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山东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张春盛曲海燕

一、简介:

自1977年Gruentzig 首次报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以来,PTCA已经历了近26年的发展历程。由于PTCA所使用的器材不断更新,术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PTCA术前、术中、术后的药物治疗日臻完善,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PTCA技术发展过程中,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6年由Sigwart首次在临床进行第一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随后Palmaz-Sehatz 支架迅速普及应用,近年药物涂层支架也在国内投入临床应用,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仅2005年间全球就完成了近300万例以上的冠脉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达95%以上。PTCA及Stent技术已发展到与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相匹敌的技术疗法。为防止PTCA或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应加强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匹格雷外,术中还需应用8000-10000单位的肝素,因此经股动脉穿刺的血管路径的出血合并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有时甚至需要输血和外科修补术。这些并发症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住院费用及延长住院时间。同时,有一部分患者无法通过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近年来由于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器械质量、性能不断完善、改进,各种导管和支架的直径越来越小,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使得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二、经桡动脉介入的优点:

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桡动脉途径PCI固有的优点:

1.并发症减少

穿刺桡动脉最显著的优点是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穿刺股动脉时,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可达18%;甚至由于局部压迫止血不充分形成假性动脉瘤以及腹膜后血肿(可导致严重后果)。由于桡动脉相对表浅,不在关节屈曲部位,因而容易操作和压迫止血,出血和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这对于有出血并发症的高危患者,例如接受了溶栓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老年患者,以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和体型肥胖的患者尤为有用。对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腹主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闭塞或严重屈曲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导管的频繁操作有时导致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引起严重的下肢动脉栓塞,而桡动脉途径不经过这一危险区域,因而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并

成为唯一可行的穿刺途径。有资料证明,穿刺股动脉后,医生平均花费18分25秒用于压迫止血;而穿刺桡动脉后,平均止血时间为5分40秒,大大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另外,由于股动脉与股神经、股静脉并行,经此途径操作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如穿刺部位不准确会损伤股神经,可造成动静脉瘘;而桡动脉周围无重要的静脉、神经并行,因此由于穿刺造成神经损伤或动静脉瘘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

股动脉插管可造成下肢缺血,而手掌有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即桡动脉和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与掌深弓吻合交通、侧支丰富,即使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会发生缺血性坏死。

2.操作简便

穿刺桡动脉与穿刺股动脉相比,穿刺点距离心脏和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缩短,因此允许使用更短的导管,不仅降低了导管的成本价格,也减少了操作中造影剂的使用量,这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极为重要。由于冠脉造影导管改进了导管前端的形状,因而使用一根导管便可完成左右冠脉的造影,术中不再需要更换导管,大大减少了检查费用,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和医护人员放射曝光时间。

近20年来,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取乳内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术后复查桥血管是否开通或对于再狭窄的乳内动脉行PTCA治疗时,如果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方法,由于血管迂曲,使造影导管或球囊导管难以进入锁骨下动脉以及接近乳内动脉的开口,反复的操作甚至会导致乳内动脉开口处的夹层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快脱落。但是,经桡动脉穿刺方法可以提供更短距离的、更直接的导管进入途径,使用顶端造型特殊的导管非常容易定位于乳内动脉开口处,使操作过程简便。

3.患者受益

经桡动脉穿刺方法更是患者乐于接受的方法。经股动脉操作,患者术后需要卧床制动,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平卧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增加病人的痛苦。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可立即下床活动,因而大大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也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Cooper 等研究经桡动脉穿刺方法可减少14%的费用;对于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的病人,可以在造影的当天下午出院回家;这些优点使得在门诊做冠状动脉成为可能。另外,由于不需要阴部备皮,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也不需要暴露阴部,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三、经桡动脉介入的基本技术

1.使用桡动脉途径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手的血液由尺、桡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供应,若尺动脉异常,闭塞桡动脉时尺动脉不能满足手的血供时不宜使用桡动脉,所以术前应行

Allen’s试验。②桡动脉较细,穿刺所需技术较高。由于其特殊走行,导管操作所需技术也较高,所以操作必须是技术熟练而有经验的医生。③桡动脉为肌性血管,易发生痉挛而使手术失败,甚或严重损伤血管,为此,术前注意解除患者精神紧张、适当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穿刺争取1次成功,置入鞘管后注入少量硝酸甘油,操作动作轻柔,迅速完成手术。

