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谱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52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写为NMR)与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被人们称为“四谱”,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进行定量分析。
而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又以碳谱检测和氢谱检测最常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高温核磁H谱的检测。
高温核磁氢谱检测的原理是利用在强磁场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和电子能量本身所具有的磁性,被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量子化的能级。
吸收适当频率的电磁辐射,可在所产生的磁诱导能级之间发生跃迁。
在磁场中,这种带核磁性的分子或原子核吸收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的两个能级差的能量,会产生共振谱,可用于测定分子中某些原子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
在高温核磁氢谱的解析中,一般先确定孤立甲基及类型,以孤立甲基峰面积的积分高度,计算出氢分布;其次是解析低场共振吸收峰(如醛基氢、羰基氢等),因这些氢易辨认,根据化学位移,确定归属;最后解析谱图上的高级偶合部分,根据偶合常数、峰分裂情况及峰型推测取代位置、结构异构、立体异构等二级结构信息。
高温核磁氢谱检测主要运用在分析化学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研究及材料表征等领域,具体的的用途有如下三个方面:1.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一般根据化学位移鉴定基团;由耦合分裂峰数、偶合常数确定基团联结关系;根据各H峰积分面积定出各基团质子比。
核磁共振谱可用于化学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如分子内旋转,化学交换等,因为它们都影响核外化学环境的状况,从而谱图上都应有所反映。
2.高分子材料的NMR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功地用来探测材料内部的缺陷或损伤,研究挤塑或发泡材料,粘合剂作用,孔状材料中孔径分布等。
可以被用来改进加工条件,提高制品的质量。
3. 多组分材料分析材料的组分比较多时,每种组分的NMR 参数独立存在,研究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两个聚合物之间的相同性良好时,共混物的驰豫时间应为相同的,但相容性比较差时,则不同,利用固体NMR 技术测定聚合物共混物的驰豫时间,判定其相容性,了解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性能优异性。
四谱的应用
四谱分析,即核磁共振波谱(NMR)、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和质谱(MS),是现代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四种技术。
这四种技术在化学领域,尤其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通过测量原子核在外加的电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确定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NMR可以提供分子的详细结构信息,对于解析分子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分子对称性等有很高的分辨率。
因此,NMR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特别是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
其次,紫外吸收光谱(UV)是利用化合物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UV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π电子系统的信息,如共轭系统的大小、电子迁移性等,对于鉴定分子中的芳香环、双键等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UV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再次,红外吸收光谱(IR)是通过测量化合物在特定波长红外光下的吸收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一种技术。
IR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信息,对于鉴定分子中的功能团、化学键类型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因此,IR在化学、石油、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最后,质谱(MS)是通过对分子进行质量分析,来推断分子的
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一种技术。
MS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的分子量、分子式、结构信息等,对于鉴定未知化合物、分析复杂样品等具有很高的效能。
因此,MS在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四谱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分析能力和应用领域,但又相互补充,共同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四谱联用解析在药分中的应用方小静2009070100014摘要:简单介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的原理,四谱联用解析的一般步骤,并且结合四种光谱分析确定具体化合物,以及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合成,而验证药物的结构就成了热门,采用较多的就是四谱联用技术。
一:四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1、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它反映分子振动能级的跳跃情况,提供化合物具有何种官能团的信息。
分子中成键原子处于不断地振动状态中,不同的振动具有相当的振动频率。
当样品中分子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某一波长红外光的频率若与分子中某种振动形式的固有频率相同,光子的能量可以传送给分子,如果分子对光子吸收而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则相应频率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以波数或波长为横坐标,吸收强度或透过率为纵坐标记录吸收曲线,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
2、紫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电磁波(波长10~800nm),其外层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UV),也叫电子光谱1。
一些常见孤立发色团及其紫外吸收特征A、210—250nm有吸收带,可能含有两个共轭双峰B、210—300nm有吸收带,可能含有3到5个共轭双键。
C、250—300nm有吸收峰,有羰基;有中强吸收峰且有振动结构时,有苯环。
3、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谱主要有H-核磁共振谱(简称氢谱)和C-核磁共振谱(简称碳谱)。
氢谱可提供:A、化学位移:由此可推断出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B、自旋—自旋偶合分裂模式:由此可鉴别相邻的质子环境;C、积分线高度:相当于峰面积,与给定的一组偶合裂分模式相应的质子数目成比例【2】。
碳谱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碳骨架”结构的信息。
4、质谱质谱是一种按质量大小规律(质核比)进行排列的图谱,质朴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方便的直接给出分子量信息、确定分子式的谱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