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译的分析

[摘要] 在本文中,作者试图分析口译的过程以及文化背景因素对口译的影响。在文章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去解决当前存在于中国口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 口译口译员口译过程口译分析

1.口译的过程

对于口译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实际使用中,有2种方法被广泛采用,1:聆听——理解其中的内涵——再现

(listening--comprehension--rendition);2:聆听——转交——交付(listening--transference--delivery)。作者将使用第一种方法来阐述口译的过程。

聆听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可以说对口译工作成功与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口译员不听源语言,或者,如果他不明白所听,他将不能顺利地进行翻译工作。由于其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给予听以足够的重视。一个口译员必须通过观察语调、强调和许多其它由说话者用到的语言特点,来理解说话者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翻译,应注重其在一个句子或段落所表达的思想,因为口译员的工作是翻译意思,而非翻译一个一个的单词。

尽管听对口译的成功很重要,但听并不是口译的目的。口译员仔细地听讲是为了正确地领会所说的内容,因而可以说正确的理解是听的目的。也许有许多因素会妨碍一个口译员对非本土语言的正确理解,这也许是由于他们不熟悉非本土语言的音节、语调和新的术

语,或者是他们不知道一些简单的事实,又或者是不太了解时下热门话题所造成的。任何一个以上列举出来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理解的错误,进而导致最终的翻译失败。

为了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翻译者必须尽可能多地融入语言b(语言b是指翻译的目标语言,下同)的环境,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例如,他可以读报纸、文学名著,听电台节目,看电视等,来获取有关语言b 的各种知识,比如语言b不同的口音、为同一个意思而采用的不同的措辞、最新的词组等。除了语言因素,口译员也要去获得广博的知识,以确保理解的正确,因为对翻译对象的内容越熟悉,他将能越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另外,口译者在口译任务进行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需要获取任务的时间、地点、还要获取听众的信息。当然,首要的,要获取口译任务所包含的主题。为了做到这些,他可以向会议主席获取会议中用到的有关会议信息的小册子。这样,就可以明确口译任务的准备方向。总之,口译者必须尽可能多的获取关于口译任务的信息以确保任务的成功。

2.从文化背景来分析口译

相当多的人想当然的把口译视作是逐字逐句的对原话的转换,而并不是对原有含义或思想的传达。他们几乎没能注意到文化背景在翻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知道,逐字逐句的翻译方法会对中国的翻译者与翻译事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为某种原因,你不是总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因为

处于不同文化的人总有不同的理解力,而且存在于一种文化的现象不一定存在于另一种文化。就我们所知,文化塑造语言,语言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和文化的看法。为了证明这点,可以用国家或文化特有的词或者短语的事实来举证。举例来说,爱斯基摩人有数十个词来形容雪,然而澳大利亚人只有一种。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对于爱斯基摩人来说,下雪的不同程度将会决定他们如何生活。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必须记住这些词。但是对于澳大利亚人,他们从没经历过下雪,为什么要用自找麻烦用这么多词来表达对他们无关的事呢?

另外,在语言b中即使你发现一句相同的话,在独特的场合中有非常不同的意指,或在这种场合这句话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很正常。例如,中国人经常在朋友旅途后问候”旅途辛苦了”,如果口译者对一个本土英国人翻译直接变成“you must feel tired after the trip”,他有可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困惑。

所以,当在另一种文化中面对这种没有意义的词时,一个译员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明智的做法是译员应该铭记他的工作是传达意思而不是翻译单词。只要他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同义词解释,那翻译任务就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如此说来,我们可以推断一个译员必须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很敏感。只有通过培养他的文化敏感度,才能保证翻译任务的成功。

3.讨论和建议

3.1训练机构建设

目前,相当多的年轻中国人,沉溺于口译的荣耀,立志成为一名口

译员。然而,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对成为口译员的先决条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糟的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口译员是如何被评判的。多半,他们通过口译员逐字逐句的翻译了多少原始演说来评判他的工作。这种趋势对于口译员群体来说肯定是有害的,因为对于一些好的译员来说这个错误的趋势可能会浪费好的机会,甚至一些好的翻译生涯。

当然很多因素导致了这一趋势。例如,没有太多有关的信息可得到,因为口译在中国是一种相对较为年轻的学科或职业训练,并且

在中国只有很少的合格的口译培训机构或组织。

所有的这一切造成了人们对于口译和译者的误解,因此希望随着更多高质量的训练机构的建立,国外有关翻译方面的作品的引进以及更多的人能来加入这个职业,这样人们对口译和口译员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3.2 语言学能力培养

相当一部分国际的翻译官是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下长大的,或者他们有足够的条件去四处旅游,甚至可能就因为地理位置而居住国外,因此他们能很容易的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他们能够用b 语言获得相当复杂的知识,包括书面和口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

言学能力)。

不幸的是,中国口译员没有这样的条件,通常他们没有生活在另

一个国家的特权,而是生活在单语言的环境里。因此他们没有机会享受外国同行的待遇,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外国同行那样的语言能

力。所以把他们送往国外学习或生活一段时间是明智的,可以更好的理解语言b以及它的文化,从而保证更高的口译质量。

参考文献:

[1]达妮卡.赛莱斯科维奇(法),《口译技巧》,北京:北京出版社, 1979。

[2]钟述孔,《适用口译技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81。

[3]琼.赫伯特(瑞士),《高级口译手册》,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4。

[4]让.艾赫贝尔(瑞士),《口译须知》,北京:外语教学出版

社,1982。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9。

[6]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7]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