一下,看对方有没有签合同的资格,避免出现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自身利益,那通常该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呢?对于这个问题您一定要加以重视,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就来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就是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也就是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主体性质不同,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是否依法成立;(2)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非法人单位是指未取得法人资格,但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法律允许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
对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3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对方当事人如果是外国的企业、组织的,对其主体资格的审查更应该慎重,应搞清其法律地位和性质。
合同评审内容及流程一、合同评审内容。
(一) 合同主体的审查。
咱得看看签合同的双方都是谁呀。
就像交朋友,得知道对方是啥来路。
是公司呢,还是个人呢?如果是公司,咱得瞅瞅它是不是合法注册的,有没有营业执照这些东西。
可不能稀里糊涂地就跟一个不存在的“幻影公司”签合同呀,那不是闹着玩呢嘛。
要是个人呢,也要看看他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总不能跟个小娃娃或者神志不清的人签合同吧,那可就乱套啦。
(二) 合同条款的审查。
1. 标的。
这就像是咱们做买卖的东西,或者要干的事儿。
比如说你要卖苹果,那苹果得是啥样的呀?是红富士还是蛇果?是多少斤呢?这些都得写清楚。
要是做服务,像给人装修房子,那装修到啥程度呢?是简单刷刷墙,还是全屋精装呀?这要是含糊不清,到时候就会扯皮,大家都不开心。
2. 价格和付款方式。
钱的事儿可是大事儿呢。
价格得明确,不能说个大概。
是100块还是1000块,得写得明明白白的。
付款方式也很重要哦。
是一次性付清呢,还是分期付?如果分期付,分几期,每期啥时候付,这些都得考虑到。
可不能到时候一方说我以为是这样付,另一方说我以为是那样付,那多麻烦呀。
3.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啥时候开始干活,啥时候结束,在哪个地方干,这些都得写清楚。
比如说你要送个快递,你得知道是从北京送到上海,啥时候出发,啥时候得送到,是坐飞机送还是坐火车送,这些细节不写清楚,很容易出岔子的。
4. 违约责任。
这就像是给合同上一个保险。
要是一方没按照合同来做,该咋办呢?是赔点钱就了事,还是有其他的惩罚措施呢?比如说你定了一批货,对方没按时给你,他是不是要多给点补偿呀?要是没有这个违约责任的规定,那有些人可能就会耍赖,咱们可不能吃这个亏。
(三) 合同合法性审查。
这合同得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呀。
不能做违法的买卖,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比如说不能在合同里约定做一些走私、贩毒之类的违法事儿。
就算是一些看似小的法律问题,像有些合同条款可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类的,也不行哦。
工程合同如何审阅
合同主体资格的确认
要核实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包括甲方(发包方)和乙方(承包方)的法人资格、经营范
围是否合法有效,以及双方代表人的授权情况。
这是合同有效性的基础。
工程项目的描述
详细审查工程项目的描述部分,包括工程的名称、地点、规模、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等,
确保这些描述准确无误,与实际项目计划相符合。
工期和进度安排
工期的确定是合同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合理的开工日期和竣工
日期。
同时,审查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节点和完成标准。
合同价格和支付方式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的总价款、计价方式、预付款比例、进度款支付条件及最终结算方式。
还需注意是否有关于价格调整机制的条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材料成本变动等情况。
质量保证和验收标准
质量保证是工程合同的核心,需要明确工程质量的标准和验收程序,包括材料的质量要求、施工工艺标准、验收的时间点和方法等。
变更和索赔条款
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等情况,合同中应有明确的变更程序和
索赔条款,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
明确双方违约时的责任和处罚措施,以及争议解决的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这有助于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争议。
安全和环保要求
审查合同中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因
安全问题或环境污染导致的法律风险。
附加条款
还应注意合同中的其他附加条款,如保密协议、知识产权的归属、保修期等,这些都是保
护双方权益的重要条款。
合同主体资格审查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是否依法成立;(2)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4)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非法人单位是指未取得法人资格,但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法律允许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
对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3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对方当事人如果是外国的企业、组织的,对其主体资格的审查更应该慎重,应搞清其法律地位和性质。
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三项:(1)该企业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2)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以及企业或组织注册地;(3)企业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是否具备法人条件。
