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工艺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83.55 KB
- 文档页数:3
目录一、火力发电厂概况 (1)1、火电厂的分类 (1)2、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流程 (1)二、火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 (2)1、燃煤系统 (2)2、汽水系统 (3)3、电气系统 (4)三、火力发电厂对环境的影响 (5)一、火力发电厂概况1、火电厂的分类(1)按燃料分类:①燃煤发电厂,即以煤作为燃料的发电厂;②燃油发电厂,即以石油(实际是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后的渣油)为燃料的发电厂;③燃气发电厂,即以天然气、煤气等可燃气体为燃料的发电厂;④余热发电厂,即用工业企业的各种余热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此外还有利用垃圾及工业废料作燃料的发电厂。
(2)按原动机分类:凝汽式汽轮机发电厂、燃汽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和蒸汽-燃汽轮机发电厂等。
(3)按供出能源分类:①凝汽式发电厂,即只向外供应电能的电厂;②热电厂,即同时向外供应电能和热能的电厂。
图1 火力发电厂总图2、火力发电厂的工作流程现代化火电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生产电能与热能的工厂。
它由下列5个系统组成:①燃料系统。
②燃烧系统。
③汽水系统。
④电气系统。
在上述系统中,最主要的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它们安装在发电厂的主厂房内。
主变压器和配电装置一般装放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户外,其他辅助设备如给水系统、供水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燃料储运设备等,有的安装在主厂房内,有的则安装在辅助建筑中或在露天场地。
火电厂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将其热量释放出来,传给锅炉中的水,从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又将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以驱动发电机输出电能。
到80年代为止,世界上最好的火电厂的效率达到40%,即把燃料中40%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在上述系统的所有设备中,最主要的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它们安装在发电厂的主厂房内。
主变压器和配电设备一般是安装在独立的建筑物内和户外;其他辅助设备如给水系统、供水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燃料储运设备等,有的安装在主厂房内,有的则是安装在辅助建筑中或在露天场地。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如图 1 所示的火电厂为例,锅炉会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2)作功使发电机(3)发电。
经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4),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
这一热力循环过程中;乏汽的废热在凝汽器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将其热量传给空气(6),从塔筒出口排人大气。
在冷却塔内冷却过的水变为低温水,水泵将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
前一循环为锅炉中水的循环,后一循环为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塔中水和空气的热交换方式之一是,流过水表面的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
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但是,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蒸发又依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高的水;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
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因此,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
缺水地区,补充水有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或空冷塔)。
干塔中空气与水(也有空气与乏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乏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
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2 蒸发耗损量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令:进水温度为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R=T1-T2 (℃)------------(1)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E=(R/600)×100% ------------ (2)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火电厂工艺流程火力发电厂。
以煤、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统称为火电厂1、火电厂的分类(1)按燃料分类:①燃煤发电厂,即以煤作为燃料的发电厂;邹县、石横青岛等电厂②燃油发电厂,即以石油(实际是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后的渣油)为燃料的发电厂;辛电电厂③燃气发电厂,即以天然气、煤气等可燃气体为燃料的发电厂;④余热发电厂,即用工业企业的各种余热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此外还有利用垃圾及工业废料作燃料的发电厂。