2.造影技巧:⑴使用共用型导管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时,较易进入窦房结动脉或圆锥支,堵塞或刺激所致痉挛而发生室颤,故应动作轻柔,避免进入或刺激窦房结动脉或圆锥支,一旦发生室颤,立即退出导管并立即除颤。⑵由于其特殊走行路径或有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畸形和主动脉迂曲扩张,对操作的要求较下肢高,所以要求操作医生必须是已经熟练掌握经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介入技术,而且反应敏捷、经验丰富。

3.指引导管的选择:在经桡动脉介入时对指引导管的特殊要求:可视性良好;支撑力强;前端柔软性好;指引导管的外层和内膜的光滑度良好。一般认为选择指引导管仍然首先从Judkins开始,因为使用Judkins在操作中是最安全的,一般情况下都较顺利到位。在经桡动脉介入时使用Judkins指引导管,如果选择导管前端弯度比预测的小0.5cm(经股动脉时用Judkins 4.0,经桡动脉时用Judkins3.5),更容易到位。如Judkins到位困难或为了增强支撑力:对左冠状动脉开口,可使用XB, EBU, Radial-Flex GC(Boston, Scimed公司),这种导管有极好的后座支撑力,也可选用AL2或AL3;对于右冠开口,最常使用的是多功能导管或AL1、AL2及内乳动脉导管。

4.导丝的选择和操作:首先,术者应明确病变血管支的方向,对于血管走行不规律,非常复杂的病变,如果病变处无血管完全闭塞,在梗塞处依然有血流,且血流速度较快,缓慢推送和旋转导丝可使导丝沿血流进入血管真腔内。前端的柔软性非常重要。它在冠状动脉内随血流方向向前搏动。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如术者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可重新调整指引导丝的走行方向。这样操作指引导丝对冠状动脉壁的损伤小。遗憾的是,指引导丝前端靠血流速度导入病变部位的力量较弱,多数术者感知这种感觉也不太可能,因此多需要旋转器帮助推送指引导丝操作。

5.支架的选择:目前认为理想的支架应具备以下特征:柔顺性好,操纵灵活;视踪性好;Profile小;适当地透X光性能,可视性好;抗血栓;扩张性能可靠;生物相容性好;支撑力强;覆盖好;表面积小;符合流体力学。目前应用的支架,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满足上述所有的特点,每种支架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掌握每个支架的性能评价和结构是同样重要的。

四、经桡动脉介入实例:

例1 魏××,男,51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余,加重1月入院。

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骨后烧灼感,每次持续约2分钟,可自行缓解,含化硝酸甘油有效。

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1次/分,律规整,心尖区可闻及2/6SM。

心电图:窦性心率,61次/分,Ⅱ、A VF异常Q波。

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局限性狭窄85%。给予植入支架1枚,症状缓解术后第二天出院。

图1 右冠中段狭窄85% 图2 支架置入术后

选用器械:指引导管:JR4;指引导丝:BMW;球囊:2.5×15mm的Maverick球囊;支架:3.5×18mm

例2 韩××,女,62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周入院。

患者于1周前开始在劳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约5-10分钟,向背部放射,多时每天发作2-3次。

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2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窦性心率,72次/分,ST-T(Ⅰ、Ⅱ、A VL、A VF、V3-6)变化。

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回旋支中远段局限性狭窄95%。植入支架后,症状缓解术后三天出院。

图3 回旋支中段狭窄95% 图4 支架置入术后狭窄解除

选用器械:指引导管:JL4;指引导丝:BMW;球囊:2.0×15mm的Maverick球囊;支架:2.75×18mm,2. 5×24mm。

例3姚××,女,54岁。因发作性胸闷4-5年入院。

患者4-5年来出现发作性胸闷,多与激动及劳累有关。每次持续2-3分钟。

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58次/分,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Ⅱ、Ⅲ、A VF、A VL、A VR、V1-6广泛ST-T改变。

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远端管壁欠规则,局限性狭窄50%,术后当天出院。

图5 右冠远段管壁不规则图6 左冠管壁不规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 tion, PCI) 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 术、定向性斑块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 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 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 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

