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2018-2019)
- 格式:ppt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18
八下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课题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的--内容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厦门这样比较发达城市的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又有些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设计思想“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共1课时)第一教案-----------------------------------教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通过引导学生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今国家政策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学生感受“高技术与我们同行”。
(3)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成果的同时,学生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战略角度出发认识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
(3)通过引用材料使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更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重点难点】1、重点A、863计划的内容。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处理方法:A、通过课前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归纳概括,加强对863计划涉及领域的理解。
B、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联系学生身边实际,感受网络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了解“863计划”涉及的领域及其产生的重大,知道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勇攀科技高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领会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三、教材要点解析1、20世纪50年代,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打破大国的核垄断,我国作出了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成功研制出我国的“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1964 年10 月16 日,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此,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960 年,我国设计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 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从此,中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4、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5、1970 年4 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6、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实用通讯卫星和返回式卫星,并掌握了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枚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的技术。
我国还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
7、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发射成功;2003 年10 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发射升空,并安全落地。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我国成为继苏美之后第三个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8、1973 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9、1986 年3 月,王大衍、王淦昌等四位科学家提出了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国家据此制定了包括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共八个领域的“863计划”。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课设计2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 .知识目标能够简单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 ;认识“863涉”及的领域、整体目标及目前获得的研究成就、影响 ;收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认识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 ,增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技术。
二 .能力目标经过上网、去图书室或检查的方式查找并收集“863研”究成就 ,提升收集、整理、展现有效信息的能力 ;畅想高科技发展的未来 ,培育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培育学生辩证地对待事物的能力。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科学无所不在,科学创建奇观;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论断 , 增强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 ,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竞争意识 ;培育勤劳学习、热爱科学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建立用科技知识创建美好明日的理想;培育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意识。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 :863 划的拟订。
教课点 :如何理解 863 划拟订的必需性。
教课程入新 ::前 ,老我班李阳同学在自己家用数相机拍一照片。
在李阳同学大家介一下。
生 :我家住在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 ,台高清楚度 ,能够我尽兴享受美好震惊成效 ;可 ,能够我很简单地看到在他的人。
洗衣有洗衣机 ,做有微波炉 ,吃剩下的能够冰箱 ,一台液晶 ,上了与世界网 ,天下云幻一览无余 ,全世界各种自熟于胸⋯⋯:李阳同学的介 ,我感觉到数字化家庭的代气味。
在他的介中 ,有多是我国在信息、自化技等域的高科技品 ,哪位同学一 ?生 :数相机、高清楚度、可、微波炉、液晶、冰箱、洗衣机等:可 ,此刻高科技就像空气一浸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建 ,无不耀着科技的光辉。
八十年月以来 ,我国鼎力展高科技离不开一宏的科学工程 ,那就是──生 :863 划。
师 :863 计划是如何拟订出来的 ?已经获得了哪些成就 ?今日 ,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走进 863,感觉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思虑。
近十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直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一成就归
功于国家宏伟的发展战略,以及政府在科技领域的大力投入。
从2010年起,中国的研究与发展投入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18年,中国
投入研发的比例已达到2.18%,比起2010年的1.46%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科技创新也
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十年来,中国共建立了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推动高科技产
业的发展。
中国近十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之一是宇宙探索。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完
成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在国际空间站上实现停留时间最长的国家。
此外,中国的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仍在运行的空间站。
另外,中国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6年,中国首次实现量子密钥分发,是第一个实现量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国家。
此外,中
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5G网络的国家。
总之,中国在近十年的科技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中国的
科技发展将给全球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前奏板-----温故而知新:1、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到关系开始走向化。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
⑴事件:①“外交”②秘密访华③1972年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④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关系。
⑵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
2、重返联合国: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重返联合国意义:(1)提高了我国的(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3)有利于在中发挥更大作用)3、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关系。
出现各国与我国建交热潮,外交工作出现。
4、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迄今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即会议)。
5、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的国家;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奉行政策和贯彻原则;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的不断提高;外交家的和。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1)年,中美正式建立,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2)年,第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3)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关系。
二、启动版—创境激趣: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
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
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
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
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
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
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科学技术的成就1.光电子信息产业在本世纪微电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21世纪将把光、电、声、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包括光电子器件、激光配置、光纤系统、全息图像、光是集成电路、光计算机等基本内涵为新一代光电子信息产业。
这一新产业将全面更新现有的各类信息手段,以适应人们对信息的最广泛的需要。
2.软件产业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将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并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3.智能机械产业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
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4.生物工程产业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到21世纪将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
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5.生物医学产业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6.超导体产业下个世纪,超导体产业将崛起。
超导材料的某些独特性能将改变传统的若干概念和理论。
超导电机、超导输电系统、超导储能装置、超导磁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术成果将大批地实用化、商品化,从而改造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地位、意义领域时间成就地位、意义核技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20世纪90年代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①标志着......典范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导弹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1964年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空间技术1960年我国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奔向太空,迈出第一步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成为进入航天时代至2001年成功研制12种不同型号系列火箭,发射70多颗国内外卫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2003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1973年杂交水稻“南优2号”;研制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1999年参与人类基因研究在改良品种、治疗重大疾病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算机技术1983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此后越来越多高性能计算机出现,技术已居世界先列合作探究1:新中国建立后,科技领域面临怎样的现实,在党的领导下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规划科技发展远景,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合作探究2:新中国科技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党和政府先后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哪些战略决策?结果如何?(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近年来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我国近年来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这些成就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创新等方面,代表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实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成就。
一、太空探索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成就备受世界瞩目。
2019年,中国首次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
这个任务跨越了月面高地、撞击坑以及丘陵岩地等多种地形,成功探测了月球的深处。
此外,中国还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的北斗卫星,自主化导航系统正在逐渐架设。
二、量子计算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也取得了值得注目的成就。
201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进行了量子密钥分发,实现了国家间的安全通信。
此外,2018年,我国科学家又成功实现了3600秒的量子保密直播,远远超过了此前国际上的记录。
三、人工智能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也独占鳌头。
2017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者,拥有最多的人工智能专利。
2018年,中国AI公司“云从科技”在GLUE挑战赛上战胜了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成为全球第一。
此外,在AI人才和领域研究上,中国也在加快步伐。
四、高铁技术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球也是独树一帜。
2018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了3.5万公里,成为了全球最长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高铁技术的设计、建造和操作都极具创新性,这些成就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和称赞。
五、新能源发展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01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首次超过了煤炭,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国家。
此外,中国在核能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商。
总之,中国已成为了一个科技创新的领导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大的影响。
未来,随着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和深化,我们相信,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更多先进成果将会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