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俗于一身的柳永词作文1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2
写柳永的作文【2篇】来学习一下别人写作文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柳永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更多优秀的作文可以关注我们栏目,我们会持续不断为大家更新更多的作文。
篇一:写柳永的作文柳永是我国北宋出名的民间词人,生于公元1045年,福建崇安人。
据说他的学问并不亚于苏轼,但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仁宗皇帝。
说来也怪他运气太差,他考进士屡次不中,心中多少有些哀怨,就自吟自唱的作了一首《鹤冲天》。
不知怎么的,这首词传入了皇帝的耳中,词中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得罪了皇帝。
这原本是他自己的自我发泄,却成了让他不得为官的原由。
直至后来他为歌妓填词,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他听说杭州知县孙何,为官清廉爱民,喜文人。
就请歌妓楚楚在孙何听她唱歌时为他唱一首柳永专为他填的一首词——《望海潮》,柳永自说孙何听后一定会接见自己。
事实真如柳永所料,孙何真的接见了他。
从这首词翻译后看,我想孙何会接见柳永的原因不仅仅只是他的学识渊博,更主要的是词中的最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句话我想谁听了都高兴。
据说金国讨伐北宋也是因为这首词。
完颜亮是金国的主帅,他见柳永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后对杭州十分仰慕,就想得到杭州,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去讨伐北宋。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并没有事实依据,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柳永他的词所带的巨大影像力。
可惜柳永空有一肚子的才华,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一生清贫如洗,没有半点积蓄,到头来离开人世后,下葬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他的遗体都是歌妓们凑钱给下葬的,可见他的生活是多么的凄惨悲凉。
篇二:写柳永的作文他是一个落魄的词人,在市井巷陌中抒写着他的一生;他又是一个伟大的词人,尽管他的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可他总是能够在行乐中挥洒才情,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
他的遭遇令人们同情,他的品质却让后世崇敬,他就是柳永。
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
年轻时,他曾热衷功名,自持才高,却屡试不第,心中抑郁愤懑,一曲《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出了他内心的思想,但被宋仁宗御批“何要浮名?且填间去!”从而斩断了仕途之路,也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高二柳永话题作文高二柳永话题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二柳永话题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属于典型的大愤青,愤起来的时候都能把皇帝气死,而他之所以留恋于青楼,也和他的这个个性有直接关系。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儿子、侄子都是进士,为了不脱离群众,他也早早投身于科举事业的滚滚洪流中。
但是他才华独步词坛,又不愿结交达官贵人,在上流社会没多少人缘,这为他以后的仕途不幸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实他本人虽然清高,官瘾还是非常大的。
年轻时,他第一次赴京赶考,因为怯场落榜了。
第二次,大概因为发挥不好,又落榜了。
大概这次落榜对他的打击太大,年轻人脾气太大,管不住自己的舌头,竟然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味比山西老陈醋还浓烈的《鹤冲天》。
其中有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等于是在指责大宋朝的'科举制一文不值,是个失败产品。
他是痛快了,但是有人难受了,这里的“有人”来头不小,是当时的皇帝宋仁宗。
大概是由于《鹤冲天》的名气太大,完成后没几天就送到了宋仁宗的桌案上。
仁宗皇帝是个很爱才的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轼等等大宋朝最著名的文坛牛人,都是在他的统治时期大放异彩的。
柳大才子的这篇文章等于彻底否定了他的半生功绩,不生气是可能的。
我猜他当时一定念叨了一句:柳永,你小子等着。
三年后,柳永又来京城考试了,这次他既没怯场,也没发挥失常,顺利地过了考试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此后,柳永奋斗了好多年,也没高中过进士。
一没工作,二没银子,可怜的柳永就跑到大大小小的青楼里,写写词卖给做妓的女人们演唱,然后赚点稿费。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奉旨填词”。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工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的雅和俗摘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
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1.前言中国古代文学最鼎盛辉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诗、宋词;而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更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今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风格和内涵意境的延展。
