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各地地名来历
- 格式:doc
- 大小:584.50 KB
- 文档页数:19
盐城,在周以前是淮夷地,到了周朝则隶属于青州;
春秋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战国之时又归属于楚;
秦朝分属于东海郡,西汉之处还作为射阳侯刘缠的封地,元狩四年汉武帝设立盐渎县,这也就是盐城置县的开端;
三国时期为魏国所有,被废初了县制;再到西晋又重新恢复了县制;东晋义熙七年正式改名为盐城,这也就是当代盐城之名的起源;后南北朝时期被称作盐城郡;
隋朝初年仍然是县,隶属江都郡,到了隋末,韦彻占据盐城自立为王,将其分为新安、安乐两县;直到唐朝初年才复置盐城县;
宋代属于楚州;元朝则从属淮安路;明代分属于淮安府;
清朝之初盐城变成了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它被划归于江苏省;民国初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盐城市村的由来简介5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盐城市村的由来简介500字作文篇1我的家乡是盐城,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美称。
说起“盐城”这个名字,她的历史可悠久了。
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年)建立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从此,“盐城”这一名字使用至今已有多年了。
盐城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
有金滩珍鹿、枯枝奇艳、中华麋鹿园、丹顶鹤保护区,还有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大纵湖,原因嘛就是湖中的大闸蟹,和阳澄湖大闸蟹相比它可毫不逊色啊。
说到吃,我们盐城也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小吃呢!有东台鱼汤面、建湖藕粉圆子、生炝条虾、盐城奇园蟹黄包、滨海首乌糕、响水四腮鲈鱼、阜宁大糕、伍佑醉螺……别说吃了,我就是想到这些好东西都忍不住流口水呀!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我们家乡也有一种地方戏叫淮剧,也称淮戏。
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因此盐城也被赋予了“淮剧之乡”的美称。
听爸爸说,淮剧现在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
怎么样,我的家乡美吧!欢迎大家有空到我的家乡盐城来作客。
盐城市村的由来简介500字作文篇2标题:盐城市村:一个有趣的名字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盐城市村的由来。
盐城市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名字也很特别。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叫"盐城市村"吗?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盐田。
我们的老祖宗们在这里做盐工人,靠卖盐为生。
因为有很多人在这里生产和销售盐,所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盐城"。
后来,人们在这里建起了房屋,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村庄。
可是,这个村子和其他普通村子不太一样,因为它主要是靠做盐养家糊口的。
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盐城市村"。
虽然现在盐城市村已经不做盐业了,但它的名字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很有趣,它像是在讲述着这个村子的历史故事。
盐城市人文介绍历史沿革西周前为“淮夷”地。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始建盐渎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因“环城皆盐场”更名盐城。
南北朝先设射阳郡,后改盐城郡。
隋大业末年,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韦彻据盐城称王立射州,分为射阳、新安、安乐3县。
唐初,废射州,复置盐城县,属楚州;乾元元年(758年),置盐城监以管楚州盐务。
宋代,盐城属楚州。
元代隶扬州路、淮安路。
明清时分属扬州、淮安2府。
其间,阜宁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县,东台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县。
民国期间,先属淮扬道,后废道隶省,境内先后设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盐城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盐城县、东台县、阜宁县、兴化县,治所驻盐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会师,成立了华中总指挥部。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成立盐阜区行政公署。
辖盐城、盐东、建阳、阜宁、阜东、淮安、涟水7县和涟灌阜边区办事处。
次年,涟灌阜边区改建射阳、滨海2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底,盐城获得解放。
