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国人就业职业(岗位)管理目录xls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办理外国人在苏州就业证件须知第一篇:办理外国人在苏州就业证件须知办理外国人在苏州就业证件须知稿件来源: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时间:2012-03-20(1)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用人单位应在外国人入境之前申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
a.填写正确的《外国人就业申请表》二份;b.营业执照副本、注册证或登记证(复印件),验资报告(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供批准证书(复印件);c.拟聘用外国人的申请书(由聘用单位出具,说明聘用原因和理由);d.聘用意向书(由聘用单位出具,说明拟聘用期限、职位和工作职责)或派遣证明(属境外单位派遣且劳动报酬等由境外支付,以及涉外项目中的技术人员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由境外派遣单位出具派遣证明文书,应明确该境外人员与境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薪资由境外支付,并注明派遣期限、派驻岗位、从事工作等内容,境外派遣单位签章;非外商企业批准证书中所列投资方派遣的,提交第三方派遣证明及境外投资者补充说明,说明派遣方、被派遣方以及投资方之间的关系,如聘用意向书或派遣证明是外文的,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翻译件由用人单位盖章);e.外国人履历证明(含最终学历和完整的经历,须中文打印,用人单位盖章。
如履历证明是外文的,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翻译件由用人单位盖章);f.外国人任职的相关资格证明(学历证明、技能资格证明、由该外国人原工作单位出具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二年以上经历的证明)(原件及正规翻译社中文翻译件);g.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h.无犯罪记录证明(由所在国警察局、司法部、使领馆出具,原件及正规翻译社中文翻译件);i.拟聘用的外国人有效护照复印件。
※注意事项:《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自签发之日起六个月有效,过期不办有关手续的,许可证书自动失效。
(2)申办《外国人就业证》:a.填写正确的《外国人就业登记表》二份;b.《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正本及复印件);c.用人单位与被聘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正本及复印件)(属境外单位派遣且劳动报酬等由境外支付,以及涉外项目中的技术人员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由境外派遣单位出具派遣证明文书,应明确该境外人员与境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薪资由境外支付,并注明派遣期限、派驻岗位、从事工作等内容,境外派遣单位签章;非外商企业批准证书中所列投资方派遣的,提交第三方派遣证明及境外投资者补充说明,说明派遣方、被派遣方以及投资方之间的关系,如劳动合同或派遣证明是外文的,需同时提供中文翻译件,翻译件由用人单位盖章)(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和代表可不提供劳动合同);d.本人的有效护照及职业(“Z”)签证(正本及复印件);e.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代表还需提供本人有效的《代表证》(正本及复印件)f.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或确认的健康证明(正本及复印件);g.临时住宿登记表;h.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二张(其中一张贴在表格上,一张制作就业证)。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23•【字号】苏政办发[2002]135号•【施行日期】2002.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的通知(苏政办发[2002]135号2002年12月23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作为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工作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增加居民收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我省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涉及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的纠纷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纠纷的规模和数量明显上升。
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对外经济活动,这项工作做好了利国利民,但出了问题,不但损害外派劳务与境外就业人员的合法利益,而且还影响当地的社会安定和我国的对外形象。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健康有序地发展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以及保护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将加强外派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中介管理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进行部署,切实加强领导。
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进一步规范对外派劳务经营权和合作项目的管理。
经营外派劳务合作业务的公司必须是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外派劳务经营资格证书的公司。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外经贸部批准,不得从事外派劳务经营活动。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外国人在连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外国人在连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连政规发〔2020〕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外国人在连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十四届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2020年8月31日外国人在连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在我市工作外国人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外国人及聘用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外国人在连工作,是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我市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不适用于在中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
第四条市科技、外事和公安等部门是外国人在连工作的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办法,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人及聘用单位的管理和服务。
我市人社、教育、文化、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第二章在连工作外国人的聘用条件第五条自觉遵守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在我市有确定的用人单位,符合我市人才引进条件,具备在连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应工作经历的外国人,经规范的聘用程序,可在我市合法工作和居留。
第六条在连工作外国人的聘用单位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全省境外人员就业证年检及登记备案检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7.18•【字号】苏人社函[2011]349号•【施行日期】2011.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全省境外人员就业证年检及登记备案检查的通知(苏人社函[2011]349号)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吴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进一步加强境外人员在我省的就业管理,切实落实《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原劳动保障部第26号令)和《关于加强外国人就业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3号)有关要求,更好地开展境外人员就业跟踪服务,定于2011年8月至10月在全省开展境外人员《就业证》年检及登记备案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年检、登记对象我省聘雇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华侨的单位以及在我省就业的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华侨。
二、检查内容(一)用人单位是否按规定为境外就业人员办理了合法就业手续;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及台港澳人员是否与公安部门统计中以就业为居留、签注条件的境外人员相符;(二)用人单位是否按规定为《就业证》到期和终止聘用关系的境外人员办理了就业延期、续办、终止手续;(三)《就业证》有无伪造、涂改、冒用、转让等情况;境外人员所任职务和就业单位有无擅自变动情况。