至于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名声鼎沸、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在长达有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上,他的词可以叫做风靡一时、极为流行。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就是对柳永的词的风靡程度的一种真实评价。
但历史上对柳永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赏、有些人不屑一顾;说“俗”者,将柳永一脚踏翻抛弃路边;说“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极。
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虽只是两种风格,但在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来评判柳永的“俗性”还是“雅性”,笔者认为,“雅俗共赏性”应该是对柳永最中肯的评价。
2.论俗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如鹤一般的柳永众所周知,柳永曾是一代才子且长于慢词。
诗词的内容里有盛世的城市风光,又出现“有滋有味”的歌伎生活,再涵盖些羁旅行役的题材。
而语言通俗,音律恰好,在当时竟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时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莺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云,换了浅堪低唱。
”――《鹤冲天》这一首,是柳永在踌躇满志、意欲金榜题名而最终却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之作,犹是自叹。
他以为他是才高八斗可一飞冲天的鹤,自诩绝妙才子,那等高中的事不过轻而易举。
可结果总是难料的,因为他所幻想的并没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摔了下来,摔得他心中很是不平啊!柳永,的确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似乎天生与众有别。
上苍赐予他孩童时便可作词的禀赋,那他骄傲恐怕也是自小的习性。
成年后,他仍旧是这般“放浪于形骸之外”,不羁的性情铸造不羁的柳永,不羁的柳永又成就他不羁的文风!这已然注定他歆享的峥嵘岁月是于那些重礼教的一系不相干的人所看轻的。
而他自己又会在那个繁华的年代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呢?从一开始的追逐官场到大失所望他仍旧能坚持下去吗?真的到走投无路只有退却了吗?再看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忍把浮云,换了浅堪低唱。
”一个“忍”字道出多少难诉的衷肠!当柳永再次抱着付诸官场的梦前去应试时,不知是谁的趣语道:“此人好去‘浅堪低唱’,何要‘浮云’?”这话说得颇有讽刺意味,而此时柳永只有‘无语’了吧!仕途不畅、坎坷崎岖,他便不再“苦争”那“浮云”了,去心中所向之地、去做自己爱好做的事也乐得自在逍遥。
或许有点破罐破摔的味道,又或许柳永能恬然自安得享受一切属于自己的美好。
想成为官路上的缙绅,又割舍不下红楼院中的乐事,最后,他只有选择后者。
自是风流才子啊!不知飘过多少时光,柳永竟发出“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的声音。
柳永作文素材
柳永,字耆卿,号柳山涧,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词
风而闻名于世。
柳永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
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脱俗、含蓄婉转为特点,其作品多以抒发爱
情之苦、离别之情、怀才不遇之感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情感。
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富有诗意,常常以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柳永的词作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
南宋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浪淘沙·北客行》、《雨霖铃》等。
其中,《浪淘沙·北客行》以北方客旅的孤寂离别为题材,描
绘了离别之苦,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而《雨霖铃》则以
雨夜的寂静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之情,寄托了词
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柳永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对后人产
生了启发和影响,而且在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被后人广泛传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柳永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以婉约细腻、清新脱俗为特点,成为了南宋词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品味和传颂。
【初三作文】古人不远:张扬轻狂,白衣卿相关于柳永的作文1000字【初三作文】古人不远:张扬轻狂,白衣卿相-关于柳永的作文1000字【初见】初次看见公子的名字,就是在一个存有美好阳光的午后。
阳光借由聚齐的玻璃落地窗变为空旷的阅览室里,堆放一地的光与影。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样一句古词映入我的眼帘,那浓烈的离别之伤深深地刺进心里,泛出一种怜惜状的心疼,似乎可以看见公子盈满泪光的眼和紧抓不放的手。
