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朴素逻辑题目的突破口
- 格式:docx
- 大小:32.11 KB
- 文档页数:3
2018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朴素逻辑提升大法:代入排除法》【导读】朴素逻辑属于必然性推理,但其是必然性推理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因为其他的必然性推理题目主要以公式为主,只要把公式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其实难度并不大;而朴素逻辑没有公式和固定的模式可循,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对题干的分析确定解题方法,找到突破口,用最快的时间确定正确答案。
带入排除法就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解题方法,这一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较大的提升解题速度。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甲、乙、丙、丁是思维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经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的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1.题干分析:代入排除法在朴素逻辑中一般使用于题干和选项信息丰富且比较确定的题目,在本题目中,甲乙丙丁对应四种艺术家的类型,而ABCD四个选项也分别是甲乙丙丁所对应的艺术家身份,所以首先应该考虑看是否可以应用代入排除法。
2.解题思路:这道题目主要应用代入排除法中的排除法,根据四个条件去逐一排除选项。
【中公解析】B:根据题干所列四个条件,第(1)个条件,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根据这个条件,可知甲和丙都不会是歌唱家。
那么检查选项,A 项提到“甲是歌唱家”,C项则提到“丙是歌唱家”所以可以排除AC选项,第(2)个条件,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可知乙不是画家,乙也不是作家。
D项提到“乙是画家”可以排除D,答案只能选择B项。
拿到这道题目的时候,由于我们惯性思维,很多同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题干往选项推,即便是运用列表法去做题目,也是比较费时间的,而如果可以应用带人排除法,这道题可以在20秒左右解决,所以带入排除法的应用非常重要。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朴素逻辑解题技巧对于考试当中必然出现的,要学会总结方法和技巧才可以帮助自己拿到能多的分值。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给大家总结下朴素逻辑的重难点,希望对考试有所帮助。
朴素逻辑在解题过程中常用两种方法排除法和假设法。
其中,排除法适用于题干选项相对全面,内容简单易推的题目。
而当题干特征较多,推理复杂选项又不够全面时,排除法的局限性不言而喻,此时假设法的使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假设法主要适用于真假话问题,前面我们在学习命题时已经接触过了真假话问题,主要介绍的方法是找矛盾。
假设法,顾名思义,通过假设某个条件正确或错误,代入题干,依据假设进行推断,如果没有出现矛盾,则假设正确;反之,假设错误。
【例1】已知甲乙丙丁四辆车的颜色分别是白银红蓝,大家对各自的车的颜色的描述分别有一下对话:甲说:乙车不是白色的乙说:丙车是红色的丙说:丁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个人的车有一辆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真话。
现以丁的话为依据,哪项是可以正确的。
A乙车是白色,丁车蓝色 B.乙车银色,丁车蓝色C.丙车是红色,乙车是银色D.甲车是白色,乙车是红色读题分析,题干给出信息相对不是很确定,而选项信息也不够全面。
无法使用排除法进行解答,故尝试假设法来解题。
首先选择假设突破口,题干信息以丁的内容为依据,丁说三个人红有红色车,且此人说真话,则我们在选择假设条件时应该是含有红的内容为突破口。
观察其他三人的描述,确定以乙的描述为假设条件。
即假设乙的描述为真,则确定乙车应为红色,且其内容为真,丙车为红色,此时产生矛盾,可以确定该假设错误。
故假设的反方向成立,也就是乙的描述为假,乙车非红色,丙车也非红色。
那么丙的描述也为假,即丁车是蓝色,综合可知,甲车为红色。
可以推出乙车不是白色,而是银色。
故甲、乙、丙、丁四辆车的颜色分别为红、银、白、蓝,故答案选啊B。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对以上知识进行认真学习与应用,希望对大家对朴素逻辑部分的学习有帮助,祝各位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8国家公务员“突破”重阻,拿下行测朴素逻辑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可以说是每年的必考点,而朴素逻辑又是必然性推理的必考点。
虽然题量不大,但是通常难度较高。
也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公认的难点。
很多同学无法找到解题思路,对于这一部分的解答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毫无头绪。
所以如何在拿到一道题目能够迅速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朴素逻辑的讲解我们也将找突破口视为最核心的解题思路。
掌握朴素逻辑题目的寻找突破口的方法,是进一步解题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告诉大家如何寻找突破口。
1.突破口一:关联项朴素逻辑常见的一种解题突破口就是关联项,所谓关联项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最多的元素,或者出现最多的维度。
