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子储藏期间管理及育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林木种子的质量和储藏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优秀的林木种子储藏和播种技术对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林木种子储藏和播种育苗技术进行探究。
1.储藏条件林木种子储藏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湿度、温度、光照、空气质量等。
在储藏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储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根据种子的特性,一般要求储藏温度低于种子的冷村温度,湿度在10%~15%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条件需要注意:(1) 避免阳光直射:储藏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影响种子的质量。
(2) 避免氧气过多:因为种子在储藏的过程中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如果储藏的地方空气流通不良,则会导致二氧化碳堆积,影响种子质量。
(3)防潮、防虫:储藏容器要防潮、防虫,并确保容器密闭,以保护种子质量。
2.储藏容器的选用实际上,储藏容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储藏容器应选用封闭性好、耐酸碱、耐高温、防水气的材质,如塑料袋、密封型玻璃瓶等。
同时,也要注意无毒、无异味。
林木播种育苗技术是指在种子萌发发芽前,创造一定的生长条件,加速种子萌发的过程,以便迅速形成幼树。
对于不同的林木种子,播种育苗技术也有所差异。
1.种子处理要求(1)湿热处理:湿热处理通常指将种子放入湿毛巾或湿沙中,然后在20~30℃下催芽。
这种处理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使得幼苗在生产过程中更易于成活。
(2)化学处理:一些难于萌发的种子,可用化学物质来促进萌发,如在种子上喷洒催芽剂等。
2.播种育苗技术的要点(1)选定适合的播种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植物,播种时间和地点是不同的。
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情况来选定。
(2)选好育苗基质:良好的育苗基质可以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育苗基质的配比要严格控制。
(3)培育健康苗:培育健康苗是育苗成功的关键。
在育苗过程中,应注意掌握浇水、施肥、排水等技术。
此外,也要注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林木种子储藏和播种育苗技术对于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是林木育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种子的储存和处理方法,以及播种育苗技术的探究,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繁殖的成功率和苗木质量。
种子的储藏是种子育苗的重要环节之一。
种子储藏的目的是确保种子的存活性和保持良好的发芽力,从而保证种子在播种时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发芽和生长。
种子储藏一般分为干燥贮藏和冷藏贮藏两种方式。
干燥贮藏是将种子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储存。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常绿乔木的种子,如松树、柏树等。
在种子贮藏时,首先要将种子进行清理,去除掉杂质和受损的种子,并进行干燥处理,使种子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10%以下。
然后将种子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存放在低温、低湿的地方,如冷藏室或冰箱等。
冷藏贮藏适用于一些温带常绿乔木的种子,如橡树、核桃等。
在进行种子贮藏时,首先要将种子进行清洁和筛选,去除受损的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然后将种子放置在通风性好、湿度控制较好的冷藏库中进行贮藏,一般温度应控制在0-5摄氏度之间。
在进行播种育苗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地点。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气候情况来确定,一般选择适宜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地点应选择土壤质量好、排水性良好的地区,以便种子顺利萌发和生长。
在进行播种育苗时,需要注意控制播种的密度和深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长习性和苗木质量的要求来确定,一般是根据树种的习性和地方的林木密度来确定。
播种的深度也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种子大小和生长习性来确定,一般大种子播种深度较浅,小种子播种深度较深。
在播种后,还需要注意对苗木的管理和保护。
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和施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同时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对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的探究,可以有效提高林木育苗的效果和质量,为林木繁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浅谈林木种子的储藏管理和育苗技术木本植物是多年生植物,种子结实通常分为丰年和欠年。