4、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该自然人所签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合同的签订要求有保证人担保时,还应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首先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保证人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最后,保证人还必须符合以下规定:一、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6、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所谓代订立合同是指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所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标题:如何审建设工程合同一、前言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建设领域中最常见的合同类型,它涉及到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于建设各方来说,审查和拟定一份严谨、全面的建设工程合同至关重要。
本文从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履行等方面阐述如何审建设工程合同,以期为工程建设各方提供参考。
二、审查合同主体1. 审查发包人主体资格:发包人应具备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审查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文件,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2. 审查承包人主体资格:承包人应具备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审查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文件,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3. 审查分包商主体资格:分包商应具备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审查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文件,确保其合法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查合同内容1. 审查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应包括工程范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合同价格、付款方式、工期延误、违约责任等内容。
审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公平性,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2. 审查工程范围:明确工程项目的范围、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确保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3. 审查工程质量:审查工程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质量验收程序等内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 审查工程进度:审查工程进度计划、工期延误条款等内容,确保工程项目的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5. 审查合同价格:审查合同价格的构成、计价方式、价格调整机制等内容,确保合同价格的公平合理。
6. 审查付款方式:审查付款方式、付款进度、付款条件等内容,确保付款方式的合理性。
7. 审查工期延误:审查工期延误的原因、责任、赔偿等内容,确保工期延误的处理得到明确。
8. 审查违约责任:审查违约行为、违约责任、违约赔偿等内容,确保违约责任的明确性和合理性。
四、审查合同履行1. 审查合同签订:审查合同签订的主体、程序、形式等,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如何审核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因此,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审核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审核建设工程合同。
一、审查合同主体资格1. 承包方主体资格承包方必须具备与所承包工程相适应的资质等级和能力。
审查承包方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确保其合法有效。
同时,要关注承包方是否具有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和技术力量,以判断其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
2. 发包方主体资格发包方也应具备合法的资格,审查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
此外,要关注发包方是否具有支付工程款项的能力,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审查合同内容1. 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范围要明确,包括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规模、地点等。
建设工期要合理,不宜过长或过短。
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要明确,以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2.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合同的核心内容。
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如质量等级、验收标准等。
此外,还要关注合同中关于质量保证期的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在保证期内得到有效保障。
3.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同中应明确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付款方式、付款进度等。
要关注工程造价是否与实际工程量相符,防止合同价格与实际价格相差过大。
4. 技术资料交付时间合同中应明确技术资料的交付时间,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
要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及时交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5. 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合同中应明确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责任,包括供应范围、供应时间、质量要求等。
要关注供应方是否具备相应的供应能力,以确保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供应。
6. 拨款和结算合同中应明确拨款和结算的方式、时间和金额。
要关注拨款和结算是否与工程进度相符,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7. 竣工验收合同中应明确竣工验收的时间、程序和标准。
