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
- 格式:docx
- 大小:245.98 KB
- 文档页数:57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
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研究老年人口被定义为年龄满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口,国际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定义则是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
据《2019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发布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剔除掉不连续年份,选取1995~2018年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数据,分别设定年份为因变量y,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自变量x,利用回归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可得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y与年份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2271x-447.2。
数据显示,200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7.1%,大于7%,且自2001~2018年呈不断上涨态势。
这意味着2001年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在2001~2018年间老龄化程度呈现逐年加剧势态。
因此,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事业和产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现状研究养老事业是指由政府负责举办的无偿为老年群体提供的基本服务、各类设施与制度以及由此建立的服务体系;《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中,将养老产业定义为那些为社会公众提高养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集合,其有两方面目的:其一是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其二是实现有人养、有地医、有所为、有学习、有娱乐等。
(一)养老事业发展现状与养老事业发展中的短板研究1、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居家作为基础、社区作为依托、机构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中国已完成初步建立工作。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有关中国老龄事业的“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明确制定了养老服务政策的蓝图与框架。
当年,在老龄事业的基础上,国务院就养老服务体系方面颁布了规划与建设工作,进一步详细地规划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和阶段性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达成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
就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面,短板有以下三点: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全国一体化,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以养老金为例,我国东部地区缴费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区域间服务体系差异明显;二是顶层设计偏纲领性的文件、政策,实操性有待提高;三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有较大改革空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与之相关的各类保险应开展进一步的细致化、普惠化转变。
养老产业的10大细分市场分析养老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产业,包括医疗保健、康养养生、社区养老、养老地产、医养结合、养老金融、老年教育、老年用品等细分市场。
以下是养老产业的十大细分市场分析。
1.医疗保健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医疗保健市场包括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和医药保健产品等。
在这个市场中,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供应商、保健品公司和药企等都有巨大的商机。
2.康养养生市场:康养养生市场迎合了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
包括康复养生、体育健身、旅游度假等多种形式。
这个市场中,康养机构、健身俱乐部、旅行社等都可以提供服务。
3.社区养老市场:社区养老市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产业。
包括居家护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活动等。
这个市场中,养老社区、护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都可以提供服务。
4.养老地产市场:养老地产市场是指专门为老年人建设的住宅和设施。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护理院等。
这个市场中,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等都可以从中获益。
5.医养结合市场:医养结合市场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医养服务。
包括医养结合机构、康复中心等。
这个市场中,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康复设施等都可以提供服务。
6.养老金融市场:养老金融市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产业。
包括养老保险、养老金产品、理财服务等。
这个市场中,保险公司、银行、投资机构等都可以参与。
7.老年教育市场:老年教育市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培训服务的产业。
包括老年大学、技能培训等。
这个市场中,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都可以参与。
8.老年用品市场:老年用品市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和设备的产业。
包括辅助器具、老年家具、老年服装等。
这个市场中,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可以参与。
9.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服务市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辅助服务的产业。
包括家政服务、管家服务、安全保障等。
这个市场中,服务机构、家政公司等都可以参与。
养老产业成功案例
以下是几个养老产业的成功案例:
1. 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位于北京,是一个高端的养老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照顾等。
