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创业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90后餐饮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创业,一直是多少餐饮从业人心中的梦,而很多90后勇于尝试预示他们成功了。
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90后餐饮自主创业而成功的励志故事,欢迎收藏哦。
90后餐饮创业故事篇1餐饮连锁创业故事:90后美女开米线店敢冲敢干,借钱也不愿做被束缚手脚的战士“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现在就能看到50岁的我是什么样,我不甘心。
”晓明说话时眉头紧锁,仿佛是位被缚住手脚的战士,“一些企业伸出的橄榄枝有时就像绳索。
我想自己开一家餐馆,当老板多酷!”就这样,晓明拉拢了两个朋友开始选址、办证,三人借了七八万元的启动资金,米线店开起来了。
现实给梦想放了个COMBO ,梦想太遥远再提开张那天,晓明边摇头边说“很傻很天真”。
三人大眼瞪小眼,顾客十有八九都被他仨的热情和店里的冷清给吓跑了。
一天只卖了三碗米线。
这样持续了近乎半个月。
势头不对,晓明便琢磨起团购。
之后几天,团购不但没给店里拉来新顾客反而使老顾客依赖上了团购,卖出的米线也毫无利润。
这对还在亏损的小店无异于晴天霹雳。
晓明觉得不能耽误朋友:“我说店里生意不好你俩别跟这耗着了,开玩笑要把他俩炒了,独揽大权。
三天后他们一去一留,小店就剩俩人了。
”晓明微笑背后依稀能看到那些日子她挣扎的内心,“不知道怎么办,梦想被一棒打下了万丈深渊”。
别处取经,搭上餐饮O2O快车“有天挺晚路过西直门,有家拉面店里人还不少。
当时恨不得在他门口发我的传单了,我真觉得我家米线一点不差。
”晓明进店要了碗面,“我不为吃,就要看它凭啥火。
这次让我摸着门道了,结账时服务员问是不是我们店’开桌’会员,我当时有点懵。
”晓明指着手机里一款叫‘开桌’的APP说:“服务员说用它能便宜。
我马上下载了用它结账,一碗15的拉面省了3块。
回去在网上搜开桌,本以为是个类似团购的东西,看到还有商户端后就给开桌客服打了个电话。
”晓明在客服的指导下开通了开桌店。
“这是一个餐饮O2O大平台啊,加入开桌后在美食地图里能看到我的米线店,附近用开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90后大学生创业奋斗事例90后大学生创业奋斗事例一一道龙虾月入50万! 陈小虾炼成记在四川、重庆等其他西南地区,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习惯,而小龙虾则是当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龙虾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个月,陈竹旺和李沅埙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陈小虾的名号打出去就看这三个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陈小虾在绵阳涪城区正式开业了。
开业没多久陈竹旺就带着他部分团队去了成都、南京、武汉等一些做小龙虾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断调试陈小虾的口味。
品类也由开业最初的7道菜变为了现在的15道菜,不仅增添了新口味还加入了新菜品。
对于做餐饮的老板来说,除了产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李沅埙告诉我们,他们店铺里的虾子都是由陈竹旺亲自到市场上去挑选,下锅之前还要清洗三遍。
洗虾子的过程,只要消费者愿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对于食品安全这一块我们十分重视。
为了配合吃虾子旺季的到来,陈竹旺和李沅埙还带领着他们的团队在绵阳当地高校举办评选校草活动,在当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响。
利用电台、网络,微信进行推广、活动策划、话题引爆这应该是陈小虾做的十分到位的一点了,店铺经常会结合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举办一系列的落地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四川电视台绵阳电视台等美食栏目前来录制专题节目。
他们清楚的知道,培养粉丝的粘连性是需要真实互动.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对于陈小虾品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李沅埙告诉我们这应该和他们工作经历相关,陈竹旺以前是做活动策划执行的,脑子很活泛,我是当兵的,所以执行力很强。
这样默契十足的配合对于才开始创业的一对年轻人实属不易。
小龙虾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对于陈竹旺和李沅埙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两兄弟起早贪黑的去市场挑选虾子,买菜,和掌勺师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训团队,学习管理,李沅埙甚至开始学习做小龙虾,不懂不怕,但干了就要钻进去,餐饮要求就是精细,我知道我们能做的更好。
开业的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40万元,这让他们兄弟二人十分振奋,在龙虾旺季的三个月里,校草陈小虾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平均每个月50万的销售额。
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例子3篇9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例子一:黄安新:80后云财雅思教育培训校长的创业故事黄安新,一个来自江西的阳光大男孩儿,从云南财经大学一毕业就扎根市场自主创业。
他是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早期受益者,在教育服务市场里摸爬滚打五六年,已经在行业内小有名气。
大学毕业就创业黄安新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偏偏对教育最有兴趣。
抓住某机构在校园招聘兼职的机会,黄安新在大二时就成为了大学生拓展训练的校园代理。
开朗的性格,富有号召力与感染力的授课风格让他很快成为人气教练,积累了最初的教学经验,也在心里暗自埋下了当培训师的职业种子。
此后,黄安新自学考取了体验式中级培训师中级职称、团体心理培训师高级职称。
