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66.72 KB
- 文档页数:18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码082701英文名称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掌握化学、食品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食品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检测、卫生监督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食品企业、质量监督部门等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4)熟悉食品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结构(1)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食品科学和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
(3)具有食品工艺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4)具有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3、素质结构(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2)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3)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三、专业培养规格实现矩阵四、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微生物学五、专业核心课程无极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的生命元素等。
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企业和教育机构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1.技术研发人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能够研究和开发新的食品加工工艺、配方和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人才:食品安全是食品加工行业的核心要求,企业需要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的人才,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
二、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才培养策略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这可以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和认证等方式实现。
2.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人才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开设食品安全课程、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人才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
3.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4.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和创造力。
总之,为了满足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和教育机构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推动产学研合作和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措施,可以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食品安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食品加工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0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4 / 70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典型食品加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设计贴近工作情形的教学情境及内容。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筑牢专业基础的作用,能培育学生热爱食品行业的情感,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食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冷静处理,善于思考总结的职业素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的很好的支撑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食品营养与配餐、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食品的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典型各类典型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要点;(3)掌握典型食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2.能力目标(1)能根据加工工艺,较好地完成典型食品地制作;(2)能处理好加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3)能设计新型加工食品;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食品行业;(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4)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5)学会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三、课程设计1.设计基本理念本课程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内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701一、专业介绍1985年开设食品工艺专科专业,2002年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5年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专业定位,践行工程教育理念,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契合行业需求、对接现实工程、彰显应用特色,立足地方,服务行业,培养面向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
对接区域食品产业重大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面向食品生产技术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
专业涉及产业面广,包括食品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服务在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毕业生可在食品行业或与食品相关的医药、化工、环境、材料等等行业,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产品销售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毕业五年左右发展成为食品及相关行业领域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工程师或生产管理骨干。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食品行业及相关领域特别是食品制造、技术管理一线,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
毕业后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在解决食品相关领域现实工程问题和实践应用方面发挥有效作用;(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食品工程设计和应用项目团队中发挥有效的领导、协作和沟通作用;(3)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诚信守则,遵循职业操守和工程伦理道德;(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工程实践应用及管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食品加工以及质量控制和研究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培养目标为:
1. 具备扎实的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食品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设备运用,能够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研究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2.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食品加工技术改进、产品研发、质量监控、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3. 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与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和合作,担任市场营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研究开发等职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计划应当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并在以下方面进行精细化、个性化、针对性培养:
1. 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掌握食品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具备较深厚的专业基础,了解食品质量控制和检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18,59(02):60-62基金项目:2016年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高职《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问题及改革措施———以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2016PJY1610)。
作者简介:王加园(1984-),女,宁夏银川人,助教,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8-01-15目前,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实践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文章主要针对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期为创新性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建立在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软饮料加工技术、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罐头食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技术等。
《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流程,能够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够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21世纪知识时代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
2《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性实践教学设计现阶段高职《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实训教学授课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条件有限,实训基础设备、耗材准备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探索的需求;实训形式及考核方式固定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引进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这导致了一些食品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食品行业的人才供给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引进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针对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引进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套具体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引进方案,以期为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状况1. 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工程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注重食品品质与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这导致了对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行业,如农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便捷食品加工等领域,对高素质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
2. 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供给虽然我国在食品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供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一些高校食品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适应期较长的问题。
其次,一些地方在食品工程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了一些地区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另外,一些食品企业在培养和引进食品工程专业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渠道,这也制约了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供给。
二、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引进面临的问题1. 缺乏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一些食品企业反映,现有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难以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理解与掌握,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 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供给与食品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了一些地区的食品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77OCCUPATION2018 11专业建设M AJOR高职与本科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探索与实践——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3+2”为例文/刘丹赤摘 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的问题,本文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工业大学一体化分段培养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3+2”为例,介绍了双方共同探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具体衔接途径,构建高职与本科一体化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实施框架和组织体系,完成一体化课程体系承载的两个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融合贯通的实践做法,为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本一体化培养 课程衔接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 题:本文系2016-2017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与本科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衔接研究》(课题编号:ZZ2017023)阶段性成果。
一、改革探索的背景为丰富人才培养类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2013年山东省首次在11所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开展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在建立上下衔接贯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育人适应性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在此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原则,近两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
推进高职与本科一体化分段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衔接是山东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高职与本科一体化分段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晚。
2012年,江苏省率先开展了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试点。
山东省在2013年开展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工作。
目前国内关于课程衔接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阶段,主要有理论反思、问题探讨、比较研究、策略分析等研究内容,尚未形成独立成熟的课程衔接体系。
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实践1.系统设计了分层递进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遵循了贯通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课程适度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