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取分离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13.31 KB
- 文档页数:5
1.多糖的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多糖主要有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动物多糖3 大类。
多糖的提取首先要根据多糖的存在形式及提取部位,决定在提取之前是否做预处理。
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多有脂质包围,一般需要先加入丙酮、乙醚、乙醇或乙醇乙醚的混合液进行回流脱脂,释放多糖。
植物多糖提取时需注意一些含脂较高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类,在提取前,应先用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对原料进行脱脂预处理,目前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生物提取法、强化提取法等。
1.1溶剂法1.1.1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是提取多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提取时应选择水、醇等极性强的溶剂。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时,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渗滤,然后将提取液浓缩后,在浓缩液中加乙醇,使其最终体积分数达到70 %左右,利用多糖不溶于乙醇的性质,使多糖从提取液中沉淀出来,室温静置5 h,多糖的质量分数和得率均较高。
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有:水的用量、提取温度、浸提固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
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不需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但由于水的极性大,容易把蛋白质、苷类等水溶性的成分浸提出来,从而使提取液存放时腐败变质,为后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且该法提取比较耗时,提取率也不高。
1.1.2酸提法为了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酸提取法。
如某些含葡萄糖醛酸等酸性基团的多糖在较低pH 值下难以溶解,可用乙酸或盐酸使提取液成酸性,再加乙醇使多糖沉淀析出,也可加入铜盐等生成不溶性络合物或盐类沉淀而析出。
由于H+的存在抑制了酸性杂质的溶出,稀酸提取法提取得到的多糖产品纯度相对较高,但在酸性条件下可能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且酸会对容器造成腐蚀,除弱酸外,一般不宜采用。
因此酸提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1.3碱提法多糖在碱性溶液中稳定,碱有利于酸性多糖的浸出,可提高多糖的收率,缩短提取时间,但提取液中含有其它杂质,使粘度过大,过滤困难,且浸提液有较浓的碱味,溶液颜色呈黄色,这样会影响成品的风味和色泽。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一、过滤1、原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不同,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固体不溶,一种固体可溶。
3、范围: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5、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对于有些溶液温度下降,会有晶体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6、列举:草酸钙中混有醋酸钙:加水溶解,过滤除去醋酸钙溶液。
二、洗气1、原理:利用气体的溶解性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将混合气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一种气体不溶或不反应,一种气体可溶或可反应。
3、范围:适合于混合气体的分离。
4、仪器:洗气瓶、导管5、注意:不要引进新的气体杂质,最后能够产生被提纯的气体。
6、列举:甲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去乙烯。
三、蒸发1、原理: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2、条件:固体可溶3、范围:适合于把可溶性固体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5、注意:玻璃棒作用;溶剂易挥发或易燃烧,采用水浴加热。
6、列举:从醋酸钠溶液中提取醋酸钠:蒸发溶液,使醋酸钠析出。
四、结晶1、原理:通过蒸发溶剂或者降低温度使溶质的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
2、条件:固体的溶解度小或者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
3、范围:固体的溶解度小一般用蒸发结晶法;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一般用冷却结晶法或者重结晶法。
4、仪器:过滤、蒸发仪器。
5、注意:基本环节: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洗涤干燥6、列举:苯甲酸钠中混有氯化钠: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除去氯化钠。
五、分液1、原理:把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2、条件:液体互不相溶3、范围:适合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4、仪器:分液漏斗、烧杯5、注意: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6、列举:己烷中混有己烯: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六、萃取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选择萃取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提取技术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药中含有众多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对人体无害。
