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 施丹 宏观课件5(完)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75
2010年《宏观经济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是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
()A. 提高企业的要素使用效率B.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C. 稳定经济周期D. 提高教育质量2.潜在GDP计算的是下列_______情况下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A.资本存量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B.失业率为零C.没有测量误差D.经过通货膨胀调整过的3.下列不计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选项是。
()A. 经贸大学学生出售的一台二手电脑B. 出售给王先生用于所在出租车车队使用的一辆新车C. 出售给外国游客的一个钱包D. 出售给明星演唱会一位歌迷的饮料4.下列情形下,属于摩擦性失业的是。
()A. 卡拉,她因为国际竞争而失去了工作,后来通过参加再就业培训又找到了工作B. 奥马尔,一名渔业工人,正在寻找一份离家较近的工作C. 尤金,愿为钢铁厂的工作,被辞退后正逢经济衰退,他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所以停止了寻找新工作D. 阿曼达,原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5.资本存量是影响一国______的重要因素。
( )A.总需求水平B.潜在GDPC.实际GDPD.物价水平6.贴现率是。
()A. 中央银行将准备金贷给银行时所收取的利率B. 银行对信誉最好的借款人收取的利率C. 银行向储蓄账户所支付的利率D. 中央银行对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支付的利率7.价格水平下降会导致。
()A. 总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变动B. 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变动D. 沿着总支出曲线和沿着总需求曲线的变动8.根据三一定律,若每小时劳动的资本增加了18%,每小时劳动的实际GDP增加了10%,那么,技术进步使每小时劳动的实际GDP增加______。
()。
A.18%B.8%C.4%D.2%9.是运用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A. 实施财政政策可能比较缓慢B. 国会采取行动太迅速,因此,政策可能是不合适的C. 政府支出仅仅对总需求有间接影响D. 中央银行必须决定政策是否正确10.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欲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应__________。
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宏观经济学课件(精简)一、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学科。
本课件旨在精简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
二、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指标。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总供给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状态决定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导致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会导致价格下跌,形成通货紧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和信贷活动;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价格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价格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平衡就业和价格稳定。
六、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来实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期中测验课程号:ECON105 课序号:2答案一、单项选择1、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经济中,因变换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长期失业2、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工资3、潜在GDP是指A、充分就业时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B、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现期价值C、当经济处于波峰时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D、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也没有增加5、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相互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上述那种说法都不对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是0.25,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应该是A、0.25B、0.33C、0.75D、17、乘数用于衡量A、国民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支出的增加B、边际支出倾向C、自发支出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程度D、上述哪一种情况都不是8、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家庭用于做饭B、餐馆用于做饭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D、化工厂作为化工原料9、内在稳定器倾向于A、刺激膨胀B、减少周期波动C、延长衰退D、稳定收入,但会造成价格与就业不稳定10、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均衡利息率A、完全由政府决定,与其他部门无关B、完全由私人部门决定,与政府无关C、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D、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1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一部份?A、政府对货物和服务的购买B、转移支付C、货币供给D、税收12、下述哪一项变量不会对短期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A、技术的增长率B、石油价格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13、如果潜在GDP大于实际GDP,那么A、出口必定大于进口B、通货膨胀比去年的情况严重C、经济中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失业问题D、上述哪一种情况都不对14、经济周期的正确顺序是A、衰退,波谷,扩张,波峰B、衰退,扩张,波峰,波谷C、衰退,扩张,波谷,波峰D、衰退,波峰,扩张,波谷15、实际GDP的上升和下降(the ups and downs of real GDP)的变化,通常被叫做A、统计错误B、会计错误C、商业周期D、菲利普斯曲线二、判断并陈述理由(×)1、增加国民收入的方法是增加财政支出或增加货币量。
第五章对外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与社会总供求准备知识国际收支账户IS-LM-BP模型第一节进出口贸易与社会总供求一,进出口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将国民经济循环恒等式中的C同时消去,其余项移项可得:T-G)+(M-X)+(S-I)=0这个平衡式表示宏观经济稳定循环的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储蓄与投资是不相等的,政府收入与支出也是不相等的,同样进口与出口也通常是不相等的。
进出口贸易的存在可以起到调节国内供求不平衡的作用。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存在贸易顺差;反之,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存在贸易逆差。
当出口大于进口,即国际收支是顺差时,若国内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用国际顺差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有利于弥补国内的供求差,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同样,当出口小于进口,即国际收支是逆差时,若国内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用国际逆差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有利于弥补国内的供求差,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上述调节在短时期内是可能的,但由于国内总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进出口的因素众多,长期靠国际收支的差额来调节国内的社会总供求是靠不住的。
我国社会总供求平衡必须立足于国内。
1,进出口总量取决的因素(1)汇率(2)国民收入对进出口的影响(3)政府政策对进出口的影响(4)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偏好对一国进出口总量的影响当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时,一国的进出口总量必然会增加;当国际市场对一国的出口产品有特殊偏好时,该国的进出口总量也会增加。
(5)国内政治局势对进出口总量的影响当一国国内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呈稳步发展的态势时,进出口总量会增加;相反,国内政局动荡不安,进出口贸易减少,进出口总量也下降。
2,进出口总量与总供求进口与社会总供求1,用净进口弥补国内的供给缺口2,通过进口,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的供给能力。
3,通过进口,缓解国内的瓶颈约束,使国内的生产能力可充分发挥。
出口与社会总供求1,通过出口,换取外汇收入,用于满足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