自那时起至,柳永这两个字就在我心里占到了一块小小的地方。
【相识】再次举起这段记忆,就是一节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谈《雨霖铃》。
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一笔一笔地写出了整首词,她纤细的背影与一黑板的行楷间仿佛有一个奇妙的比例,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面。
而后,她微笑郡西屯庄我们讲诉了公子的一生。
我原以为离别时会这样伤感的人一定平日里养尊处优,很少有不开心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但公子却用他的一生否定了我的自以为。
必须真算出来,公子的家世也就是很极好的,世代做官,无论是公子的兄弟还是侄子,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官职。
正因如此,起初公子的志向就是在朝廷保住一官半职,为国效力。
可以人总存有那么一段年少时年少的时光,加之公子骨子里的风流唯美,一至那光怪陆离的京城,便沉醉在在了那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然而公子并没忘掉他的初衷,只是自豪如他,“自私风流才阳入”,即使就是在京城也“定然魁首览胜弟”,所以在他获知自己名落孙山就是写出“木叶把宴游再加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就是白衣卿相”这等话语也不足为奇了。
但公子就是公子,没多久后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席科举。
可以不敢仁宗听反问了公子写下的《鹤冲天》,将他黜罢,并重要批示:“且回去浅斟低唱,何要宴游?”只一次的失利使公子愤慨,自称为“福康安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各种酒楼,为歌妓填词作曲。
但他并没真正卸下心中的功名之欲,51岁终于托福中进士,却只搭了个小官当当。
晚年贫困潦倒,草草地完结了他的一生。
柳永的作文说起柳永,我就想起了那些个在诗词世界里如梦如幻的时光。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柳永的作品,是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
那天,我百无聊赖地在图书馆的书架间穿梭,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一本泛黄的诗词选集上。
当我翻开那书页,柳永的名字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引路人,将我带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书里印着他的那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读着这些词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后的蝉在树枝上叫得凄切,一对即将分别的恋人在长亭相对,傍晚的天色显得有些阴沉,刚刚下过的骤雨让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在都门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彼此留恋不舍,可船夫却不断催促着出发。
他们紧紧握着对方的手,眼中满是泪水,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之外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广阔无边。
我不禁感叹,柳永这是怎样细腻的心思,才能把这离别的场景描绘得如此逼真,如此让人感同身受。
就好像他不是在写词,而是把自己的一颗心掰碎了,揉进了这字字句句里。
后来,我开始深入地去了解柳永的生平。
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落第,心中的抱负无处施展。
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把自己的情感都倾注在了诗词之中。
他流连于烟花柳巷,与那些歌女们打成一片。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堕落,但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真性情所在。
他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表达。
有一次,我读到了关于柳永创作的故事。
据说,当时柳永为了拜见杭州的官员孙何,便写下了这首词,想通过歌女传唱来引起孙何的注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你瞧,他把杭州的繁华写得多么生动啊!那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高高低低的楼阁,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写柳永的作文没有李白诗仙美誉下的豪放潇洒,没有杜甫诗圣佳名下的针砭时弊。
柳永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他对人生的不平之怨,世事的不公之愁,造就了婉约词派又一新风。
年少的柳永经历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于是寒窗苦读希望终有一天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却不想屡次落第,柳永当即奋笔疾书,成就脍炙人口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翻遍唐诗宋词,有几人有如此气魄与胆识?没有忸忸怩怩,没有委约含蓄,日积月累的怨情倾泻笔端。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科举榜上题名。
人生光阴能有几何?又有几个十年经得起挥霍,宋太祖曾大肆宣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在柳永看来,登上仕途只不过是纸醉金迷生活的倒影,倒不如浅斟低唱,当个活神仙来得实在。
天真的柳永哪里知道酒后之言葬送了他的入宫路,这话早已传入宋仁宗耳中。