因此,中药成为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药物资源之一。
但是,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含量低,稳定性差,成分复杂,提取困难,制约了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
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提取技术非常重要。
一、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类中药活性成分是指中药中能够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1.生物碱:如哌嗪和雪莲碱等。
2.多糖类:如枸杞多糖和灵芝多糖等。
3.黄酮类:如芍药苷和三七素等。
4.挥发油:如薄荷醇和桉叶油等。
5.鞣质:如栀子酸和丹参酮等。
二、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类。
1.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采用化学反应进行提取的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水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和扩展床等方法。
(1)溶剂提取:选择一种适当的溶剂,将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出来。
但溶剂提取的过程会破坏中药的结构,导致提取率较低。
(2)水提取:水提取是指利用水对中药进行提取。
(3)微波提取:微波提取是指利用微波加热的原理,使溶剂和中药活性成分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活性成分得到提取。
(4)超临界流体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是指利用临界点以上的气体或液体作为提取剂,将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出来。
(5)扩展床:扩展床是以石油醚为溶剂,通过混合时的扩大比表面积,增加溶剂和中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提取率。
2.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作用对中药进行提取,包括超声波、磁场和电场等。
(1)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震动,快速打破细胞壁,加速活性成分的释放。
(2)磁场提取:利用磁场的作用,将中药活性成分的离子进行输运和分离。
(3)电场提取:利用电场的作用,将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电泳分离。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指利用酶、微生物等生物体对中药进行提取。
(1)酶法:利用酶对中药进行分解,将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出来。
第五章⾹⾖素和⽊脂素【学习要点】1.掌握⾹⾖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2.掌握⾹⾖素的性状和溶解性。
3.掌握⾹⾖素与碱作⽤及其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4.掌握⾹⾖素的提取分离⽅法。
5.掌握⾹⾖素的物理性质、显⾊反应及应⽤,6.掌握秦⽪、五味⼦中所含主要化合物基本特征。
7.熟悉简单⾹⾖素的lHNMR谱特征。
8.熟悉⽊脂素的物理性质9.了解补⾻脂和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重点与难点提⽰】⼀、⾹⾖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类1.简单⾹⾖素: 仅在苯环上有取代的⾹⾖素。
⼤多数⾹⾖素在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
2.呋喃⾹⾖素:⾹⾖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称为呋喃⾹⾖素。
根据呋喃环连接位置⼜分为线型和⾓型。
3.吡喃⾹⾖素:⾹⾖素的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成2,2-⼆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素。
根据吡喃环连接位置⼜分为线型和⾓型。
4.其他类:这类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素类。
C3,C4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取代。
⼆、⾹⾖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内酯性质⾹⾖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渐渐⽔解成黄⾊溶液,⽣成顺式邻羟桂⽪酸的盐。
其盐的⽔溶液⼀经酸化即闭环恢复为内酯。
顺式邻羟桂⽪酸不易游离存在,长时间碱液中放置或UV光照射,可转变为稳定的反式邻羟桂⽪酸。
提取时必须必须注意碱液浓度,并避免长时间加热,以防破坏内酯环。
2. 荧光性质: 羟基⾹⾖素在紫外光下显⽰蓝⾊荧光,7-羟基⾹⾖素加碱可使荧光转为绿⾊,⼀般⾹⾖素遇碱荧光都增强。
7-羟基⾹⾖素在C8位导⼊羟基,荧光消失。
3. 显⾊反应(1) 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的鉴别。
(2) 三氯化铁:酚羟基的鉴别。
(3) Gibb’s反应:要求有游离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取代。
(4) Emerson反应:要求有游离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取代。
三、⾹⾖素类合物的提取分离⽅法1. ⽔蒸⽓蒸馏法:适⽤于⼩分⼦的⾹⾖素,因其具有挥发性。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黄芩中提取、分离黄芩苷的原理、方法及操作要点。
2. 熟悉黄芩苷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黄芩苷(Baical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等功效。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利用黄芩苷的弱酸性和脂溶性,从黄芩根中提取黄芩苷,并通过酸碱沉淀法分离纯化黄芩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黄芩干燥根、乙醇、盐酸、碳酸钠、硅胶、黄芩苷对照品等。