因此,储藏种子是非常关键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各省县级种子站和个体育苗户的储藏库多为常温库,所以种子储藏不当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引起的损失在所难免。
因此采种、售种、用种单位和个人必须搞好种子储藏,保持种子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对后期的育苗工作顺利铺下坚实的基础。
一、入库前准备。
1.母树选择要在在林木分布较集中的地方选取,材林树种应选生长快、干性好、抗病虫的壮龄林木。
:种子入库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仔细检验、筛选并清除杂质。
要精选含水量达标的种子,没有达标的必须进行适当干燥后方能入库。
另外对有病虫害的种子要坚决进行消毒处理。
保证合格的种子在散热降温才能分批入库。
2.库房防潮防漏处理对种子将来成只管至关重要:种子吸湿返潮主要从空气中吸湿、地面返潮、漏雨雪等三个方面。
因此库房要适当密封降低空气湿度,以防止从空气中吸湿,地面防潮湿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改善地面结构,应在铺沥青、油毡后再铺地砖或地板然后垫高地面或搭高架存放杜绝地面潮气上返。
要做好仓库四周的排水工作,检验库房的房顶、四壁和地面,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漏。
以免雨雪淋湿种子。
3.:储藏种子之前,对种子储藏库房要进行清扫、堵漏以及消毒。
一般仓库消毒用1%敌百虫,每立方米空间喷雾0.05kg,,也可以用敌敌喂原液挂条。
以避免残留病虫的滋生和防止鼠害。
二..储藏期间的管理。
1.种子的通风。
为确保种子的活力在储藏期间,应采取适当的通风,便于种堆的气体交换,另外降低种堆的温度和湿度。
使种子不会吸潮、发热、霉变,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从我省的自然条件来看种子储藏在5-10月是危险期,因为在这期间温度高、湿度大,种子易吸潮、发热、霉变。
所以一般采用人工辅助自然通风的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要考虑到库内外温度适宜才可以,否则会另种堆结露吸潮。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低温密封保存。
林木种子怎么育苗?林木种子的管理方法及育苗技
巧
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常见的植被是林木,而林木是属于种植繁衍树种,如果是直接播种那么发芽率低,那么怎么提高林木种子萌芽率呢?下面看看林木种子的管理方法及育苗技巧。
1 种子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在种子入库之前,首先要保证种子质量,而且所有种子在入库之前都要先将其中的杂志进行清除,之后再统一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分批入库。
2 储藏期间的种子管理工作
2.1 通风工作
想要保证种子的质量,首先做好储藏期间的通风工作,自然通风和人工辅助通风都可以。
按照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讲,五月份是种子储藏高危时期由于高温多雨的影响,会出现种子潮湿腐烂,热伤发霉等问题,具体防止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如果储藏库房中的温湿度都要明显超过外部正常水平,那么就必须开展通风工作。
②如果储藏库中的温度和外面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储藏库内的湿度比储藏库外的湿度高,或者储藏库外与库内的湿度相同,那么就可以开展通风工作;③如果储藏库外的湿度低但是温度高,或者储藏库外的湿度高温度低,如果低,那就不能通风;④通风期间应该考虑温度湿度情况,尽量在早上或者晚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风,在这期间需要注意,有些时候夜晚虽然温度低,但是湿度却没有明显降低,那么也不适合通风。
2.2 低温密封保存工作
在众多储藏种子的方法当中,低温密封保存是一种效果非常明显的。
浅析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在在林木生产活动中为了确保其生产效率需要保证林木种子的活性,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林业种植中其种子的成活率。
因此必须要根据林木种子实际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储藏,保证林木种子的活性可以维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在实际中还需以林木生产的要求来做好相关的播种育苗工作,并且需要对其技术进行科学的采用,以此来提高林木种子的种植水平,使得林业生产效益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标签:林木种子;储藏技术;播种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种子的选用是保证林木生长的基础条件,而在实际中由于林木属于多年生植物,因此其种子会存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保证林木种子的正常生长则需要根据种子的丰年欠年来选用相应的储藏方法,从而避免因储藏不当而造成种子活性受到影响的问题,减少在储藏过程中存有的损失。
并且对于林木生产来说其播种育苗技术的应用对林木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林木生长的特征来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科学的选用。
一、林木种子储藏技术1、检验并处理种子在种子入库前,需要先严格检查种子是否达到入库要求,如果种子含水量等指标未达到安全标准,禁止入库。