对多个关联项的句子进行推导,就能够得到解题的思路。
本题题干中,观察发现出现次数最多元素就是行政管理4次,另外,安保也出现了3次,也是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也要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关联项。
【例题1】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
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保安。
已知:(1)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保安;(2)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3)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4)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5)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中公解析】C。
首先从关联项行政管理入手,张不做行政管理,王不做行政管理,李不做行政管理可以直接得知赵做行政管理,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再根据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而且赵做了行政管理,可以得知张做了研发,排除A项,选择C。
上题解释了何为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那么通过下面的例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出现最多的维度:【例题2】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
2018国考行测技巧:一招搞定朴素逻辑
在
的
测查中,朴素逻辑是历年必考内容。
朴素逻辑主要测查考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往
往题目会给出各种条件和人物、地点、事件和数据等,要求考生根据彼此相互联系的各种
条件进行适当的推理,回答相关的问题,与必然性的其他知识不同,不需要运用专门知识,该类型题主要考察思维能力。
然而,想要可快速解题依然并非意识,中公教育专家在本文
为大家介绍一种在解答朴素逻辑题目时必须要把握的思想,就是寻找突破口,一旦找到做
题的突破口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目标。
所谓寻找突破口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常见的突破口有以下两种:
例1: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
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3)紫微镇既不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4)落霞镇没有木塔;(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
A.落霞镇
B.荷花镇
C.浣溪镇
D.紫微镇
在本题中,我们发现,“荷花镇”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那它就是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
荷花镇与落霞镇、浣溪镇、紫微镇不相邻,荷花镇只能在两端,第一个镇或第五个镇。
则
荷花镇紧邻古井镇,根据(1)和(3),古井镇紧邻浣溪镇,根据(2),浣溪镇紧邻落霞镇,最
后是紫薇镇,根据(4)(5),落霞镇没木塔,不是排在第四,则落霞镇应是排在第二,则正
确答案选择A。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万变不离其“三”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朴素逻辑可谓是行测科目中的必考题型,往往是题干信息条件多,杂乱无章没有固定方法,导致同学们无从下手解题,并且在2017年国考中,还出现了一题五问的朴素逻辑题目,难度陡然提升,但学习方法要以不变应万变,方可在变化创新的考题中游刃有余取得高分,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一起来夯实基础,重点来了解朴素逻辑的三大常用方法。
技巧一:代入排除法。
适用题型:题干不好直接确定相对关系,但选项所给对应信息比较全面。
注意:代入排除法相对是最简单最省时的方法,且特征也最明显,所以能用必须优先用此法。
例题: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房间里,分别住着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A.英国德国韩国法国B. 法国英国德国韩国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D. 德国英国韩国法国【答案】C。
中公解析:由于选项明确给出了按照房号大小,各房间所住人的国籍,故用带入排除法。
结合第①句话和第④句话可知韩国人的房号大于德国人,并且他们不能住一起,故排除A、B选项。
再由第③句话可排除D选项,故答案选择C。
技巧二:假设法。
适用题型:真假话问题,且题干中无矛盾关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逻辑题如此烧脑,该如何克服行测中的逻辑题就是那么朴素的烧脑,看着简单做着绕,错了还不知道怎么闹,想要游刃有余有技巧,推理规则get到。
逻辑考点那么多,假言命题老爱考,那就拿它来开刀!假言命题是判断支命题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也就是区分,到底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牢记,任何时候都是充分条件推向必要条件。
比如:(1)下雨了,外面地湿了。
下雨就是充分条件:下雨,外面一定地会湿。
(2)报名了,考试了。
