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
- 格式:doc
- 大小:72.01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3分)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4分)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0分)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8分)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4分)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4分)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第二部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4分)10.释词:(4分)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4分)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4分)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白雪纷纷/何所似C. 陈太丘/与友/期行D. 君/与家君期/日中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B. 柳絮(xù)王凝之(níng)谢道韫(rùn)C. 无奕(yì)差可拟(chāi)撒盐(sǎ)D. 欣然(xīng)尊君在不(fǒu)陈寔(shí)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与儿女讲/论文义C. 即公大兄无/奕女D.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 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 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B. 过中不至尊君在不C. 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D. 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丘舍去(离开)B. 去后乃至(才)C. 友人惭(感到惭愧)D.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B. 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C. “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D. 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9.按要求默写填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2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无误的是()。
惊骇雾霭安谧怄气粗犷A . hài ǎi mì òu guǎngB . hài nǎi mìòu guǎngC . hài ǎi mì nòu guǎngD . hài ǎi mì òu kuǎng2. (2分)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 . 借旁近/与之B . 金溪民/方仲永C . 父/利其然也D . 余闻之/也久3. (2分)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B .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
C .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D . 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
4. (2分) (2017八下·重庆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B . 科幻小说《喂——出来》中的无底洞,可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把美好留给人类。
于是,从此以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C .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同时启迪人们:要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珍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D .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从内容上看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形式上看又是一篇记叙文,通过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5. (1分)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
6. (5分)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②陈太丘与友期行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元方入门不顾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7. (14分) (2017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唐翁猎虎清∙纪昀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课内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元方入门不顾.10.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对/子骂父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都是敬词,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9.B10.D11.C【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古今义的理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A.“因”在句中是“凭借”的意思,今义是“因为”。
B.“信”在句中是“诚信”的意思,现在也指诚信。
C.“去”在句中是“离开”的意思,现在指“到、往”。
D.“顾”在句中是“回头看”的意思,现在指照顾。
故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为:B。
10.A.句意为:对着孩子骂父亲。
应划分为:对子/骂父;B.句意为: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
应划分为:即/公大兄/无奕女;C.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期行班级一、给以下的字注音。
期.行〔〕在不.〔〕二、文学常识积累。
期: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题目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集,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十六类,主要记叙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解释字词,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仿照例句,补出以下句子中缺的局部。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三、理解课文〔一〕按要求在文中找原句子答复: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二〕讨论交流1.请按要求写出这那么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开展:故事的HY:故事的结局: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他有什么性格特点?3.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B.与人期.行(约定)C.相委而去.(离开)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4.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二、情景默写6.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谢太傅()(2)雪骤()(3)柳絮()(4)无奕()(5)谢道韫()(6)尊君在不()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君与家君期日中(6)相委而去(7)元方时年七岁(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3.填空。
(1)《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这是一部。
(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白雪纷纷好比。
4.《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5.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明机智的少年故事?二、理解感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日中:(2)去:(3)戏:(4)信:(5)惭:7.翻译下面句子。
尊君在不?译:8.本文表现了陈元方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1.(1)fù(2)zhòu(3)xù(4)yì(5)yùn(6)fǒu2.(1)这里指子侄们(2)不久,一会儿(3)差不多可以相比(4)比不上(5)约定(6)丢下、舍弃(7)当时(8)拉(9)回头3.(1)南朝刘义庆笔记体小说(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用“撒盐空中”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盐是白色的,而柳絮是白灰色的;盐下落的的姿态与雪相似,而柳絮时而上扬时而下转,有时甚至飞得很高,与雪飘飞的姿态有很大的差异。
浙江省绍兴县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一)德行2(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2)浙江省绍兴县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一)德行2 人教新课标版(7)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
胡毋彦国:姓胡毋,名辅之,字彦国,【注释】曾任湘州刺史。
任放:任性放纵,指行为放纵,不拘礼法。
据刘孝标注所引的王隐《晋书)说,这些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或:又。
?乐广:字彦辅,历任河南尹、尚书令,名望很高,说话得体,能宽恕人。
名教:礼教。
1、给文章断句2、翻译全文:3、乐广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意回答。
(8)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
因辍己之炙而施焉?。
同坐嗤之,荣曰:?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受炙人也?。
【注释】 ?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
炙,烤肉。
因:于是;就。
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
?嗤(chī):讥笑。
?左右:帮助。
?所以:缘故。
断句(断四处)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翻译全文: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9)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力母炊爨作食?。
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
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
”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领之皮邪?~” 【注释】 ?祖光禄:祖纳,字士言,东晋时任光禄大夫。
炊爨(cuàn):生火做饭。
?王平北:王义(yì),字叔元,曾任平北将军。
饷:赠送。
取:任用。
中郎:近侍之官,担任护卫、侍从,所以下文戏称为奴。
?百里奚(xī):人名。
关于百里奚,历史上有不同记载,据《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是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时俘虏了他。
逃跑后,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听说他有才德,就用五张羊皮赎了他,授以国政,号为五领大夫。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卷附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测试卷附答案初一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测试卷(新人教附答案)反馈•当堂达标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七年级《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语(1)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断句(断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2、翻译全文:3、结合原文,说说徐孺子是个怎样的人?(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垴坼⑩。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诣(yì):到。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
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⑤仆:谦称。
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著有(老子)一书。
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
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
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垴坼(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翻译全文:2、孔文举能言善辩,哪些事可以看出?(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③?”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2.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课内精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大家在学习了很多初一语文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中的知识后要及时的进行课下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够彻底掌握住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掌握语文知识有帮助。
[学法导引]《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
《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典题例析]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
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是开放的。
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
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2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 恣睢(suì)鳞次栉比(zhì)B . 摒弃(bǐng)熙来攘往(rǎng)C . 震憾(hàn)心无旁鹜(wù)D . 摩挲(suō)叱咤风云(zhà)2. (2分)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 自以为/大有所益D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3. (2分)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时柳梢新翠B . 茗饮以为酒C . 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D .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4. (2分)下面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且急躁冒进,同时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5. (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②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③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6. (5分)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②陈太丘与友期行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元方入门不顾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7. (16分) (2018·达州)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8 《世说新语》二则1.走近作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尊君在不.(同“否”)(2)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专指子女)②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③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3)特殊句式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
疑问代词“何”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3.考点链接划分句子节奏(一)【方法指导】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公/大笑乐”。
2.“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3.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4.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如“去后/乃至”。
5.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2。
《咏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拟.(nǐ)雪骤.(zhòu)太傅.(fù) 韫.(yùn) 奕.(yì)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两处)(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4)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023绍兴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陈太丘与/友期行C.对子骂/父D.见/地有片金(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浙江省绍兴县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练习卷(二)言语2 人
教新课标版
(8)邓艾口吃,语称“艾艾”①。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②。
”
【注释】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
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
邓艾因为口吃。
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
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
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
1、翻译全文:
2、邓艾回答得很巧妙,试分析巧妙在哪里?