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 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 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2.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病变,如有狭窄,则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的程度、治疗的可行性与治疗的方法,是心血管科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目前使用冠脉造影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另一个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伤口不易感染,更容易被老年人特别是在床上排尿困难而需导尿的患者所接受,也特别适用于股动脉狭窄者,所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股动脉造影很好的替代途径。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指导①训练床上大小便;②病情允许时淋浴,更换病号服;③术前2h可进食,胃肠道症状严重者禁食4~6h;④保证良好的睡眠;⑤进入介入室前排空膀胱。 1.2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重点在于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通过询问、交谈及观察,对患者住院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由责任护士及分管医生于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指导病人密切医生进行手术,术中可能有局部的疼痛,导管经过上肢处有轻微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给药,减轻痛苦与不适,消除由于精神紧张而出现桡动脉痉挛,并介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优点,同时鼓励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介绍治疗。 1.3 术前准备 1.3.1皮肤准备:右侧桡动脉穿刺区,腹股沟区术前常规备皮,这样做是为防止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股动脉穿刺。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 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 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资质要求:每年完成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病例不少于200例,其中治疗性病例不少于100例,主要操作者具备介入治疗资质且每年独立完成PCI>50例,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病死率低于0.5%。 二、危险评分系统 风险-获益评估是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决策的基础。运用危险评分可以预测心肌血运重建手术病死率或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发生率,指导医师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为选择适宜的血运重建措施提供参考。常用的危险评分系统特点如下。 1.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 Ⅱ)[7,10,1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获得成功,2例穿刺失败,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有股动脉路和桡动脉2种路径。相比较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经桡动脉路径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住院患者123例,男78例,女45例,年龄34~83岁,平均(60.5±7.5)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其他疾病3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除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前准备外,还需进行Allen试验,即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后,嘱患者做握拳和放松动作10次至手掌变苍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10s 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为试验阳性,是桡动脉穿刺的适应证。注意的是患者松拳时不要过度松开,以免影响血循环的观察。 1.2.2 桡动脉穿刺方法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首选右桡动脉为穿刺部位,患者右手自然伸直,外展手背,腕部放置纱布卷使手背屈以利穿刺,消毒范围为手指至肘关节,穿刺点距腕关节2~4 cm,局部1%利多卡因麻醉后,选择20号穿刺针,穿刺时,取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处,进针方向和桡动脉走行一致,角度为45°~60°,见有血喷出后送入导丝,沿导丝送入6F桡动脉鞘管,随后经鞘管注入肝素3000 U,硝酸甘油200 μg。 1.2.3 造影导管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应用5F JL、JR、AL造影导管,导引导丝常规应用0.035″超滑导丝,更换或退出导管时送入导丝导引。 1.2.4 术后处理造影结束后立即拔除动脉鞘管,采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首次充气14~18 ml,每隔2 h放气1~2 ml,常规于术后6~8 h解除压迫器,如有解除后渗血者,可适当延长至术后10~12 h,患者术后无须卧床,仅限制腕关节活动。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股动脉管腔粗大,导管操作也相对容易,因此,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TFI)是经典途径[1],但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使得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成为可能。本研究主要探讨我院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冠心病患者88例,男57例,女31例,年龄40~81岁。在患者知情情况下,且患者术前Allens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良好,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要求达到负荷量,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禁忌证。 1.2方法 1.2.1手术过程患者右臂外展,平置于臂托上,垫高腕部,常规消毒右上肢至肘关节以上,取桡骨茎突上1~2cm桡动脉波动最强处为穿刺点,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cordis公司产桡动脉穿刺包(内含21F穿刺针、6F鞘管及0.02英寸直导丝),以Seldinger法穿刺成功后,经鞘管注射普通肝素2000U,硝酸甘油200ug,异搏定200ug,分别用Judkins造影导管行左、右冠脉造影。冠脉阳性(狭窄≥70%),给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介入治疗按照100U/kg 给予追加肝素,根据冠脉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选用JL、JR、EBU、XB等指引导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指标[2]为术后残余狭窄< 20%,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急诊搭桥手术。 1.2.2术后处理术毕即拔除桡动脉鞘,桡动脉压迫夹加压包扎,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和末梢血供情况,每2 h减压一次,6~8 h松解,观察1min ,若无出血则换用普通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仍有渗血者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h后再次检查。术后患者不要求严格卧床休息。 2结果 88例患者中85例成功施行TRI术,成功率为96.6%;失败3例,其中1例穿刺未成功,2例因右锁骨下动脉扭曲而致指引导管无法到位,;88例中单支病变52(59%),双支病变26例(29.5%),3支病变10例(11.4%);3例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周围皮下轻度淤血,2例前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