合同审查的⼗⼤要点合同是双⽅当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约定,合同需要是双⽅当事⼈的真实意思表⽰,并且双⽅当事⼈需要符合合同主体资格。
那么,合同审查的⼗⼤要点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审查的⼗⼤要点第⼀,审查合同主体,不只是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还要看供⽅有⽆供货能⼒,有⽆独⽴承担经济责任。
如是审查需⽅,需看有⽆付款能⼒,有⽆独⽴承担经济责任能⼒。
注意供需双⽅都要核对清楚。
第⼆,审查买卖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
看是否有产品名称故意不写全称,混淆产品品种;或供⽅不写产品牌号和商标,想达到以次代好的⽬的;有的供⽅不写产品规格型号,企图交货蒙混过关;还有的供⽅不写⽣产⼚家,想⽤价低的档次差的产品供货。
所以,在审查时需重点审查是否写清产品全称,写清牌号、商标,写清、写全规格、型号、写清⽣产⼚家。
在审查买卖标的物时,看是否有供⽅不写随机备品、配件⼯具、数量及供应办法。
为了不免费提供,再借机收取配件费⽤。
故需要提醒签订者注意: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配件⼯具、数量。
并将上述⽤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第三,审查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法。
为避免合同双⽅签订者对产品数量或计量⽅法故意约定为本企业的标准或计量⽅式。
应注意产品的数量应以国家统⼀的标准计量单位表⽰,没有统⼀计量单位的,产品数量的表⽰⽅法由双⽅确定,但必须具体明确,切不可⽤含糊不清的计量概念表述,如⼀件、⼀箱、⼀打等,应对双⽅使⽤的计量⽅法作出具体解释,如⼀件、⼀箱、⼀打等的表⽰,具体包括的产品数量是多少。
看是否供⽅不写随机备品或配件⼯具的数量。
防范⽅法是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
并将上述⽤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第四,审查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
这在买卖合同中存在的陷阱是不写质量标准;成套产品的,不写附件的质量标准;看样订货的,不封存样品。
所以要注意审查时质量标准,是国家标准呢?还是⾏业标准?亦或企业标准?成套产品的,不但要写清主件的质量标准,还要写清附件的质量标准。
如何审工程施工合同一、审查合同的基本要素1. 合同主体:要审查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律资质,包括甲方(业主)、乙方(承包商)等,是否开展法人注册、资质证书等合法经营资质。
2. 工程概况:审查合同中的工程名称、地点、内容、规模、建设期限等要素是否准确明确,以便后期双方能够根据约定进行合理的权利义务归属。
3. 价格与支付:审查合同中的合同价款、支付方式、付款期限以及索赔与争议解决等相关条款是否合理合法,确保双方权益平等。
4. 履约保证:审查合同中关于履约保证、履约担保等条款是否充分保障双方履约的义务,是否有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5. 合同变更:审查合同中是否包含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包括变更的原因、程序、时间、条件等,以确保变更的可操作性和合法性。
6. 合同解除:审查合同中关于解除合同的相关条款是否清晰具体,如违约解除、协商解除等,确保双方的权益不受侵害。
二、常见的审查风险问题1. 合同模糊:审查合同中的条款是否具体清晰,是否存在模棱两可、漏洞百出的地方,以避免后期争议。
2. 价款不合理:审查合同中的价款、支付方式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实施的需求,以避免价款风险。
3. 履约保证不足:审查合同中的履约保证、担保等是否足够充分,如保证金、履约保证人等,防范履约风险。
4. 合同变更不明确:审查合同中的变更规定是否明确明白,变更的程序、条件、效果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避免变更乱象。
5. 解除程序不清晰:审查合同中的解除程序是否清晰具体,解除的原因、程序、效果等是否明确,以避免解除争议。
三、审查合同的注意事项1. 审查的深度:审查合同时要对合同的各个条款进行深入仔细的审查,切忌马虎应付,以避免后期风险。
2. 纠正修订:审查时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双方进行沟通协商,并纠正修订合同,以确保合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签订备案:审查合同完成后,要及时签订并备案,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后期的参考依据。
4. 定期复审:审查合同后,要定期复审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respecting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success from beginning to end.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合同审查的具体要点有哪些?导读:合同审查的具体要点包括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和合同内容的审查。
合同主体是否合同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的反映,其效力贯串于合同始终,并具有克服合同法的局限性的根本性的原则。
一、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同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合法性。
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如果乙方没有相应资质,那么合同就归于无效。
审查合同主体的资格时应当注意:1、应当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
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果具备营业执照(肯定不是法人营业执照)就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但其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诉讼中应当解决的问题,这不应当影响其签约主体资格。
而企业的职能部门就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我们在面对小企业的时候比较容易区分,但对于规模比较大,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比较多的企业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在审查过程中的注意。
2、要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的情况,以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3、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合同项目,要根据合同内容审查对方的资质现状,即有否获得相关资质及目前效力情况(有的资质可能失效)。
4、要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必要评估,如根据其经营现状、以往合作情况以及其他客户评价等等因素对其履行能力及信用程度进行考量,以保证签约后顺利履行合同。
5、审查签约人有无签约权限。