(2)按原动机分类:凝汽式汽轮机发电厂、燃汽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和蒸汽-燃汽轮机发电厂等。
(3)按供出能源分类:①凝汽式发电厂,即只向外供应电能的电厂;②热电厂,即同时向外供应电能和热能的电厂。
( 4)按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的多少分类:①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100MW以下的发电厂;②中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100~250MW范围内的发电厂;③大中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250~600MW范围内的发电厂;④大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600~1000MW范围内的发电厂;⑤特大容量发电厂,其装机容量在10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
(5)按蒸汽压力和温度分类:①中低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在3.92MPa(40kgf/cm2)、温度为45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25MW;地方热电厂。
②高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9.9MPa(101kgf/cm2)、温度为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100MW;③超高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13.83MPa(141kgf/cm2)、温度为540/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200MW;④亚临界压力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16.77MPa(171 kgf/cm2)、温度为540/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为30OMW直至1O00MW不等;⑤超临界压力发电厂,其蒸汽压力大于22.llMPa(225.6kgf/cm2)、温度为550/550℃的发电厂,机组功率为600MW及以上,德国的施瓦茨电厂;⑥超超临界压力发电厂, 其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温度为593℃.水的临界压力:22.12兆帕;临界温度:374.15℃(6)按供电范围分类:①区域性发电厂,在电网内运行,承担一定区域性供电的大中型发电厂;②孤立发电厂,是不并入电网内,单独运行的发电厂;③自备发电厂,由大型企业自己建造,主要供本单位用电的发电厂(一般也与电网相连)。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如图1 所示的火电厂为例,锅炉会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2)作功使发电机(3)发电。
经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4),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
这一热力循环过程中;乏汽的废热在凝汽器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将其热量传给空气(6),从塔筒出口排人大气。
在冷却塔内冷却过的水变为低温水,水泵将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
前一循环为锅炉中水的循环,后一循环为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塔中水和空气的热交换方式之一是,流过水表面的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
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但是,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蒸发又依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高的水;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
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因此,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
缺水地区,补充水有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或空冷塔)。
干塔中空气与水(也有空气与乏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乏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
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2 蒸发耗损量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令:进水温度为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R=T1-T2(℃)------------(1)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E=(R/600)×100% ------------ (2)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发电⼚的⽣产⼯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发电⼚的⽣产⼯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以煤、⽯油或天然⽓作为燃料的发电⼚统称为⽕电⼚。