1949年4月21日,成立盐城专区辖盐城、射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东,射阳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组成,县人民政府驻合德镇)、建阳(由原阜宁、盐城的串场河以西及皮岔河以北的地区所组成,县人民政府驻湖垛镇)、阜宁、淮安、滨海(由原阜宁、涟水、灌云3县各一部分地区组成,县人民政府驻东坎镇)、涟东(为原涟水盐河以东的部分地区,县人民政府驻大程集)7县。
专员公署驻盐城镇。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专区的东台、台北2县划归盐城专区。
同年撤销涟东县,并入淮阴专区的涟水县。
1951年7月11日,台北县改名为大丰县,建阳县改名为建湖县。
盐城专区辖8县1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盐城专区。
盐城专区辖盐城、淮安、滨海、阜宁、射阳、建湖、大丰、东台8县。
盐城的由来因盐得名,历史悠久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
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
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
“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
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戚家团、南团、西团、新团、北团、卞团等。
目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
“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南沈灶等6个乡镇,另外还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
“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
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
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
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
“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
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
“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
2019.11的牺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也有很多把青春热血永远洒在了这片热土上。
为纪念革命先烈,以烈士命名的区、乡、镇、街道、村的地名遍布盐阜大地,共计有128处。
滨海县的陈涛镇,是以一位抗日女英雄的姓名命名的。
陈涛,安徽省霍邱县人,曾任阜宁县东北行署二区工委书记。
1941年9月4日,她和区青年队的张崇山队长及部分队员来到了戴滩村,由于叛徒出卖,伪军包围了他们,陈涛带领队员们奋起还击,终因敌众我寡,21岁的陈涛光荣牺牲。
党和政府为悼念陈涛,将戴滩村改为陈涛村,后陈涛镇也因纪念陈涛烈士而得名。
滨海县的振东乡,是以一位华侨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
陈振东,祖籍福建省厦门市,少时随父兄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市,上世纪30年代中期回国求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来到了盐城。
1941年,他被日伪军抓捕。
在其被捕期间,虽经中共阜宁县委、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多方营救,最后还是惨遭毒手。
建湖县东平村是以丘东平烈士命名的。
丘东平,广东省海丰县人,新四军著名作家、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导主任,1941年7月23日,遭日军袭击,以身殉国,年仅31岁。
在盐城牺牲的还有几位红军战士。
阜宁县羊寨镇的世明村就是以一位老红军的名字命名的。
童世县发鸿街是以陈发鸿烈士命名的。
他是陕北老红军,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团长,1944年秋在解放合德的战斗中牺牲。
郭猛镇,是以烈士郭猛命名的。
郭猛,江西省吉水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41年,郭猛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团长兼政委,转战盐阜地区,先后参加了东台、盐城、上冈、兴化等地的反“扫荡”战斗。
1943年1月17日,侵占盐城的日军纠集300多人,到冈沟堆内黄八庄、唐刘河一带“扫荡”。
第四团在郭猛同志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郭猛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
盐城有许多以两位烈士的姓合并命名的地名,此外还有以烈士群体命名,或以一位烈士的姓名命名、其墓地和纪念地里埋有许多一起牺牲的无名战友。
盐城,也称射阳,位于我国江苏省的东北部,濒临黄海,海岸线曲折绵延,因为盛产海盐而得名。
在该市的兴起和变迁中,盐业的兴衰对其影响极为重要。
这片巨大的海滩叫做草堰场,它坡度平缓,河网密布,拥有梦幻一般广阔无垠的芦苇荡和大沼泽。
它地势低平,海水常常倒灌,酿成灾难,当地人称为“鬼沼”。
