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肌肉收缩 机械功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001.50 KB
- 文档页数:11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1、毁坏脑颅 ----单毁随。
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
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
@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
@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1定义: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
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
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其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1. 肌肉结构:肌肉结构的大小、长度、纤维类型及分布等都会
影响肌肉力量。
大型肌肉的力量通常比小型肌肉更强;长肌肉通常比短肌肉更强;而快肌纤维相对于慢肌纤维具有更高的力量产生能力。
2. 神经控制:神经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冲动的频
率和数量上。
高频率和大量的神经冲动会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
3. 营养状况:肌肉力量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4.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肌肉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会逐渐下降;而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高的肌肉质量和力量。
5.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影响肌肉力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适
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反之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
综上所述,肌肉力量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提高肌肉力量。
- 1 -。
动物生理学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8题,每题1分,共78分)1.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控制的是A、胃蛋白酶原激活B、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C、细胞动作电位爆发D、生理性止血正确答案:B2.对于灵长类,排卵一般发生在A、月经周期的第28天B、增殖期的第3日C、月经来潮之前D、月经周期的第14天E、分泌期的第14日正确答案:D3.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A、糜蛋白酶B、胰脂肪酶C、胃蛋白酶D、胰淀粉酶E、胰蛋白酶正确答案:B4.可以偶联生产T4的是A、一碘甲腺原氨酸B、反三碘甲腺原氨酸C、四碘甲腺原氨酸D、三碘甲腺原氨酸E、二碘甲腺原氨酸正确答案:E5.当中枢温度升高时A、直肠温度升高B、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C、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D、皮肤温度下降正确答案:C6.下列哪一项不是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A、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B、促进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C、适量时促进蛋白质合成D、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E、抑制糖原合成正确答案:D7.正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A、使功能活动按固有程序迅速达到特定水平B、改善受控部分接受控制信息的反应状态C、增强受控部分对控制信息的敏感性D、保持功能活动稳态E、使控制部分受到抑制正确答案:A8.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肠激酶B、HClC、内因子D、胆盐E、胰蛋白酶正确答案:B9.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肺回缩力C、大气压-肺回缩力D、大气压+肺内压正确答案:C10.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表现为外周血巨幼红细胞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下列哪项减少A、HClB、内因子C、粘液D、HCO3-正确答案:B11.下列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肾交感神经兴奋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D、注射抗利尿激素E、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正确答案:E12.肺循环和体循环的A、收缩压相同B、脉压相同C、外周阻力相同D、每分输出量相同正确答案:D13.下列与血流阻力无关的是A、血管长度B、血流量C、血管口径D、血液黏滞性正确答案:B14.下列对于大肠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食糜继续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B、吸收水和无机盐C、贮存粪便D、肠内微生物能产生维生素B和K正确答案:A15.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A、胺类激素B、类固醇类激素C、糖皮质激素D、肽类激素正确答案:B16.引起ADH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A、循环血量减少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疼痛刺激E、寒冷刺激正确答案:B17.正常人的肾糖阈约为A、160~180mg/100ml(血液)B、160~180mg/100ml(原尿)C、80~100mg/100ml(血液)D、80~100mg/100mlE、120~160mg/100ml(原尿)正确答案:A18.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A、长度不变B、细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变短C、明带的长度不变D、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不变正确答案:D19.