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多种活动和设施,让老年人能够在这里享受幸福、健康的生活。
2. 亲和源养老社区:位于上海,是一个综合性的养老社区,提供养老、康复、护理等服务。
亲和源养老社区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3. 泰康之家·燕园:位于北京,是一个大型的养老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
服务。
泰康之家·燕园注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管理,通过科学化的服
务和管理,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点: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科学化的健康管理和安全保障等。
这些因素都是养老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养老+地产=养老地产?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智囊》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几个月以来.房地产新政的调整出台让诸多房地产企业在盛夏到来之际
却步入了“寒冬”.涨也不是、跌也不是.眼看着出路不多而来路被切.是固守“围城”还是放胆突围?企业战略调整的过程无疑将是这个行业洗牌的过程。
在经历了持续高增长的一段时期后.房地产业也触到了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底线。
以往那种“房子+土地=房地产”的赢利模式受到了根本的质疑和挑战.无论以往哪一部分参与主体曾在这种模式中获利,今后,那种初始化的模式都会被淘汰。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3
【相关文献】
1.养老地产,只能是“非主流”?——透视养老地产的“繁荣”柯敏 [J], 柯敏
2.养老地产:如何落地、营运.发展?——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摘录 [J],
3.国内外养老地产发展的比较分析及对成都养老地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J], 李强;蒋玉石
4.创新商业模式进军养老地产——养老地产商业模式解构 [J], 王忠
5.中国养老地产存在的问题及突破途径——中美养老地产对比分析 [J], 裘旭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行业概况养老地产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医疗、康复、养老服务等需求的地产项目。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国养老地产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养老地产市场规模达到了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0%。
预计到2024年底,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未来几年,养老地产行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目前养老地产主要分为两个领域,一是养老产业园区,主要提供居住、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二是老年公寓,主要提供居住和社交活动服务。
三、行业竞争态势养老地产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项目地选、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等方面。
当前,养老地产企业大多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市场开发还存在差距。
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地产市场将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增加社交活动设施、智能化装修等措施,能够吸引更多老年人入住,并提高客户黏性。
此外,注重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口碑,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为了推动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例如,国家提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政策目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和建设。
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降低养老地产开发的门槛,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另外,众多企业也看到了养老地产行业的潜力,纷纷进入该市场。
通过合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规模化经营。
此外,国家还提倡养老地产与医疗养老、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五、风险与挑战养老地产行业也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
首先,由于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发展不成熟,缺乏成功的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养老产业“四大痛点”待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产业发展日益被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业,未来必将成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李克强总理近期也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级政府不断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但我国养老产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仍不尽完善。
诸如所谓的养老地产,目前更多的只是一个噱头。
由于缺乏服务内核,社会化养老的可持续经营还存在一定问题,真正激活养老产业还需破解一系列难题。
卖房子还是卖服务?在深圳以东几十公里的惠州大亚湾、巽寮湾沿岸,数十个以“养生、度假”为卖点的楼盘一字排开。
这些主要面向深圳需求的楼盘多依托滨海资源,一些楼盘甚至为购房者描绘了一幅将父母接来养老的愿景:在徐徐的海风吹拂下,一对对老年人在依山傍海的社区中穿行漫步,他们的子女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深圳打拼奋斗。
然而现实相当残酷,深圳东区域的养生地产现状不容乐观。
夜色降临之后,一片片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少见灯光,大面积空置,这片少有人烟的住宅区被当地媒体称为“鬼城”。
很显然,这些仅仅依托山海资源的养生地产难以引起深圳购房者的兴趣,“将父母送到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定算不上孝顺,”一位深圳购房者表示。
这些楼盘开盘以来的销售成绩大多差强人意,一位深圳地产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这里的“养生楼盘”普遍销售不畅,“其中一个楼盘,17亿的货量,开盘快两年了只卖了1个亿”。
虽然目前有诸多开发商都提出拓展养老地产,但是似乎还没有开发商能够真正把“卖房子”和“卖服务”之间的关系厘清。