(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
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
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
”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
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
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
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
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
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
③“天得一”三句:引自《老子)三十九章。
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
《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天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1、断句(断2处)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2、翻译全文:
3、群臣叹服的原因是什么?
(10)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
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
吴亡,逃匿不出。
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
孙皓:吴国末代君主。
“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②如斯:如此;这样。
断句(断三处)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翻译全文:
3、从诸葛靓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1)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
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
廉且贞。
”孙云:“其山?巍以嵯峨②,其水浃渫而扬波③,.. 其人磊赤而英多④。
”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历任中书郎、太仆。
孙子荆: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仕至冯诩太守。
②?(zuì)巍:山险峻的样子。
嵯峨(cuóé ):形容山势高峻。
③浃渫:浃渫(jiá dié):水波连续的样子。
④磊赤(lěi luǒ):形容人才卓越众多。
英多:杰出众多。
按:以上几句描写人和物多用两个形容词,而两词意义都是相近的。
1、翻译全文:
2、你觉得谁的话更好?为什么?
(12)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①。
主人问病,曰:“患疟也。
”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
明德:光明的德行。
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1、全文翻译:
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儿的话里有什么深意?
(13)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
”①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毫无定处,九鼎迁洛邑②。
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③。
”
【注释】①元帝:晋元帝司马睿(ruì),原为琅邪王、安东将军。
在西晋末年的战乱中,国都失守,晋愍帝被俘。
他先过江镇守建康(南京),几年后又在此登位称帝。
建康原是东吴之地,江东士族的势力很大,所以有寄人国土之感。
顾骠(piào)骑:顾荣,字彦先,吴人,吴亡后到洛阳。
元帝镇守江东时任军司,加散骑常侍。
死后赠骠骑将军。
顾荣是江东士族,名望很大,所以元帝时他说这番话。
②耿、亳(bó):商代成汤迁国都到毫邑,祖乙又迁到耿邑,盘庚再迁回毫邑。
从成汤到盘庚,共迁都五次,所以说“无定处”。
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是传国之宝,权力的象征。
周武王定都镐京,却把九鼎迁到同的东都洛邑。
③迁都:指迁移镇守地,都指都邑。
按:晋元帝初为琅邪王,镇守下邳,后移镇建康。
移镇之初,吴地人士不靠拢他。
按:顾荣死在元帝即位之前,这里不当称陛下。
全文翻译:
2、顾荣为什么要这样说?
(14)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①。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揪然变色③,.. 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④!”..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未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率过江避难。
“过江诸人”本指这
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
美日:风和日丽的日子。
新亭:也叫劳劳亭,原是三国时吴国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借卉(huì):坐在草地上。
②”正自”句:指北方广大领土已被各族占领。
正自,只是。
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愀(qiǎo)然:形容脸色变得不愉快。
④戮力:并力;合力。
神州:中国,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楚囚:楚国的囚犯。
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
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断句(断三处)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
2、翻译全为:
3、王丞相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15)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①。
丞相小极,对之疲睡②。
顾思所以叩会之③,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④体小不安令人喘息⑤。
”丞相因觉。
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⑥。
”
【注释】①顾司空:顾和,字君孝。
王导任扬州刺史时,召他为从事。
累迁尚书令。
死后追赠司空。
②极:疲乏。
疲睡:打瞌睡。
③叩会:询问、会见。
④元公:指顾荣,他是顾和的族叔。
颐荣死后,溢号为元,所以称为元公。
中宗:晋元帝的庙号。
按:顾和初出仕是在元帝时,还不可能有元帝的庙号。
江表:长江之外,即江南。
⑤喘息:呼吸急促,比喻焦急不安。
⑥珪璋特达:珪和璋是玉器,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重礼。
用?璋时可以单独送达,不须加上别的礼品为辅。
后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别人推荐也会有成就。
1、断句(断3处)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2、翻译全文:
3、王丞相为什么称赞顾和“珪璋特达,机警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