⼀、⽕电⼚的⽣产流程及特点⽕电⼚的种类虽很多,但从能量转换的观点分析,其⽣产过程却是基本相同的,概括地说是把燃料(煤)中含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整个⽣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燃料的化学能在锅炉中转变为热能,加热锅炉中的⽔使之变为蒸汽,称为燃烧系统;②锅炉产⽣的蒸汽进⼊汽轮机,推动汽轮机旋转,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称为汽⽔系统;③由汽轮机旋转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变为电能,称为电⽓系统。
其基本⽣产流程为:与⽔电⼚和其他类型的电⼚相⽐,⽕电⼚有如下特点:(1)⽕电⼚布局灵活,装机容量的⼤⼩可按需要决定。
(2)⽕电⼚建造⼯期短,⼀般为⽔电⼚的⼀半甚⾄更短。
⼀次性建造投资少,仅为⽔电⼚的⼀半左右。
(3)⽕电⼚耗煤量⼤,⽬前发电⽤煤约占全国煤碳总产量的25%左右,加上运煤费⽤和⼤量⽤⽔,其⽣产成本⽐⽔⼒发电要⾼3~4倍。
(4)⽕电⼚动⼒设备繁多,发电机组控制操作复杂,⼚⽤电量和运燃料燃烧的热能锅炉⾼温⾼压⽔蒸汽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变压器电⼒系统的⾏⼈员都多于⽔电⼚,运⾏费⽤⾼。
(5)汽轮机开、停机过程时间长,耗资⼤,不宜作为调峰电源⽤。
(6)⽕电⼚对空⽓和环境的污染⼤。
⼆、⽕⼒发电⼚的主要⽣产系统包括汽⽔系统、燃烧系统和电⽓系统,现分述如下:2.1汽⽔系统⽕⼒发电⼚的汽⽔系统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和给⽔泵等组成,它包括汽⽔循环、化学⽔处理和冷却⽔系汽⽔系统流程如图1-1。
⽔在锅炉中被加热成蒸汽,经过热器进⼀步加热后变成过热蒸汽,再通过主蒸汽管道进⼊汽轮机。
由于蒸汽不断膨胀,⾼速流动的蒸汽冲动汽轮机的叶⽚转动从⽽带动发电机发电。
为了进⼀步提⾼其热效率,⼀般都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级后抽出做过功的部分蒸汽,⽤以加热给⽔。
在现代⼤型机组中都采⽤这种给⽔回热循环。
此外在超⾼压机组中还采⽤再热循环,即把做过⼀段功的蒸汽从汽轮机的某⼀中间级全部抽出,送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加热后再引⼊汽轮机的以后⼏级中继续膨胀做功。
火电厂工艺流程范文
一、火电厂的工艺流程
火电厂的工艺流程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环节:水的处理、燃烧和动力生产。
1、水处理:首先,火电厂要求给定的水质标准,通过去除有害物质和其他污染物,经过调节、分离、净化和稳定水,使其达到技术要求。
2、燃烧:利用燃料的燃烧,将其转化为热能,并且在发生反应过程中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物控制工艺,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3、动力生产:在发电机轴上安装汽轮机,利用水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经过变压变流器调节频率、相位、强度等,使电能最终输出,进行变电站,统一成系统电能供用户使用。
二、火电厂工艺流程控制
火电厂的工艺流程是由机械、电气、计算机等一系列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完成的,其主要控制系统构成如下:
1、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汽轮机智能控制系统、炉控系统、蒸汽管道控制系统、系统构造控制系统等。
2、热力系统:包括发热系统、冷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等,用于根据台区要求调节机械能的输出。
3、电气部分:包括发电机、限流器、传动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电力度系统等,用于根据发电机的性能。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如图1 所示的火电厂为例,锅炉会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2)作功使发电机(3)发电。
经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4),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
这一热力循环过程中;乏汽的废热在凝汽器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将其热量传给空气(6),从塔筒出口排人大气。
在冷却塔内冷却过的水变为低温水,水泵将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
前一循环为锅炉中水的循环,后一循环为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塔中水和空气的热交换方式之一是,流过水表面的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
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但是,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蒸发又依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高的水;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
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因此,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
缺水地区,补充水有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或空冷塔)。
干塔中空气与水(也有空气与乏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乏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
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2 蒸发耗损量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令:进水温度为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R=T1-T2(℃)------------(1)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E=(R/600)×100% ------------ (2)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火电厂工艺流程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