很多情况下,不可能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当审查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
对于初次合作的单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即要对对方代理人身份、有无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期限等等进行必要审查,否则可能会发生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导致合同效力受到置疑。
施工合同审核要点及注意事项一、合同主体审查1.合法性审查:审查施工合同主体是否具有合法资格,包括企业法人资格、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有效。
2.真实性审查:核实合同主体的实际存在,审查合同主体的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文件。
3.资质能力审查:审查施工合同主体是否具备承担工程所需的资质等级、专业承包范围、技术力量、施工设备等条件。
4.资信审查:审查施工合同主体的历史业绩、工程质量、信誉度等方面,可通过查询相关行业协会、信用评级机构等获取相关信息。
5.人员审查:审查施工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队伍等。
二、合同内容审查1.工程范围审查:核实合同中约定的工程范围与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等内容是否一致,确保工程范围的明确性。
2.工程质量审查:审查合同中关于工程质量的约定,包括质量标准、验收标准、质量保证措施等,确保工程质量的要求得到满足。
3.工程进度审查:审查合同中关于工程进度的约定,包括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工期延误的处理等,确保工程进度的可控性。
4.工程价款审查:审查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包括合同总额、款项支付方式、审计条款等,确保工程价款的明确性和合理性。
5.违约责任审查:审查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约定,包括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问题等违约情形下的责任承担,确保违约责任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
6.争议解决审查:审查合同中关于争议解决的约定,包括争议解决方式、仲裁机构、诉讼管辖等,确保争议解决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合同附件审查1.设计文件审查:审查合同附件中的设计文件是否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等。
2.招投标文件审查:对于经过招投标程序的合同,审查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约定的内容是否一致,包括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等。
3.资质证书审查:审查合同附件中的资质证书、许可证等相关文件是否真实、有效。
四、其他注意事项1.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充分了解项目背景、工程特点、合同主体等方面,进行现场勘查、洽谈交流等,为合同审核提供充分信息。
合同签完履约合法性审查范文一、引言合同签了可别就觉得万事大吉啦,就像你买了个超级复杂的大玩具,得好好检查检查各个零件是不是都合法合规呢。
这合同履约的合法性审查就像是给合同这个大玩具做个全面体检,看看在履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法律上的小怪兽在暗处等着搞破坏。
二、主体资格审查1. 咱先看看签合同的各方都是啥身份。
比如说,你要是和一家公司签合同,那得查查这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存在,可别是个冒牌货。
就像你在交友的时候,得确定对方是个真人,不是什么虚拟出来骗你的。
你可以去工商登记部门查一查公司的注册信息,看看它有没有合法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是不是和合同里涉及的业务对得上号。
要是和个人签合同,也得确定这个人是不是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可不能和个小朋友签个超级复杂的商业合同,那可就乱套了,就像你不能让幼儿园的小娃娃去开飞机一样不靠谱。
2. 再看看签约代表有没有资格。
如果是公司的话,来签合同的人得有公司的授权委托书才行。
这就好比古代打仗,出去谈判签协议的人得拿着将军给的兵符一样,没有这个兵符,他说的话可不能代表公司。
要是没有授权就签合同,那就像是一个小兵私自代表军队去和敌人签投降书,肯定是无效的啦。
三、合同内容审查1. 条款的合法性首先得看有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比如说,合同里要是写着要进行一些违法的交易,像买卖毒品或者走私文物之类的,那这合同肯定是不合法的,就像在马路上写个合同说要一起去抢银行一样荒唐。
就算合同里其他部分看起来再合理,只要有这么一个违法的条款,整个合同就像是一锅粥里掉进了一只大苍蝇,坏了一锅好粥。
再看看有没有不公平的霸王条款。
那些把所有风险都推给一方,另一方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条款就是霸王条款。
就像去饭店吃饭,饭店说你必须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下,不管你吃了多少,这肯定不合理。
在合同里,这种霸王条款如果太过分,可能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呢。
2. 履约的可能性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看能不能履行合同。
比如说,合同约定要在一个月内盖一座超级豪华的大楼,但是按照正常的建筑速度和资源,这根本就做不到。
房屋租赁合同的审查8篇篇1尊敬的客户:您好!本报告旨在对贵方提供的房屋租赁合同进行全面审查,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保障双方的权益。
以下是对该合同的详细审查内容:一、合同主体审查1. 甲方(出租方)和乙方(承租方)的主体资格确认,包括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的核实。
2. 双方主体从事房屋租赁活动的合法性和信用状况调查。
二、租赁物及用途审查1. 租赁房屋的具体地址、面积、结构、附属设施等详细信息的核实。
2. 房屋用途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办公、商业等用途的合法性。
3. 租赁物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法律限制,如抵押、查封等情况的核实。
三、租赁期限及交付审查1. 租赁期限的合理性分析,包括起租时间、租期长度等。
2. 租金支付方式(如月付、季付、年付等)及支付时间的约定是否明确合理。
3. 租金调整条款的审查,包括租金调整的时间、幅度、方式等是否符合市场惯例和法律规定。
4. 押金的收取及退还方式的约定是否合理合法。
5. 房屋交付与返还的条款是否清晰明确。
四、合同权利义务审查1. 甲乙双方关于房屋使用、维护、修缮的责任划分是否合理。
2. 乙方对房屋的改造、装修等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
3. 甲乙双方关于水、电、气、物业管理等费用的承担方式的约定是否明确。
4. 合同解除和终止条件的设定是否合法合规。
五、违约责任及赔偿审查1. 甲乙双方违约责任的界定是否明确,包括违约情形和违约金的设定是否合理。