冠脉造影操作图解

冠脉造影流程操作最详细--------新人入门全纪录 论坛上高手林立,介入中龙争虎斗!很多大神已经将此做到了炉火纯青,在我们一班小字辈新入行者来到论坛,看的是一头雾水。当我6个月前刚刚接触介入时,来到论坛踏雪寻贴,但是可惜,论坛帖子中对冠造最基础的东西,介绍的并不是太多,那就和大家特别是像我这样新手分享下最基础的知识吧! 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发现莫名的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呵呵,因为我就是这个样子进入导管室的。当我作为菜鸟一枚进入到导管室时。也是面对着C型臂和大屏幕无所适从,对整个流程茫然无知。但是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你也可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细枝末节了,我们这次探讨的是冠脉造影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一个基础探讨,不涉及任何策略性问题。本着给入门新手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尽快的适应和熟悉冠脉造影的基本过程,使此过程尽可能的熟练。希望对大家特别是新手菜鸟有所帮助!。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我想大家其实也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去看书,看百度文库中的资料,看丁香园上的帖子,看期刊,去和前辈探讨。但是,大部分资料是雷同的,讨论的让人头昏眼花,而真正操作起来,你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我将其简化,来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为所有新入的朋友提供下帮助,整理下头绪,因为我在这里所讲的,真的是基础中得基础。因为咱们不是在写论文,也不是出大部头,只是为新学习介入的朋友们提供下基础的讲解,所以不会按照常规出牌哟~~~,那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导管室,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价值不菲的机器,一排排的支架,导管,满桌子的药品,耗材,但是作为临床已是老手的咱们。不会被吓到滴~~!因为我们的在选择介入时,肯定会做了不少前期工作,那我们的工作究竟该怎样开始呢?那就从认识导管室的布局开始吧! 认识了布局,大家起码不会在导管室中迷路了,不会再找不到你想要找的东西。不会忘记你站的地方是有放射标志的位置。那我们了解了导管室基础布局后,下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

冠心病治疗: 冠脉造影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造影术在局麻下进行,而血管及心脏内均无感觉神经,病人只在局麻时感到轻微疼痛,其余过程无明显不适。术后需平卧18-24小时,某些病人可能会感觉腰背酸痛不适,起床活动后症状即可消失。任何手术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术前要求病人履行签字手续。冠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0.2%~0.9%,主要为(1)心律失常。(2)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3)急性心肌梗死。(4)造影剂过敏。上述绝大多数不会构成严重后果,熟练操作者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总之,管脉造影是一项风险极小、相对安全、几乎无痛苦的手术。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经桡动脉造影,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后立即拔除动脉鞘管,桡动脉压迫 4-10分钟,加压固定3-6小时即可。患者术后即刻均可随意下地活动,在国外如果没有放支架的这类病人就可以不住院,中国应该都要求住院. 补充1:或者上肢的尺动脉,(一般有过劳动的男性,桡动脉波动较强,就可以选择桡动脉为穿刺点),女性生理条件影响本来动脉就较男性管腔就窄,约2mm。一般可选择股动脉。股动脉的缺点是较上肢手术切口容易污染。可继发术后的伤口或者血管感染。然后就是做腿的话卧床时间长。心衰患者耐受差。

补充2:术后的病人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的需要加固8小时,其中间可以逐渐减少压迫器的气压。压迫器肯定会出现肢体远端的回流障碍的肿胀。补充3:可出现术后的再狭窄 补充4:可出现术中的栓塞急性形成。最危险的。 补充5:在冠脉造影前,应除外消化道出血及凝血障碍等不利 因素,在造影前后强化肝素抗凝,如有上述病症则易造成不良影响. 冠脉造影检查前准备:冠脉造影检查前, 应常规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脏超声和胸片,以便发现潜在的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使造影更安全。 冠脉造影检查的“宜与忌”:临床上,不少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存恐惧,因为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插导管、打造影剂,还需要X线的配合,比起无创的心电图、CT来,痛苦会多一些、创伤会大一些。但对于那些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临床难以确诊且治疗效果不佳者,有心脏扩大的中、老年患者,以及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电图异常,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结果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唯一一种可提供有力诊断依据的手段。此外,药物疗效不佳的冠心病患者在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俗称“装支架”)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前,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等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检查过程:检查时,医生首先会将穿刺针经皮刺入下肢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将特制的造影导管沿降主动脉逆行送至升

