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6.1《密度》自测题(无答案)(新版)上海教育版
- 格式:doc
- 大小:210.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物理《密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的是 (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温度.2。
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 ,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则瓶内剩余气体( )A .质量减半,体积减半,密度不变B .质量减半,体积不变,密度不变C .质量减半,体积不变,密度减半D .质量减半,体积减半,密度减半3. 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丁四种量筒,规格见附表.现要求通过一次测量,尽可能精确地量出100g 的煤油,应选用那一种量筒( )A .甲B .乙C .丙 D .丁4. 一个质量为0.25 k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 质量是1.5kg 。
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 , 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 1.0×103kg/m 3B.1.16×103kg/m3C. 1.75×103kg/m 3D. 1.2×103kg/m 35. 用一根质地均匀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后,粉笔变短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粉笔的质量变小B 、粉笔的体积变小C 、粉笔的密度变小D 、密度不变 6. 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 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dm 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 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 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 小华用餐时看到碗里清汤的汤面上漂浮着少许花生油。
花生油能浮在汤面上的原因是( )A 。
花生油的温度高于汤水的温度B .花生油的体积小于汤水的体积C .花生油的质量小于汤水的质量D .花生油的密度小于汤水的密度8. 如下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若V甲= 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6.1密度同步练习1.下列各物理量中,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A.质量B.密度C.重力D.电阻2.超市出售的袋装大米包装上所注明的计量单位是()A.牛顿B.千克C.帕斯卡D.焦耳3.小明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水 1.0×103水银13.6×103冰0.9×103松木0.5×103煤油0.8×103铜8.9×103酒精0.8×103铅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D.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4.有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特性,下列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A.压强B.浮力C.密度D.压力5.用铝、铁、铜和铅(已知ρ铅>ρ铜>ρ铁>ρ铝)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块,其中质量最大的是()A.铝块B.铁块C.铜块D.铅块6.下列物体的质量,跟体积为50米3卧室中空气质量最接近的是()A.一本书B.一位婴儿C.一位成人D.一头牛7.在下列物质中,密度与人体密度最接近的是()A.软木B.水C.铝D.铅8.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A.0.02千克B.0.2千克C.2千克D.20千克9.对于同种物质,根据ρ=可知,物体的()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体积越大,密度越大D.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不变,密度也不变10.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
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选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0.2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ρ水<ρ盐水)1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被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盘。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1密度》同步测试题有答案1.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密度的定义式为,密度的国际单位是,读作。
3.一质量为2千克的固体,将其运到月球上后,其质量,如果它熔化后变成了液态,其质量;给此物体加热,其密度。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一瓶500毫升的纯净水,其中水的质量为千克,水的密度是千克/米3,它表示;饮用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为克,密度为克/厘米35.某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若V甲=V乙,则m甲m乙;若m甲=m乙,则V甲V乙。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的关系是(选填“>”“<”或“=”),其中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8.9.金属块质量为54克,放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中浸没后,水面上升到60毫升处,这块金属的体积是厘米3,密度是千克/米3,可能是制成的。
物质密度(千克/米3)冰0.9×103铝 2.7×103铜8.9×103煤油0.81×10310.如图所示,液态的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可见,凝固后蜡分子间的距离,蜡的密度,而蜡的质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12.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利用若干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铜块和天平等器材进行了实验。
他将铝块、铁块或铜块放置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左右盘中,研究过程如图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比较图(a)或(b)可知:。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1密度》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重力D.体积2.一块木块切掉一半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重力B.体积C.密度D.质量3.下列实例中,属于密度知识应用的是()A.用金属铝制作电饭煲的内胆B.用钛合金制作天宫一号部件C.用多股铜线绕成较粗的电缆D.用钢铁制作地铁列车的导轨4.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B.用塑料泡沫制作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C.用水冷却发动机D.用铜丝做导线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D.铝锅、铝勺的密度一样大6.下列物体的质量,跟体积为50米3卧室中空气质量最接近的是()A.一本书B.一位婴儿C.一位成人D.一头牛7.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铅球、铜球和铁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水杯里后,再将三水杯装满水,且无水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已知ρ铅>ρ铜>ρ铁)()A.放铅球的水杯盛水较多B.放铜球的水杯盛水较多C.放铁球的水杯盛水较多D.三个水杯盛的水一样多8.某一个容器最多可以装质量为1千克的水,通过查下表可知,用它一定能装得下1千克的液体是()物质密度值(千克/米)盐水1030植物油900酒精800汽油700A.盐水B.植物油C.酒精D.汽油9.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 称作密度。
水的密度为 千克/米3。
2 千克的水全部结成冰后,体积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已知 ρ冰=0.9×103 千克/米3)10.冰的密度为 0.9×103 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上册物理 6.1 密度 同步测试1、某一物体的质量是2.7×104kg ,体积为10m 3,则其密度为 kg/m 3,若把该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块铁块分成三等份后,每一小块的密度是原来铁块密度的( )A 、3倍B 、1倍C 、31倍 D 、无法判断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的密度大B 、一滴水的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C 、一滴水和一桶水密度相同D 、一滴水的质量比一桶水的质量小 4、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m=V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 .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C .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D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5、如图所示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盐水、水、煤油、水银四种液体,液面高低如图所示,其中装煤油的是(ρ水银>ρ盐水>ρ水>ρ煤油)( )6、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 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