为他的培训师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1年,黄安新大学毕业,正值国家大力推行大学生创业,于是,他一个人去注册了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时听说经开区的创业大厦有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就把公司开到了经开区。
回想起公司成立之初,黄安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创业大厦给的条件非常好,50平米办公室,办公桌、电脑、饮水机都是免费配套的,网络也不用交费。
初尝创业的艰辛解决了基础配套的问题,黄安新轻装上阵,和同学一起开始做起企业培训,却遭受了市场的当头一棒。
很多企业做培训都会选择教育经验丰富的培训机构,尤其是给大企业做过培训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培训机构,他们的眼光总是不信任的。
没有经验,是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共同面临的困难,但黄安新并不气馁,而是一家一家地问企业要不要培训,挨家挨户地推广自己的培训产品。
幸运的时候,别人和我多聊两句,大多数时候是被直接拒绝。
黄安新几乎跑遍了昆明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却收获甚微。
跑几百家才有1家做培训。
黄安新说,但只要有1家做培训,黄安新就投入100%的热情和责任心去做好它。
1年多的时光,黄安新逐步摸索企业经营的方向,积累了作为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初期经验。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012年,母校云南财经大学要找机构合作开办雅思培训,黄安新的企业成为云南财经大学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创立了云财雅思品牌。
9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创业路上充满艰难,成功背后隐藏辛酸,每一份创业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新时代的年轻人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创业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相关文章。
9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1草根90后做校园折扣社交平台V够(Vgool)获60万种子投资校园市场近期相继报出融资消息,很被资本看好,创业者也纷纷在校园上展示拳脚,小麦公社做校园物流,11点11分盯向校园社交,合拍校园打造校园自媒体平台,宅米做本地生活服务平台、8天在线做校园便利店,猎云网近期关注的V够(Vgool)想以约校友+商户折扣切入校园市场,打造高校生专属社交消费平台。
V够(Vgool)是一款专注服务高校生的社交消费应用,主要功能是约校友+商户折扣信息、会员卡免费办理,一方面用户通过vgool”凑份子“功能约校友组建校内活动,享受更低的商户折扣,人数不同折扣不同,将消费于社交相结合,为学生扩展校友群。
另一方面提供高校周边商户的VIP特权,用户通过应用可查看到附近餐饮、娱乐、培训学习等商户的会员折扣优惠信息,用V够(Vgool)预定餐厅、KTV等商户的包间或到店点餐,在消费时可以享受更多优惠,并且提供各种商户的会员卡免费办理,为学生提供无需团购预约的折扣。
V够(Vgool)(安卓端、IOS端)正式上线于2014年12月,上线最初只在华北电力大学试点运营,当时正逢学校期末考,大多学生已考完回家,周边商户消费减少了70%,团队进行在12月、1月份进行了3期下载送千元外币、抽奖、送礼品等活动。
最终取得vgool上线两星期获得进千用户,交易额达数万元的初期地推效果。
期间团队参加了精一孵化器举办的圣诞创业大趴,在路演活动中获得秦君和李汉生60万种子投资,还获得了现场人气奖10万现金。
说到V够(Vgool)CEO邹光华,猎云网认为,他绝对是90后草根创业者的代表。
邹光华是一个93年广东男生,现是华北电力大学大四学生。
小学时捡过废铁换零食、中学在学校卖过泡面、辣条,并不是家庭条件多么窘迫,只是这位学霸想自己有些零花钱。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第1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开网店不是闹着玩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面对种种质疑和不理解,方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给周围的人看看。
“第五天的晚上,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七八点钟,突然一个顾客跟我交谈起来。
”说起第一笔生意,方正突然兴奋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那名顾客很爽快,简单问了几句尺码大小之类的问题,就提交订单付款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第2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在方正看来,自己经营网店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最大的秘诀就是口碑。
除了衣服质量以外,服务也是关键。
如今网上的商家良莠不齐,消费者经常会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网购心存芥蒂,而方正则尤其重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一旦有买家反映质量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去解释道歉并检查自己的产品,服装产品他是严格把关滴!第3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禹化普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第4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方正的网店收益在逐渐增加,最高记录是时候他是月赚近2万元,而且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中。
第5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2023年3月初,方正注册了网店。
一个跟时尚完全不太搭边的男孩,开始把握女装的市场定位和潮流趋势。