2011美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2011美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吕树铮,汪国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29) 自1982年撰写的第1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问世以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新型器械、药物及研究结果的涌现,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HA/ACCF)适时组织专家进行指南的更新[1]。为反映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2011版指南无论是阐述方式还是涉及内容均具有鲜明的特点:①阐述方式更加简洁、明晰:如在表述相关研究结果时,仅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汇总性阐述,而不再对各个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在进行诊疗策略推荐时,遵循适应证选择、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临床治疗流程,有利于临床医师解读和在实践中遵循;②所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本指南涵盖了新型药物、成像技术、支架及手术入路等最新进展,同时还首次对特殊解剖特征的病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分叉病变、钙化病变等]治疗策略的选择进行了阐述。③在进行推荐级别描述时,首次将Ⅲ类推荐分为无效(无获益)和有害两种,这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决策。此外,基于新的临床实践特点及新型临床试验结果,本版指南对左主干病变、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的应用、血管入路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现试将相关要点阐述如下。 1 冠心病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 2011版指南首次将冠心病血管重建的获益分为提高生存率及改善症状。基于既往研究,本指南指出对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含前降支近段的双支病变、疑为缺血诱导的室速所致猝死患者复苏成功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Ⅰ类推荐)。而对于有大面积心肌缺血的双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的单支病变及合并心功能不全(35%~50%)的冠心病,CABG可能改善患者生存率(Ⅱa类推荐)。 本版指南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关于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PCI治疗,基于冠脉支架置入术与冠脉搭桥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对比研究(SYNTAX)认为对于SYNTAX积分小于22而CABG风险高[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危险积分预期死亡率>5%]、左主干作为罪犯血管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选择PCI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Ⅱa类推荐)。对于SYNTAX积分小于33而CABG风险较高(STS预期死亡率>2%)的患者,选择PCI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Ⅱb类推荐)。对于三支病变、含前降支近段的双支病变,选择PCI治疗有可能改善生存率(Ⅱb类推荐)。而对于非前降支近段的单支病变及无缺血证据的患者,CABG及PCI均是有害的(Ⅲ类推荐)。 就改善心肌缺血症状而言,如予以指南指导性药物治疗(GDMT)而症状无法控制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CABG及PCI治疗均是合理选择,但CABG可能优于PCI治疗。惟一例外的是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应优先选择PCI治疗而非再次CABG治疗。 应当指出的是,指南中关于CABG相对于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推荐意见是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研究结果,由于现代药物 通讯作者:吕树铮 Email:shuzheng@https://www.doczj.com/doc/4217929023.html,

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一)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的评估可以通过肉眼、量化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等方式进行。冠状动脉狭窄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比或者狭窄面积减少百分比来表示。肉眼评估时多用直径减少百分比表示;直径狭窄50%,相当于面积狭窄75%; 大于50%的直径狭窄和大于75%的面积狭窄通常可以认为在运动中诱发血流下降,大于85%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静息时血流下降;如果一根血管有数个程度相同的狭窄,其对血流的影响呈累加效应。如在前降支只有一个50%的狭窄,可能没有很多临床症状,但如果有两个以上的50%的狭窄,则临床意义与90%的狭窄相同。在一条心血管上有数个不同程度的狭窄,应以最重的狭窄为准。如果狭窄程度相同,长管状狭窄对血流的影响大于局限性病变。 根据ACC/AHA的建议,冠脉病变分为A、B、C型三种,其中B型又分为B1、B2型(仅符合一项B型病变的为B1型,。型)B2型病变特征的为B项或以上的2符合.

(二)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对钙化的识别低于IVUS。一部分患者在X线下可以观察到沿血管走形的条状影,其亮度和大小反映了钙化的程度; (三)溃疡 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溃疡,其造影表现为“龛影”; (四)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也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结果,但也见于冠状动脉炎。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表现为瘤样扩张。 (五)夹层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球囊预扩自发性夹层较为少见。.张病变时,经常出现冠脉夹层。有时在造影时也会发生冠脉夹层。 根据冠脉夹层的形态学不同,可分为: A型夹层:注射少量造影剂或造影剂清除后造影剂无滞留,

