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12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品经济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
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
中国帝制时代大多数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制作、发行、各币种比价。
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
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
但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
即使集权专制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
一般说来,商品经济愈发达,货币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愈高;市场开放性愈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力愈弱。
明代以前,铜钱、纸币、白银皆已经作为货币使用,但相关的理论皆不甚透彻,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的水平。
明前期参酌前代经验和政府需求,试图以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以铜钱为辅币运行,通过货币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
此种企图,盘剥社会的幅度过大,遭遇市场和社会抵抗。
各种诉求博弈的结果,出现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伴随政府强行保持的少量纸钞有限法偿的局面。
政府在货币流通领域地位的弱化,实际上部分消解了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强控制,扩大了市场本身的自由度。
稍后,大量域外白银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贵金属货币一般比铜币能够支撑更活跃的商品经济。
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作用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
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擦窗口和重要象征。
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艾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
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
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
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
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三校内用]1.D【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B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
2.B【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
3.B【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我国科技创新……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4.B“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
5.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
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
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
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答对一点3 分,其中性格特征1 分,举例2 分,共6 分)6.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
(3 分)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2 分)7.C 【解析】C.强加联系,且“最突出表现”不当,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8.CE 【解析】A.“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只有……理性分析和评论”不当,材料三有现实的事例,不是只有分析和评论;B.“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不当,初心是针对工匠讲的,并非针对孩子。
D.“更加深入”没有依据。
9.①掌握优秀的工艺技能;②追求尽善尽美;③执着于职人的荣誉;④坚守苛刻的标准;⑤关注细节;⑥坚持达成目标;⑦执着于科技创新。
东北三省三校(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3年三省三校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2.C【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
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
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3.C【解析】(“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一句错误,文中只是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可见选项是对原文的主观臆断。
)4.D【解析】望:声望,这里指有声望的士人。
5.C【解析】①是太祖见到谢庄气质不凡、仪表俊美的赞叹之辞;③是袁淑看到谢庄所作的赋后对其文学才华的称赏;⑥是皇上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
6.D【解析】谢庄多病,不乐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为原来的官职,没有去担任吴郡太守。
7.(1)我愚陋地认为,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其不应该和百姓争夺财利,不清楚在诏令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谓:认为。
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
尤:尤其。
审:清楚,明白。
各1分。
句意1分。
)(2)谢庄留守京城,认为进出宫门的凭证或许是假的,坚持不遵从口头的命令,一定要有皇上的亲笔诏令才开城门。
(以:认为。
或:或者,也许。
执:执意,坚持。
乃:才。
各1分。
句意1分。
)8.用秋后萧疏的树叶来比喻心上人渐淡的情意,用田间飞舞的蝴蝶来比喻女子纷乱的思绪。
(比喻1分,解释2分)两句构成鲜明对比(2分),将女子内心的幽怨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哀婉动人。
(1分)9.下阕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手法1分)诗人借助梨花、新月、惊乌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惨淡的意境氛围,女子夜晚独自在花下焚香祈祷,盼望远行的情郎归来,相思无果,只能在梦中找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内考)试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让创新成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其重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同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相比,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
面对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瞄准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统筹部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是激活“企业实验室”的创新功能。
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传统企业要积极同互联网接轨,以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补创新。
国有企业具有科研人员集中、研发能力较强等特点,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的优势,努力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分工合作、协力发展的互补创新格局。
2019年高考(212)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擦窗口和重要象征。
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艾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
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
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
第1页(共22页) 第2页(共22页)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期中考)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
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
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
“斗”指争斗,战斗。
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
“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
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
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
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
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东北三省三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选择题(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妥帖精简拖尾巴神志不清B.盈利谲诈下马威盘根错结C.福祉鱼竿仪杖队走投无路D.注消讴歌执牛耳牵强附会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外交制衡来看,美印核合作是两国送给中国的反遏制的重要筹码,如果这种合作是出于联手对付中国的考虑,那么效果与动机正好背道而驰....。
B.我自己做了一回父亲,体会了父亲的心情,才内疚地意识到父亲其实一直有和我亲近一些的愿望,却被我那么矜持..地回避了。
C.那小而发亮的眼睛,在刹那中把他溢于言表的得意,把他结记前怨的刻薄都流露..得明白无遗了。
D.从二十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人类的“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恶”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的日常现实,这决非我的夸大其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整理这个已尘封多年、好容易从故纸堆里找到的原始而粗糙的录音稿,才使我明白过来,口头演讲和严密、精确的学术论文不同。
B.神舟7号宇宙飞船载着三位航天英雄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之骄傲。
C.多少不堪回首又不能不回首的往事都化作云烟飘逝了,留下的仅仅是对欢乐时光的追忆吗?留下来的该不该有冷却后的思考?D.人们或许会把托尔斯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的自述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即使在老年时,他也比许多年轻人,甚至比所有的同龄人,更充满生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哈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东北师大附中语文试卷辽宁省实验中学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①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和重要象征。
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②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③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
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
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④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⑤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
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
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
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有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
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
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
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⑥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⑦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
2019年三省三校一模考试语文答案
1.D.(A.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
B.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选项缺少“主要”二字。
C.张冠李戴,原文第七段中写朱熹访问张栻,属于“会讲”而不是“讲会”。
)
2.C.(无中生有,本文并未“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
3.A.(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一句里“徒”字的含义是“只,仅仅”。
)
4.D.(概念混淆。
原文是“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
)
5.D.(A.原文“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并非“完成技术储备后进入路试阶段”
B.原文“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并非“保持超载低价状态”。
C.原文“在未来交通解决中,Hyperloop公司的高铁、Kitty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可见“无人驾驶”并非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
6.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现状及影响。
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普及,并给物流业带来极大便利,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②材料三侧重介绍无人驾驶落地的条件。
谈到了技术、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应建立并完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链;
③材料四侧重介绍无人驾驶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要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还需要向脑认知和神经科学汲取智慧。
7.B.(“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不是暗线。
)
8.