即使是自诩为行业领跑者的万科,在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位于杭州的万科随园嘉树售罄之际,总裁郁亮却表示售罄并不意味着这一项目的成功,因为买家多为40岁左右的“少壮派”。
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实录2011-06-27 12:01:43 来源: 网易房产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时间:2011年6月24日地点:北京太阳城(资料、论坛) 会议中心楼1楼礼堂以下为现场实录【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莅临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下面有请本届论坛特邀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的老年建筑研究专家周燕珉女士。
【周燕珉】: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欢迎参加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峰论坛,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太阳城老年社区,北京太阳城建于2000年初,是北京早老的老年社区之一,其见证了我国养老地产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今天我们特地选择了在这里举行第三届论坛,希望请大家来共同探讨老年地产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今天是第三届养老论坛,去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12月在深圳住交会上举办了第二届,两届都非常成功。
在前两届会上,我们共同探讨了我国老龄化给地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老年人的需求、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等,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支持,两次论坛总参会人数超过一千人。
在第一届,第二届论坛上,我们从较为广泛的范围和相对宏观的层面对养老地产进行了探讨,随着养老地产的深入发展,大家遇到了更多的实际问题,如拿地方式、融资渠道、经营模式、规划设计形式以及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论坛组织探讨的内容也需要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具体。
今天我们邀请了许多在养老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已经做了许多开发尝试,取得了很好成果的企业代表与大家共同来分享他们积累的宝贵经验,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前来参加的代表们在会后为论坛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将来在下一个论坛中将会加入市场最需要的这些内容。
论坛现场下面请允许我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来参会的嘉宾,为了节省时间,我将用集体介绍的方式,介绍完毕以后,大家一起鼓掌欢迎。
今天的主讲嘉宾,即第二天参加项目点评的嘉宾主要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先生;中国房地产报社总经理单大伟先生;日本株式会社生活服务系统董事长村山宏治先生;阳子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鞠川阳子女士;北京清华城市规划院清城(资料、论坛)华筑建筑分院陈首春副院长;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今天的东道主朱凤泊先生;怡海集团董事长王琳达女士;北京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经理高峻松先生;北京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质控培训部总监赵良羚女士;台湾老年机构福利协会理事长陈敏雄先生;副理事长陈立基先生;美国生活品质集团主席傅旻女士;北京市汇晨老年公寓董事长马剑先生;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院长宋玉梅女士;北京赛阳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总经理赵晓征女士;还有许多参会的重要嘉宾,限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
今天来参会的还有来自金融投资、地产开发、策划设计、运营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朋友,还有部分行业协会的朋友,在这里我们也欢迎大家的到来。
特别强调的是今天我看到在座的还有非常多的参加的嘉宾,昨天大雨很多飞机不能飞到北京,直到今天凌晨三四点钟很多参会嘉宾才赶到,在这里我表示非常感谢;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国房地产报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优博集团及中国之家具体承办,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共同协办。
本次会议由北京太阳城特别支持与协办。
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供学术指导,确定会议议题及议程,并负责邀请专家学者。
由中国房地产报具体负责会议的各项会务、组织工作。
此次会议共有两天,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天位嘉宾主讲人,我们共邀请了9位主讲嘉宾,分上下午演讲。
上午的演讲内容侧重于政策等宏观方面,下午则安排了具体操作等微观层面的内容。
第二天上午为养老项目实际案例专家点评会,会议安排了两个目前正准备开发的养老地产项目,先由开发商自行讲解,然后由我们邀请多位点评专家从投资、策划、规划、建筑设计、运营管理、可能性等角度对这两个项目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第二天的下午有两个活动方案:第一个活动方案是:参观养老院。
会议为大家联系了北京太阳城、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和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三个养老社区,供大家自由选择参观,具体参观方式明天我们会进行专门说明;第二个活动房价是:一部分不去参观的朋友可以继续留在会场与专家讨论项目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场将分成土地金融、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三个会场,到时大家可以自由交谈。
有项目资料的朋友,请准备好,一边倒时可以与专家交流。
今天的会议十分感谢中国房地产报的同仁们,特别感谢总经理助理康静女士带领的团队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行了好几个月的努力,下面有请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单大伟先生致词。
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单大伟【单大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看到这么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以及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代表参加第三届中国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作为中国房地产报的代表,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各行各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在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方面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中央政府一再提高对房地产泡沫的警示分贝,整个行业正在做更艰难的战略选择,重新连接商业成功与社会进步,从一个看似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吸取力量,塑造一个更加繁荣稳定更可持续的行业。