如果种子杂质较多,需要对其筛选,将杂质清除;若是种子有病虫害,则需要消毒处理;最后,所有的种子还需要进行干燥处理,把散热降温后的合格种子一一标记清楚,分批放入存储仓库中。
2、控制储藏环境的通风条件为了保证在林木种子储藏时种堆气体交换可以良好的进行则需要对储藏环境的通风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在实际中可以对种堆的温度及湿度等进行调节,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林木种子储藏时存有的种子发热、发霉等情况,使林木种子保持良好的活性,而目前在储藏环境的通风控制中其需要注意保证林木种子储藏仓库外的温度及湿度低于库内同时要保证二者之间的差值维持在小范围内,并且需要对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计算及对实际的温度条件进行判断来进行通风的设置。
3、低温密封控制低温密封是林木种子储藏常用的方法,其具体措施是先将种子洗净并进行干燥,然后选用合适的容器,将种子与干燥剂一同放入其中后,把容器密封后,置于—5—10℃低温环境中储藏。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林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林木的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保存率和萌发率,也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探讨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推动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林木种子储藏技术探究1. 种子采集林木种子的采集是种子储藏的第一步,种子采集的时间和方法对于种子的质量和保存率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种子的采集时间应选择在种子完全成熟时进行,这样可以确保种子的营养储备充足,萌发率高。
种子的采集方法也很重要,要采用手工采集或者选择成熟的树种进行振动采集,避免损伤种子。
2. 种子处理种子采集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工作,如去壳、除杂、消毒等。
这些处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种子,防止病虫害的侵害,提高种子的质量。
还可以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进行储藏。
3. 种子储藏对于储藏种子来说,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是影响种子储藏效果的关键。
一般来说,种子的储藏温度应选择在0-5℃之间,湿度保持在6-8%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种子的保存期,保持种子的萌发力。
需要定期对种子进行检测,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保存状态。
1. 播种技术播种是育苗的第一步,对于种子的播种时间、播种深度和播种密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般来说,播种时间应选择在种子的休眠期或者萌发高峰期,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播种深度和密度也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来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
2. 育苗技术对于育苗来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种子的萌发后,需要进行保湿管理,保持适当的湿度,促进幼苗的生长。
需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发生热害或者冷害。
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指在林木种子和幼苗的保存、繁育、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是林木培育和栽培的重要环节。
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愈发重要,因此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下面就是关于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
一、种子收集和储存1. 选择成熟种子:选择成熟的种子进行收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2. 种子储存环境:种子在储存环境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防止种子受潮腐烂。
3. 种子处理:通过除去种子表面的杂质和虫害,提高种子的保存质量和发芽率。
二、育苗技术1. 基质选择:选择适宜的培育基质,保证幼苗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供给。
2.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树种选择合适的育苗温度,促进幼苗生长。
3. 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有助于幼苗的生长,但过强的光照会伤害幼苗,需要适时遮荫。
4. 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5.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能够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三、移栽技术1. 移栽时间: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使幼苗尽快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2. 移栽方法:采用适当的移栽方法,减少移栽对幼苗的伤害。