2. 仪器:旋转蒸发仪、离心沉淀机、电子天平、真空泵、抽滤装置、圆底烧瓶、水浴锅、索氏提取器、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黄芩苷的提取(1)称取黄芩干燥根粉末10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2)加入50%乙醇溶液,浸泡过夜。
(3)加热回流提取3小时。
(4)提取液过滤,滤液旋转蒸发浓缩至约10ml。
2. 黄芩苷的分离(1)将浓缩液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8.0。
(2)静置,待黄芩苷析出。
(3)抽滤,收集沉淀。
(4)沉淀用适量水洗涤,洗液合并至烧瓶中。
(5)旋转蒸发浓缩至干,得到黄芩苷粗品。
3. 黄芩苷的纯化(1)将黄芩苷粗品溶于适量甲醇中。
(2)加入适量硅胶,拌匀。
(3)将混合物倒入层析柱中,进行柱层析分离。
(4)收集黄芩苷流出液,旋转蒸发浓缩至干,得到黄芩苷纯品。
4. 黄芩苷的鉴定(1)取少量黄芩苷纯品,加入-萘酚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少量黄芩苷纯品,加入浓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3)与黄芩苷对照品进行HPLC分析,比较保留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芩苷的提取通过乙醇提取法,从黄芩根中成功提取出黄芩苷,提取率为3.5%。
2. 黄芩苷的分离采用酸碱沉淀法,将黄芩苷从提取液中分离出来,纯度为95%。
3. 黄芩苷的纯化通过硅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黄芩苷,纯度达到98%。
4. 黄芩苷的鉴定通过-萘酚试液和浓硫酸反应,观察到黄芩苷的特征颜色变化。
与黄芩苷对照品进行HPLC分析,保留时间一致,证明所提取的化合物为黄芩苷。
第三章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天然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TLC)的原理、用途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番茄和胡萝卜中都含有番茄红素和 β-胡萝卜素,这些都属于类胡萝卜素。
它们的分子结构如下。
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利用类胡萝卜素在乙醇及石油醚中的溶解性,使番茄红素的红色素和 β-胡萝卜素的黄色素得以富集。
然后利用薄层色谱使混合物分离。
三、器材及试剂器材: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250 mL 烧杯,球形冷凝管,长颈漏斗,50 mL 锥形瓶,空心塞,20 mL 量筒,2B 铅笔,厚约 2.5 mm、100 mm×30 mm 的载玻片 3 片,150 mL 广口瓶,60 mm×60 mm 载玻片,长方形滤纸,2B 铅笔,直尺。
试剂:番茄酱,95% 的乙醇,石油醚,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硅胶 G(GF254),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丙酮。
四、实验内容1.提取在 50 mL(或 100 mL)圆底烧瓶中称取 4 g 克番茄酱,加入 10 mL 95% 的乙醇,水浴加热回流 3~5 min。
冷却后过滤(普通过滤),将滤纸和滤渣转移到烧瓶,再加 10 mL 的石油醚(60~90 ︒C)加热回流 3 min,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加 5 mL 饱和食盐水[1]摇匀,分出有机层,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2.薄层层析(1)制板。
将 5 g 硅胶 G(GF254)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到 12 mL 0.5% 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调成糊状,然后将其倒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手轻轻振动,使涂层均匀平整,晾干。
标准:无纹路,无团粒,看不到玻璃片上薄的涂料点。
(2)活化。
薄层板经自然晾干后,再放入烘箱活化,进一步除去水分。
(3)点样。
用铅笔(最好用 2B 铅笔)在层析板上距末端 1 cm 处轻轻画一横线[2],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
药学概论第一阶段测验第一阶段测验/webapps/port al/frameset.jsp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805年人们第一次成功的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是(B )A、可待因、B、吗啡、C、奎宁、D、阿托品、E、番木鳖碱2、研究药学要以(E )为基础,研究药物应以医学为指导。
A、物理B、数学C、生物学D、医学E、化学3、化学和医学的桥梁学科是(A )A、药学B、药物分析C、药剂学D、药物化学E、药理学4、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是(E)A、煎煮法B、浸渍法回流法D、渗漉法E、水蒸气蒸馏法5、遇热被破坏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采用(C)A连续回流法B、回流法C、浸渍法D煎煮法水蒸气蒸馏法6、下面哪一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水溶液振摇起泡沫的苷类。
(D)A、蒽醌类B、强心苷类C、黄酮类D、皂苷类E、香豆素类7、下面哪一类中药有效成分是具有C6—C3—C6的基本结构。
(E)A、蒽醌类B、强心苷类C、皂苷类D、生物碱E、黄酮类8、新药研究中临床前研究应遵照(A)A、GLP B、GCP C、GMP D、GSP E、GAP9、由偶氮染料“百浪多息”研究,发现了化学治疗药物(C)A、阿司匹林B、激素药物C、磺胺类药物D、抗生素E、组胺H2受体抑制药10、制剂质量要求中需检查热原的剂型是 A A、输液B、片剂C、颗粒剂D、栓剂E、散剂11、常采用指纹图谱控制质量的药物是 E A、药物制剂B、生化药物C、原料D、化学药物E、中药制剂1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A、溶剂B、温度C、空气中的氧D、金属离E、光线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为 C A、2009 B、2008 C、2010 D、2005 E、200014、以下属于固体剂型的是 D A、维生素C 针B、鱼肝油乳剂C、氨基酸输液D、康泰克胶囊E、皮炎平15、软膏药剂学研究内容不包括以下哪(E)A、基本理论B、处方设计C、制备工艺D、合理用药E、新药开发16、属于抗狂躁的药物是 D A、阿米提林B、地西泮C、氟西汀D、碳酸锂E、苄丝肼17、将古柯碱进行结构改造,我们得到 B ,是良好的局部麻醉药物A、安定B、普鲁卡因C、雷尼替丁D、苯巴比妥E、多巴胺18、1796年发明了用牛痘疫苗治疗 C ,从此用生物制品预防传染病得以肯定A、肺结核B、流感C、天花D、乙肝E、霍乱19、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 A A、3年B、2年C、4年D、5年E、1年20、可在大众传媒上发布广告的药品 B A、精神药品B、非处方药C、处方药D、医疗机构制剂E、麻醉药品21重组乙肝疫苗是以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 E 乙型肝炎疫苗(HB),是基因工程疫苗中最成功的例子。