冠脉腔内出现局限性线形透光区; B型夹层:冠脉管腔内出现与血管平行的条状显影; C型夹层:血管壁外造影剂滞留; D型夹层:螺旋形夹层; 在上述类型中,A型和B型夹层预后较好,很少发生血管急性闭塞,C型和D型夹层的预后差,尤其是D型,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 (六)血栓 血栓性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冠脉造影表现为冠脉腔内“毛玻璃样改变”或者出现充盈缺损。与IVUS相比,冠脉造影对较小血栓的识别敏感性较低;(七)心肌桥 心肌桥血管段由于其上肌束的压迫,在心脏的收缩期血 管受压明显,在舒张期恢复正常或受压程度减轻。与冠状动脉痉挛不同,在注射硝酸甘油后,心肌桥血管段受压会更加明显。心肌桥多见于前降支中段,但是在对角支、回旋支和右冠也可以出现心肌桥。 (八)冠状动脉痉挛 在冠脉造影过程中经常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同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症状,原因多为造影导管或其他器械刺激血管所致。当怀疑冠脉痉挛时,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 (100-200ug),1-2min后再在同一投照体位进行冠脉造影;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护理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护理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76例经桡動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桡动脉穿刺手术的成功率可达为98.7%,低血压为1例,另外有两例出现伤口渗血,有1例为上肢肿胀,但在这76例中没有出现心脏、手部出现病态,桡动脉栓塞或者没有搏动的事件。结论护理人员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细心周到的护理都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同时能有效减少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概率,术前准备完善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健康。 标签: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桡动脉;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6例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并且已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2~7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病例76例,28例造影结果正常,48例造影结果异常;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例。 1.2结果其中桡动脉穿刺手术的成功率98.7%,有1例为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为股动脉穿刺最终成功的病例,有1例为低血压,有两例为伤口渗血,有1例为上肢肿胀但在这76例中没有出现心脏、手部出现病态,桡动脉栓塞或者没有搏动的事件。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潘兰平等对150例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调查发现,每位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对于这种不良情绪护理的干预尤为重要。易诗琼[2]的护理研究也表明,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性格以及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看法等,多与患者进行交流[3],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和对护理等方面的要求,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为个性化护理建立起信任基础[4]。此外,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患者的状况,以便减轻患者家属和患者的心理负担。 2.1.2手部血管的观察由于人体手部供血是由桡动脉和尺动脉共同完成的,所以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尺动脉代偿功能试验(Allen试验)[5]。该试验方法为医生双手分别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同时患者需要反复的握拳、放松,重复5~7次直至双手的手掌发白,此时医生迅速放开尺动脉,等待10 s观察其手掌颜色的变化,如若手掌迅速的从白色恢复正常,则是Allen试验呈阳性,尺动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山东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张春盛曲海燕 一、简介: 自1977年Gruentzig 首次报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以来,PTCA已经历了近26年的发展历程。由于PTCA所使用的器材不断更新,术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PTCA术前、术中、术后的药物治疗日臻完善,PTCA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PTCA技术发展过程中,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6年由Sigwart首次在临床进行第一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随后Palmaz-Sehatz 支架迅速普及应用,近年药物涂层支架也在国内投入临床应用,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仅2005年间全球就完成了近300万例以上的冠脉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达95%以上。PTCA及Stent技术已发展到与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相匹敌的技术疗法。为防止PTCA或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应加强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匹格雷外,术中还需应用8000-10000单位的肝素,因此经股动脉穿刺的血管路径的出血合并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有时甚至需要输血和外科修补术。这些并发症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住院费用及延长住院时间。同时,有一部分患者无法通过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近年来由于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器械质量、性能不断完善、改进,各种导管和支架的直径越来越小,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使得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二、经桡动脉介入的优点: 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桡动脉途径PCI固有的优点: 1.并发症减少 穿刺桡动脉最显著的优点是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穿刺股动脉时,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可达18%;甚至由于局部压迫止血不充分形成假性动脉瘤以及腹膜后血肿(可导致严重后果)。由于桡动脉相对表浅,不在关节屈曲部位,因而容易操作和压迫止血,出血和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这对于有出血并发症的高危患者,例如接受了溶栓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老年患者,以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和体型肥胖的患者尤为有用。对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腹主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闭塞或严重屈曲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导管的频繁操作有时导致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引起严重的下肢动脉栓塞,而桡动脉途径不经过这一危险区域,因而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手术适应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术区循环情况。 2、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情绪。 3、评估急救用物是否备好,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抗心律失常及升压药物等。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2、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导管检查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 3、皮肤准备:会阴部及两侧腹股沟备皮。 4、行桡动脉穿刺者需做 Allen 试验,判断能否行桡动脉穿刺及插管。 5、碘过敏试验。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 6、术前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 7、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二)术后护理 1、持续心电监护 24 小时,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急性期并发症。 2、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并与术前比较。 3、鼓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4、术侧肢体的护理

