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1)
- 格式:ppt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35
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让你一天精神充沛,工作有起劲,也能确保心理健康。
可是在生活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让我们受很多的心理问题做错很多事情。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狭隘,如果青少年一直都有斤斤计划的习惯,或者心胸特别狭隘,不管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从来都不会去理解别人,并且关于一点点小事情都会耿耿于怀,而且还非常喜爱爱钻牛角尖,其实这种也能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嫉妒,相信很多朋友关于嫉妒都比较熟悉,一般来说就是看到别人不管什么都比自己好,然后就会觉得心里特别不舒适,还会表现出不自然的现象,甚至还会对对方产生出很大的敌意,更加会有出现打击的手段等,从而来表现内心的嫉妒。
惊恐,这里的惊恐的表现就是对周边的环境和事情都会出现很大的惊恐感,就像特别怕黑暗和鬼怪等,一般轻度的话就会觉得手一直都在颤抖,心跳也特别快,状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失眠和多梦等状况。
自卑,如果青少年一直都没有任何的信心,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无论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都会觉得抬不起头来。
其实这种自卑的情绪比较严重的话,就会让自己对任何的事情没有情绪,而且还会有严重的压抑感。
敏感,这里敏感所指的就是出现神经过敏的现象,而且无论一点很小的事情都会有多疑的现象,常常会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当成讽刺,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从而还会变得喜怒无常,更重要的是情绪变动非常大。
残暴,如今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一点很小的事情都会觉得非常不愉快,然后就无论对谁就发泄,或者选择直接戏弄别人,还会觉得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一直都对别人表现出冷嘲热讽,一点温暖都没有。
2女性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有哪些表现女性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心理缺陷、性格缺陷、情感缺陷、变态心理及心理疾病等方面。
(1)心理缺陷所谓心理缺陷,是指无法坚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
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有为数不少的人群存在心理缺陷。
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基本符合标准的,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仍有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入群。
这类人群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但却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
对这类心理过渡状态,我们称之为心理缺陷。
一、心理缺陷所谓心理缺陷,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
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1.性格缺陷常见性格却鲜有下列八种:(1)无力性格。
这种人由于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所以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
对精神压力和心身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诱发心理疾病。
(2)不适应性格。
这种人由于判断和辨别能力有限,因此,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一旦受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就易发生不良行为。
(3)偏执性格。
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
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4)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
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
喜欢独自活动。
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5)爆发性格。
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易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6)强迫性格。
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
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这类人易发展为强迫症。
(7)癔症性格。
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
感情丰富而不深刻。
热情有余,稳定不足。
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
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成癔病。
(8)攻击性格。
性格外向,好斗。
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冲动。
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敌意和攻击行为。
2.情感缺陷常见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八种:(1)焦虑状态。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焦虑、紧张。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第一,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二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的所下降。
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1-2个月)、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内心冲突是常形的。
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二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智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短(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心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道德的(变形是非道德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在心理学心理咨询中所谓泛化指的是: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与动机(个性)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的心理的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
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学派:1、构造心理学—德--冯特、铁钦纳------分析元素,探讨联结规律=意识是什么?2、机能主义---美---杜威、詹姆士-----连续整体,强调适应=意识的作用是什么?3、行为主义----美--华生------------研究行为,反对意识、性格;刺激与反应S-R;环境决定论4、格式塔-----德---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整体5、精神分析----德---费洛伊德-----意识结构:潜意识(影响最大)、潜意识、意识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当代研究取向:1、人本主义(第三思潮或第三势力)---罗杰斯和马斯洛--存在主义,人的尊严,自我实现2、认知心理学3、生理心理学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2、辩证3、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外周神经系统作用:整合接收传递(突触);神经元分类:感觉、运动、中间神经元外周神经系统分: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和自主(植物)神经(支配内脏)植物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关,不受大脑和意识支配脑分:脑干(最古老部位,生命中枢)、间脑、小脑(身体平衡,随意动作)、端脑脑干分: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间脑分:丘脑(感觉中枢)、上丘脑(嗅觉和激素)、下丘脑(内脏)、底丘脑(肌张力)大脑的结构:胼胝体(割裂脑);大脑灰质=大脑皮层;左半球(理性)和右半球(感性)------------延脑锥体交叉,导致对侧传导。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尚有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
这类人群有这样或那样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却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
对这类心理过渡状态,我们称之为“心理缺陷〞。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
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
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阅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
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说明自己的标新立异。
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
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必须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
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爱吹牛。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经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经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