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疗法时常用补液溶液
- 格式:ppt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20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定量定性定速①定量 =累计损失量 +持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 90~120ml/kg中度缺水: 120~150ml/kg重度缺水: 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 1/2 张含钠液( 2:3:1)低渗性缺水—— 2/3 张含钠液( 4:3:2)高渗性缺水—— 1/3 张含钠液( 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阻碍者,用 2:1 等张含钠液 20ml/kg ,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迅速滴注。
2)以增补积累丢掉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阻碍,补液此后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积累丢掉量应减去扩容量。
积累量 =总量÷ 2- 扩容量 8 ~12 小时滴入, 8~10ml/3)保持补液阶段:余量于 16~18 小时或 5ml/ 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 ,提升 HCO3- 5mmol/L 大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 5%NaHCO3(ml)=(-BE)××体重;稀释成 %的溶液( 1ml 5%NaHCO3 = %)。
以上均半量赐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 10%葡萄糖酸钙 1-2ml/kg ;补镁: 25%硫酸镁 kg/ 次, q6h 次日及此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持续丢掉量,补钾及供应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可以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 ~80ml/kg ,用 1/5 张;持续丢掉量:丢多少补多少,用 1/2 ~1/3 张。
两者加起来 1/3 ~1/4张, 12~24 小时平均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构成及张力1:1 液1/2张%氯化钠 50ml;5%或 10%葡萄糖 50ml1:2 液1/3张%氯化钠 35ml;5%或 10%葡萄糖 65ml1:4 液 1/5张%氯化钠 20ml;5%或 10%葡萄糖 80ml2:3:1 液1/2 张%氯化钠 33ml;5%或 10%葡萄糖 50ml;%碳酸氢钠 /%乳酸钠 17ml4:3:2 液2/3 张%氯化钠 45ml;5%或 10%葡萄糖 33ml;%碳酸氢钠 /%乳酸钠 22ml2:1 液 1 张%氯化钠 65ml;%碳酸氢钠 /%乳酸钠 35ml。
简述液体疗法的静脉补液原则
液体疗法静脉补液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养分等溶液直接输入体内,以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静脉补液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法,尤其在疾病治疗、手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静脉补液原则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要对病情进行评估。
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液体的流失程度、补充液体的种类和数量等。
只有了解病情才能更好的给出合适的治疗
方案,并防止出现过度或不足的补液现象。
2.确定补液的种类及配方。
常见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
注射液、血浆代用品、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在补液配
方时,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调整不同种类的液体比例。
比如在肾功能
损伤的患者中,应优先选择不含钠离子的液体进行补液。
3.确定补液的速度。
静脉注射时,应该根据病人的需要、药物性
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注射的速度。
对于需要快速给药的情况,例如心脏骤停,药物的给予速度应该尽可能快,而对于情况比较危险
的患者则需要更小的速度进行注射。
4.管理和观察。
在进行液体疗法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反应,
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在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注射位点的清洁。
一旦出
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体来说,液体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并且注重病情
的个性化评估,配合合适的补液种类、配方、速度和观察,病人的治
疗效果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输液剂是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或溶液,常见的种类及其用途如下:
1. 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也可用于稀释其
他药物。
2. 葡萄糖注射液:含有葡萄糖,可提供能量和补充体液,常用于低血糖、脱水等情况。
3. 氨基酸注射液:含有氨基酸,用于提供营养支持,适用于严重烧伤、手术后等需要
营养补充的情况。
4. 高渗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和葡萄糖,用于治疗严
重失血、低血压等情况。
5. 乳酸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含有乳酸钠,可用于补充碱性物质,适用于代谢性
酸中毒等情况。
6. 血浆代用品(白蛋白注射液):含有白蛋白,可用于补充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
血症、休克等情况。
7. 抗生素注射液: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8. 营养支持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用于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使用哪种输液剂及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液体疗法一、腹泻病的概念:腹泻病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严重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腹泻病的诊断:1. 诊断依据:①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粘脓便、脓血病。
②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 病程分类:①急性腹泻病:<2w②迁延性腹泻病:2w-2个月③慢性腹泻病:>2个月3. 病情分类:①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②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
4. 病因分类:①感染性: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②非感染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5. 临床诊断:①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成人发生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型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可能性大。
②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③病人粪便为粘脓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
6. 病因诊断三、腹泻病脱水的评估:脱水的概念:体液特别是细胞外液的减少。
1. 程度:①轻度(50ml/kg)②中度(50-100ml/kg)③重度(100-120ml/kg)2. 性质:①等渗性脱水②低渗性脱水③高渗性脱水四、腹泻病的治疗:治疗原则:①预防脱水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
五、液体疗法:1. 液体的种类:①2:3:1液---------2份0.9%氯化钠、3份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
简易配方:葡萄糖100ml、10%氯化钠3ml、 5%碳酸氢钠5ml②4:3:2液-------简易配方:葡萄糖100ml、10%氯化钠4ml、5%碳酸氢钠6ml③2:1液------------简易配方:葡萄糖100ml(84ml)、 10%氯化钠6ml、5%碳酸氢钠10ml④1:4液------------简易配方:葡萄糖100ml、10%氯化钠2ml⑤生理维持液------简易配方:葡萄糖100ml、10%氯化钠2ml、10%氯化钾2ml2. 如何补液:关键:补多少?补什么?怎样补?定量、定性、定速①定量:轻度90-120ml/kg(70ml/kg)中度120-150ml/kg(90ml/kg)重度150-180ml/kg(120ml/kg)②定性:等渗性脱水: 2:3:1液为主低渗性脱水:4:3:2液为主、2:1液高渗性脱水:1:4液和生理维持液③定速:扩容补液: 4.5滴/kg/min累积损失量补液: 2.5滴/kg/min继续补液: 1.5滴/kg/min补钾:重度脱水患儿一般需补充钾,给氯化钾,每日200~300mg/k,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浓度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需待有尿后才能静脉补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