3. 补偿栽植:对于出现移栽失败的幼苗,需要及时进行补偿栽植,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四、管理维护1. 土壤保护: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贫瘠化。
2. 水源管理:保证幼苗生长所需的水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定期修枝:对于幼苗进行定期修枝,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树型的塑造。
4. 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树木生长。
5. 薄育稠抚:保持幼苗适当的密度,防止植株间的相互竞争。
五、技术创新1. 利用生物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树种和提高其抗逆性。
2. 精准施肥: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对幼苗的精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
3. 先进的移栽技术:引入新的移栽技术,提高移栽效率和幼苗存活率。
4. 智能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幼苗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是林木繁衍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妥善的种子储藏和科
学的播种育苗技术能够提高林木种子的生存率和苗木的质量,进而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究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以期对林木种子的储藏和育苗提供参考。
种子储藏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种子储藏要求储存环境干燥通风,并控制储存
温度和湿度。
一般采用低温低湿度条件下的种子储藏,以延长种子的储存寿命。
对于某些
品种的种子,还可以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储存,以提高种子的保存性能。
种子的储藏
容器和储藏条件也需要注意,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储藏容器,并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种
子的质量。
播种育苗技术是种子繁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播种前,首先需要对播种地进行准确的勘
测和预备,确定合适的播种地点和播种数量。
确定播种的季节和气候条件,要选择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并注意降雨和灌溉条件。
播种时,要注意种子的播种深度和密度,避免过深
或过浅、过密或过稀所造成的种子死亡或发芽不良。
在播种前也要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
比如浸种、破壁、发芽促进等,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
播种后的育苗管理也是影响苗木质量的关键。
在幼苗期,需要注意及时的浇水和施肥,以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
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证苗木的健康
生长。
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以塑造苗木的形态,提高苗
木的质量和外观。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是指在林木繁殖过程中对种子的收集、储藏以及播种和育苗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和技术。
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林木繁殖的成败和成本的高低。
本文将就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进行探究,以期提高林木种子的利用率和成活率。
一、林木种子储藏技术1、种子收集种子收集是从林木自然变异中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树种材料的过程。
种子收集应选择生长健壮、形态正常的母树,避免选择生长势弱、病虫害感染的母树。
在收集种子时应注意不破坏果实,避免果实自然开裂或是人为破坏导致种子的损失。
2、种子储藏种子储藏是将收集到的种子经过处理后保存在一定的环境中,以保持其活力和发芽力。
种子储藏一般分为常温储藏和冷藏储藏两种方法。
常温储藏是将种子放在常温下的储藏方法,适用于保存较耐储藏种子。
常温储藏要求将种子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暴晒或潮湿而导致种子失活。
冷藏储藏是将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下的储藏方法,适用于保存耐低温种子。
冷藏储藏一般采用冰箱或专门的冷藏设备进行保存,可以延长种子的保藏期限。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指对收集来的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发芽力和抗逆性。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消毒处理、除壳处理和浸种处理等。
消毒处理是通过对种子进行消毒来防止种子感染病菌和病毒,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除壳处理是对一些外壳比较坚硬的种子进行打破外壳,以帮助种子发芽。
