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总结(十)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膃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五)莀1【督】①从目,叔声。
察看督促,监督。
督责(督察处罚);督导(勉励);督御(监督治理);督统(监督统率,率领);督视(监视);督趱zǎn(督催赶行。
趱:加快);督劝(督促劝勉);督切(督促,督责)。
②率领,统率,指挥。
旋见一白囚督印度卒约百人。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三国志·诸葛亮传》)③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莈2【毒】①憎恨,怨恨,痛恨。
予毒之乎?(恶、疾、病)②危害,毒害。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袈3【独】①岂,难道。
相如虽驽,而独畏廉将军哉?②只,仅。
非独贤者有是心。
③偏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强”也有此义。
)袄4【笃】①重,沉重。
则刘病日笃。
②深厚,忠纯。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③坚定。
明辨之,笃行之。
莂5【堵】①墙。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2006四川卷,“堵”的意思是“墙”,“环堵”比喻院子很小,处于贫困境地。
)蒆6【杜】①堵,堵塞。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芇②制止,断绝。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008全国I卷,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蚄7【遁】逃跑,逃离。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②隐蔽,隐藏。
遁隐。
腿8【顿】①叩,磕。
顿首。
②踏,跺。
顿足。
衿③抖动,整顿。
顿网探渊。
(整顿好鱼网,到深水中去捕鱼。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1【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
案剑瞋目②生气。
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恚,发怒。
愈,病好。
)2【龀】换牙。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2007湖北卷,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3【称】①假托,托言。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弛】①放松弓弦。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
)②放松,松懈。
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
③延缓。
请弛期更日。
(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
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⑤毁坏,废弛。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国语》)纲纪废弛5【敕】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例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三国志》)例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例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
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
手把文书口称敕。
6【啻】副词,仅,只。
常“不啻”连用。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7【冲】谦虚。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仇】①通“逑”,匹配,配偶。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易·鼎》)②同伴,伴侣。
赳赳(勇武)武夫,公侯好仇。
(《诗经》好仇,心腹)③报复。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书博鸡者事》)9【俦】①类,同类。
例1、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之俦也。
例2、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
(回,邪恶。
史鱼,人名。
)②同伴,伴侣。
草木为我俦。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③相比。
姚公美政谁与俦?10【酬】①客人给主人敬酒,主人回敬。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六)Y【雅】①平素,向来。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交往,交情。
无一日之雅。
③高尚,不俗,美好。
雅望。
④正,正确的。
察纳雅言。
⑤很,甚。
雅善鼓琴。
【淹】滞留,迟疑。
例1、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例2、吾子久淹于敝邑。
【延】①引进,迎接。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
②请,邀请,召请。
例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2009安徽卷,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
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
)例2、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007江西卷,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說会医驼背,说:“驼背的像弓一样的人,驼背的像虾一样的人,驼背的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的像箭一样。
”)例3、.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2011全国大纲卷,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
)③延长,伸长,延续。
例1、延颈。
伸长脖子。
例2、延誉,传扬名声。
例3、延及孝文王。
【奄】①覆盖,完全。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②突然,忽然。
狼奄至。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③昏暗。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①吃饱。
②满足。
贪得无厌。
【晏】①天晴,明朗。
于是天清日晏。
②晚,迟。
例1、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
例2、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
((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
)晏驾(帝王死的委婉说法)③平静。
河清海晏。
广东省十年文言文高考1. 广东近十年高考文言文的朝代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晋书*周访传)翻译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聊斋志异·郭生》2006高考文言文翻译——广东卷(明·宋濂《杜环小传》)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后汉书•朱晖传》其他的找不到了不过这里有其他广东考题的下载/SSx?ChannelID=13&Version=%D4%C1%BD%CC%B0%E6&Soft Type=%CA%D4%CC%E2%CA%D4%BE%ED&DownType=%B8% DF%BF%BC%CF%E0%B9%D8&wd=%D3%EF%CE%C4&submit= %C1%D0%B3%F62. 急需:广东近十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09: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2008: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7: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6: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2005:以《纪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4: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
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
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
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
2002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
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干骑兵。
李广的一百骑兵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
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
夜半时,而全部撤走了。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
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
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
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
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
李广从东路进军。
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
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
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
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这是说的李将军啊。
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句子翻译”(文言复习)2016-5-22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准确。
译文要忠实于原意,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
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字句通顺无语病。
3、雅——优美。
译文要用优美的语言译出原文的写作风格。
(注:就考试而言,考生应当做到前两点)二、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用现代汉语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意译——根据语句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根据句子的特点灵活处理。