①第一次咳嗽:爷爷因家中贫困无力承担姐弟俩的上学费用而忧愁;
②第二次咳嗽:爷爷已下定决心用卖小牯子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因要卖掉小牯子而感到痛苦、不舍;
③第三次咳嗽:因终于了却了心事而激动;同时也为吴老大对自己一家的帮助而感动。
(每点2分)
9.
①朴素亲情:为让姐弟二人上学,爷爷生病也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治疗。
②诚信厚道:被卖出的小牯子自己跑回来,爷爷与父亲打算将它主动送回。
③仗义善良:清水村的吴老大同情与帮助我们一家人。
(答出1点给2分,答对3点即可。
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10.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
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
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
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
11.A.(礼部没有官吏任免的职能。
)
12.C.(从文章中“及驾返通州”可知,皇帝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皇帝是没有听从“请回到京城向郊庙告祭后,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杀掉宸濠”的建议。
)
13.
(1)第二年正月,武宗返回京城,传令让百官身穿军装到郊外迎接。
毛澄等人请用平时的官服,武宗不允许。
(明年、驾旋、戎服、郊迎各1分,句意1分)
(2)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
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
”(奋然、悖、隳、与各1分,句意1分)
14.A.(“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错误)
15.
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
①以触觉写雪:雪后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
②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
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
写出了雪后的独特感受。
第二首诗:①以侧面描写写雪:“马亦惊”写雪后天地一片银白,马也因此而惊。
“我先行”写出“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通过作者行为写雪后景色之美。
②以虚写雪,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场面。
想象自己留宿寺中,等待听雪融化时从屋檐上和竹叶上滴落的声音。
(每首诗手法、叙述、分析各1分)
16.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B.(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在徽宗死后人们对徽宗所下的结论,所以应填“盖棺论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第二空强调的是不认同徽宗的理政才能,应填“不以为然”。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第三空写伊沛霞与传统史官观点不同,脱离了“以史为鉴”的窠臼,故而填“不落窠臼”。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
第四空形容伊沛霞的作品与众不同,人们看了感到新鲜,而不是赞赏她写得出色,所以应填“耳目一新”。
)18.C.(括号前面的句子陈述的是徽宗在当时受到人们喜爱的情况,主语应为其他人,而AB
两项陈述对象为徽宗,故而排除AB项。
D项不符合两个分句的逻辑关系,故而排除D项。
)19.D.(A项“西方学术”是主语暗换,B项“突破”和“视角”动宾不当,C项分句逻辑关系不当。
)
20.
(1)七夕
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
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2“铁关金锁彻夜开”“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
(3)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描写的是重阳节。
(4)除夕(除夜)“残腊即又尽”,“残腊”,农历年底;再由“两岁欲平分”,可知是除夕。
(5)“人乞祭余骄妾妇”和“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描写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答哪个都给分)。
21.答案示例:
第一副:一带一路引领潮流互信互惠百国百族创新局面共荣共赢
或:一带一路共荣共赢创新局面百国百族互信互惠引领潮流
第二副:千年丝路中欧班列风驰电掣万里海疆经贸巨轮东往西来
(每联内容、结构、平仄各1分)
22.参考2018年高考评分标准。
澄都竭力反对,武宗又不听。
武宗逝世以后,毛澄和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到安陆迎接世宗。
毛澄为人端正、诚信,很有学问、品行,议论事情侃侃而谈,不屈不挠。
皇帝想推尊自己的亲生父亲,曾派遣宦官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所派宦官直至跪下来给他行稽首大礼。
毛澄大吃一惊,急忙扶他起来。
这个宦官说:“这是皇上的意思。
皇上说‘谁没有父母,干什么让我不如意’,请先生您一定改个主张。
”接着拿出一袋金子送给毛澄。
毛澄愤激地说:“我(虽然)糊涂年迈,(但)不能毁坏典制礼仪。
只有离开,不参加讨论罢了。
”他接着抗言上书五六次,称病告退,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不允许他退休。
二年(1523)二月,病得很重,又坚决请求,世宗才答应他。
船走到兴济,他就病逝了。
世宗向来敬畏毛澄,虽然(毛澄)多次违逆他,但对毛澄的恩典、礼遇并没减少。
毛澄得病后,世宗派太医给他诊看,赏赐他的药物时常送来。
对他的死,也深表哀悼、惋惜。
追赠他为少傅,谥号为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