三、实施步骤年检及登记工作由各市统一组织实施,各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监察支队密切配合,按以下四个阶段要求进行:(一)宣传准备阶段(8月1日-8月15日)各市要通过有影响力的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入境就业政策、服务措施和年检登记的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力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单位申报阶段(8月16日-9月15日)用人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携带境外人员《就业证》和劳动合同(任命书)、有效护照或通行证复印件、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到各市申报。
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贯彻实施《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05.09.12•【字号】苏劳社[2005]47号•【施行日期】2005.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贯彻实施《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劳社[2005]47号)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6号)(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5年6月14日发布,将于 200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为了做好《规定》的贯彻实施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函[2005]90 号)。
根据《规定》和劳动保障部通知精神,现就我省贯彻实施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规定》,提高做好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工作的认识。
《规定》是《劳动法》的配套法规,是适应当前新形势对 1994 年发布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修订。
《规定》的实施,对于保护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内地用人单位聘雇台、港、澳人员的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正确实施《规定》是当前台、港、澳人员来江苏就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规定》。
按照通知的要求,加强协调和配合,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做好台、港、澳人员在我省的就业管理工作。
二、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以及其他市场信息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台、港、澳居民来内地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合法权益的保护等内容,为《规定》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规定》的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服务的通知正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服务的通知苏人社发〔2018〕228号关键词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公务员局,厅各处室、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的决定》(人社部令第37号)、《省政府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通知》(苏政发〔2018〕11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5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为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函〔2018〕170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8〕218号)等规章和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服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确保事项取消落实到位。
各地要做好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的落实工作,及时停止审批,不得拆分、合并或以新的名义、条目变相审批。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事中事后服务,防止出现工作盲区。
2018年12月31日前,处于有效期内的《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仍可同时作为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大陆)就业证明材料,2019年1月1日起终止使用。
二、做好后续衔接工作。
在内地(大陆)求职、就业的港澳台人员,可使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22日由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经贸部以劳部发〔1996〕29号公布,根据2010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7号、2017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2号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就业许可第五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六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
第七条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三)无犯罪记录;(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
第八条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Z字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
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人才流动【发文字号】苏人社发[2012]191号【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发布日期】2012.06.05【实施日期】2012.06.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91号)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局)、教育局、公安局、外事办公室:为鼓励和吸引外国专家来我省工作,规范外国专家的聘用和管理,保护外国专家和聘请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制定《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办法》。
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二○一二年六月五日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办法第一条为鼓励和吸引外国专家来我省工作,规范外国专家的聘请和管理,保护外国专家和聘请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我省外国专家的归口管理部门,省外国专家局(省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国专家局)负责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第三条聘请外国专家要贯彻“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和“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引智和人才工作方针。
工作中加强科学性,防止盲目聘用,凡可由我国人员承担的任务,一般不聘请外国专家担任。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外国专家,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一)为执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和中外经贸合同,应聘在我省工作的外国籍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二)应聘在我省教育、科研、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领域工作的外国籍专业人员;(三)应聘在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职务,或享受同等待遇的外国籍高级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四)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境外专家组织或人才中介机构常驻我省代表机构的外国籍代表;(五)应聘在我省经济、技术、工程、贸易、金融、财会、税务、旅游等领域工作,具有特殊专长、我省紧缺的外国籍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江苏省外国人就业职业(岗位)管理目录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入境就业管理工作,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如下外国人就业职业管理目录。
一、 鼓励外国人就业的职业(岗位)
我省鼓励中国劳动力市场短缺、具有高级管理和技术的外籍人员江苏来就业。
二、限制外国人就业的职业(岗位)
对于部门经理、工程师等外籍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我省严格限制。
三、禁止外国人就业的职业(岗位):
娱乐、健身场所的服务岗位,电子、缝纫等一线操作岗位、低端的劳务岗位。
对上述岗位,各入境就业委托代办机构应严格把关,禁止聘用外国人,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挥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发现和掌握非法入境务工人员的情况,全力营造不雇佣、不容留劳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主题词:人力资源 外国人 职业 通知
抄送:各省辖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昆山,吴江市劳动就业
管理中心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0年8月26日印发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