2100年以前,一个叫刘濞的诸侯王组织了一大群亡命的囚徒,汇聚在这里,煮海造盐,积攒势力,最后拥兵叛乱,动乱持续了长达4年,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
动乱虽然被扑灭了,但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这个弹丸之地,仅仅靠煮盐一项就积攒起泼天的财富,最终有能力与正处于巅峰时期的西汉王朝分庭抗礼,不禁让世人大吃了一惊!小小的一口盐,它重大的战略意义终于被清楚认识,几年以后,朝廷派重兵军管了这个神秘的盐业基地,这个苏北小渔村一夜成名并不断膨胀,许多年以后,它干脆被命名为“盐城”!《史记》记载,“东南有海盐之饶”,指的就是盐城。
在盐城,同样的出土已经不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在其他几条运河边还发掘出三块类似的大铁块,示意图被画了出来:据估计,这样的铁块总共应该有7块,7块不规则的大铁拼凑在一起,最后是一块接近万公斤的庞大铁盘。
这么笨重的一块铁盘,20个壮汉都抬不动,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盘铁之所以被切割成不规则的许多块,是为了统治的需要。
通过对生产工具的控制轻松完成了对一家一户盐民的身心控制,10户左右的人家组合成一个生产小组,每个家庭执掌其中的一块,只有当所有的铁块拼凑到一起时,才能开锅煮盐。
——这样的精心策划,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付私盐。
2000多年以来:草木灰都是最重要的脱水工具,含丰富盐分的海水被草木灰多次浓缩以后,成为卤水,被引进锅炉房。
锅炉房里,高浓度的盐水被倒进大铁锅,三口大锅成阶梯排列。
高浓度的卤水被传递到下一个铁锅,炉子里火光冲天,据考证,室内的温度可能已经达到70度,专家指出:在这样的高温下,盐工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工作。
这样的恶劣环境,对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消耗。
盐城市区地名由来亭湖因昔有亭湖初级中学儿得名。
1924年由宋泽夫创办。
校址原在宋村,1930年为避匪乱迁至城内,校址在箭道巷内。
文峰因昔有文峰阁而得名。
明崇祯二年(1629)知县陈其奎、教谕秦四德建,清康熙三年(1664)毁于飓风,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卫哲治重建。
曾为盐城一壮丽之观。
新街旧时,此处居民以打蒲合营生,曾名蒲合街。
1934年开辟新西门,更名为新街,相沿至今。
纯化街明代称淳化街,以时境内为人朴实、淳厚之意而名。
曾名东风路,1981年更今名。
儒学街因境内曾有孔庙而得名。
该庙建于何时无考。
明嘉靖年间即有,由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角门、宰牲房、神库、神橱、跃龙池等建筑组成,并有圣制碑三座。
亮月街清初,盐城游击营营署设此,因其大门迎壁上有像似月亮的图案,故名。
水街旧时,此处有一水码头,担水者多,街道常年潮湿,故而得名。
又称八卦阵。
曹家巷曾有大户人家曹姓居住,故名。
曾名曹家角、亭子巷。
粥厂巷相传清乾隆年间,连续两年灾荒,饥民涌进城内,曾在此设厂施粥,故名。
又因巷头雕有花卉、人物图案,亦称花墙巷。
曾名向阳巷,1981年复更今名。
东城根巷因位于旧城墙东墙角而得名。
曾名红卫巷,1981年更今名。
板桥巷因昔有板桥而得名。
南称南板桥巷,曾名杨家巷。
北称北板桥巷,曾名守府巷、守府街、十字街。
八字巷以昔有八字河而得名大寺巷以昔有永宁寺而得名。
永宁寺,唐武德三年(620)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后又于隆庆三年(1569)、万历十年(1582)重修。
因原永宁寺早已不在,1978年更名光明巷。
新建巷昔有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1220)的城隍庙,取名城隍街,1978年更今名。
集仙巷因昔有集仙堂而得名。
此庙宇明代即有记载。
东仓巷昔有官府积盐仓库,故名。
曾名东风南巷,1981年复更今名。
灰堆甲昔以有堆放武士盔甲之库而得名,曾名为东风北巷,1981年复更今名。
仁寿巷巷内昔有表彰颜姓老太太之百寿坊,故名。
盐城市情简介盐城1983年撤地建市,下辖2市5县3区,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口810万。
历史悠久,因盐得名。
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
境内海盐遗迹众多,市区建有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景区,中国海盐博物馆于2008年11月建成开放。
资源丰富,生态独特。
全市耕地总面积1170万亩,占全省的16.4%,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家禽、生猪、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量在13个省辖市中均居首位。
东部海岸线长582公里,滩涂面积45万公顷,是江苏后备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沿海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风力发电蕴藏能力达2000万千瓦,大型风电场项目正在建设,部分风机已并网发电。
建有麋鹿和珍禽(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
革命老区,百河之城。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时有“陕北有延安、苏北有盐城”之说。
目前,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