智慧树知到《中药化学》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中国本土自然科学领域首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
A:杨振宁B:李政道C:屠呦呦D:丁肇中E:莫言答案: 屠呦呦2、屠呦呦老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从中草药中发现用于治疗()的药物青蒿素。
A:肝炎B:肿瘤C:艾滋病D:疟疾E:鼠疫答案: 疟疾3、中药化学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等。
A: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B: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C: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D:中药化学成分的检识方法E:中药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答案: 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分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检识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第一章1、中药有效成分是指()。
A:需提取的化学成分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D:对人体有用的化学成分E:特征性的化学成分答案: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2、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中药中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生物碱B:淀粉C:苯丙素D:黄酮E:皂苷答案: 淀粉3、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生物碱B:叶绿素C:树脂D:纤维素E:淀粉答案: 生物碱4、麻黄中发汗散寒的药效物质是()。
A:α-松油醇B:麻黄碱C:去甲麻黄碱D:伪麻黄碱E:无机盐答案: α-松油醇5、下列被开发成中药5类新药有()。
A:青蒿素B:石杉碱甲C:丁苯酞D:丹参多酚酸E:山楂叶总黄酮答案: 丹参多酚酸,山楂叶总黄酮6、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等。
A: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B:理化性质C:提取分离方法D:鉴别检识E:波谱特征和结构鉴定或确定答案: 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鉴别检识,波谱特征和结构鉴定或确定7、中药化学的研究目的包括()。
A:阐明中药性味及功效的物质基础B:发现创新药物的有效物质或先导化合物C:建立和完善中药及复方的质量标准体系D:揭示中药及复方防治疾病的机制E:诊断、评价疾病答案: 阐明中药性味及功效的物质基础,发现创新药物的有效物质或先导化合物,建立和完善中药及复方的质量标准体系,揭示中药及复方防治疾病的机制8、下列那些通常被认为是中药中的无效成分()。
分离提纯的方法分离提纯是化学领域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并提炼出纯净的物质。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纯净物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适用于混合物中成分的沸点差异较大的情况。
在蒸馏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至沸点,然后蒸气冷凝后收集,从而分离出不同沸点的成分。
蒸馏法可以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例如水和酒精的分离提纯。
其次,结晶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
当我们需要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纯净晶体时,可以使用结晶法。
结晶法通过控制溶剂的挥发速度,使得混合物中的溶质逐渐结晶沉淀,从而实现分离提纯的目的。
结晶法适用于固体混合物,例如盐类、糖类等的分离提纯。
另外,萃取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
萃取法适用于混合物中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情况。
通过合理选择萃取剂,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目标成分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萃取法常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例如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此外,色谱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
色谱法通过在固定相上的移动相的作用下,使混合物中的成分按照其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出来。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生物化学领域,例如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
总的来说,分离提纯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混合物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分离提纯的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