现实是无奈的,柳永又一次走进了考场,官职唾手可得,可宋仁宗一赌气,朱笔一出,批曰:且去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一波三折,柳永早已心力交瘁,心灰意冷。
于是乎,出入烟花柳巷不再犹豫,在尘风世俗中消磨人生。
他这是自甘堕落,但他是要堕落给朝廷看,他把满腹才华献给尘俗中的女子,为她们作词谱曲,真可谓是全职词曲家。
久而久之,红楼商女与他称兄道弟,他从苏州到金陵,从金陵到扬州,又从扬州辗转到了汴京,专为歌妓们写词谱曲,渐渐地,他认识到这个为社会所唾弃的群体的辛酸,体味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与痛楚,他甚至觉得当初的决定多么明智。
柳永喜欢游历,但他更喜欢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卑微群体的泪水与愁情,他写扬州酒台花径仍存,风萧依旧月中间,他写苏州是万井千闾富庶,他写金陵是万家绿水朱楼便似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沉封了多少年的天籁之音。
柳永是性情中人,虽出入于烟花之地,但他依旧浩然正气,眉宇间阳刚劲铩。
他能人所不能,做人所不做,顶着社会舆论压力,毅然选择为低层群体服务,虽说是堕落给朝廷看,但没有隽永的才情,至善的内心,又怎能彪炳青史,流芳百世?他是才子,但他没有挤入仕途只求贪图享受;他是志士,但他选择了为社会可怜群体谋福祉、送佳音。
与柳永有关的作文(两篇)来学习一下别人写作文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柳永有关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更多优秀的作文可以关注我们栏目,我们会持续不断为大家更新更多的作文。
篇一:与柳永有关的作文词,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隋唐之际新兴的音乐“燕乐”而写下来的歌词,最初称为“曲子词”,别称长短句、曲子。
其产生于唐,兴盛于五代,至两宋达到顶峰,上自唐下迄明清千余年间,词家辈出,然在文学史上争论之最大者,毁誉之最大者,当属柳永及其词作。
这位在正史中未曾记载的词人,却在文坛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推崇备至者称其为北宋正宗,更有甚者将其词作与杜甫诗相提并论;有贬之极者称其为卑俗放荡,淫靡之音泛滥导致雅奏断绝。
至今对于柳永的生卒年仍未有定论,据唐圭璋先生考证柳永生于太宗雍熙四年(约公元987年)或太宗雍熙二年(约公元985年)福建崇安五夫里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好为艳冶之曲,仁宗临轩放榜,特绌之。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于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因排行第七,又称之“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是开北宋词之大家,婉约派代表人物。
其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出殡时,群妓合金葬柳七,轰动满城,之后每年清明节歌妓相约去祭祀,称之为“吊柳会”或“吊柳七”。
柳永为何被世人冠以“风流浪子”其词又被称为“浅近卑俗”?为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一生的悲惨结局?笔者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加以考察分析。
社会唯实论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大部分人类的意向,不是自己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受外界熏陶、引导下生成的。
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其思想是经社会的塑造决定的,并不服从于个体之理性,这确切说明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发展的深刻影响。
1 柳词文风之继承性词一直被视为艳科,为“娱宾遣兴”的工具,题材多集中在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等方面,与孔子主张的雅乐背道而驰,被称为淫靡之音。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用市井俗词俚语。
但同时柳永的词还有雅的一面,其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他那些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尤其是这些词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
柳永词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雅俗并存Theory of words with vulgar liu YongAbstract:Liu Yong Song altar are two big words, the most prominent one, Liu Yong another side of both popular and elegant side.Liu vulgar words mainly in the subject matter content, Civic Square, a large number of in-depth description of the lives of prostitutes, especially the song, singing voice of secular women; in the performance practices and strive to direct light sources, not for subtle, no Xing, sustenance, useelaborate; in language more slang words with the vulgar marketplace.Liu Yong words but also elegant side, the words of the "Y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embrace of