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评价5.1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概述1、概念:指根据土地利用的宏观经济、社会、生态效果等,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2、评价内容: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及质量、结构和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掌握以下内容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4、评价方法——土地现状评价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5、土地利用背景分析——着重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自然条件——指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貌、水系、、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地质等;经济条件——指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城镇分布状况、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等;生态条件——指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土壤污染情况、草原退化情况、土壤沙化情况和土地盐碱化情况等。
5.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分析首先要分析各种已经利用的土地类型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其次再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土地资源的数量(绝对量和人均拥有量)。
其主要内容有:耕地——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水田与旱地的比例;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和利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园地——分析园地所占的百分比,果园、茶园、桑园等的比例及分布;园地生产情况等。
林地——分析现有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林地的生产情况;计算森林覆盖率。
牧草地——分析现有牧草地的面积、分布、产草量、载畜量、发展潜力等。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析区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占地面积;城市用地、小集镇用地、村庄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等所占比重。
第五章综合指标学习要点: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4、变异指标学习知识点:前言: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如:2010年年年末为1339724852亿,反映是我国人口的总规模。
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一、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
对于确定的统计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唯一的,而是随着标志的不同可计算不同的标志。
• 例:我们研究某市三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则全市三级医院的总数量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全部三级医院职工总人数、全部三级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等就是总体指标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活动结果的总量指标,它反映的是一段时间连续发生变化过程。
如产品总量、货物运输量、商品销售量、国内生产总量等。
•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职工数、设备台数等。
第五章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流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
它反映公司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强。
通常,该指标在200%左右较好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进一步反映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
(速动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净额)÷流动负债合计。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
(3)现金比率: 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公司可用现金及变现方式清偿流动负债的能力。
公式: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第五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①商品库存量 ②设备台数 ③人口总数 ④出生人数 2. 下述总量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①商业总产值 ②商品销售量 ③商品进货量 ④商品库存量 3.甲:2003年底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则( )。
①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②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③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④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4. 计算总量指标,只能是( )。
①有限总体 ②无限总体 ③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④总体单位 5. 将对比的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
①系数 ②百分数 ③倍数 ④成数 6.两个数字对比,分子数值比分母数值很大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 )。
①系数 ②百分数 ③千分数 ④倍数7. 某工业企业产值原计划要比基数提高10%.而实际上提高了15%,则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①125% ②104.55% ③150% ④126.5% 8. 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8% ,执行结果仅提高了4% ,则劳动生产率执行的提高情况应是( )。
①8% -4% ②4% ÷8% ③104% /108% -1 ④108%/104%-1 9.某企业计划单位成本比去年降低10%.实际降低12.1%,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110% ②2.1% ③121% ④97.67% 10.某工厂有如下资料:月份一月 二月 三月 某产品实际完成数(台)500 612 832 完成计划(%)100102104根据上述资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1023%104%102%100=++%32.102%104832%102612%100500832612500=++++③%74.97832612500%104832%102612%100500=++÷+÷+÷④%34.102832612500832%104612%102500%100=++⨯+⨯+⨯1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10,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第五章指数分析【案例导入】假设某商场销售甲、乙、丙三种商品,其报告期销售量分别为:200米、400公斤、500盏;价格(元)分别为:1.5、1.0、0.5,销售额分别为:240元、320元、300元;去年同期销售量分别为:150米、400公斤、600盏,价格分别为:1.6、0.8、0.5,销售额分别为:300元、400元、250元。
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90元,要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分析销售额为什么增加90元?销售额的增加是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销售量这一个因素来看,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量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持平,综合起来看,由于销售量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而使销售额平均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呢?另外从价格因素来看,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价格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持平,综合起来看,由于价格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而使销售额平均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呢?这就是本章指数分析法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指数法是统计分析中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和应用。
