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真奇妙PPT课件(4)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7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化学真奇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展示化学的神奇魅力,介绍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材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出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阐述了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化学知识的了解还很有限。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的引导和基础知识的讲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2.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方法。
2.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身边的事物。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化学的奇妙。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化学真奇妙》板书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配平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良好。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木柴等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1:化学改变了世界(一)请同学们仔细观看PPT,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天然材料: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如木材、石材;合成材料(化学制品):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玻璃、钢铁等。
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合成材料。
(二)请同学们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然后认真填写下列学案。
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四)跟踪练习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 棉花、木材、大理石B. 木材、橡胶、塑料C. 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答案】A【解答】天然材料在自然界中直接找到的材料,如棉花、木材、大理石、羊毛等;合成材料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找到的材料,如塑料、玻璃、不锈钢、陶瓷、合成纤维等。
故选A。
2、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木器 B.青铜器C.铁器 D.塑料器具【答案】A【解答】木材在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找到,属于天然材料,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