盐城市区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市区42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有大小河流近百条,人称“百河之城”。
崇文重教,民风淳朴。
盐城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荟萃。
古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和陆秀夫、施耐庵等,近现代有“二乔”(胡乔木和乔冠华)等著名人物。
基础教育扎实,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拥有49所大中专院校,每年培养3万名大学生和8万名技术工人。
盐城历史上的人口来源主要来自于明清两代的大规模移民,民风淳朴,勤劳好学,包容性强。
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盐城交通便捷,3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客货运,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开通至首尔、香港、北京、广州、昆明、哈尔滨等航线,大丰港开通至韩国、日本国际班轮航线,并被国家列为“两岸三通”直航港口。
说说盐城市的来历
盐城市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周以前为淮夷地;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吴,后属越。
战国时属楚。
秦代属东海郡;西汉初为射阳侯刘缠封地,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盐渎县;三国时属魏,废县制;西晋又复县制;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改名盐城县。
南北朝称盐城郡;隋初仍为盐城县,属江都郡。
隋末,韦彻据盐城称王,分为新安、安乐两县,并据此置射洲。
唐初复置盐城县;宋代,盐城县属楚州;元朝属淮安路;明代属淮安府;清初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1667年)划归江苏省,仍属淮安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城县为属苏北盐城专区驻地。
1971年5月,盐城专区改名盐城地区,盐城县属盐城地区。
1983年3月,撤销盐城地区和盐城县,改设地级盐城市。
盐城拥有美丽的黄金海岸线,两千多年前,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历史悠久,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所辖县市物产富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素有“鱼米之乡”“金滩银荡”的美称。
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泻湖型湖泊,自然风光秀丽;中华麋鹿园、盐城自然圈、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也是必游之地。
盐城故事多-藏在地名里的老盐城记忆历经岁月的积淀,地名已成为一种时代印记,并作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深深地镌刻在一代又一代盐城人的心中,成为根之所系、情之所致的永恒记忆。
盐城之名,最初出现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晋安帝期间。
由于当时此地因盐筑城,是“盐”和“城”的结合,故名盐城。
此名后来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由于近靠海边,河流众多,所建之城形若漂浮在水面的一只瓢,故又戏称“瓢城”。
“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作为“盐城第一路”,建军路承载着城市记忆,从商业街区域内的地名就可见一斑。
建军路为了纪念新四军在盐城市重建军部这一历史事件,将当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东西门大街改命名为建军路,是盐城最早形成的商业街区。
目前,沿线分布大型百货商场、金融网点、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街及服饰、电器、住宿、餐饮等经营单位600余家,涵盖了盐城人日常所需的方方面面。
大铜马承载着盐阜人民深厚感情的精神地标,前身是1969年为纪念建国二十周年而建的“忠字塔”,1986年改建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因塔身是新四军战士骑马东进的铜像,所以盐城人把它亲切地称作“大铜马”。
2009年,盐城市政府决定在解放路上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将“大铜马”移到东南角广场。
2018年复位。
鱼市口位于登瀛桥和天平桥之间,由于这里处于串场河和蟒蛇河交汇之处,过去以渔业为生的渔民们常常将捕到的鱼虾在此进行交易,日久形成鱼市,故称鱼市口。
现在由于这里已融入市区,旧景不在,但人们仍习惯称这里为“鱼市口”。
曹家巷历史上曾有从安徽迁来的曹姓大户人家在此巷居住,故而得名。
又名曹家角、亭子巷。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一度曾改设小商品市场,生意兴隆,名声在外,成为盐城当时较为繁华的地方之一。
县前街因位于历史上盐城县衙门前而得名。
现在为盐城宾馆至建军路之间南北走向的街道。
纯化路在明代,其名为淳化街,因当时境内居民为人朴实、淳厚而得名。
儒学街因过去建有供奉孔子的文庙,加上当时这一带街上曾建有选拔“童生”的考试院,故称其为儒学街。