通常将燃料运至电厂,经输送加工后,送入锅炉进行燃烧,使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传递给锅炉中的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管道将压力和温度都较高的过热蒸汽送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旋转作功,蒸汽参数(压力、温度)则迅速降低,最后排入凝汽器。
在这一过程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
发电机与汽轮机通过联轴器连成一个整体,以3000r/min的转速旋转,发电机转子中的磁场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汽轮机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变压器升压后送人输电线路送入电网提供给用户。
基本原理:电磁感应理论: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其周转空间产生磁场,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可以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消耗一定的热量时,必产和相当数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必出现相当数量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高温物体的热能可以自动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却不能自动地传递给高温物体。
机械能可以自动转化为热能,而热能却不能自动转化为机械能。
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转变为动能:通过锅炉完成。
动能转变为机械能:通过汽机完成。
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发电机完成。
三大主机及辅助系统:1、锅炉锅炉设备是火力发电厂中的主要热力设备之一。
它的任务是使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且以此热能加热水,使其成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压力和温度)的蒸汽。
炉膛、烟道、汽水系统(其中包括受热面、汽包、联箱和连接管道)以及炉墙和构架等部分组成的整体,称为“锅炉本体”。
2、汽轮机汽轮机本体是完成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汽轮机组的基本部分,即汽轮机本身。
它与回热加热系统、调节保安系统、油系统、凝汽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共同组成汽轮机组。
汽轮机本体由固定部分(静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
固定部分包括汽缸、隔板、喷嘴、汽封、紧固件和轴承等。
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或轮鼓、叶片和联轴器等。
火电厂工艺流程篇一:火力发电厂生产流程热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火力发电厂生产流程煤在锅炉内燃烧,蒸发将锅炉里的水加热生成蒸汽,然后将来自锅炉的蕴含具有一定温度、压力的蒸汽经主汽阀和调节汽阀进入汽轮机内,依次流过一系列环形安装的喷嘴栅和动叶栅而膨胀做功,将其热能转换成推动助推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通过联轴器驱动发电机发电。
膨胀做功后的蒸汽由水冷式排汽部分衰减排出,排汽至凝汽器凝结成水,再送至加热器、涡轮机经给水送往锅炉加热成蒸汽,如此循环。
也就是蒸汽的在喷嘴栅中首先转变为动能,然后在动叶栅中再使这部分转变为机械能。
工作原理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操作过程,即热能--动能--机械能--电能。
先前将电发送出去。
煤炭的热能通过锅炉转化为高温高压的,高温高压的通过汽轮机转化为转子的旋转机械能,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在现代火电厂中,燃料演变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是在复杂热力循环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循环使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得到了博得很大的提高。
通常将燃料运至电厂,经输送加工后,送入锅炉需要进行燃烧,使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传递促使给锅炉中的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管道将压力和温度都较高的过热蒸汽送人汽轮机,积极推动汽轮机旋转作功,蒸汽参数则迅速降低,最后排入凝汽器。
在这一过程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转化线圈旋转的机械能。
发电机与汽轮机是用联轴器相连一同旋转的,汽轮机汽缸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变成电能。
发电机催生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后送人输电线路提供给用户。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系统二氧化碳与燃烧系统:用煤将炉水烧成蒸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燃煤制备流程:煤从储煤场经输煤皮带送到锅炉房的煤斗中,再进入磨煤机制成煤粉。
煤粉与来自空气预热器的热风混合后喷出锅炉炉膛燃烧。
(2)烟气流程:煤在炉内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经过锅炉的各部受热面传递热量后,流进除尘器及烟囱排入大气。