(1)经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 4 小时拔出鞘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 1 千克左右的沙袋压迫 6 小时,术侧肢体制动至少 12 小时。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观察肢体皮肤颜色与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有无变化等。防止动静脉血栓的形成。 (2)经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经桡动脉 PCI 术后即可拔除鞘管,使用弹力绷带或专用止血工具装置局部加压止血。包扎 2 小时后可放松弹力带,术后 6 小时可拆除绷带或止血装置。加压包扎期间需观察术肢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 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有无尿潴留、低血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协助医生给予导尿、扩容、压迫止血、溶栓等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情绪激动等。 2、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的检查。 3、指导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肥胖者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继续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他药物,定期门诊随诊。 四、注意事项 1、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及时处理。 2、注意用药反应。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1-05T10:39:32.2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王春艳隋洪波李秀妍王勇 [导读] 术前1d,做好双侧手掌至腕关节上10cm处的清洁,汗毛稀少者可不用备皮 王春艳隋洪波李秀妍王勇(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338-03 【关键词】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 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入径,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周围血管并发症等优点。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选择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1例患者中男170例,女61例;年龄42~75岁。合并高血压151例,糖尿病89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0例。 1.2 手术方法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路径,卧床且采用被迫体位,易发生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1];采用桡动脉路径的PCI介入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上臂外展至70°置于手术延长板上,腕部充分伸展,手掌朝上,用纱布固定,常规消毒铺巾,局部再消毒后穿刺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留置6F外鞘,在X线透视下分别送入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管,行冠脉造影,再根据造影结果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拔除桡动脉鞘,局部加压包扎,腕部制动6h。由于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位置表浅,所以穿刺成功率高,具有损伤小、愈合快、周围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经济负担轻等优点。术后大多数患者可以立即下床活动,更加有利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手部血管的变异多,术后护理不当,也能引起严重后果,即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甚至缺血性坏死,因此,手部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进行健康宣教,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尤其强调患者是局麻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有不适可以及时沟通,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请手术痊愈的患者与之进行交流。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通常对介入治疗方法不了解,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虽然许多患者乐于接受治疗,但对于经桡动脉途径治疗能否成功仍有顾虑,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素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解释采用桡动脉穿刺,不会影响术侧手的功能,还可降低穿刺难度,不影响周围血管,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可靠、不影响疗效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选择介入治疗的优点和目的。经详细健康宣教后,使患者情绪平稳,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各种检查,检测血常规、出凝血和肝肾功能,常规服用抗凝药物,做碘过敏试验,禁食4~6h以防术中发生呕吐,训练床上大小便,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置静脉留置针保持静脉通路,避免在术肢桡动脉处抽血气和留置静脉针,床旁备好氧气、除颤仪及抢救药品。对高度紧张的患者于术前30min肌注安定10mg。训练患者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及屏气,以利于术中配合医生操作[2]。 (3)其他准备:术前1d,做好双侧手掌至腕关节上10cm处的清洁,汗毛稀少者可不用备皮。术日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股动脉穿刺,腹股沟处需备皮,余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晚,指导患者好好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术日晨不必空腹,可以进食以6分饱为宜;手术前排空膀胱。 (4)手部血管条件观察:手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桡动脉、尺动脉,它们互相吻合形成掌浅弓和掌深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治疗要求桡动脉粗直、弹性好,另外置入鞘管会影响到桡动脉血流,因此要考虑到尺动脉代偿功能。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判断手部血液循环情况,以免发生手部缺血性损伤或坏死。本组患者术前进行Allen’s试验手部转红时间在0~5s,触摸桡动脉搏动明显,无上肢畸形、关节病变,为保护血管,术前禁在术肢腕部穿刺。本组有5例穿刺失败而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 2.2术中护理 PCI整个治疗过程均在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内压力严密监测下进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建立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导管室护士要熟悉患者的病情,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力,能预测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并发症积极熟练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关注手术进程,特别在球囊扩张、支架释放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有无发生低血压、心率失常等,还应注意再灌注心率失常或扩张后冠脉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经桡动脉途径PCI,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更需加强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因右冠状动脉发出分支有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防止导管插入过深导致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作者做CPI时通常配备2名护士,1名观察神志面色,管理呼吸、除颤、给氧,传递导管,另1名管理监护、输液通路及用药。危重患者抢救再向心内科或急诊科调配1~2名护士参与抢救。 2.3桡动脉痉挛的预防 预防桡动脉痉挛包括三个方面:即心理、药物、操作[3]。前两者跟护理密切相关,作者经验是:(1)保暖:保暖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可以防止桡动脉痉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2)心理干预:营造温暖轻松的介入室氛围,用“拉家常”式介绍介入室环境及手术医生,实施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穿刺前站在患者头端,用双手拇指指腹反复轻柔地从眉间向两侧按摩至太阳穴,并把手术的每一步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配合完成治疗。(3)术前准备好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扩血管药,术中及时给药。 2.4 术后护理 (1)拔鞘管的护理:桡动脉压力较股动脉压力低,一般穿刺后出血不多,术后即可拔除鞘管。拔除鞘管后用无菌纱布折叠后按压在穿刺点上方1~2cm处,压迫15~20min,止血后用弹力胶布局部加压包扎。包扎后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及手指活动情况。如患者诉手部发麻,手指颜色发紫,提示压迫过紧,影响静脉血液循环,应及时调整,如果穿刺局部有出血、渗血,提示加压过松或位置不正确,必须重新加压包扎。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浮肿和紫绀,经解除加压包扎后逐渐恢复正常。桡动脉位置表浅,压力较股动脉低,出血机会少,术后立即拔除鞘管,压迫桡动脉止血。作者用8cm×10cm×12cm纱布块分别叠成小方块压迫穿刺点,并用优力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为避免穿刺部位压迫过紧,应注意观察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及肢体是否青紫肿胀,感觉有无麻木,局部有无渗血、疼痛,嘱患者术肢抬高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在沈阳东北心血管病论坛期间正式重磅发布! 该指南由韩雅玲院士牵头,113位国内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完成,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第五期,是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指南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结果(共收录了31篇中国专家的文章),参考ACC/AHA以及ESC等国际权威组织发布的最新相关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观点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相较于2012版PCI指南,该版指南有几点重要更新: 一、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从2009年开始,PCI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运行。此后,国家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建立了省级和军队级质量控制中心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改善质量控制技术和团队协作,新版指南首次对开展PCI的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并要求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以期对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