报名就是必要条件:报了名不一定就考试,而要想考试,需要先报名,报名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换句话说:下雨——>地湿,报名<——考试。
考生们无须纠结于到底该怎么区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对于假言命题而言,只要搞清楚哪些关联词表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即可。
比如:(1)如果A那么B。
(2)只要A就B。
(3)要想A就必须B。
此时,A就看作充分条件,A——>B。
再如:只有A才B。
(2)除非A否则非B。
(3)没有A就没有B。
(4)A是B的基础;A是B的前提;A是B不可或缺的条件。
此时,A看作必要条件,A<——B(或作:B——>A)。
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1)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
(我看见——>分辨黑白)(2)只要你把我捧在手心,我就是你的优乐美。
(捧在手心——>优乐美)(3)只有遇见你,我才有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遇见你)(4)除非你逃课了,否则你不会挂科。
(挂科——>逃课) 另外需要注意了,A——>B,等同于,非B——>非A。
换句话说:如果你爱我,就娶我。
可以换成,如果你不娶我,就是不爱我。
难么,考试怎么考?命题之间的转化要分清。
判断正误试一试:题目:如果男人有了钱,就容易变坏。
(1) 只要男人有了钱,就容易变坏。
(2) 只有男人有了钱,才容易变坏。
(3) 男人没有了钱,就不容易变坏。
(4) 如果不容易变坏,那么男人没有钱。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朴素逻辑一拖五第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朴素逻辑一拖五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为了方便大家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
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朴素逻辑一拖五详情公布如下,逻辑判断以其分值和题型比重在逐年上涨,所以学好方法技巧更有助于上岸。
2018国考行测备考朴素逻辑一拖五随着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益临近,考生对于考试的复习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行测文科方向,逻辑判断以其分值和题型比重以及近两年的出题频率,一举成为行测考试中重要题型,其中朴素逻辑又在2017年国考和2018年多省联考出现了新的考试趋势:多年未见的一拖五的朴素逻辑题目。
这类题目虽然看似复杂,但是解起来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依然着眼于每道题的个体去分析,同时巧妙运用前面题目中已经出现过的思路,而解这类题目时排除法和突破口法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
朴素逻辑出现的题干内容普遍比较贴近生活,而考生解题时的困难主要在朴素逻辑的题目无法根据推理规则进行直接推理上。
因此弄清楚朴素逻辑的各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就成为考生最重要的一步棋。
根据历年考试形式,给各位小伙伴们一些真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把排除法和突破口法深谙于心:【例1】王铭、李盈、杜葭三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公务员,一个当上了空姐,另一个当上了司机,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王铭:王铭当上了公务员,李盈当上了空姐;李盈:王铭当上了空姐,杜葭当上了公务员;杜葭:王铭当上了司机,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结果证实,王铭、李盈、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
由此可见:A.王铭当上了空姐B.李盈当上了公务员C.杜葭当上了空姐D.王铭当上了司机【解析】D。
根据题干能够发现明显形式相异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即王铭的话和李盈的前半句,所以能够判断李盈的前半句一定为假话,则杜葭一定当上了公务员,所以王铭的前半句就一定为假话,推出李盈当上了空姐,则杜葭的后半句为假,推出王铭当上了司机,选择D 选项。
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突破口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试卷中,有这么一类题型让考生又爱又恨,它就是朴素逻辑类型的题目。
考生爱它是因为朴素逻辑只考察我们的思维形式,不涉及太多专业知识,做题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而恨它的原因就是很多朴素逻辑题干比较长,而且比较绕,出题人还喜欢挖一些“小坑”,设置混淆项,导致考生会在这类题型上浪费大量时间,有时候还做不对。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各位考生带来对付朴素逻辑的妙招—寻找突破口。
朴素逻辑的题目给我们的信息一般较为全面,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有用的,能够帮助我们对题干快速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而突破口比较好找的一种是寻找关联项,即寻找在题干信息中出现最多的概念,再以其为突破口解题。
因为概念出现的次数多,也就意味着它相关联的信息最多,我们可以分析与其相关联的信息,从而快速正确的解答。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一道朴素逻辑的例题为各位考生进行示范讲解。