those writing a self-works, especially the middle ground of these words and emotion genera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a sense of deep fat.Liu Yong formation of this artistic style of the coexistence of Elegance has a number of factors, but later the word of people who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Keywords:liu Yong; Jas word; Common word; Composed coexist目录一、柳词之俗 1(一)题材内容俗 1(二)语言风格的俗 2(三)审美情趣上的俗 3 二、柳词之雅 3 (一)内容雅 3(二)语言雅 4 (三)情调雅 4三、柳词之雅俗并存 5 注释 8参考文献 8柳永是中国词史上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对宋代以及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同时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
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柳永词俗雅“柳永是慢词的“大家”,他大量创作慢词。
慢词长调,在北宋词坛上便有了一个速度迅猛、规模较大的发展。
而在这中间,尤其以柳永的慢词影响最为广泛,它开启了宋词的新天地。
《避暑录话》卷三记一位西夏回朝官员说:“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而《鹤林玉露》又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
可见柳永在北宋众多的词人中间,算得上是一位幸运的“佼佼者”了。
后人一向又把柳永的词判为“俗曲”,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时,才能更加认清柳永词语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济、以俗为美”的特性。
一、柳永词语言的俚俗柳永的词主要贡献虽在于它的热情讴歌恋情方面,但它的缺点也同样与此——其题材内容的狭隘固然已一目了然、不用多说,柳词的大部分语言浅近俚俗。
后人常说,柳词基本属于“俗词”的类型,这个“俗”字的含义应包括多个方面:通俗、浅俗、世俗、俗靡等等。
通俗甚至浅俗,都还不能说是诗歌创作的严重缺点,而“世俗”则又还可以从中“披沙沥金”地检择出一些“合理”成分。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词的很多作品带有与市民意识、市民作风相一致的俚俗、浅俗、甚至的鄙俗语言风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摘要]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俗著称,同时他也写了不少雅词。
柳永的雅俗词创作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和正统儒家意识密切相关。
柳永的俗词是其市井文化品格的体现,他的雅词则受到正统儒家意识的影响。
柳永的雅俗词既体现了创作风格特征,也是宋代文学多重品格的一个缩影。
本文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雅俗共存的原因及其意义。
[关键词]柳永;雅词;俗词;创作风格一、柳永词雅俗共存的原因首先,从客观方面来说,词在初起阶段,是流行歌曲,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属于俗文学的,后来由于文人染指于词的创作,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民众的生活,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因而词的雅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但作为曲子词的文体,回归民间、突出世俗化的呼声也一直存在。
因此,宋词中就有了很明显的雅俗并存、雅俗贯通的现象,同一词既作俗词,又作雅词,也是屡见不鲜的。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就与柳永的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柳永是仁宗年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
但是他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邀约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能理解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情思,这就使得他的词变雅为俗,雅俗共存。
二、柳永词以俗为主柳永词变雅为俗,善用通俗化的语言来变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1]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从题材内容来看,柳词之俗主要体现在其创作了大量的描写女性的篇章,有的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待伊游冶归来,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见纤腰,图信人憔悴”(《望远行》);有的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如“待从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从《少年游》浅谈柳永的雅俗结合关于柳永的词,评价最多的一句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这样高度的评价和柳永的经历——烟花柳巷寻香客息息相关,但更得益于柳永的才华——满纸翰墨尽显情。
而这情,不论是叹羁旅行愁、咏繁华都市,亦或是绘千种风情,古人皆已有之。
柳永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词的俗化,更在于他将雅与俗结合,浑然天成,毫无生涩之感。