浸种处理是将种子放入浸种液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以增加种子的吸水性和发芽率。
二、播种育苗技术1、播种方式播种方式一般分为直播和间伐播种两种。
直播是指将种子直接播撒在地面上,适用于种子外壳薄、发芽能力强的树种。
间伐播种是指将种子先在种植容器中播种育苗,待苗木生长较大后再进行移植,适用于种子外壳较厚、发芽能力较弱的树种。
2、育苗基质育苗基质一般选择土壤、腐殖土或者人工基质等,在种植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菌的感染。
林木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探究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对于保护和利用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林木种子的储藏与播种育苗技术,以期对于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林木种子的储藏技术1. 种子的采集种子作为植物的生殖体,是延续物种的重要媒介。
在采集种子时,首先要选择成熟的、外观完整的种子。
要注意防止种子受到腐败、损坏或者过度干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采集后的种子应尽快进行处理,以防止种子的质量受到影响。
储藏是为了保护种子,以便种子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发芽生长。
常用的储藏方式包括冷藏、速冻、真空储藏等。
冷藏是将种子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种子的新陈代谢和延长种子的保质期。
而速冻则是通过将种子迅速冷冻,以防止种子受到冷冻冷害。
真空储藏则是将种子存放在真空环境中,以减缓氧化、水分蒸发等过程,从而延长种子的保质期。
不同的储藏方式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种子,具体应根据种子的特性来进行选择。
3. 种子的储存条件种子的储存条件对于种子的保质期具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低温、低湿度、低氧浓度是种子储存的最佳条件。
在储存种子时,要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避免湿度过大或者过小,以免影响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还需要防止种子受到害虫、霉菌等因素的侵害,可以通过加入杀虫剂、抗真菌剂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二、林木播种育苗技术1. 播种方法播种是将种子埋入土壤中,以便种子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长。
常用的播种方法包括直播、间接播、移苗播等。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埋入土壤中,适用于种子较大、萌发力较强的树种。
间接播是将种子先在雨水或者人工水源中进行浸种处理,然后再进行播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种子较小、不易发芽的树种。
移苗播是将育苗后的苗木移栽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播种,适用于种子较难发芽或者需要特殊育苗条件的树种。
2. 育苗技术育苗是指将种子培育成幼苗的过程,是保证种子能够生长成健康树木的重要环节。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种子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林木种子储藏期间的管理及育苗技术
【摘要】文章简介了林木种子储藏技术,储藏前准备、低温保存方法及储藏期间的管理,育苗技术。
【关键词】林木种子;储藏;管理;育苗技术
木本植物是多年生植物,种子结实一般分为丰年和欠年。
因此,种子储藏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我省县级种子站和个体育苗户的储藏库大多为常温库,种子储藏不当引起的损失在所难免。
种子储藏不当造成的损失非常大的。
因此,采种、售种、用种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搞好种子储藏,保持种子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1.入库前准备
1.1种子检验与处理
种子入库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检验,并对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记载,没达到安全含水量的种子决不能入库,必须进行适当干燥后方能入库。
对杂质过多的种子要进行筛选清除杂质。
对有病虫害的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
合格的种子在散热降温后,附标签分批入库。
1.2库房防潮防漏处理
种子吸湿返潮的途径主要有,从空气中吸湿、地面返潮、漏雨雪等三个方面。
在非密封条件下,种子的含水量随空气的水汽压变化而变化,当种子内的水汽压小于空气中水气压时种子吸潮含水量增加,否则相反。
因此库房要适当密封。
为了降低空气湿度,地面防潮湿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1)改善地面结构,可以铺沥青、油毡后再铺地砖或地板。
(2)垫高地面或搭高架存放种子。
(3)做好仓库四周的排水工作。
要检验库房的房顶、四壁和地面发现漏洞及时补漏。
1.3库房清理
在储藏种子之前,对种子库要进行清扫、堵漏和消毒,其目的就是为了扑灭残留病虫和防止鼠害。
一般仓库消毒用1%敌百虫,每立方米空间喷雾0.05kg,或用敌敌喂原液挂条。
2.储藏期间的管理
2.1种子的通风
种子在储藏期间,采取适当的通风有利于种堆的气体交换,它可以降低种堆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吸潮、发热、发霉,保持种子的活力从而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通风的方法一般采用人工辅助自然通风的方法。