【经典例题】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3)紫微镇既不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4)落霞镇没有木塔;(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A. 落霞镇B. 荷花镇C. 浣溪镇D. 紫微镇【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中给出五个小镇,通过观察可得知“荷花镇”这个概念在题干中出现三次,我们可以将其为突破口进行分析。
荷花镇与落霞镇、浣溪镇、紫薇镇均不相邻,则荷花镇只能在一字的两端即第一或第五,并且其只能与古井镇相邻。
再观察题干可以发现“古井镇”这个概念出现两次,以其为突破口继续分析,古井镇与落霞镇、紫薇镇不相邻,所以只能和浣溪镇相邻。
而浣溪镇不与紫薇镇相邻,故其只能与落霞镇相邻,则紫薇镇在一字的两端即第一或第五。
我们可以排出一字的顺序为“荷花镇、古井镇、浣溪镇、落霞镇、紫薇镇”。
2018国考行测朴素逻辑解题技巧:寻找突破口在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这种题型在省考及国考中经常出现。
在朴素逻辑当中有一种非常方法叫“寻找突破口法”。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寻找突破口方法的题型往往有以下几个特征:比如:“在一周中,小王只在周三去肯德基吃东西”,这个信息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做题时可以在此入手。
比如:“乙不在南京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在南京工作的是医生,乙不是演员”比如:“王铭、李盈、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
我们可从这个条件得知这三个人所说的话对一半错一半。
以上几种情况都可以作为我们解题的突破口。
殊不知,突破口,就是攻破难关的关键点,也就是堡垒最薄弱之处。
在想做任何一道行测题目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树立突破口思想。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它表明,另外三块牌子都是假话。
我们可以想到命题间的矛盾关系,也可以想到反对关系。
这就是一种突破口思想。
“公司有如下安排: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至少派一个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题干是派甲去,要求是得到不派甲。
那么我们立马能想到的是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这就是一种做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解题的思想。
再比如可能性推理中一道题目的问法“以下最能解释以上矛盾现象的是”我们立马可以知道,这是一道问法题型中的解释型题目。
这也是解这道题的突破口所在。
再比如逻辑填空中“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____、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___”看到这道题目,第一眼注意的就是第一个空后面的顿号以及“畏葸不前”这个词语,我们应该知道所填词语和畏葸不前是一种并列关系,并且语义相近;“不仅”“而且”提示我们第二个空所填词语对于前进来说是一种递进关系。
这是我们解这道题的一种突破口所在。
综上所述,“突破口法”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朴素逻辑中的一个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解题思想的高度,我们在做任何题目时候都应该有一种找突破口思想。
纵观近几年各类公考,我们会发现不论是省考还是国考的行测题目中都会出现朴素逻辑的题目。
对于朴素逻辑,很多考生总是“望而生畏”,殊不知解决朴素逻辑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其中突破口就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今天就帮你找准突破口,助你飞升上神。
所谓找突破口,其实就是快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些条件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常见的找突破口方法有:(一) 找关联性信息:主要表现为出现多次的概念,或者反复出现的多维度信息。
例题: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3)紫微镇既不要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4)落霞镇没有木塔;(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
A.落霞镇B.荷花镇C.浣溪镇D.紫微镇【解析】结合我们刚刚提到的找突破口的方法一,很明显“荷花镇”这个概念出现的此处很多,我就可以把“荷花镇”作为突破口。
再由(1)、(2)、(3)可知,落霞镇、浣溪镇、紫微镇都不临着荷花镇,所以临着荷花镇的只有古并镇;再由(2)、(3)可知,浣溪镇、古井镇、荷花镇都不临着紫微镇,所以临着紫微镇的只有落霞镇。
故可知荷花镇和紫微镇一个排在第一、一个排在第五,古井镇和落霞镇一个排在第二、一个排在第四。
又由(4)、(5)可知,落霞镇不排在第四,则紫微镇不排在第五,而只能排在第一,可知小镇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紫微镇、落霞镇、浣溪镇、古井镇、荷花镇,所以A是正确答案。
(二)找确定性信息:这里又分为完全确定性信息,比如“丙在周五值日”或者“丁的话为真话”等;以及相对确定性信息,比如“甲在五人一排的首和尾”或者“共计5人一排,乙不在两端”等。
例题: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
