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公开课教案(完整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注释、工具书等辅助资料,理解文中难点;(3)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客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3. 对古代文化及人物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理解;2. 文中特殊句式的把握;3. 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世说新语》两则;2. 参考资料:相关注释、工具书、古代文化知识;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困难时查找相关资料;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讲义1. 《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2. 课文译文及重点字词解释;3.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4. 古代人物优秀品质和价值观的分析;5. 课堂讨论题目及要求。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门,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本课程精选其中两则进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地位及历史背景。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品味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领会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本选择《世说新语》两则:一则出自德行门,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另一则出自言语门,记载了王导与谢安的对话。
2.2 内容梳理(1)孔融让梨:孔融年幼时,家中有梨,他总是把大的让给兄弟,自己则吃小的。
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回答:“兄弟如手足,手足之情岂能不疼爱?”(2)王导与谢安:王导担任丞相时,谢安担任司马,两人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一次,谢安提出疑问,王导回答:“此事易如反掌。
”谢安追问:“既然容易,为何不早点解决?”王导回答:“早解决,你还有什么可问的?”2.3 重点词汇与句式(1)孔融让梨:兄弟如手足,手足之情岂能不疼爱?(2)王导与谢安:此事易如反掌。
早解决,你还有什么可问的?第三章:阅读方法指导3.1 泛读:了解故事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3.2 精读:分析文本细节,体会作者用词之道。
3.3 对比阅读:将两则故事进行对比,思考其中的共性与个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则故事中的名士形象,总结他们的道德品质。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体会古代名士的风采。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阅读作业: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了解更多的名士故事。
5.3 实践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体会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3)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说新语》两则;2. 参考资料:相关注释、译文、解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兴趣;1.3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ories.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故事内容;2.2 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文字障碍;2.3 学生总结两则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分析评价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4.2 学生举例阐述,教师点评;4.3 学生评价两则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如诚信、友善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行为;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两则故事。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选篇,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篇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选篇一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一,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篇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选篇二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二,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展示。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讨论主题。
各组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程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拓展讨论。
第六章:文学鉴赏与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2 教学内容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选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提高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教材:《世说新语》选集。
投影仪: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图片和问题讨论。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2.2 文本讲解讲解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讲解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2.3 文本分析分析两则故事的文学特点,如对话、描写、寓言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2.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感悟。
教师总结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文学价值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学特点的掌握情况。
3.3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了解学生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和教育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感悟文章,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世说新语》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特点和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4.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的片段;(2)理解两则片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片段;(2)理解两则片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理解《世说新语》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2)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世说新语》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则《世说新语》片段,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两则片段的主题和文学特色。
3. 合作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2)引导学生关注两则片段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3)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讨论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朗读和背诵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练习的答题质量。
3. 学习成果: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片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片段;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句式分析和主题思考;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合作讨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说新语》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片段,掌握《世说新语》的特点;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世说新语》两则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能够概括和描述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3)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则故事;(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质疑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两则故事情节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描述;3.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中特殊句式的理解;2. 对《世说新语》语言特色的鉴赏;3. 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注意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概括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比较两则故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两则故事,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式;3. 选择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言文名著,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纂。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到晋代期间的诸多名士的言行举止,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光辉。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体会古代名士的风采。
1.2 教学目标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领会名士的言行及其所蕴含的哲理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文本解读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章:文本解读2.1 选文介绍本课程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进行解读,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这两则故事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2.2 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王戎小时候的一段趣事,通过王戎的言行,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行》:描绘了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会面的故事,通过双方的对话,展现了诚信和友谊的价值。
2.3 重点词汇与句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如“道旁李”、“期行”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分析文中的关键句子,如“王戎不取,顾谓左右曰:‘此必苦李。
’”和“太丘曰:‘吾与友期行,将不顾身。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三章:课堂讨论与思考3.1 问题设置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他这样做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陈太丘与友的对话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价值观?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3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王戎不取,顾谓左右曰:‘此必苦李。
’太丘曰:‘吾与友期行,将不顾身。
’4.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王戎和陈太丘的看法,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品质对你的启示。
第五章:课程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思考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思辨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趣事。
本节课将选取其中的两则故事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但对于《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等,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特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
3.体会文中名士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4.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
2.难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名士言行,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说新语》文本、教学PPT、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世说新语》两则故事,了解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PPT,展示《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的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文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
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和解答。
学生通过翻译、填空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文中的名士言行,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结合所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世说新语》相关的其他故事,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言志等内容。
本章将通过导入让学生对《世说新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2. 掌握并运用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3 教学内容1.3.1 《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1.3.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1.3.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3.4 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2.1 故事简介本节课将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第一则故事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实例,深入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风格。
2.2 教学目标2. 分析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3 教学内容2.3.1 故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2.3.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讲解与实践2.3.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3.1 故事简介本节课将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故事进行解析,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实例,深入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和风格。
3.2 教学目标3. 分析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及其相互关系;4.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5.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3 教学内容3.3.1 故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3.3.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讲解与实践3.3.3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对比两则故事4.1 教学目标4. 分析两则故事的异同点;5.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的生活及其价值观;6.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4.2.1 两则故事的对比分析4.2.2 古代文人的生活及其价值观的思考4.2.3 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6.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7.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编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本章将通过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及其价值。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掌握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和情节;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则故事;学会欣赏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2.1 故事梗概陈太丘与友期行,友期后至,太丘责之。
友人曰:“吾与家君言,君家食。
”太丘曰:“君家食,则吾之家客也。
”舍友人与其父,令友人与两客就食。
友人愧之,遂为善友。
2.2 教学内容2.2.1 字词解释期:约定舍:放弃愧:惭愧2.2.2 句子翻译吾与家君言,君家食。
君家食,则吾之家客也。
2.2.3 主题分析讲述友谊、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做人要有原则,对待朋友要真诚。
2.3 教学活动2.3.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3.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2.3.3 课堂练习学生翻译句子,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第二则故事《咏雪》3.1 故事梗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儿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3.2 教学内容3.2.1 字词解释集:聚会骤:急3.2.2 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2.3 主题分析描绘雪景之美,感受诗意生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2)理解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会通过故事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世说新语》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2)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则《世说新语》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制作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生字词。
(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世说新语》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情节和重点生字词。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提出问题和建议。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通过文言文阅读,提炼中心思想,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理解与背诵;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3.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评价。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理解;2. 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的批判性分析;3. 中心思想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4. 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人物的言行举止,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世说新语》的背景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文本,理解大意,标记生字词;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培养批判性思维;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本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中心思想提炼等方面的能力。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及其时代背景。
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作者刘义庆及其时代背景。
1.4.2 简述《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1.4.3 引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读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选读《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其寓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则具有代表性的《世说新语》故事。
分析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2.4 教学步骤:2.4.1 介绍所选故事的基本内容。
2.4.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4.3 分析故事的寓意和意义。
2.4.4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读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选读《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进一步理解《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选择另一则具有代表性的《世说新语》故事。
分析故事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艺术特点。
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美。
3.4 教学步骤:3.4.1 介绍所选故事的基本内容。
3.4.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4.3 分析故事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4.4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四章:拓展与思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