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的主要步骤不包括A、三联管或二联管结构处终池中Ca2+的释放B、T管膜的动作电位传导C、胞质中Ca2+触发肌丝滑行D、原肌球蛋白转变为肌球蛋白正确答案:D20.下列哪种激素与乳腺的发育及乳汁分泌和排出无关A、前列腺素B、催乳素C、雌激素D、催产素E、孕激素正确答案:A21.T细胞主要执行A、局部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区域免疫正确答案:C22.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脂肪酸B、胆色素C、胆固醇D、水和无机盐E、胆盐正确答案:E23.下面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表现为锋电位B、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C、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D、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正确答案:A24.胰岛素由何种细胞所分泌A、A细胞B、B细胞C、D细胞D、PP细胞E、D1细胞正确答案:B25.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传递的特征A、有时间延搁B、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C、可以总和D、单向传递正确答案:B26.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B、集团运动C、紧张性收缩D、分节运动E、容受性舒张正确答案:C27.初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常乳约多A、1倍B、3倍C、5倍D、6倍E、10倍正确答案:B28.赛马在比赛前心跳、呼吸加快,可能的机制是A、负反馈B、正反馈C、肌肉缺氧D、非条件反射E、前馈正确答案:E29.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蛋白质B、肌糖元C、组织脂质D、肝糖元E、脂肪正确答案:E30.下列哪一种因素可抑制胃排空A、肠-胃反射增强B、胃内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C、迷走神经兴奋释放乙酰胆碱D、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正确答案:A31.血浆蛋白中分子量最小的是A、纤维蛋白原B、γ-球蛋白C、白蛋白D、α1球蛋白正确答案:C32.下列哪项不是胆碱能纤维A、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B、躯体运动神经纤维C、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正确答案:A33.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B、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C、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D、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和分泌正确答案:B34.呼吸的概念是指A、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B、气体进出于肺的过程C、呼吸运动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正确答案:D35.关于促胃液素对胃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促进胃腺黏液细胞分泌大量黏液B、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有轻度刺激作用C、促进胃黏膜生长D、促进胃的运动E、刺激壁细胞分泌大量盐酸正确答案:A36.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寒冷B、肌肉运动C、精神活动D、高温正确答案:B37.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升高血钙,降低血磷B、动员骨钙入血C、使尿钙减少D、促进1,25(OH)2维生素D3的生成E、升高血钙的作用缓慢、短暂正确答案:E38.肠胃反射可A、根据个体情况而影响胃酸分泌的胃的排空B、促进胃的排空和胃酸分泌C、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E、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正确答案:D39.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作用C、出胞作用D、主动转运正确答案:B40.下列哪项既是中枢递质又可作为外周递质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多巴胺D、5-羟色胺正确答案:A41.神经垂体损伤后A、尿量减少,低渗尿B、尿量减少,高渗尿C、尿量增加,渗透压无变化D、尿量增加,高渗尿E、尿量增加,低渗尿正确答案:E42.可作为等张溶液的是A、0.85%NaCl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1.9%尿素溶液D、0.85%葡萄糖溶液正确答案:A43.二氧化碳分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般为A、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B、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C、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D、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正确答案:B44.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可引起血压升高,其机制是A、脑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缩血管中枢兴奋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减少C、阻断颈总动脉,外周阻力增大D、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正确答案:B45.不易通过红细胞膜的是A、水B、钠离子C、氧气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B46.下列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不属于“促激素”的是A、卵泡刺激素B、黄体生成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促黑激素E、促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D47.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抑制是A、突触前抑制B、去极化抑制C、突触后抑制D、由于EPSP减小所致正确答案:C48.手术中用纱布压迫术部止血,下列不属于其止血的原因是A、纱布粗糙面可促进FⅫ的活化B、纱布带有正电荷可促进血小板聚集C、纱布带有负电荷可促进血小板聚集D、纱布粗糙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正确答案:B49.