方正说,网店筹备初期,他会时刻关注一些风向标似的杂志和网站。
“看看流行的服装款式,以及畅销的款式,在货源寻找的时候有独特眼光。
”第6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
“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90后女生创业成功案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走上了创业之路,成为了创业领域里的佼佼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90后女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让你看到她们的成功秘诀,也让你感受到她们的勇气和决心。
一、连峰——想法创造价值的女生连峰是一位90后女生,因为对3D打印技术的喜爱和热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她创立了一家名为“乐玩云”的公司,致力于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生产各类玩具和模型。
连峰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起初刚创业的时候,她面临了资金和技术问题,但是她始终保持着对创业的激情和信心。
她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新融入其中,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
乐玩云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销售额不断攀升,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连峰的成功教会了我们,想法可以创造价值,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实现梦想。
二、朱珺叶——让自己专注的女生朱珺叶是一位90后女生,她创立的“七只猪创客空间”被称为中国最有创意和最专注的创客空间之一。
她创立的基于创客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脱口秀体验馆”更是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成为了中国的首个脱口秀主题家庭娱乐场所。
朱珺叶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她坚信成功离不开自己的专注。
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七只猪创客空间”的经营和管理上,不断完善和创新空间内的服务、活动和展览。
此外,她还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深深地融入到了“脱口秀体验馆”中,让客户通过创意和表演来释放自己的热情和创意。
这种“思维与体验”的结合,受到了市场的重视和认可。
三、王欣——收获颇丰的女生王欣是一位90后女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WithCoco”,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健康美味的餐饮服务。
王欣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奋斗和磨练,但是她始终坚信:“如果不为自己而努力,那一定是为别人而努力。
”王欣将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品牌一直延续到了“WithCoco”公司的每一处细节中,从食材的选购到存放、烹饪、摆盘,再到整个团队的服务和精神,她都非常注重。
90后农村女生创业故事创业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还对新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后者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90后农村女生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90后农村女生创业故事1:90后农村女生创业故事“为了调整配方做出好吃的快餐,几个月里她吃掉了2000多个鸡腿……”说起23岁的平度农村女孩魏雅静,同事们被她的执着所折服。
两年前魏雅静大学毕业后开始自主创业,两年时间里她做过酒店服务员、当过送餐工、包子工,后来自己开包子铺,而就在去年3月份,她倾尽所有积蓄开了一家做鸡米饭的快餐店,不到一年时间就卖出了6万份,赚了近30万元。
由于她家里条件不好,深知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不容易,所以每卖出一份快餐,她就拿出一毛钱的利润资助贫困学生,一年时间内她捐出了6000元钱资助了6名贫困小学生。
创业 90后农村女孩年赚近30万魏雅静今年23岁,家在平度崔家集镇魏家村,可谁也没想到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普通女孩靠着经营快餐店年赚 30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魏雅静的这家快餐店位于平度市区,是在2013年3月份开始营业,而一年时间里,她就卖出了六万份。
“说实话,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说起此事,魏雅静还显得有些害羞。
2012年,她从青岛一所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与千千万万刚刚走出校园的普通大学生一样,魏雅静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但是她心里却怀着一个梦想。
“洋快餐卖遍全球,有很多大品牌,我就是学的餐饮,也希望能创造出一个中国快餐的大牌子。
”魏雅静说,就在上学期间,她都会到一些酒店、快餐店打工、而毕业之后她还当过送餐工、做过包子工。
由于本身就是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魏雅静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打工中结合实践,不断摸清了餐饮业的经营方法。
“2012年年底,我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包子铺。
”魏雅静说,由于自己的堂哥也经营着多家包子铺,所以从进料、配方等多个方面,她能得到堂哥的帮助。
90后ceo余佳文的创业故事余佳文,(超级课程表)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90后创业者。