盐文化地名集萃五通桥是一个浸泡在盐卤之上的现代盐城,因盐集市,因盐成邑。
在漫长的盐史文明中,流传太多凿井熬盐的传奇故事,遗留下许多与盐相关的地名、乡镇、街坊。
“五通桥”地名的诞生,就是源于盐。
因盐设关:四望关“四望关”地名的出现,与流经四望关溪口的茫溪河密不可分。
茫溪河在明清时期叫四望溪,古河名为“拥斯茫水”。
据《嘉定府志》“丰乐桥记”载:“四望溪有二源,一发荣县,一发井研。
自三江镇合流。
西自王村,岸渐高,水渐急。
”《嘉定府志》又载:“四望水源自陵州仁寿县界来,经犍为县界合大江。
以今水道按之,四望水即拥斯茫水也。
”在明末清初,犍为境内四望溪附近的“永通厂”,因卤少水淡,盐井渐渐枯竭。
精明的盐商开始迁移到四望溪下游的金山寺、灰山井、两河口、红豆坡一带穿凿盐井,并把新井区的域名取为“五通厂”,这便是“先有永通,后有五通” 流传已久的谚语。
到清初中期,四望关一带“盐泉大旺”,从前设在马踏井太和场的通判署,开始改设在四望溪与涌斯江交汇的溪口——“四望关”,以巡检“查验盐,再出关”。
《嘉定府志》载,“嘉定府通判前于雍正十二年驻马踏井太和场,居中总理嘉定、犍为、并川西井研等州县盐务督捕事务。
乾隆十八年详改驻四望关。
”此时的四望关已经名声大噪,成为整个“犍乐盐场”核心区域的总代称,而此时的“五通桥”地名,还没在地方文史中“粉墨登场”。
印石溪,四望溪,涌斯江的大小盐船,水运盐巴至四望关,都要在四望关巡检才可以出境。
因此,在清代穿凿盐井的鼎盛时期,四望关(盐关)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实,四望关在汉晋时期名东沮津,据《华阳国志》:“江水入犍为有二津,曰玉津、东沮津,与蜀都五津通为七津”(《嘉定府志》卷五有载)。
至宋代,宋史《寰宇记》中早有“四望关验卡”的记载,从明代开始,嘉定州府已经开始在四望关设巡检司署,到清雍正十二年改为经历司署,乾隆十八年又改为通判署。
因此,四望关因盐设署已经有名,至今都很响亮。
名人绘制四望关图(来源网络)因盐建市:五通桥市当“犍乐盐场”的中心还在马踏井、王村之“永通厂”时,史志上并没载有“五通桥”一词,更没有“五通桥”的县域出现。
说说亭湖区的来历2003年12月18日,盐城市城区更名为盐城市亭湖区,名称源于这里的望海亭和西面的大纵湖。
1983年3月,撤销盐城地区和盐城县,设立地级盐城市,原盐城县盐城镇设为市城区。
1996年7月,市郊区改设盐都县。
2003年,市城区更名亭湖区。
历经9次区划调整,成为一个兼具"主城区、大农村"特点的典型城乡复合型城市区。
青枝绿叶红花,似乎天经地义,但盐城亭湖区便仓的牡丹却是枯枝绿叶红花,堪称"中华一绝"。
枯枝牡丹,花分大红、粉白二色,乃此地独有,为牡丹中珍稀品种,每年谷雨前后开花。
枯枝牡丹奇甲天下,饮誉古今,古典小说《镜花缘》及明、清古籍均有描述和记载。
现如今,每逢佳节小镇游客如云,盛况空前,大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景象。
盐城护国永宁禅寺始建于唐武德六年,至今已逾1300年。
古有"淮东首刹,江北名蓝"之称,为当时三十六名刹之一。
历史上高僧辈出,近代有著名的"寿高、德高、学高"的雪松法师和著名的"诗僧、书僧"茗山法师。
永宁禅寺饱经历史沧桑,1938年毁于战乱。
1993年初,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异地重建永宁寺,定址在亭湖区环城村境内。
经重建,基本上恢复了永宁寺的原有规模,再现了昔日永宁寺的佛门景象,每日晨钟暮鼓,焚音嘹亮。
永宁寺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佛教界人士以及数以万计的国内香客,已成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
陆公祠陆公祠坐落在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儒学街。
盐城是南宋末年著名丞相陆秀夫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英雄,后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今儒学街西侧建造了"陆公祠"。
陆公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以修复。
门厅上由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陆公祠"。
踏进门厅,迎面便是"宋丞相陆公祠"碑,上悬匾额"碧海丹心"。
盐城各地地名来历,你造么?●盐城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
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
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盐城的大丰以前叫台北。
●东台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
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
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一同寻找盐城以革命烈士命名地名丨潘黄、步凤、特庸、方强……2015-04-07融汇天下融汇天下叶挺县(曾用名)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
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
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叶挺将军不幸遇难的消息传到盐城,军民十分悲痛,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游行活动。
在举行追悼会时,人们建议以叶挺军长的名字来命名盐城县,苏皖边区政府经过慎重商议,于4发出通告,同意将盐城县改为叶挺县。
命名的“叶挺县”整整用了3年,贯穿了整个解放战争。
盐都区潘黄镇“潘黄”两个字是曾先后担任盐城县一区区委书记的潘克、黄炜烈士的姓。