2. 赔偿损失的范围和计算方式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对于违约行为的救济途径和方式是否合法合规。
六、其他重要条款审查1. 关于优先承租权的约定是否明确。
2. 关于合同登记备案的约定是否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3. 其他特殊约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分析,如宠物饲养、车位使用等。
七、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方式审查1. 合同中法律适用条款的审查,是否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包括诉讼和仲裁的选择是否符合双方意愿和法律规定。
When the heart is tired, silence replaces everyth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应该怎么审查合同主体资格1、主体为自然人时,需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对方的身份证件。
特殊行业的话需要审查从业证书。
2、主体为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时,要审查对方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的审查资质证书。
第三人代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订的合同,还要审查其是否持有授权委托书及授权委托的权限是否写明代为签订合同的事项。
一、怎么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同主体分为自然人与法人、企业、其他组织。
主体为自然人时,应审查对方的身份证件,以确定其是否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特殊行业的还要审查从业证书。
主体为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时,要审查对方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特殊行业的审查资质证书,如药品企业审查药品经营许可证,房地产企业审查其“五证”等。
第三人代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订的合同,还要审查其是否持有授权委托书及授权委托的权限是否写明代为签订合同的事项。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二、合同审查的要点有哪些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个体工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2、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4、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5、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合同履行中的审查要素好嘞,咱们来说说合同履行中的审查要素哈。
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对合同主体的审查。
首先得确定跟咱签合同的这个主体是不是有资格签这个合同。
比如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事儿,一家小公司和我们签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合同,开始没仔细审,后来发现它的经营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根本就不太有资格签这个涉及我们项目这种大规模的合同。
这要是真开始履行了,后面指不定出多少麻烦呢。
所以审查主体的时候,看看营业执照啊,经营范围还有它的法定代表人身份啥的,这个一定要掌握。
再就是合同条款的审查。
我一开始老是做不好这个,总是大概扫一眼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过去了。
后来发现窍门在于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那些条款。
就拿货物买卖合同来说,关于货物的规格、质量标准这个条款得特别清楚。
曾经有个朋友的公司和别人签合同采购原材料,合同里对于质量标准就写得模棱两可,结果送来的货质量参差不齐。
那在审查的时候就要明确规定这里说的质量,是要符合国家哪个标准或者行业什么标准,或者精确到具体的参数数值,要领就在这里。
付款条款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审查要素。
这里面要有明确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节点等。
我参与的一个合同里,约定的付款是分三期,但是第一期付款的时间表述很混乱,导致乙方在催款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准确依据。
这里也要考虑到一些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对了还有个诀窍,就是要设个兜底条款,像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等影响付款的时候该怎么办。
继续说说变更条款。
在履行过程中,很可能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要变更合同,比如说工程项目可能会遇到地质情况跟勘察报告不一样。
那这时候变更条款就非常重要了。
要审查变更的触发条件怎么界定,是谁提出变更,变更流程怎么走,以及变更后相关的进度调整、费用如何计算等。
我之前见过一个设计合同,因为业主临时改变要求,但是合同里变更条款极度不明确,导致两边扯皮,造成工程进度大幅拖延。
最后呢,争议解决条款也别忽视了。
是仲裁解决还是诉讼解决一定要事先明确好,不一样的解决方式对我们来说成本、风险啥的都有区别。
工程施工合同和采购合同审查是确保合同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审查这两种合同。
一、工程施工合同审查1. 审查合同主体首先,要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确保双方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资格。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审查对方的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是否真实存在。
(2)审查对方是否取得了建筑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的资质,是否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所要求的施工企业法人资质等级。
(3)审查对方的设备、技术水平、经营范围、信誉等情况,加以调查核实。
2. 审查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应公平合法,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包括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支付、违约责任等。
(2)合同文件内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3)合同用词应规范,表述准确,避免存在互相矛盾、含糊不清、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表述。