一般情况下,糖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A、40~50%B、50~60%C、60~70%D、70%以上E、80%以上正确答案:D50.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素是A、促胰液素B、盐酸C、缩胆囊素D、胆盐E、促胃液素正确答案:C51.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B、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E、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正确答案:D52.深吸气量是指A、补吸气量+余气量B、补吸气量C、余气量D、潮气量+补吸气量正确答案:D53.血容量感受器位于A、外周静脉B、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C、肾动脉D、心室E、胸腔大静脉和左心房正确答案:E54.决定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是A、前负荷B、后负荷C、肌小节的初长度D、肌细胞内部的功能状态正确答案:D55.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A、舒张期室内压低B、血流速度加快C、动脉血压升高D、舒张期静脉压低正确答案:A5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下丘脑调节肽A、抗利尿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生长抑素正确答案:A57.下列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A、蛋白质B、维生素C、糖D、脂肪正确答案:A58.抗利尿激素可促进下列哪部分小管重吸收水?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B、髓袢升支C、近曲小管D、整个髓袢E、髓袢降支正确答案:A59.下列有关雌激素的功能的叙述,下述哪述,错误的是A、刺激乳腺导管和结蹄组织增生B、加强钙盐沉着C、促进代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D、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E、促进肝脏合成一些蛋白质正确答案:C60.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指的是A、供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B、受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血清C、受血者的红细胞+供血者的血清D、供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红细胞正确答案:A61.盐酸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A、胃腺的壁细胞B、胃腺的主细胞C、幽门腺的G细胞D、胃腺的粘液细胞正确答案:A62.房室瓣开放见于A、等容舒张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初D、心室收缩期初正确答案:A63.以下有关神经纤维结构和机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纤维电阻低传导兴奋比粗纤维快B、只要结构完整就能传导兴奋C、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比无髓纤维快D、神经纤维位于外周神经中正确答案:C64.下列哪一因素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A、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正确答案:D65.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突触后膜Cl-内流C、突触后膜超极化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正确答案:D66.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B、突触后膜去极化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正确答案:C67.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法来增加热量A、非寒战性产热B、寒战性产热C、肝脏代谢亢进D、温度刺激性肌紧张正确答案:B68.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前膜超极化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正确答案:A69.当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A、不完全强直收缩B、无收缩反应C、一次单收缩D、一连串单收缩正确答案:B70.卵泡期LH的作用是A、刺激颗粒细胞增长B、在内膜细胞使胆固醇变成雄烯二酮C、在内膜细胞使雄烯二酮形成雌激素D、促进黄体形成E、刺激颗粒细胞产生芳香化酶正确答案:B71.关于基本电节律的叙述,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B、当其去极的幅值超过一定临界时,可触发一个或多个动作电位C、它的产生是肌源性的D、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后不能产生正确答案:D72.引起舒张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前负荷增加B、心泵功能加强C、后负荷增加D、全身血管紧张性增加正确答案:D73.关于糖的吸收,错误的是A、需要钠离子参与B、吸收途径为血液和淋巴液C、以单糖的形式吸收D、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正确答案:B74.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A、胃B、大肠C、小肠D、结肠E、食道正确答案:C75.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实现的A、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B、壁内神经释放的生长抑素C、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末稍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正确答案:D76.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A、血浆NaCl降低B、血浆尿素浓度降低C、血浆蛋白质减少D、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E、血浆KCl降低正确答案:C77.引起成熟卵泡破裂的主要是高水平的A、FSHB、LHC、HCGD、GH正确答案:B78.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D、远曲小管开始端小管液高渗E、集合管内尿素稀释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共22题,每题1分,共22分)1.单糖和氨基酸在小肠内吸收都需要钠泵提供能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不影响尿生成的过程。