下文以《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为例,简单论述其雅与俗。
一生赢得是凄凉。
追前事、暗心伤。
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
贪迷恋、有何长。
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柳永词的“俗”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内容和形式。
内容上,柳永可以代歌姬舞女吐露心声。
宋时歌姬舞女之中盛传这样的歌谣:“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封建社会中,此种身份的女子最为人所诟病,也少有人关心。
而柳永不仅在烟花巷陌流连忘返,还有许多词大胆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或者是表达对被抛弃女子的同情等。
“一生赢得是凄凉”一句总起全文,直接点出女子被人抛弃后凄苦的心境,以结局开启全文。
上阙写女子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暗自神伤。
下阙写女子想起已远去的男子,却还不由留恋欢愉之时,为男子找尽理由。
如此贴近生活的生动内容使许多女子对他青睐有加,争相要与其见面。
这样频繁的接触则增加了柳永的写作素材,或者说,柳永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的词就是他的生活。
柳永内容之俗不是意味着趣味低俗,而是指词中描写的是词人与百姓共同生活其中的俗世。
形式上的俗指的是用词之俗、手法之俗。
在用词方面,俗体现在诗人使用了口语化、俚语化的词汇,例如“把伊情分”中的“伊”。
手法之俗则表现在使用白描的手法和叙事的简单化。
全诗基本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来刻意装点诗句,皆是直接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将其悲苦却深陷其中的纠葛情感以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
叙事的简单化体现在柳永在词中只描写一个场景,有一个线索带领情节发展。
柳永你的浪漫历经沧桑初二作文范文1:我很喜欢柳永的歌词和音乐,因为他的作品总是诗意盎然并充满了浪漫。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沧桑,但他依然能够写出那么多美丽动人的歌曲,这真是令人敬佩。
柳永是一位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
他的诗词和歌曲都充满了浪漫的元素,让人久久难忘。
他的才华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扬。
但柳永的一生并不顺遂,他曾经忧郁和失意过。
他的家族一度陷入了困境,而他自己也因为和官员的纷争而流落在外,生活十分艰难。
不过,即使面对沉重的负担,柳永的才华却没有消失。
他用词汇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曲和诗句来为自己的心情寻找出口。
他的杰作《雨霖铃》至今广受欢迎,其中蕴含了许多流连忘返的抒情之美,真是让人陶醉。
在我看来,柳永的浪漫历程可以激励我们在重重困境中不失信心、不忘初心。
他用自己的才智和精神所写下的诗歌和音乐永远会是我们的心灵鸡汤。
写作重点:本文从柳永的才华、生活经历和心灵启示三个方面来展开文笔。
用词方面,采用了充满感性元素、诗意和温情脉脉的词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文2: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位大师。
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歌曲和散文等多种形式,其中以抒情歌曲最为著名。
这些歌曲都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风格轻柔动听,旋律优美动人,令人享受其中。
柳永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经历并不太平。
他来自于一个名门望族,却因为家族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让他变得忧心忡忡。
而在治理不善的时代,柳永被迫离开故乡,辗转流亡十数年,生活极为艰难。
柳永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着极高的追求,在诗歌和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理解,这毫不避讳。
他把自己的生活沉淀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世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柳永的浪漫历经沧桑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个人自主思考和跨越时代的宏观视野,在其中,他体现出的诗情画意和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都让我们惊叹不已。
写作重点:本文在柳永的成就和创作、生活和思想三个方面来展开文笔。
写柳永的作文800字写柳永的800字作文如下:夫柳永者,宋之词宗,才情横溢,韵致非凡。
其词藻华丽,音韵悠扬,有“柳七郎”之美誉。
今余欲以文言述其生平事迹,以表敬仰之情。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后改名永,祖籍河东,世居崇安。
少负才情,耽于词章,尤擅慢词,独步一时。
其词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触人心弦。
尝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其志趣高洁,可见一斑。
柳永之生平,虽坎坷多舛,然其词作愈显璀璨。
初试不第,辗转江湖,遍历风霜。
然其词中,不乏豪放之气,亦有婉约之韵。
其《雨霖铃》、《蝶恋花》等词,皆为传世之作,令后人传颂不已。
尝记柳永之《望海潮》,描绘杭州之繁华盛景,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此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将杭州之美景尽展眼前。