3. 审查合同形式合同形式应与合同内容相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合同是否采用书面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合同签字盖章是否齐全,签字人是否具有授权代表资格。
4. 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合同双方是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合同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备案等手续。
二、采购合同审查1. 审查合同主体与工程施工合同相同,采购合同也需要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确保双方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资格。
2. 审查合同内容采购合同内容应公平合法,不得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包括商品或服务的范围、质量标准、价格、交付时间等。
(2)合同中是否明确了采购方的权利和供应商的义务。
(3)合同是否约定了违约责任和相关争议解决方式。
3. 审查合同形式采购合同形式应与合同内容相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一、怎么对合同的主体进行审查
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就是审查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也就是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合同主体性质不同,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
对法人资格审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是否依法成立;
(2)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
(4)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主要是看其是否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
非法人单位是指未取得法人资格,但依法定程序和条件取得营业执照,法律允许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
对这类组织,应审查其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有些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由该法人单位承受,对这类组织,主要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
3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对方当事人如果是外国的企业、组织的,对其主体资格的审查更应该慎重,应搞清其法律地位和性质。
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三项:
(1)该企业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
(2)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以及企业或组织注册地;
(3)企业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是否具备法人条件。
4、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
对自然人的资格审查主要是对自然人的自然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该自然人所签合同是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应及时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合同的签订要求有保证人担保时,还应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
首先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保证人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最后,保证人还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6、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
所谓代订立合同是指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
第三人签订合同,所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因此,在审查合同时一定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即是否有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最后审查其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权限。
7、对于特殊行业的当事人,从事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或特殊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的资质。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律顾问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合法性的时候,还应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证明。
二、合同的主体怎么审查
1、沟通
指的是与合同经办人、起草人甚至对方进行沟通,就合同谈判、协商及合同目的等内容进行交流,合同条款中不清楚或者含糊的条款,也需要他们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2、参照
找到与所审合同相关的国家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推荐的示范合同文本、企业的合同范本等,对照在条款和内容上有何重大差别,分析或者询问原因。
3、找法
也就是寻找法律依据。
在合同审查中,一定要对照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判断送审的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理、可行,要不要修改、应当怎样修改,需要寻找肯定或者否定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依据和经济依据。
审查有名合同,要看合同法总则和分则对该合同
的专门规定;审查无名合同,更是要审慎行事。
按照法律中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因此审查合同的主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造成合同无效或者效力待定的情况出现。
而在交易中,若想避免出现合同无效或者是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那您在签订合同时,就一定要查清影响合同生效包括合同主体在内的因素,是否是合法的、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