(3)通风流程:用送风机供给煤粉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用吸粉机吸出煤粉燃烧后的烟气并排入大气。
火电厂工艺流程培训1. 简介火电厂是利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进行燃烧,通过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的电厂。
火电厂在当前能源结构中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火电厂的运行中,工艺流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涉及到燃料供给、燃烧控制、蒸汽发生、发电和废气处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火电厂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培训和介绍。
2. 燃料供给火电厂通常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燃料,也可以使用天然气、石油等其他能源。
燃料供给是保证火电厂正常运行的基本环节之一。
燃料供给系统主要包括煤场、煤仓、煤磨和燃烧系统。
煤场是煤炭储存的地方,煤仓用于储存已经进入厂区的煤炭。
煤磨是将煤炭研磨成粉状燃料的设备,煤磨后的煤粉将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锅炉或燃烧设备中进行燃烧。
3. 燃烧控制燃烧控制是火电厂的核心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
燃烧控制系统包括锅炉燃烧系统和烟气净化系统。
锅炉燃烧系统主要包括燃烧器、点火系统、废气排放系统等。
烟气净化系统主要用于处理锅炉排放的废气,包括除尘器、脱硫设备、脱硝设备等。
燃烧控制系统需要根据燃烧状态的实时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燃烧效果的最佳化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蒸汽发生在火电厂中,蒸汽发生是发电的关键环节。
蒸汽发生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蒸汽发生过程包括锅炉的供水系统、锅炉燃烧系统和蒸汽系统。
供水系统通过给水泵将进口水送入锅炉,在锅炉燃烧系统中,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燃烧气体,通过锅炉内的热交换,将水加热为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通过蒸汽系统输送到涡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5. 发电蒸汽发生后,高温高压蒸汽将驱动涡轮发电机组旋转,发电过程中蒸汽的动能将转化为电能。
涡轮发电机组是由涡轮、发电机和调速系统组成的,涡轮通过高速旋转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调速系统用于控制涡轮的转速,以保持电网的稳定。
6. 废气处理火电厂的废气处理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环节。
火电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火电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是用于防止和减少火力发电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燃烧煤炭和燃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是火电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的概述。
脱硫工艺流程:1. 原理:脱硫过程通过与燃烧煤炭或燃气排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然后通过吸收、氧化、还原等步骤将其除去。
2. 石膏法:火电厂常用的主要脱硫工艺是石膏法。
该工艺采用石灰石或石膏作为脱硫剂,与燃烧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再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石膏,最终除去二氧化硫。
3. 工艺流程:脱硫工艺包括石膏浆液制备、吸收塔、氧化器、还原器、石膏处理等单元。
石膏浆液制备单元用来制备脱硫剂,吸收塔用来吸收和除去燃烧排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器和还原器用来氧化和还原脱硫剂,石膏处理用来对产生的石膏进行处理。
4. 优缺点:石膏法脱硫工艺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缺点是脱硫副产物石膏的处理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资源,并且可能造成地质环境问题。
脱硝工艺流程:1. 原理:脱硝过程主要采用还原剂与燃烧煤炭或燃气排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和水。
2. 尿素法:当前常用的脱硝工艺是尿素法。
该工艺采用尿素作为还原剂,通过尿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将其还原成氮和水,从而达到除去氮氧化物的目的。
3. 工艺流程:脱硝工艺包括尿素水溶液制备、储液罐、喷射系统、储液系统等单元。
尿素水溶液制备单元用来制备脱硝剂,储液罐用来储存脱硝剂,喷射系统用来将脱硝剂喷射到燃烧排气中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储液系统用来收集和处理脱硝剂喷射后的废液。
4. 优缺点:尿素法脱硝工艺的优点是脱硝效率高,能够将氮氧化物的排放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缺点是尿素水溶液制备和储液系统可能需要额外的设备和投入,同时喷射系统对喷雾系统和催化剂的要求较高。
综合来看,火电厂脱硫脱硝工艺流程是为了减少火电厂燃煤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火电厂工艺流程
火电厂的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流程:
1、能源准备: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从能源准备开始,最常用的燃料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被烘干、粉碎、分级后进入锅炉。