又如《鹤冲天·黄金榜上》,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此词表达柳永对科举之失落,然其豁达胸襟,令人叹服。
柳永之词,不仅描绘山水之美,亦抒发人生之感。
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云:“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此词意境深远,寓意人生之无常,读之令人感慨万分。
柳永之韵,既有豪放之气概,亦有婉约之柔情。
其词作中,既有对美景之描绘,亦有对人生之感悟。
其才情横溢,为宋词坛之翘楚。
然柳永之生平,亦多波折。
虽才情出众,然仕途坎坷,终未得志。
然其词作之魅力,却足以令后人传颂千古。
其词中之意境,既体现了词人之情操,亦展现了时代之风貌。
夫柳永者,词坛之巨擘,才情横溢,韵致非凡。
其词作传世,为后人所敬仰。
今余以文言述其生平事迹,以表敬仰之情。
愿诸君共赏柳永之韵,共品宋词之美。
以赋为词_以柳永《雪梅香·景萧索》为例1000字相关作文“以赋为词”这种文学借鉴、融合的现象既是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与必然要求,也体现了词体文学样式雅化的总趋势。
在详细地以柳永词为例探讨之前,我先将前人对“以赋为词”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述。
大多人承认并将此作为了一个文学常识:“以赋为词”指词在铺叙上与赋相承。
而有些学者提出了新解:“以赋为词”不仅是在铺叙上,在更多的写作手法中,如对偶、用典、炼字等多方面有对赋承继关系;内容题材上与词序的使用有对于赋的借鉴。
为什么要先提出前人的观点呢?因为看了这些相关的文献,有些所支撑观点的论据没有将我完全说服。
我依然坚定地认为“以赋为词”指借鉴了赋中铺叙的手法,并对出现在赋中的题材进行了新的深化或异化。
因为最早的序出现于赋中,所以关于词序的使用,我也赞成他是“以赋为词”的一种具体表现。
至于对偶、用典、练字等手法,我认为在赋出现之前的诗、散文中,是找得到例证的。
对偶如“夙兴夜寐”为句内对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句外对偶。
用典指对典故的运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诸子为了“辩”,引用了相当之多的典故。
练字更无需说,在赋之前的很多作品中,总能找到精彩的文字使用。
因此,结合《雪梅香·景萧索》来探讨“以赋为词”时,我便从词中所用的铺叙手法与对于赋的内容运用来叙述,由于这首词没有词序,所以这里便不多说了。
雪梅香·景萧索柳永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首先,先谈谈铺叙。
这首词在整体结构上属于传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写法。
上片的景围绕着“秋”下笔,句句秋意,从各个方面铺陈了秋色:起首两句,以萧索景色直接点出秋日“悲寂寥”的特点;后两句,用宋玉“悲秋”的典故侧面铺陈;余下几句,又为直接铺排烘托出秋。
集雅俗于一身的柳永词作文1000字
集雅俗于一身的柳永词作文1000字
人们对柳永的词的评价褒贬不一。
不少的文人雅士认为柳永的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而我们在他的词里又看到了不少高雅的部分。
一方面,柳永的词受到名士的评判,认为他的俚语创作是对文学高雅性的一种亵渎;然而另一方面,这种一改文人雅士的风格的创作趣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强烈的共鸣,甚至有眼“凡有水井处,即能歌柳永词。
”对于柳永的雅俗性,本人认为,柳永的词应该是雅俗性共存的。
语言上,柳永大量使用俚语,通俗易懂;但是他在创作时还善于将前人的诗歌当中的词汇。
例如《鹤冲天》中那句“且偎恁红翠”那个“恁”字即取自口语。
但是在上阙中“风云便”则取自《周易.乾.文言》中的“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在吸收前人的精华的基础上使用了俚语,完美的结合反倒成就了这首词的豪迈的意境,从而表达自己不得志的咏叹。
同时因为使用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巧妙地雅俗结合语言,奠定了柳永的词坛的地位。
题材上,柳永喜欢写市井生活,甚至描写与歌妓这与当时士人的传统做法不同的。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不屑于歌妓等底层人民在一起,更不用说是把他们的生活写进诗词中了。
柳永则不然,他生活在底层,更加能体会歌妓她们的生活。
例如历来为人称道的《定风波》中写道“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全无。
”柳永写出了歌妓她们的痴情。
谁道烟花之地无情,歌妓她们也是需要爱,也渴望爱情。
柳永长期与她们生活,更加理解这种情感。
有人说写歌妓们糜烂的生活就是属于“俗”。
可是柳永从一种侧面歌颂歌妓们的重情重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不也是属于“雅”的部分吗?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擅长写儿女私情,但是这一种儿女私情的'表达在礼教社会中认为是艳词,不被士人接纳的。
但是柳永在抒发儿女私情,不被士人接纳的特别能够把离别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
例如柳永的杰出代表作《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双方的不忍分离。
“暮霭沉沉楚天阔”则有
以景衬情。
不到一百字的词,淋漓精致的描写了从即将分离和分离后的悲伤。
个人认为虽然词的内容在当时可能认为是俗词,当时当时的文人看到柳永如此雅致的语义表达,难以不被折服。
柳永的词一直都备受争议。
直至今天,不少的人认为柳永的词属于俗词,或者认为柳永的词就是雅词。
其实个人认为,,柳永的词应该是雅俗共在的。
词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变雅,走了一个极端。
而柳永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把词由雅变俗,俗中见雅,雅俗同在,雅俗共赏,这就是柳永为词做出的巨大的贡献,积极推动了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