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鸦片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391.00 KB
- 文档页数:3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
2. 鸦片战争的过程。
3. 鸦片战争的结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一些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初步认识,并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二步:讲解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1. 讲解“鸦片”是什么,它的历史和作用。
2. 讲解中国封闭的历史背景,解释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出鸦片。
3. 讲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以及它的作用。
4. 讲解中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进而讲解两江总督林则徐被免职和林则徐禁烟失败的原因。
第三步:讲解鸦片战争的过程1. 讲解英国的威慑政策,并以郑成功、马关条约等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航海和治理中面对的困难。
2. 讲解“黄蜂事件”和“阿美尔号事件”,让学生了解入侵中国的列强是如何制造事端的。
3. 讲解英法联军入侵、中方各地抵抗、军事胜利、使节大礼、南京条约、太平天国等一系列鸦片战争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四步: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1. 讲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它的影响。
2. 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开放和割据的影响,包括条约口岸、领土割让、通商关税、外国居留权、军队和警察等。
3. 讲解 openerp 金融系统、教育和科技等方面,英、法等列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反应。
第五步:总结和复习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加深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讲解,学生听取。
2. 问答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3. 组织小组讨论:老师布置课题,学生自由讨论。
4. 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
五、教学与评价本教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非常适合中等和高等学校的历史教育。
中国近代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及任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反侵略)、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封建)。
4、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5、三条主线:(1)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抗争史。
(3)探索史:①一大主题:近代化,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②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三个层次:器物:洋务运动。
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
④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空定位】1840年——1912年。
【阶段特征】第一阶段:1840~1894年。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列强炮舰逼迫下中国社会开始转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
第二阶段:1894~1912年。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第一步。
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主干知识】一、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年。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清政府屈辱求和。
4、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此外还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晚清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经济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的城市化进程出现。
(2)政治上: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3)思想文化上:晚清时期的文化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课题18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一、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背景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地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矛头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军事非常落后社会矛盾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概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直接)时间1840.6—1842.8 1856—1860年双方清政府与英国清政府与英法结果(1)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2)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概念阐释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一、前言
1、中国近现代史分段:
近代史:1840-1949(旧民主主义1840-1919;新民主主义1919-1949,整个近代史都是两半社会);现代史:1949年后。
(1)近代史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约80年)其内容为中国近代化,也就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近代化的历程分为: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但始终没实现。
(2)近代史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约30年)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
(3)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1949-现在)其内容是中共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探索中国的社建道路,有成就也有曲折;后20年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2、两半社会的特点:
封建制度的根本未变;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中外势力勾结;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军事及经济。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建立基础不同:后者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前者排斥分工;满足需求范围不同:后者满足市场需求,前者满足一家一户或小范围需要;与外界联系不同:后者对外开放,前者闭关自守;对技术要求不同:后者采用先进技术,前者因循守旧;
二、鸦片战争背景
1、中国:总特征为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日益腐败。
官场腐败(材料);阶级矛盾尖锐(材料);
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财政:国库亏空。
外交:闭关锁国,闭目塞听(材料);
补充闭关锁国
①禁止国人出海贸易;②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防止倭寇和反清势力;防止西方民主思想的渗透;统治者担心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影响统治;统治者狂妄自大评价: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暂时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和文化科技;属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御外国入侵;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伍。
补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
A.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B.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E.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F.自然经济根深蒂固;G.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2、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经济:英法等国完成和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进一步完善;
军事:装备先进,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外交:为夺取原料和市场进行对外扩张;
三、鸦片和禁烟运动
1、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烟毒泛滥白银外流。
中英贸易情况:
英国-中国商品情况
中国出超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材料)。
2、走私鸦片的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3、鸦片危害:
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
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见材料)
道光帝支持禁烟原因:危及清朝统治
主张禁烟: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禁烟运动:虎门销烟1839、6
意义: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决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影响: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林则徐活动:
上书禁烟-钦差大臣去广东-广东整顿海防、缴烟-虎门销烟(民族英雄)
四、鸦片战争原因:
1、根本:英为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五、鸦片战争经过
1、过程:
开始:1840、6封锁珠江口;
爆发:一阶段:1840、6-1841年初
珠江口-厦门-定海-白河口(原因)琦善谈判;
扩大: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
香港岛(广州)-厦门-鸡笼-定海-吴淞-镇江-南京。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有抵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人民中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结束:1842英军到南京下关海面,清政府求和。
2、性质
英国:掠夺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强大
主观:清政腐败
根本: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资本主义。
补充:为国捐躯人物及后面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