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突破探究题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53
母题突破4探索性问题
1.(2022·衡水中学模拟)已知F为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过点F的动直线交抛物线C于A,B两点.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AB|=4.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设直线AB的斜率为1且与抛物线的准线l相交于点M,抛物线C上存在点P使得直线P A,PM,PB的斜率成等差数列,求点P的坐标.
2.(2022·聊城质检)已知P为圆M:x2+y2-2x-15=0上一动点,点N(-1,0),线段PN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PM于点Q.
(1)求点Q的轨迹方程;
(2)设点Q的轨迹为曲线C,过点N作曲线C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两条弦的中点分别为E,F,过点N作直线EF的垂线,垂足为点H,是否存在定点G,使得|GH|为定值?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期末专项提升——实验探究题——划重点初二期中期末之复习A.B.C.D.【详解】(1)[1][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实验原理是v=st,除了停表外,还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2)[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误差。
(3)[4]小车全程运动距离s=60cm+60cm=120cm=1.2m[5][6]停表每格时长为1s,故全程所用时间是t=5s,上半段用时t1=3s,下半段用时t2=2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2m5s=0.24m/s[7]上半程平均速度v1=s1t1=60cm3s=0.6m3s=0.2m/s下半程平均速度v2=s2t2=60cm2s=0.6m2s=0.3m/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小,即v1最小。
(4)[8]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图可知,A图表示减速运动,B图表示匀速运动,C图表示加速运动,D图表示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是C图。
【针对练习2】小红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电子表显示了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₁分₁秒”),B点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公式);(2)实验中应适当调整斜面的坡度使之(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C=c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5)多次实验,归纳分析得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选填“匀速”或“变速”)【针对练习4】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器。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把握要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和气体具有____________,统称为流体。
(2)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___________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____________。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也较___________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也较____________。
答案:流动性小大小大2.升力的产生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因而机翼上方气流速度较_______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较____________;下方气流速度较_______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较____________。
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____________,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答案:大小小大压强差学前导航对于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就地取材通过一些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同学们可利用这一规律解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如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的设置等。
难点突破怎样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剖析:气体和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受物体形状、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流动速度并不是各处都相等的。
比如:两幢高楼之间的风吹得特别急;河水在河道狭窄处流得比宽阔处快,而流动着的气体或液体的压强又与流动速度有关。
这是为什么呢?对着两张平行放置的纸的中间吹气,这样使得两纸中间的气流速度增大,而两纸外侧的气流速度相对较小,两纸会向中间靠拢,说明两侧的空气向中间的压力大于中间的空气向两侧的压力。
可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两只小船放入水盘中,用水管向两船中间冲水,两船向中间靠拢。
说明两侧的水向中间的压力大于中间的水向两侧的压力,可见液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很多事例都证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例题精讲例1 (2005江苏无锡)据报道,在成都老成仁路琉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头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
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1、实践的特点相关知识分析材料答题模板:实践的特点:(1)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实践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材料(3)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材料(4)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材料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团队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
他们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将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并充分利用舱内实验柜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结合材料,说明“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活动是如何彰显实践的特点的。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外太空、航天器、广大航天人,这些载人航天活动的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整个载人航天活动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开展“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活动的目的是建造天宫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是载人航天的第23次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是我国航天团队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
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答题模板:(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第四节探究走进高考【p234】例(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