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二、提出最新的EuroSCORE Ⅱ和SYNTAXⅡ危险评分系统 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结合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指南首次提出了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和SYNTAXⅡ评分,新的评分系统更加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后续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统一、科学的标准。 EuroSCOREⅡ通过年龄、性别、肾功能损伤、外周动脉疾病、严重活动障碍、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脏疾病、活动性心内膜炎、术前状态差、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CCS 心绞痛分型、左心室功能、近期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紧急外科手术、是否为单纯CABG、胸主动脉手术等18项临床特点,评估院内病死率。而上一版推荐的EuroSCORE评分因过高地估计了血运重建的死亡风率,已不再推荐使用。 SYNTAXⅡ评分在SYNTAX评分11项因素基础上,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而变成了12个影像因素,并联合应用了6项临床因素(包括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在预测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4年或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手术风险低。 (3)PCI后再狭窄病变。 (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CABG术后:CABG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3)急性期后的PCI ①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再梗死征象者。 ②心源性休克或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③左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④急性期曾有过心力衰竭者。 ⑤对溶栓治疗后的患者,均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对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严重狭窄病变行PCI(若无缺血证据,建议在数天或数周后进行)。 ⑥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相对禁忌证】 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发病已超过12h,无心肌缺血症状,且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不应行PCI。 【操作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 护理 【关键词】桡动脉;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称经桡动脉穿刺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又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以及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2005年底逐渐开展由经股动脉改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2006年8月-2007年8月共开展150 例手术,我们针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92例,女58例,平均年龄(58±13)岁。原发病:高血压107例,糖尿病47例,稳定型心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 1.2 桡动脉穿刺要求经桡动脉途径者,要求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即用两手拇指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用力握拳然后放松,重复三次,患者手掌变白。放开尺侧压迫,手掌在10 s以内可恢复颜色者即为Allen试验阳性),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良好。 1.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9例,心绞痛3例,低血压5例,桡动脉痉挛8例,出血与血肿7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中并发症护理 2.1.1 心律失常:本组有9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中3 例室早,1例室速,经医师调整导管位置后消失;4例患者于术中出现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率35~55次/min,经给予加快输液和静脉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后心率恢复正常;1 例患者发生心室纤颤,立即除颤后心率恢复正常。故在术中应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2.1.2 心绞痛: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的患者术中易引起心绞痛,因此对高危患者应认真评估,结合临床数据和临床症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本组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经吸氧、静脉注射(微泵)硝酸甘油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开导工作,予以解释,避免因紧张而加重心绞痛,故术中的心理开导也相当重要。 2.1.3 低血压:是危险的急性并发症。本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其中1例因测压管连接不紧密,经检查、重新调零后恢复。 4例因造影剂注射右冠状动脉时发生血压下降,嘱患者大声咳嗽、加快输液后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因此对于术中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应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1.4 桡动脉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手术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原因与患者紧张、穿刺时疼痛、反复穿刺以及送入导丝尤其鞘管、导管时动作粗暴等有关。据国内报道,如果使用肝素(3 000 U)、硝酸甘油(100μg) 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是4%左右[1]。按常规流程应用肝素(3 000 U)、硝酸甘油(100μg)。本组患者中出现8例,6例经导管鞘注入合贝爽(100μg)后数分钟痉挛解除,造影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