则( )A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B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C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m 0D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m 07、一个空瓶质量是500g ,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g ,若将水倒净装满油,总质量为840g ,则这种油的密度是( )A、0.85×103kg/m3B、0.21×103kg/m3C、0.68×103kg/m3D、0.93×103kg/m38、阿基米德采用排水法解决了王冠掺假问题,现有一个金和银做成的王冠,用排水法测量出其体积为56.9cm3,若与王冠质量相同的纯金块和纯银块的体积分别为52.5cm3和96.5cm3,则王冠中银的质量和金的质量之比为()A. 1:8 B. 1:9 C. 1:10 D. 1:119、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用甲物质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球,在右盘放入5个用乙物质制成的体积相同的球,且左、右盘中每个球的体积也相同,天平平衡,设甲物质密度为ρ甲,乙物质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为()A、5:3B、3:5C、1:1D、5:910、能装下1kg水的瓶子,用它能装下1kg的()A、酒精B、汽油C、盐水D、煤油11、球雕刻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1.2密度的计算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共24分)1. 质量约为千克的物体是A. 一张交通卡B. 一位初中生C. 一升水D. 一只鸡蛋2. 如图所示,答题时所用的一支黑色水笔的质量大约为A. 克B. 克C. 克D. 克3. 下列各物理量中,能用于鉴别物质的物理量是A. 密度B. 质量C. 重力D. 热量4. 下列物质中,其密度跟人体密度最接近的是A. 空气B. 水C. 铁D. 水银5. 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 重力B. 质量C. 体积D. 密度6. 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 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 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7. 水结成冰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 密度B. 体积C. 质量D. 比热容8. 在一瓶水温度降低的过程中,这部分水的密度A. 一定不变B. 可能变大C. 一定变大D. 可能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24分)9. 铜的密度为,单位读作,它表示铜的质量为千克。
平时我们常说铜块比泡沫塑料重,或者说铜块的质量比泡沫塑料的质量大,显然,这是将相等的铜块与泡沫塑料相比较而言的。
10. 冰的密度为,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为。
当水凝固成冰时,质量将,体积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1. 冰的密度为,若千克的冰熔化成水,其不变,变小。
(均选填“质量”、体积”或“密度”)12.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种物质的,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它们的体积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则组成这两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13. 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倍,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质量之比为,重力之比为。
14. 一个玻璃瓶最多能装入千克的水,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
用此玻璃瓶最多能装入千克的酒精(酒精的密度为)。
6.1 密度(实验篇)上海各区模拟试题一、实验题1.请利用图所示实验器材,结合初中物理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测取完整鸭蛋密度的一种方法。
要求说明:(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需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工具测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实验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测量,应该测___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选择___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选填“相同”或“不同”)。
“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主要实验器材有量筒、___、烧杯、待测液体等。
3.“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实验中需用量筒测量物体的_____;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当甲物体处于____状态时(选填“静止”或“向左加速运动”)二力的关系,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牛。
4.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要多次测量不同体积同种物质的质量,并选择______物质进行多次实验。
5.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通常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测量非规则物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
6.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要选择_____物质进行多次测量(选填一种或多种)。
7.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实验中用_____测物体的质量。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应先改变______进行研究,为了得出普遍规律,还需进一步改变_______继续探究。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1密度》同步测试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C.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关于物质的密度ρ=mV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3.将一块木板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下列关于两段木板的物理量的大小相同的是()A.质量B.体积C.重力D.密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铁块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放在月球上,密度不变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由ρ=mV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5.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A.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大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C.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6.质量是的一种属性,不论是固体、体,还是体都有质量。
质量不随物体的、、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而改变。
质量的国际单位为。
7.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
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1)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 体积为50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克。
9.三个实心的铅球、铜球、铝球相比较,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球的质量最小;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球的体积最大,球的体积最小。