广义的指数就是是泛指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数。
狭义的指数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总体在数量上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指数(Index number)是用于经济分析的一种特殊统计方法,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
运用统计指数可以考察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用指数可以反映物价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涨跌情况,通过生产指数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通过股价指数可以了解股市行情;通过成本指数可以表明产品成本变动;通过购买力平价指数可以进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等等。
凡属社会经济领域,都可用指数工具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统计指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指标,简称“指数”。
一、指数的性质、概念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即由一个分子除以一个分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第五章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正如任何一个测量工具一样,心理测量工具也有它自身的评价指标。
在心理测量学中,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和有效的常模都是检验心理测量工具是否具有可靠性、有效性、鉴别性、可比性等良好测量特征的技术指标。
因此,了解相关技术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对于从事心理测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信度在进行心理测量时,最重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之一就是信度(reliability)。
任何一项好的测量都必须有良好的信度,这是人事测评的中心问题,同时它也是标准化测评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信度的定义信度指的是测量数据和结果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程度,它用于分析测量工具测量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的程度来判断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也就是说使用的测评工具可以稳定地测到它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我们在选择和使用测评工具或方法时,信度必须是考虑的重要问题。
测验信度越高,表示测验结果越可信,但也无法期望两次测验结果完全一致,信度除受测验工具本身的影响外,亦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干扰,如所测量的被试样本特征等。
因此没有一份测验是完全可靠的,信度只是一种程度上大小的差别而已。
一致性高的测量工具是指同一群人接受性质相同内容相同的测验测量后,在各结果间显示出的较强的正相关。
稳定性高的测量工具则是指同一批被试在不同的时间接受同样的测验时,结果间的差异很小。
二、信度与误差在进行心理测量时,信度指的是测验分数未受测量误差(errors of measurement)影响的程度。
测量误差指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测量误差愈小,测量结果愈可靠;换言之,如果测量的结果能反应受试者真实的特征,而不因其他因素而影响测验结果,那么这个测验所测量的结果是可靠的。
测量误差通常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误差,即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虽然每次的测量值具有一致性,但不正确。
第1篇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财务报告概述第三章财务报表分析第四章财务比率分析第五章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第六章财务报表分析工具与方法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八章财务报表分析的风险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总结第一章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分析师等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领域。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窗口。
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电子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财务报告分析知识,帮助读者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章财务报告概述2.1 财务报告的定义与作用2.2 财务报告的构成2.3 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2.4 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第三章财务报表分析3.1 资产负债表分析3.1.1 资产分析3.1.2 负债分析3.1.3 股东权益分析3.2 利润表分析3.2.1 收入分析3.2.2 成本费用分析3.2.3 利润分析3.3 现金流量表分析3.3.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3.3.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3.3.3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第四章财务比率分析4.1 偿债能力比率4.1.1 流动比率4.1.2 速动比率4.1.3 资产负债率4.2 运营能力比率4.2.1 存货周转率4.2.2 应收账款周转率4.2.3 总资产周转率4.3 盈利能力比率4.3.1 毛利率4.3.2 净利率4.3.3 净资产收益率4.4 发展能力比率4.4.1 营业收入增长率4.4.2 净利润增长率4.4.3 资产增长率第五章财务报表综合分析5.1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意义5.2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方法5.2.1 趋势分析法5.2.2 对比分析法5.2.3 因素分析法5.3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案例第六章财务报表分析工具与方法6.1 财务报表分析软件6.2 数据分析软件6.3 财务模型构建6.4 案例分析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7.1 投资决策7.2 信贷决策7.3 企业并购7.4 企业绩效评价第八章财务报表分析的风险与注意事项8.1 数据来源风险8.2 分析方法风险8.3 分析结论风险8.4 注意事项第九章总结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某厂2015年生产计划方案决策某厂是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中小型企业。
近年来,家电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如康佳、海尔、美的等电器产品厂,他们既生产大规模电器产品,也生产小型电器产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为了生存,即使像本案某电器厂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年底制定第二年生产方案时,迫使他们必须建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精打细算,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该厂在2014年11月底,由厂长主持召开了2015年的生产计划方案讨论会,到会的人员有供销科、生产计划科、质检科、设备科、财务科、主辅车间、技术科的干部及有关人员。
会上厂长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2015年生产与销售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做好。
从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明年的税前目标利润应高于今年的目标利润,达到350万以上。
厂长要求大家根据本厂实际情况,献计献策,制定可行的明年生产经营方案。
首先,供销科的同志提出,制造本厂主导产品的原材料,其购买价格预计在明年将会比今年的价格上涨10%,而产品的价格却要下降5%。
会上经过大家讨论,提出了两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生产计划科与车间的同志提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降形势下,要使本厂的利润高于去年,一个方案就是扩大生产量。