潘克,安徽当涂人,当过布店学徒,1938年参加新四军。
1940年随新四军东进来到抗日根据地盐城。
1941年7月担任盐城县一区区委书记。
在潘克的领导下,一区人民顺利度过了难关,增强了实力。
1941年,在审判叛徒的时候,潘克被敌人包围。
他揪住叛徒投入杨花河里,同归于尽。
潘克牺牲后,1942年4月,黄炜接任区委书记。
黄炜原名黄家德,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乡拐洋村人。
1938年参加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抗大四分校,随刘少奇率领的干部大队来到盐城。
在黄炜的领导下,一区军民先后成功瓦解了敌人伪化冈沟堆等一系列阴谋。
1943年8月7日,黄炜也在敌人突袭中不幸牺牲。
年仅23岁。
程步凤,又名仲翔,盐东县二区齐贤乡人(现大丰县方强镇境内),1921年8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8年5月27日,为了纪念程步凤烈士,盐东县委决定将烈士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改名为步凤区,后来改为步凤公社、步凤乡、步凤镇。
程步凤与县委书记胡特庸同志一起从洋北盘湾往南洋镇准备召开会议,在北洋岸乘渡船过新洋港时,不幸碰上了伪装成我十一纵队战士的敌人,程步凤同志反击不济,被敌逮捕。
郭猛原名郭光昭,1913年生于江西吉水,1927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43年1月17日,在盐城冈沟河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
追悼大会上,中共盐城县委决定将当时的护东乡改名为郭猛乡,以纪念郭猛同志。
胡特庸(1913--1948),湖北省大冶县人。
他1935年即参加革命,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随新四军到盐城。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胡特庸到盐东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社会部长、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兼县总队政委等职。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胡特庸和战友从北洋岸(今特庸镇境内)乘渡船往南洋岸。
船至河心时发现船上是化了装的敌人,随即跳水,不幸被敌人开枪击中,血染新洋港。
胡特庸以身殉职时年仅34岁。
六月八日盐东县委决定将烈士牺牲地永丰区改名为特庸区(即今特庸镇)。
方强原名袁文彬,亦名袁持中、袁志远,1925年,袁文彬投入“五卅”运动,领导同济大学学生罢课和游行示威。
“五卅”运动以后,他离开同济大学,投奔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进了黄埔军官学校。
由于工作需要,他改名方强,带着民运工作队到盐城二区伍佑东部的斗龙港北岸(今大丰方强、三龙、丰富乡一带),广泛宣传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同年,方强带领四个同志到大佑公司(现射阳县黄尖公镇指南村附近)动员各界人士团结抗日。
当天深夜,日伪军突然袭击,包围了大佑公司。
方强同志不幸被捕。
后被一个叫柏存香的汉奸所指认,被敌人秘密活埋,年40岁。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在方强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今大丰引水沟一带)建立方强乡。
1945年建立方强区,后改为方强公社,今为方强乡。
顾正红江苏阜宁人,1905年出生,1925年5月15日,日本资本家朝顾正红开枪。
5月16日,他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时年20岁。
他的英勇牺牲,燃起上海工人的反帝怒火,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象火山一样燃遍整个上海,席卷全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上海建立了顾正红烈士纪念馆,其家乡被命名为正红乡、正红村。
陈涛(1920-1941),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
民国30年9月4日深夜,戴滩的反动地主王慕昭勾结顽常备二旅中队长孟藩。
带领100余人,向陈涛和青年队住地一一王崇岳家包抄过来,青年队内部的叛徒陈绍武、朱德清、徐荣打开大门,让顽军鱼贯而入,陈涛等奋起还击,困寡众悬殊,21岁的陈涛和张崇山队长等人,均光荣牺牲。
党和政府为悼念陈涛将原糜滩区戴滩村改为陈涛村。
今陈涛乡也因纪念陈涛烈士而命名。
陈振东(1917一1941),原名陈镇东,祖籍福建厦门。
“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转广西南宁中学就读,在学校中共党组织的影响下,他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
民国30年(1941)被伪军抓捕,在陈被捕期间,中共阜宁县委、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多方营救,并委托知名士绅杨芷江与顾德扬当面交涉,劝其释放,而顾匪铁心反共,拒不理睬;最后,竞命刽子手将陈振东双腿截断,活活绞杀。
陈振东就义前,放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土义,消灭土匪、强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朱廉贻,男,字伯轩,江苏省丹阳县河阳乡后观村人。
1939年春,新四军挺进苏北,朱廉贻先后参加攻打扬中、保卫郭村、黄桥决战等战斗。