(已知ρ铅>ρ铜>ρ铝)10.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的是,试管B中装的是,试管C中装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6.1密度》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当只把重物浸入水中时,量筒内水与重物的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内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A.mV0B.mV2−V1C.mV2+V1D.mV2−V1−V0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体积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b.用电子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d.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abcd B.bcad C.abdc D.abcd3.利用电子天平和量筒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电子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电子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4.晓亮同学在做“测量色拉油密度”的实验中,有以下操作:①测量出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质量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量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③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色拉油的体积④把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最佳的操作顺序应是()A.④②③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5.量筒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间接测量。
测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体积时,可以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下读数V1,然后用细绳拴紧小石块小心地到量筒内的水中,记下读数V2,则小石块的体积V=。
读数时,视线要和凹液面的最低处。
6.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密度
姓名: 班级
一、填空题(1至3题每空1分,4至7题每空2分,共30分)
1、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大小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 。
定义公式可表示为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读作_________。
2、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为0.5千克的冰完全熔化成水,质量为 千克,体积为 米3。
一根圆柱形木棒,密度为0.6×103
千克/米3
,质量为1.8千克。
锯掉1/3后,剩余木棒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千克,密度为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4、三个实心的铜球、铁球、铝球(ρ铜>ρ铁>ρ铝),当它们体积相等时,_______球的质量最大;当它们质量相等时,_______球的体积最大。
5、一个玻璃瓶最多能装入1.6千克的酒精,酒精的密度是800千克/米3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_____米3
,用此瓶____________装入1.6千克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 6、用铝制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实心球,大球的质量为1000克,小球的质量为400克,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 ,体积之比为 ______ 。
7、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同样规格的三支试管中,如右图所示。
试管B 中装的是_______,试管C 中装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8、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
A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 、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 、铁的体积比木头小
D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9、对密度公式ρ= m
v
的正确理解是(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10、下列各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A 、力
B 、体积
C 、质量
D 、密度 11、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这支蜡烛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12、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铜球、铁球和铝球(ρ铅 >ρ铜 >ρ铁 >ρ铝),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铅球
B 、铜球
C 、铁球
D 、铝球
13、把一小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
千克/米3
)的杯中时,从杯中溢
出8克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
A、大于8克
B、等于8克
C、小于8克
D、无法确定
14、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A、1:3
B、3:1
C、2:3
D、3:2
15、质量、体积都相同的铜球和铝球(ρ铜>ρ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球一定都是实心的
B、两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C、铜球一定实心,铝球可能空心
D、铜球一定空心,铝球可能空心
三、计算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4分,第19题6分,第20题6分,共26分)
1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135千克,体积为0.05米3,该金属的材料的密度为多少?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常见金属密度表(千克/米3)
17、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求
⑴冰块的体积。
⑵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融化成水,水的质量多大?
18、如下图所示,在上海举行的自行车展览会上,小明发现制成赛车的车架有各种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若一付车架的体积约为0.5×10-3米3,最轻的车架质量为多大?
19、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约有4000毫升,假如一个正常成年人在体检时,从其体内抽
取20毫升的血液,称得质量为21.1克,则该成年人体内的血液共有多少千克?
20、一只瓶子的质量为0.25千克,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75千克。
把水倒掉,在瓶内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0.65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四、实验题(第21题2分,第22、23题各4分,第24题8分共18分)
21、如下图所示仪器的名称叫 ,物体的质量为 克。
22、小雪同学买了一件工艺品,但不知究竟是什么金属制成的。
于是她用天平和量筒对工艺品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请结合右图所示,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测量,并与金属密度进行比较,发现这件工艺品可能是用 金属制成的。
常见金属密度表(千克/米3
)
铝 2.7×103
钢铁 7.9×103
铜 8.9×103 铅 11.3×103
金 19.3×103 银 10.5×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23、如图右所示,某同学在做测量金币密度的实验中有以下步骤:
A.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金属块的质量(克)
水的体积(毫升) 金属块和水的 体积(毫升)
金属块的体积
(厘米3
)
金属块的密度
(千克/米3
)
162
20
仪器上的游码示数
B.将10枚相同的金币放入量筒中,测出水面升到的刻度V 2;
C.将10枚相同的金币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 ;
D.计算出金币的密度;
E.算出10枚金币的总体积。
⑴以上操作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⑵10枚金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枚金币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金币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
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
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
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三 甲物质(液态) 表四 乙物质(液态)
表一 甲物质(固态) 表二 乙物质(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