2、生产热能:将燃料烧成气态,用热量把水蒸发成蒸汽,热蒸汽通过汽缸蒸汽机发电。
3、发电:汽缸蒸汽机将蒸汽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被变压器转变成电能,供用户使用。
4、排放处理:火电厂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水等,需要进行处理,排放标准以环保要求为基准。
5、设备维护:火电厂的装置设备需要时常维护和检查,确保运行安全,保证机组的正常启停。
⽕电⼚⼯艺流程⼯艺流程电⼚九⼤系统:锅炉汽机输煤化⽔除尘⽕灾报警电视监控NCS{电器后台保护监控系统} SIS{管控⼀体化}锅炉控制系统:TPS{Honeywell牌}汽机控制系统:DEH ETS TSI{国电智深牌}输煤,除尘控制系统:LOGIX{AB公司}下位机是PLC、计算机软件是IFIX化⽔控制系统:PLC{西门⼦牌}S7—200,300,400 控制室使⽤CPU:S7—400,现场⼀共14个S7—300,综合⽔泵房两台S7—200。
1.化⽔⽣⽔箱2个→⽣⽔泵4个→⽣⽔⼀级过热1个→多介质过滤器8台{6个汽动阀1个电动阀1个进压表1个出压表1个流量计}→活性炭过滤器6个{7个汽动阀1个进压表1个出压表1个流量计}→⾼压⽔泵和保安滤器3个{2个压⼒表1个电动阀}→反渗透3个{4个压⼒表2个流量计2个导电测试1个PH表}→中间⽔箱2个→中间⽔泵3个→混床6个3组每两个⼀组{每个混床12个汽动阀→除盐⽔箱2个→除盐⽔泵3个另外1台冲洗泵1台清洗泵给反渗透使⽤,2台⾃⽤⽔泵,2台罗茨风机{为多介质和活性炭供⽓通进⽓阀}[1]多介质和活性炭:进⽔阀{多介质的是电动阀,活性炭的是汽动阀},出⽔阀,反洗进⽔阀,反洗出⽔阀,排空阀,进⽓阀,正排阀,进⽔压⼒表,出⽔压⼒表,进⽔流量计。
[2]反渗透:清洗阀{电动},产⽔放⽔阀{压⼒开关控制电动阀},浓⽔放料阀,进⽔PH和进⽔电导{在保安滤器上⾯},产⽔电导,产⽔流量,浓⽔流量,进⽔压⼒,产⽔压⼒,间端压⼒,浓⽔压⼒。
[3]混床:⼀级进⽔,⼆级进⽔,⼀级出⽔,⼆级出⽔,加酸阀,加碱阀,进⽓阀,出⽓阀,反排阀,⾼排阀,中排阀,低排阀,进⽔流量,电阻量。
2.锅炉[1]锅炉给⽔系统:给⽔母管→省煤器⼊⼝集箱→省煤器中间集箱→省煤器出⼝集箱→喷⽔减温器[2]汽包系统:省煤器→汽包→侧包墙上集箱→连排⾄⼀级连排扩容器→汽包紧急防⽔[3]锅炉汽⽔系统:汽包→1级过热器⼊⼝集箱→1级过热器出⼝集箱→2级过热器⼊⼝集箱→2级过热器出⼝集箱→3级过热器⼊⼝集箱→3级过热器出⼝集箱→蒸汽母管→⽣⽕管路→反冲洗→全量安全阀[4]煤系统:原煤仓{2}→称重式给煤机{4}→落煤⼝[5]⽯灰⽯系统:⽯灰⽯粉仓→收料泵→给料泵→旋转给料阀→给料弯头→锅炉[6]除尘收渣系统:锅炉排渣→冷渣机{2}→埋刮板输渣机{2}→2#埋刮板输渣机→链⽃输送机→布袋除尘器→渣仓→装车→双轴加湿搅拌机→装车⼀电场粗灰管→[7]飞灰再循环系统:飞灰在循环风机→供料器→给料机→加料仓→飞灰在循环仓→除尘器⼊⼝烟道→分配器→回锅炉回料管循环⽔来⽔系统→冷渣器循环⽔泵→[8]冷渣⽔循环系统:化⽔补⽔→冷渣器闭式⽔箱→冷渣器闭式⽔泵{2}→冷渣器→冷渣器冷却⽔板式换热器{2}→冷渣器闭式⽔箱→循环⽔系统[9]⼀次风:⼀次风机{2}→冷⼀次风⾄风道燃烧器{床下燃烧器}来⾃⾼压流化风→↓→⼀次风预热器→⼀次暖风→⼀次风室→播煤⼝加热蒸汽母管来→↓[10]⼆次风:⼆次风机{2}→暖风器{2}→⼆次风预热器→床上燃烧器喷⼝冷⼆次风⾄给煤机密封风←↓→⼆次风箱{2}→落煤⼝密封风[11]⾼压流化风:⾼压流化风机{3}→消⾳器{3}→回料仓{分离器}→⾄热⼀次风[12]锅炉烟⽓系统:炉膛烟⽓→旋风分离器→三级过热器→⼀级过热器→省煤器→空⽓预热器→布袋除尘器→引风机{2}→烟囱→去除尘系统→飞灰再循环系统[13]化⽔来⽔⾄锅炉来⽔母管:除盐⽔→⼤⽓除氧器→中继⽔泵{3}→⾼压除氧器{2}→锅炉给⽔泵{3}→⾼压加热器或锅炉加热器→给⽔母管[14]汽机剩余蒸汽凝结⾄汽包系统{主供⽔}:⾼压缸→低压缸→凝⽓器→凝结⽔泵→轴射加热器→低压加热器→⾼压除氧器→锅炉给⽔泵→⾼加或锅加→给⽔母管[15]⽔利除尘系统:可代替布袋除尘器使⽤。
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发电的动力设施,包括燃料燃烧释热和热能电能转换以及电能输出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器件,以及为此目的设置在特定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所有有关生产和生活的附属设施。
主要有蒸汽动力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几种类型.
如下图所示。
汽轮机本体(steam turbine proper)是完成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汽轮机组的基本部分,即汽轮机本身。
它与回热加热系统、调节保安系统、油系统、凝汽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共同组成汽轮机组。
汽轮机本体由固定部分(静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
固定部分包括汽缸、隔板、喷嘴、汽封、紧固件和轴承等。
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或轮鼓、叶片和联轴器等。
固定部分的喷嘴、隔板与转动部分的叶轮、叶片组成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通流部分。
汽缸是约束高压蒸汽不得外泄的外壳。
汽轮机本体还设有汽封系统。
如下图所示。
锅炉设备是火力发电厂中的主要热力设备之一。
它的任务是使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且以此热能加热水,使其成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压力和温度)的蒸汽。
由炉膛、烟道、汽水系统(其中包括受热面、汽包、联箱和连接管道)以及炉墙和构架等部分组成的整体,称为“锅炉本体”。
如下图所示。
汽轮机部分的辅助设备有凝汽器、水泵、回热加热器、除氧器等。
把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按汽水循环过程用管道和附件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系统,叫做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发电厂的热力系统按照不同的使用目的分为“原则性热力系统”、“全面性热力系统”、“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等。
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