但从实际看,本厂2014年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2015年要靠现有的设备来扩大产量、增加利润已不现实,并且工厂现有的生产那线的一些设备使用多年,功能降低较大,因故经常停机,既影响生产效率又出现不合格品,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他们提出购进几台新设备资金约需40万元,资金来源有银行贷款,根据目前的形势,可以实行税前还款。
投资资金分4年等额归还,年利率为5%,银行方面不会不同意。
经过测算,这样如果销售不出问题,可使销售收入达到1800万元以上。
购买设备虽然使固定费用从今年的240万元增长到明年280万元,但却能降低废品率与提高生产率,这样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费用降低5%,保证350万元目标利润的实现。
第五章综合指标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总量指标又称为()
A. 相对数指标
B. 平均数指标
C. 绝对数指标
D. 中位数指标
2. 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
A. 派生指标
B. 基础指标
C. 分析指标
D. 平均指标
3. 下列各项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工资总额
B. 平均工资
C. 人口密度
D. 性别比例
4.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
A. 价值总量
B. 劳动总量
C.货币总量
D. 使用价值总量
5. 表示相对指标是用()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序时平均数
6. 反映总体的各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时点指标
D. 时期指标
7.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是()
A.总量指标 B. 平均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例相对指标
8. 职工工资总额预定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12% B.114%
C. 117%
D. 102%
9.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f是()
A. 总和量 B.标志总量
C. 权数
D. 标志值
10. 动态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所代表的时期称为()
A. 基期
B. 报告期
C. 标准时间
D. 计划期
11. 中位数的标志值是总体中()
A. 出现次数最多的
B.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
C. 调和平均数
D. 任一位置的
12. 平均差和标准差是()
A. 平均指标
B. 统计绝对数
C. 统计相对数
D. 标志变异指标
13. 各所有变量值都减去常数A,那么算术平均数也()
A. 增加常数A
B. 不变
C. 减少带数A
D. 减去
14. 任意变量取值是无限的,如人的身高、体重和企业产量等,这类变量称为()
A. 任意型变量 B.连续型变量
C. 离散型变量
D. 整体型变量
15.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是对()的平均。
A.变量 B. 变量值
C. 数量标志
D. 数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
A.不能加总 B.可以汇总
C. 间接计数的
D. 连续登记的
E. 大小和时点间隔长短无关
2.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产品产量 B. 年末人口数
C. 总生产费用
D. 纳税总额
E. 储蓄存款金额
3.在下列各项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口出生率 B. 人均占有粮食产量
C. 农业劳动生产率 D.产品单位成本
E. 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表示相对指标时,可分别采用()
A. 绝对数
B. 无名数
C.有名数 D. 平均数
E. 众数
5. 在下列项目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全国人口12.5亿人
B. 我国粮食4.9亿吨
C. 年末“网民”1000万人
D. 全国耕地19.51亿亩
E. 1999年邮政亏损144亿元
6. 众数是()
A. 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C. 用M O表示
D. 用M e表示
E. 不受分配数列中极端值的影响
7. 相对指标要求的可比性,主要指对比的子项和母项两者在()
A. 内容相一致
B. 范围相一致
C. 来自同一总体 D.计算方法一致
E. 计量单位统一
8.成数可以写成()
A. B.
C. D.
E.
9. 在如下的指标中,平均指标是()
A.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均占有绿化面积
C. 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量
D. 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
E. 平均工资
10. 比较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大小,可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平均差系数
E.标准差系数
11. 某城市表明经济状况的结构相对指标()
A. 非公经济占49%
B. 产产值占61%
C.人均GNP45000元
D.人均居住面积15M2
E. 在居民中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有32%
12. 影响加权算术平为数的因素是()
A. 权数
B. 总体标志总量
C.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
D.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E.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13. 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 积累额/国民收入使用额
B. 积累额/消费额
C. 我国人均储蓄额/日本人均储蓄额
D. 商品流通费/商品流转额
E. 实际完成数量/计划数量
14. 工业增加值是()
A. 总量指标
B. 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
D. 价值指标
E.劳动量指标
三、填空
1.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不同分为总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
2.在已知分配数列________及________时,计算平均指标可采用调和平均数。
3.相对指标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形式。
4.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5.不同时点的时点指标不具有________,数值大小与其________长短无关。
6.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_内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之和除以________。
7.总方差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算术平均数之和。
8. 众数是总体中________的标志值。
四、名词解释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3. 平均指标
4. 标志变异指标
5. 百分点
6. 成数
四、简答题
1. 简述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特点。
2. 简述相对指标的种类。
3.简述平均指标的种类。
4. 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5. 简述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 北京和上海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11.31亿元与3688.20亿元;全市人口分别为1246万人与1464万人。
计算两市各自的平均每人占有国内生产总值,并进行比较。
2. 某厂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1)将表内所缺数值算出填入;
(2)指出表内的第2、3、4、5、6等栏分属何类指标
3. 甲、乙两个班组各有8名工人,每个日产量(件)分列如下: 甲组 3O 、 40、 60、 65、 70、 80、 100、 120
; 乙组 67、 68、 69、 70、 70、 71、 72、 73。
分别计算两班组的平均每人日产量;比较两班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
4.某种食品在三个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3)加权调和平均数。
5. 某地区居民家庭收入资料:
要求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6. 某地区人口性别组成情况: 要求计算:
(1)交替标志的平均数;
(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7. 某地区居民人口有281万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720个,医务人员43000人。
分别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和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