动物运动中的力学机制和能量转化动物运动是生物界中最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陆地上的奔跑、飞行中的飞翔,还是水中的游泳,动物的运动都涉及到力学机制和能量转化。
本文将探讨动物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一、动物运动的力学机制1.1 骨骼结构与动力学动物的骨骼结构对于运动至关重要。
骨骼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保护,使得动物能够承受外界的力量。
同时,骨骼也是动物运动的动力学基础。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运动,动物能够产生力量和推动身体进行运动。
1.2 肌肉收缩与力的产生肌肉是动物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
当神经信号到达肌肉时,肌肉纤维收缩,产生力量。
这种力量通过肌腱传递给骨骼,推动动物进行运动。
肌肉收缩的力量大小与肌肉纤维的数量和收缩速度有关。
1.3 运动的平衡与稳定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和稳定。
这涉及到动物的重心和支撑点的位置。
通过调整身体的姿态和肢体的位置,动物可以保持平衡,并减少能量的消耗。
二、动物运动中的能量转化2.1 能量的来源动物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摄取和氧气的呼吸。
食物中的化学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动物进行运动。
同时,氧气的呼吸也是能量转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氧化糖分解产生的能量被用于肌肉收缩和维持生命活动。
2.2 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的效率是指动物在进行运动时,将摄入的能量转化为有效运动的比例。
不同动物的能量转化效率有所差异,这与动物的生理特征和运动方式有关。
例如,鸟类的飞行效率较高,能够长时间保持飞行,而哺乳动物的奔跑效率相对较低。
2.3 能量转化的损耗能量转化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损耗。
摩擦力、空气阻力和热量损耗都会导致能量的损失。
动物在运动中需要通过调节姿态和运动方式来减少这些损耗,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三、动物运动的适应性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力学机制与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态位和生活需求,发展出了各种适应性的运动方式。
例如,猎食动物的奔跑速度快且敏捷,适应追捕猎物的需求;鸟类的飞行能力使其能够迁徙和觅食。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动物生理学》问答题1、试述视杆细胞的感光作用和感光换能原理。
答:(1)视杆细胞的感光作用:视杆细胞和与它相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视杆系统或暗光系统,该系统能在昏暗的环境中感受光的刺激,但对物体无色觉,只能区别明暗和轮廓。
(2)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①视杆细胞外段是进行光-电换能的关键部位,其上含有一种感光色素称为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分子的视蛋白和一分子的视黄醇组成。
②光照时,视黄醇分子发生构象改变,由11-顺型变为全反型,与视蛋白分离,全反型视黄醛激活G蛋白、磷酸二酯酶和第二信使(cGMP)系统产生一系列向中枢传递信号的过程。
③在亮出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暗处又可以重新合成,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平衡点取决于光照强度。
视紫红质的再生必须依靠血液循环提供的维生素A来实现。
2、试述眼视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过程。
答: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突向前内移位,靠近晶状体,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依靠本身弹性变厚,表面曲度加大,折光力增强,使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3、试述耳蜗的感音换能原理。
答:(1)基底膜振动与行波理论:①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以行波方式向蜗顶传播。
②不同频率的声波,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
高频声波传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蜗底部;低频声波传播远,最大振幅位于蜗顶部。
(2)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功能:①耳蜗对音强(响度)的辨别: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幅大小(音频不变),即:强音→基底膜振动幅度大→毛细胞兴奋的数目和程度增加→感受声音音强大。
②耳蜗对音频(音调)的辨别(实质是行波理论):主要取决于基底膜的振动部位。
即:不同音频→不同部位的基底膜振动→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兴奋→特定传入神经纤维→听觉中枢→不同的音频感觉,蜗底感受高音频,蜗顶感受低音频。
(3)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①毛细胞兴奋:外毛细胞顶端的听毛埋置于盖膜中,基底膜和盖膜的附着点不在同一个轴上,当行波引起基底膜振动时,两膜之间发生交错移行,使纤毛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或偏转。
《动物运动的形成》力量传递:肌肉收缩《动物运动的形成——力量传递:肌肉收缩》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动物们展现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运动方式,从飞鸟的翱翔到猎豹的疾驰,从鱼儿的畅游到昆虫的跳跃,每一种运动都蕴含着奇妙的生物学原理。
而在这众多的奥秘之中,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传递无疑是动物运动形成的关键。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肌肉的基本结构。
肌肉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而肌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构成。
肌原纤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蛋白质,分别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当肌肉接收到神经传来的信号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肌肉收缩。