由其团队开发的超级课程表已获得三轮融资,分别来自于2012年8月,超级课程表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2012年12月,超级课程表拿到了第二笔天使投资;2013年6月,超级课程表获得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
超级课程表是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校园应用。
通过该软件可以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快速录入课表到手机。
刚满年23岁的余佳文来自广东,是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发表演讲年纪最轻的一位嘉宾。
同时,也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我的梦想是来阿里巴巴当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和阿里套完近乎,戴着黑框眼镜,歪着肩的余佳文,开始用一口带着广东腔的普通话,语速飞快得讲起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源于一次反抗“今天教育特别不人性化,因为总有老师学校给我们设定好自己的课程。
”余佳文说,“我一直希望有自己的课程表,我需要改变这个事情。
”从高中就开始写程序的他,是一个有7年资历的老程序员。
于是就有了一款他自助设计的“超级课程表”APP软件。
“这是一款由个人需求拓展到用户需求的产品。
”他说。
打开超级课程表的页面,“快速导入课表、校园蹭课神器、下课聊社区、烂笔头、传纸条、考试倒计时”六项内容以漫画的形式展示。
“想去旁听,用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速复制同学的课程表,想要认识新同学,传纸条嘛,你懂的。
”余佳文眉飞色舞得做起介绍。
身边同学下载使用后,成为每天必玩的软件,这让他嗅到了商机。
但当他兴冲冲拿去给学校老师看时,却碰到了钉子。
“学校老师看了一下,说一个课程表而已,这个能赚什么钱。
”但后来的结果,肯定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
目前,超级课程表累计用户已超过3000万,并且每小时可新增1000个以上用户。
去年2月,“超级课程表”开始面向全国布局,目前已经覆盖1000多所高校。
创业路上“人生何其痛苦”虽然现在的余佳文,可以谈笑风生,甚至调侃自己的“草根”逆袭的经历。
90后的创业之路
每天我们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不管是否有意与无意接收,我们主观上是想利用空余的时间看到新鲜有趣的信息,既然它们存在,就是有理由的,暂且不问理由是否正当,好奇心驱着我去了解那些信息的制造者。
一个偶然的朋友聚会上,有幸与一个玛咖产品的微商聊了起来,小李是一名90后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每天八小时,一周六天,工资2000多元,以她的生活根本不够开支,每天在公司受指使,四个月后小李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离职而去。
再去找工作又碰了一鼻子灰。
一怒之下,决定自己创业。
一开始想开个店,但要找门面,但装饰,找货源,后期要调换货,每月还要交水电费,根本不适合初入社会的姑娘去经营,成本太大,风险还高,发现传统的创业方法,难以开创出自己的新人生,淘宝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深入观察之后发现,淘宝红利期已退,已经是大品牌的天下,小品牌无流量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辗转到热闹的微商上,创业门槛不高,行业还处于红利期,符合自己的兴趣,能握着手机就把钱赚了,当再次选择产品时,又犯难了,不知道什么好销,选择面膜吧,朋友圈中大都是面膜类的护肤品,从业者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利润严重下降,负面新闻还不少,这是一个过剩的行业,大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
后来相继看了儿童用品,生活家居用品,都不是很理想,儿童用品市场范围小,生活家居用品都已经常态化,行业成熟,消费者消费习惯固定。
且利润不是很好。
继续考察了很多产品。
偶然间了解到保健品,国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那次正好云南旅游,接触到了以前未曾听过的玛咖,一了解眼见大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却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却有超越我们想象力的能量,所以别让自己的无知和经验禁锢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这是创业以业第一次大的感悟。
豪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家知名品牌吉咖。
他们家的产品品质过硬,有QS、GMP等国家权威伪证。
毕竟我是卖到朋友圈的,这样的品质保证,我不会愧对于朋友。
卖的是良心呀,而且确实效果不错。
他们的父母吃了后睡眠质量提高了,更年期综合症得以改善,女性朋友调节内分泌失调、改善月经不调,紊乱、痛经、脸色无光、气色差等状况。
男性朋友可以抗疲劳,恢复体力,又可以努力工作赚钱了。
回头客越来越多,而且感谢我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产品。
吉咖玛咖也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我。
无论产品知识,营销培训,业务奖励都挺给力的。
但我依旧相信是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梦想,才走到今天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
虽然每个月能收入三万左右,但我还是很勤奋的哦。
回想起刚离职创业的时光,感觉很有成就感,一种经历了选择、辛辛苦苦点屏后的幸福。
若真的论辛苦,那只有经历才能深知其中的滋味。
吉咖玛咖给了我的生活。
为我的吉咖生活,为我的创业梦想点个赞吧。
我们应该给这样一群年青人点赞,他们怀有梦想,辛苦制图,绞尽脑汁写文案,尽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纷扰。
但更肯定的是他们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世界那么大,在网就能看看,点点就能购物。
小李的吉咖还给周围人还来了健康。
祝他们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