三、翻译的“关键点”——实词、虚词、句式全国新课标卷的“翻译题”一般是两小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评卷时踩点给分,一般是每小题4个采分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合计5分。
考生在翻译时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关键点一:关键实词关键实词是指文言句子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翻译题中,关键实词是标答的重要赋分点,而多义词又是“重中之重”。
考生若能准确破译这些实词,就能得到相当可观的分数。
关键点二:关键虚词关键虚词是指《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特别是其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确定虚词的意义,要看虚词的位置和上下文语境。
(“而、乃、其、且、焉、以、则、因、于”尤为重要)关键点二: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
“倒装句”分四小类: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
学习时,一定要记清各种句式的语言标志,翻译时合理调整语序,译出句式特点。
四、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口诀: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变)1、留——保留凡是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保留不变。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2、删——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这样的虚词主要有:句首发语词(夫、盖)、衬音助词(之)、句中表停顿的虚词(“者、乎、也、焉”表停顿)、句中的结构虚词(“之”用于取独、提宾)、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真题、易错题专项(文言文阅读之翻译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
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
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
上曰:“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
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
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
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
”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
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谓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
”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
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
例1、连篇累牍。
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2005福建卷,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
)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
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③托付。
小女已累先生。
(《聊斋》)④忧患,祸害。
⑤牵连。
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②像,类似。
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
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
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④善。
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
(《国语》)
4【离】①遭受。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罹】①遭受。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
我生之后,遭此百罹。
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
宿眂涤濯,莅玉鬯。
(《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
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
(《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庄子·在宥》)例3、莅任,官吏上任。
②统治。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③执掌,主管。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
(《韩非子·喻老》莅政,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②
9【聊】①依靠,依赖。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②姑且,暂且。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临】①从高处往下看。
②面对。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③到,靠近。
临视,则虫集冠上。
④逢,遇到。
临危不乱。
⑤将,将要。
临行密密缝。
11【廪】①米仓,官府的粮仓。
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官府供给的粮食。
例1、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例2、馆有数百生,给其餼廩。
③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
亦泛指薪俸。
饩廪,亦作"饩禀"。
④赠送的粮食。
岁修无论多寡,饩廪称事总是分所应得。
(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相当。
)⑤储藏,积聚。
12【凌】①越过,超过。
岭峤微草,凌冬不凋。
②登,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欺凌,欺负。
④欺压。
⑤冒犯。
13【录】①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
②请,延请。
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14【掠】①拷打。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②拂过。
③梳理。
④
15【略】①疆界,划定疆界。
王与(给予)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
②巡视,巡行。
同“徇、按、案”等。
公曰:“吾将略地(巡视边境)焉。
”略阵(巡视阵地)
③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荆轲刺秦王》)
④攻占,攻取。
略野(攻占原野)。
略城(攻占城市)
⑤差不多,几乎。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柳敬亭传》)
⑥丝毫,一点儿。
例1、略无慕艳意。
例2、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005年上海卷,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赋分重点:略、课、倒装句式、补出省略)
全;皆[completely; entirely]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略无慕艳意。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归燕略无三月事。
——宋·洪迈《容斋续笔》
以下与现代汉语意思同。
谋略,计谋,策略。
才略,志略。
⑦大略,大致。
例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例2、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2005重庆卷,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⑧忽略,不重视。
⑨略微,稍微。
要点;概要;概况[points]
我为汝言其大略。
——《庄子·大宗师》
16【罗】网。
17【贸】交易,交换,兼指买和卖。
例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例2、味视他圃尤胜……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
夜织屦……人争贸之以馈远。
(味道比其他菜圃更好……菜贩加倍获利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
他晚上编织草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
)
18【每】常常。
游手之徒,托名皇帝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2007重庆卷,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
19【昧】①暗,昏暗。
路幽昧以险隘。
②遇昧,糊涂。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人不远千里,将有为乎?③冒,冒犯。
昧死以闻。
20【氓】民,百姓。
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民。
(我们这地方虽然远离京师,但我们也是天子之民。
)
21【縻】①束缚。
②拘禁,拘留。
余羁縻不得还。
22【靡】①倒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退却,败退。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③无,没有。
例1、号呼靡及。
例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④浪费,耗费。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23【慜】担心,忧虑。
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
(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
)
24【名】说出,说明。
莫名其妙。
25【牧】统治,治理。
例1、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2006天津卷,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
”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例2、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2011山东卷,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
强力禁制。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