那么,肌肉收缩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就像是一场精妙的分子舞蹈。
在静息状态下,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当神经冲动传来时,钙离子被释放到肌浆中,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得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
这时,肌球蛋白的头部就会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横桥。
随后,肌球蛋白头部发生构象变化,产生力量,拉动肌动蛋白向肌节中央滑行。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导致肌节缩短,从而实现了肌肉的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是如何传递并最终实现动物运动的呢?以我们常见的哺乳动物为例,比如人类行走。
当我们想要迈出一步时,大脑发出指令,通过神经传递到腿部的肌肉。
腿部的肌肉群,包括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开始收缩。
股四头肌的收缩产生力量,通过肌腱传递到膝关节,使得膝关节伸直。
同时,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将力量传递到踝关节,推动脚掌离开地面,完成一步的迈出。
在这个过程中,骨骼和关节起到了重要的杠杆和支点作用。
骨骼就像是坚固的杠杆,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作用在骨骼上,通过关节的转动,实现了运动的方向和幅度的改变。
例如,在手臂的运动中,肱骨、尺骨和桡骨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杠杆系统,使得我们能够完成各种精细的动作,如抓取物品、书写等。
不同类型的肌肉在动物运动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骨骼肌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肌肉类型,它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负责有意识的运动,如奔跑、跳跃等。
运动类型①变形运动②纤毛和鞭毛运动③肌肉运动肌肉分类平滑肌:无横纹,单核,植物性神经系统。
收缩缓慢、持久骨骼肌:有横纹,多核,躯体神经系统。
收缩迅速,持久性差心肌:有横纹,单核偶尔双核。
收缩力强,有节律性,持久骨骼肌的结构肌纤维(肌内膜包裹)→肌束(肌束膜包裹)→肌肉(肌外膜)肌肉两端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腱固定在骨骼上肌纤维组成:肌小节:由粗丝和细丝聚集而成的间隔(两条Z线之间为一个肌小节)粗肌丝(暗带)(M线):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明带)(Z线):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钙蛋白骨骼肌的肌管系统:横管(Z线处,环绕肌纤维),纵管,终末池(横管所夹)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末梢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神经末梢→囊泡与前膜融合、释放ACh(乙酰胆碱)→ACh量子式释放→结合受体→AChE(乙酰胆碱酯酶)→乙酸、胆碱→胆碱回到突触前膜内与乙酰辅酶A再次生成ACh骨骼肌的收缩——肌丝滑行理论①肌肉的收缩:粗丝上的横桥在来回摆动的过程中与细丝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脱离,牵拉细丝以棘轮式的运动滑过粗丝,使Z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②肌肉的舒张:横桥脱离,肌小节受拮抗肌或重力作用伸长肌纤维收缩的能量提供:①ATP②磷酸肌酸+ADP=ATP③糖原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特征●等长收缩:长度恒定张力变化——支持、固定、保持姿势●等张收缩:张力恒定长度变化——加速、位移⏹单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械收缩(分为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强直收缩: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分为不安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力竭运动对小鼠骨骼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刘紫荆;熊静宇【摘要】观察力竭运动对小鼠骨骼肌收缩性能的影响.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1.5倍最大刺激,连续刺激腓肠肌5次,记录5个单收缩波,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实验数据,并以微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取肌肉收缩时的最大张力(Fmax),肌肉收缩时的张力最大上升速率(+dF/dtmax)和舒张时张力最大下降速率(-dF/dtmax).力竭运动后,骨骼肌收缩时的Fmax、+dF/dtmax、-dF/dtmax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运动对骨骼肌收缩性能有明显影响.【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8)006【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骨骼肌;力竭运动;小鼠【作者】刘紫荆;熊静宇【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人的躯体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为动力的杠杆运动.骨骼肌的收缩性能是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骨骼肌的收缩性能以及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疲劳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骨骼肌收缩的效能是产生张力或发生缩短,这取决于骨骼肌收缩能力、前负荷与后负荷3个变量的综合效应.骨骼肌收缩能力与其兴奋——收缩耦联的各个环节密切有关,是决定收缩效能的内在因素.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对骨骼肌性能的影响,分别有温度、pH值、Ca2+等[1-3].但力竭运动对骨骼肌收缩性能的影响这方面的内容少见报道.