从我省的自然条件看,种子储藏在5—10月是危险期,在这期间温度高、湿度大种易吸潮、发热、霉变。
何时进行通风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在库内温度、湿度都大于室外时,可以通风,反之不能通风。
但在室内外温差特大时易造成种堆结露,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通风。
(2)库内外温度相同,而库外空气相对低于库内相对湿度;或库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相同,而库外湿度低,可以通风。
(3)在库外温度高而相对湿度低,或库外温度低而相对湿度度高的情况下,则应先计算库内外的绝对湿度后再决定通风。
当库外绝对湿度高于库内时不能通风,否则可以通风。
(4)通风时要选择有利时机。
利用早、晚低温时通风。
下半夜虽然温度较低,但一般湿度较高不易通风。
2.2低温密封保存
低温密封保存是一种良好的种子储藏方法,对防治种子发热、霉变、安全储藏是很有效果的,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种子。
储藏方法:将种子洗净、干燥后盛装在容器中,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干燥剂,然后密封。
密封后的种子最好储藏在-5—10℃之间。
如果没有低温条件,可在气温较低时将密闭的容器埋入地下1.5—2.5m深处。
2.3搞好储藏期间的检查
种子储藏的安全,通常与储藏温度、储藏湿度、种子含水量、种子病虫害感染度等指标有关。
(1)种子的温度检查:种子的呼吸是一种放热反应,而温度升高又加强了呼吸作用,因此温度升高是种子霉变的一个重要因子,控制温度是安全储藏的重要手段。
在仓库内的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点挂温度计,在储藏期间定期定时检查。
在高温高湿天气增加检查次数。
发现温度过高时应及时散热。
(2)种子含水量的检查:在种子储藏期间,往往由于种子含水量大引起种子发热霉变,而且易发生虫害。
因此,含水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库房温度在10℃以下时,每季度检查一次;库房温度在10—25℃时,每月检查一次。
检查时也要分层布点取样。
发现含水量超过种子安全含水量时要及时干燥。
(3)种子处理:(以红松种子为例)红松种子休眠期长,我们采用变温处理的方式。
暖湿期在播前一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初进行。
先用35℃左右的温水浸种24—48小时,捞出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小时后清水洗两次。
按种沙比例1:3混拌均匀,置于20—25℃的室内催芽,种温控制在15—20℃之间,室温25℃—30℃之间,含水量达到60%,每天翻倒2—3次,到75—80天黄胚率达80%以上时转入冷湿处理,室内停火,种子温度控制在2—5℃,湿度仍要保持在60%左右,继续翻倒,此阶段处理时间达2个月以上,待种子裂嘴达50%左右时即可播种。
(4)仓库病、虫、鼠害的检查:仓库的病、虫、鼠害是库存种子的天敌。
在仓库的不同位置,根据病、虫、鼠害的习性和发育阶段,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病、虫、鼠害时要在不伤害种子的前提下及时杀灭。
一般采用熏蒸法杀灭病、虫、鼠害。
3.播种
3.1播种时间
我们采用春播的方式,当气温大于8℃,床表5cm深土壤温度达到8—10℃时播种,尽量早播,可大幅度降低苗木发病率,提高苗木质量,我地区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播入。
3.2覆土材料
用粉碎后疏松的草炭+细河沙+黑土混拌均匀,以50%多菌灵500倍液,边倒拌边消毒均匀一致后使用。
3.3播种量、播种方式及覆土厚度
播种量为1千克/平方米,发芽率低的种子适当增量。
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厚度为2cm左右。
经变温有效处理后,采用全光育苗,5月末至6月初可全部发芽出土。
4.抚育管理
4.1浇水
架设固定式管道机械浇灌。
专业技工负责,不同生长期浇水的量、次数按要求灵活掌握。
4.2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齐,一般需要20—30天的时间。
种子催芽是否充分,决定出苗期长短。
当气温高于16℃时发芽开始迅速增加。
此期管理一是浇水要适当,防止芽干。
红松播种后,因覆土较厚,幼苗出土后主根已长达3cm—4 cm ,胚茎粗0.2cm,浇水次数可比其它针叶树种苗少些.但遇高温、干旱天气,当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时,根茎部易被灼伤,灼伤部位多在土中2mm和地上2—3mm处,灼伤处开始为紫黄色,凹下呈皱纹状,伤口一般长5mm,中间宽,两端尖,幼苗很快萎蔫而死亡,因而要及时浇灌降温水。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35%之间,但不要过湿。
土壤湿度过大时,根系容易腐烂。
二是防止鸟害,采用人工看护的办法,一般25天苗木出齐后可以撤人;三是播后用果尔100ml/亩,比人工除草节约成本30%左右。
4.3扎根与高生长期
红松幼苗出土后即进入扎根期,此时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幼苗的主根生长迅速,其它部分生长缓慢。
从5月上旬到6月初,是幼苗
顶壳阶段,主根扎入土中达8—10cm。
当种壳脱落,子叶大部分露出时,大部分苗木主根上已长出4—5条侧根,根长0.3—0.5cm。
防止根腐型立枯病,加强土壤管理。
4.4生长旺盛期
从顶芽形成到生长速度下降时为止。
(从6月末到8月初)除苗高不生长外,根、茎、叶都有明显的增加。
有的苗木还长出二次侧根,这一时期的生长状况,决定苗木的质量,此时要加强土壤管理,主要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
这一阶段可以追施磷肥和腐熟的稀薄的人粪尿。
4.5生长后期
停止生长。
红松幼苗生长延续到8月末,除叶生长有少量增加及侧根继续生长外,其它器官均停止生长。
苗木逐渐木质化进入休眠。
要防止霜冻、秋涝。
霜降后及时覆土防寒,做好越冬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