梅说:“兰比竹小。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朴素逻辑题目
的突破口
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可以说是每年的必考点,而朴素逻辑又是必然性推理的必考点。
虽然题量不大,但是通常难度较高。
也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公认的难点。
很多同学无法找到解题思路,对于这一部分的解答可以说是一筹莫展,毫无头绪。
所以如何在拿到一道题目能够迅速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朴素逻辑的讲解我们也将找突破口视为最核心的解题思路。
掌握朴素逻辑题目的寻找突破口的方法,是进一步解题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告诉大家如何寻找突破口。
1.突破口一:关联项
朴素逻辑常见的一种解题突破口就是关联项,所谓关联项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最多的元素,或者出现最多的维度。
对多个关联项的句子进行推导,就能够得到解题的思路。
本题题干中,观察发现出现次数最多元素就是行政管理4次,另外,安保也出现了3次,也是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也要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关联项。
【例题1】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
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保安。
已知:
(1)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保安;
(2)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
(3)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
(4)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5)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
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
【解析】C。
首先从关联项行政管理入手,张不做行政管理,王不做行政管理,李不做行政管理可以直接得知赵做行政管理,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
再根据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而且赵做了行政管理,可以得知张做了研发,排除A项,选择C。
上题解释了何为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那么通过下面的例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出现最多的维度:
【例题2】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
现在知道: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乙老师年龄最大。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老师年龄最小
B.乙老师喜欢排球
C.丙老师喜欢足球
D.三人年龄大小无法确定
【解析】C。
在题干中出现了三个维度的信息——甲乙丙三位老师,三位老师的爱好以及三位老师的年龄。
而这三个维度在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维度就是年龄这一维度,三个条件都在阐述三者之间的年龄关系。
而且最后问题也是指向三人年龄的情况。
所以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从年龄这一维度入手。
根据乙的年龄最大,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可知丙的年龄最小,而且丙喜欢足球。
选择C。
再根据喜欢排球的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可知甲是喜欢排球的那一个,而乙是喜欢篮球的那一个。
2.突破口二:确定项
确定项是朴素逻辑里另一个比较常考的突破口,所谓的确定项指的是题干的条件中有些可以直接得到确定或者相对确定的信息,以此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点。
当然,在解题的过程中,关联项和确定项很多时候是要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要灵活运用。
【例题3】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
梅说:“兰比竹小。
”兰说:“我比梅小。
”竹说:“兰不是三姐。
”菊说:“我是大姐。
”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道:“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
据此,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推断四姐妹依次为( )。
A. 梅、兰、竹、菊
B. 梅、兰、菊、竹
C. 兰、菊、梅、竹
D. 菊、兰、梅、竹
【解析】B。
这道题的条件相对而言比较混乱,四个女儿的四句话有真有假,不确定性较强。
而张老汉的话是非常确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确定项。
所以这道题目的突破口就是张老汉的话,张老汉说了大女儿和三女儿说谎,而菊的话:“我是大姐(大女儿)”提到了与大女儿相关的话,这就是关联性,从这句话入手:菊不可能说真话,因为菊如果说真话,那么菊就是大女儿,而根据张老汉的话,大女儿是不会说真话的,所以菊不是大女儿且菊说的是假话。
再根据张老汉的话,说假话的不是大女儿就是三女儿。
所以菊是三女儿,观察选项,菊为三女儿的只有B,选择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