因此,观察力竭游泳小鼠骨骼肌收缩时的Fmax 、+dF/dtmax、-dF/dtmax的变化,可了解力竭时的骨骼肌收缩性能,为运动训练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由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粤监证字:2005 A024号)健康雄性昆明种4周龄小鼠16只,体重(22±3)g.1.1.2 药品及仪器20%乌拉坦,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SASP实验动物游泳池(天津天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angping ND2k-2 秤,张力传感器,刺激电极,鼠台,钉蛙钉,1 mL注射器,棉线,1吋毫针等.1.2 方法1.2.1 实验分组与样本制备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8)与运动组(n=8).运动组在水温为25 ℃、水速为8 m/min的实验动物游泳池中游泳,力竭(沉入水中10 s不能自由上浮)后,测量体重.20%乌拉坦1g/kg经腹腔注射麻醉.取仰卧位固定小白鼠四肢,右下肢用钉蛙钉固定膝关节与踝关节,使股骨与胫骨成90°角,限制关节活动.1.2.2 仪器连接与数据采集连接实验装置,用棉线的一端绑缚小白鼠趾跖关节处,另一端连接张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入信号至计算机;刺激电极分别连接2枚毫针,一枚沿腓肠纤维方向插入腓肠肌,另一枚插于附近皮下;计算机定标,开始实验时电刺激引发腓肠肌收缩时足跖屈,拉动传感器应变片,信号输入计算机记录肌肉收缩曲线.1.2.3 测量与记录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给予5次矩形波手动电刺激,电刺激强度为1.5倍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5 ms.用区间测量和两点间测量,进行微分处理,分别测量小白鼠腓肠肌在力竭时受电刺激后的肌肉收缩曲线的Fmax、+dF/dtmax、-dF/dtmax.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处理软件.实验结果数据用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组间均数显著性差异.2 结果小鼠在力竭游泳后骨骼肌收缩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Fmax、+dF/dtmax、-dF/dtmax都显著下降,呈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提示疲劳运动对小鼠骨骼肌收缩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1 力竭游泳对小鼠骨骼肌收缩性能的影响分组nFmax·g+dF/dtmax(g·s-1)-dF/dtmax(g·s-1)对照组83.96±0.99 0.158±0.039 0.148±0.052运动组8 2.08±0.48﹡0.064±0.018﹡0.055±0.013﹡注:﹡P<0.013 讨论骨骼肌的收缩性能取决于其本身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状态,骨骼肌组织中收缩蛋白数量或肌肉的内部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时,骨骼肌的收缩速度和张力也会变化[4].肌肉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表现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force)和缩短程度 (shortening),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率.肌肉这种生理特性主要取决于兴奋 - 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内Ca2+的水平和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胞质内Ca2+浓度的高低是引起肌肉收缩和舒张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是通过肌浆中Ca2+及其引起的肌钙蛋白构型的改变来引起肌肉收缩的[5].骨骼肌收缩的基础是:粗、细肌丝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粗、细肌丝之间横桥的连接、扭动力、解离、再连接,这种作用需ATP提供能量.钙离子是触发肌丝滑行的耦联因子.肌肉舒张过程发生着较为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需有新的ATP结合,并且要释放能量提供下一次肌肉收缩使用.因此,为保证肌肉持续的收缩,必须保证ATP的不断合成.ATP合成过程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随着疲劳的增加酶的活性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肌肉收缩时的ATP供应,导致肌肉收缩的改变.同时由于ATP的缺乏,影响钙离子泵的功能,导致钙离子代谢异常,也会影响肌肉的舒张速度[6].本实验观察小鼠力竭游泳后腓肠肌收缩时的Fmax 、+dF/dtmax、-dF/dtmax明显降低,Fmax由正常3.96±0.99下降到2.08±0.48、+dF/dtmax由0.158±0.039下降到0.064±0.018、-dF/dtmax由0.148±0.052下降到0.055±0.013,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长时间疲劳运动后,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膜和肌原纤维中终池膜Ca2+-ATP活性下降,摄取Ca2+的能力随之降低,肌肉舒张不全,通过改变肌小节的初长度而影响收缩张力;(2) Ca2+-ATP酶活性下降,造成胞浆Ca2+浓度持续增加,影响Ca2+与肌钙蛋白的分离,也加重细胞内钙超载,影响骨骼肌舒张功能,改变舒张速率.(3)大量Ca2+聚集于线粒体又会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使氧化磷酸化解耦联,ATP生成减少,造成运动能力下降.(4) 小鼠力竭运动时,骨骼肌缺血、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攻击膜脂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变膜结构和功能,使细胞内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改变,影响肌肉收缩性能.4 小结力竭游泳对骨骼肌收缩性能的影响主要降低Fmax、+dF/dtmax、-dF/dtmax,最显著的是降低-dF/dtmax.[1]赵敬国,李建文.温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36-37.[2]梁庆伟,戚华均,陈筱春.不同乳酸浓度对骨骼肌变力状态的影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102-103.[3]王茂叶,李建文,赵敬国.力竭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Ca2+含量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3):24-25.[4]吴捷,安青芝,杨银京,等.芪益冲剂对电刺激诱发蟾蜍在体腓肠肌的收缩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429-431.[5]姚泰,吴博威.生理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周锦琳,田野.急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 Ca2+-ATP酶和H +-ATP酶活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