新的变化在于如今的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由住宅、商业等常规领域的广度向更为细分和专业化的市场全面的转变。
养老地产正是房地产行业重塑自身价值的代表性尝试,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似乎在最近几年突然到来,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等四化叠加的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精神慰籍等越来越突出,目前机构养老不到1%,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7%。
据预计,中国的老龄人口中大约有6%—8%的人需要到养老机构养老,现有的老龄人口为1.59亿,也就是说需要900万—1200万张床位,现在全国养老机构的床位加在一起也只有173万张,这个市场的缺口是极其巨大的,未来我们去哪里养老,这是一个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不过,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我们很快看到床位巨大的缺口,养老产业链条的缺失的潜台词就是养老产业市场巨大,如果能把国外先进的养老产业专业化的操作模式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具体的国情结合起来,我们将会打造出一个无比巨大的新型产业。
当然,如果仅仅以商业的视角探讨养老这一命题,必定难以承载颐养天年,传承孝道的使命。
如何在商业操作和解决社会问题中找到平衡点,在中国整体未富先老的国情上找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正确路径,让我国的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在兴起之初就尽可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这是由中国房地产报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养老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一直在着力努力探讨的一个方向。
在前两届论坛梳理和分享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地产行业的产业链组成,以及养老地产项目开发的必要环节之后,第三届论坛则从项目的实例切入,深入剖析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与项目的策划,直至项目后期运营费用的计算,探讨养老地产之城市运营的意义,如何让养老地产能够真正的落地等等方面的一些话题。
我们欣喜的看到,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正在逐渐的丛出不穷。
几天前,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验交流会上,我们的总理温家宝先生承诺,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将基本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原计划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新农保将提前至2012年完全覆盖。
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欲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就能逐步成为现实。
正如政府对养老产业的关心和鼓励,我们今天对于养老事业所有的关注和任何努力,在养老问题上释放的善意和人情的温暖,不仅仅是在挖掘一个朝阳产业的潜在需求,使之变成商业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对养老产业的关注和努力,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对待历史的一个态度。
大家所从事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
最后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够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为养老地产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念的普及,观念和的分享,以及提供解决的一些方案。
在这里,我要向论坛的联合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城华筑建设设计研究院、北京太阳城集团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也对各位专家的辛苦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周燕珉:谢谢单总慷慨激昂的致辞,再次感谢单总率领的团队的辛勤工作。
下面进入大会的报告阶段,首先有请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先生,我们请王院长为我们解读最新的养老政策,他今天的讲演题目是“规划“十二五”社会养老—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析”,下面有请王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王振耀】:很高兴又一次和大家交流养老这个话题。
今天在我发言之前,其实我得到一个很好的消息,我特别激动,那就是马总,我原来在中央电视台我们做节目的时候,我和他有一个约会,我说你的床位如果过了50%,住的人员,你就一定到民政部去,我们一定给你做很好的公开宣传,当然大家知道后来我离开了民政部,但是今天早晨他告诉我他的床位,他的房间整个利用已经过了90%了。
他接着还要做什么呢?还要做另外的两个小的准备再进一步扩张。
他采取的是另一条模式,并不是会员制,就是服务,并且我认为做的是高端的服务。
我听完非常高兴,我问是不是全国像民营的,做这样的模式的,有这么高的床位的利用,是不是第一家,过90%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其实马总你展示的,我觉得是全国可能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不仅是汇晨,汇晨原来很多挑战,他也做了很多实验,最终的结果是看老年人用不用。
所以,以汇晨为例,我们国家现在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整个中国养老产业,养老事业正在静悄悄的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我今天和大家谈这样几个问题,谈谈政策转型,谈谈如何定位社会养老,再谈谈规划中的三百万张床位,最后谈谈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包括政策的机遇,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
大家都想知道现在养老服务的基本形势,刚刚民政部发布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这个数据说全国城乡各类老年福利机构是39904个,比上年增加233个,这233个基本上都属于城市养老的,大家看一看,这200多家增量主要发生在城市,床位也过了300万张了,比上年增加了接近30万张,增长了9.0%,年末收养老年人240多万,比上年增长了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