为了不落敌手,朱廉贻奋不顾身跳入河中,终因不识水性而牺牲,时年37岁。
同年10月,兴东县政府将串场河以西、蚌蜒河以北地区命名为廉贻区(后划归东台县)。
1968年,朱廉贻牺牲的地方——陈家舍亦被命名为廉贻村。
为纪念唐学海、陈维仁、许文华、孙保民、李友存五位烈士命名。
唐学海,男,1926年6月生,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梓辛区金沙乡、夏柳乡民兵大队副大队长兼乡治安员,1945年5月25日在东台城河西战斗中被捕牺牲。
陈维仁,男,1924年2月生,1943年9月参加革命,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廉贻区游击连班长,1945年5月25日在扎垛庄南因战牺牲。
许文华,男,1910年2月生,海安曲塘人,1943年10月参加革命,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廉贻区唐陈乡党支部书记兼民兵指导员,1946年11月被捕牺牲。
孙保民,男,1923年2月生,1943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廉贻区武工队副队长,1947年8月在泥观庄战斗中牺牲。
李友存,男,1916年3月生,1943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廉贻区武工队队长,1948年2月在西溪龙门口竹园战斗中牺牲。
马广山,男,1924年9月出生于东台唐庄。
1941年,日军占领时堰后,马广山满怀爱国热情,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开展水乡游击斗争,先后担任唐庄民兵中队长,唐泽乡民兵大队长,廉贻区联防队长,溱潼县溱北区区队长等职。
1947年5月15日清晨,马广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为了表彰马广山烈士的功绩,表达人民对他的崇敬,地方政府将唐泽乡命名为广山乡。
盐城地名典故(一)2014-04-04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dimingwang地名普查是摸清地名底数详情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对于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盐城地名传说倪尧李更生地名传说历来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
许多地名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并经人们世代口耳相传,越传越神奇,越传越美丽。
其中,虽然夹带一些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但主题却很鲜明,大多是惩恶扬善,歌功颂德,给人以教益启迪,或是祁安求福,趋灾避祸,表达人们美好愿望。
地名传说,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宝库,而且使该地因传说远近闻名。
盐城当地许多地名都有典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是神化传奇,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现搜集一些,刊录于后。
大纵湖的传说古时候,大纵湖这一段叫东景城,后来,由于洪水漫天,将这个美丽的东景城淹下去了,变成一个湖。
东景城古时比较繁华,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叫宗保子。
宗保子家里比较贫困,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生活的担子全落在宗保子的身上。
宗保子靠做豆腐度日。
每天上街卖豆腐,回家来他都要经过一座祠堂做书房的门前,这个门两边有一对石狮子,石狮子旁边有个烧饼摊子,他总要带上几只烧饼和几根油条给他的母亲,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
这种孝敬母亲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
这个神仙下凡了,就在石狮子跟前等宗保子经过。
这天,宗保子走到石狮子旁边又买烧饼油条了,那仙家将叫他住,便将他的豆腐全部买下来,随即说:“宗保子,你晓得要发洪水啦!你不是很孝顺嘛,要每天都到这个石狮子面前看看,看看石狮子的眼睛红不红。
如果红的话,洪水将要来了,你赶快驮你妈妈去逃命,这个城要被水淹掉的。
”那仙家话讲完了就不见了。
这事宗保子虽感到奇怪,但他认为那老人是仙家,说话不会错的。
于是,他每天挑着豆腐担子到石狮子跟前,都要看看石狮子的眼睛红不红。
这事情被来读书的学生们看见了,问宗保子为什么每天在石狮子面前看得发呆。
宗保子就老老实实地说了这件事。
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石狮子的眼睛会红吗?”“你是不是疯了?”宗保子听到学生们嘲笑他,就挑起担子回家了。
第二天,有个顽皮的学生偷出先生的朱砂笔,走到石狮子跟前,将石狮子的眼睛涂红,看看宗保子望见了会怎么样。
宗保子同往常一样,走到石狮子面前,看一看石狮子的眼睛。
这一看,他大吃一惊,石狮子眼睛红了,立即放下担子,飞跑到家,背起他的母亲就跑。
果然,天地一声巨响,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只听得后面哗哗的洪水汹涌而来,宗保子背起母亲,跑呀跑呀,风狂雨大,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妈妈叫他放下来歇息,宗保子只得将妈妈放了下来,歇口气再跑。
说也奇怪,宗保子把妈妈刚一放下,风停雨止了,再一看,东景城不见了,只有他母子脚下的大泥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