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顶级耳放原理图
- 格式:pdf
- 大小:23.82 KB
- 文档页数:1
⼀款巨型电⼦管胆机⽿放的制作⼏句废话原来随⼝把⾃⼰这次做的⽿放叫做“超级⽿放”,但是还未到正式写下制作过程和⼼得,已经被不屑。
要知道现在⼈都有很强的⾃信⼼,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详细机理分析,只需搭眼⼀看,便断定你这不⾏或你这很⾏。
为了安定团结的⼤好局⾯不被我破坏,为了不致引起⼤的社会动荡,为了中国⼈民很⾏,为了中国建设很⾏,为了中国⼯商很⾏,为了中国农业很⾏,我决定把我这⽿放的称谓改作“巨型⽿放”,没有意见了吧。
怕啊~~没听江湖中常有狠话放出来:“智⼒再好,⼀砖撂倒”么?怕砖呀~~引⼦这⼀次,是认认真真为⾃⼰做件事。
尽管以前捉⼑设计过很多的东西,但是我⼀直都是听的都是个很低端的实验品,使⽤的是普普通通的被粪青所不齿的曙光管⼦。
不过毕竟设计⼯作是⾃⼰的“⽉光职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被主业的事物缠⾝。
静下⼼来的时候,只想在⾳乐中找点慰籍,所以并未太多在乎硬件。
很怀念上⼤学时,每个星期天早上10点钟⼏个同好静静守候在收⾳机旁如饥似渴地聆听半个⼩时的“听众点播歌曲”,现在还有这种渴求吗?还记得在炎热的夏夜,第⼀次⽤双卡收录机从岷江⾳乐台的⽴体声节⽬中听到Schoenberg的《净化之夜》,那种让⼈流泪的激荡,现在还有这种感动么?现在晚间的节⽬,不是卖鞋垫就是治肾虚,然后⼀⼤帮马甲打电话进去疯狂追捧,我呸!咋这么像我们⽹络呢?!话说回来,能够让硬件更加完善⼀些,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重播⾳乐呢,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加之现在的⼯作相对轻松⼀些,于是产⽣了好好犒劳⾃⼰的不良动机。
同时这么多年也积攒了好多好元件,更由于有先前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设计经验铺垫,所以决定⾰命了,⼲吧!从哪开始呢?想起⼀句“名正⾔顺”的成语,对啊得先取个名啊!⾳响⾥正好播到⽼柴“如歌的⾏板”,那啥就这个了,⾏板!不急不徐,中庸稳妥,andante!搞定!“未成曲调先有情”了⼀番,开始正题吧。
以前给别⼈做的设计,很多有商业⽤途,所以必须在性能和价格上作⾮常多的妥协。
世界顶级耳放赏析【持续更新,第四更】耳机大家坛全球最大中文耳机论坛世界顶级耳放赏析【持续更新,第四更】前言写这个帖子起于自己被北美过来的烧友en_r勾起来的欲望,在一次私下的交流后,en_r对世界范围内高端耳放产品的介绍激起了我在headfi蒙头看帖的兴趣,于是连着几天,昏天昏地得看帖,也顺便摘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和设计师的介绍,headfi上几十页几十页的长贴是如此得让人痛苦不堪,而产品背后所传达的对声音极致的追求、狂热又科学的设计理念又让人兴奋得难以自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另类的笔记,供日后缅怀。
【持续更新】在耳机大家坛里,如果问一个烧友,最好的耳机是哪一个?是哪一家生产的?估计,九成以上的朋友都会立刻答道,森海塞尔家的大奥啊,小样,谁不知道啊?但如果问到,历史上最好的耳放是哪一个,是哪一家生产的?这个问题就太让人纠结了。
大奥的耳放只能推大奥一只耳机,显然算不得最佳,即便是价格(1-1.5万美金)也不是最贵的。
其他的耳放各有各的特长,有的擅长推低阻耳机,有的擅长推高阻耳机,有的只擅长推KK这样的大口粮、难伺候的牲口。
那么到底,是否存在各色耳机都能推到非常好的巅峰级的耳放呢?这个答案留给你去寻找,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世界上最顶级的耳放,和他们背后的设计师们。
谈到最最高端的耳放,真正的老烧们,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什么,Rudi的RP030?天哪,您一定是新烧。
2010年前的老烧们会告诉你,那一定是SinglePower,也只有是SinglePower!这曾经是地球上对耳机最发烧的人群狂热追求的耳放,史上唯一一台买家敢宣称推HD650能够PK大奥的耳放,也是最具争议,以最凄惨结局落幕的耳放厂家。
它的最高端作品是SinglePower SDS-XLR,以及SS1-XLR,区别在于一台是胆机,一台是石机。
singlepower1singlepower2SinglePower的代表作SDS-XLR耳放有着诸多传奇般的故事,供后来者瞻仰。
NE5532功放说到小功率的耳放,不得不提到20世纪的运放之王NE5532,曾经出现在无数的优秀前级放大、调音电路之中,中频温暖细腻厚实,胆味十足,性价比很高!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很容易地在一些中低档的音响产品中找到它。
由于其体积小、电路简单,所以是讲究实用性、低投入的动手派的首选。
因为NE5532从面世到如今已历经数载,大家对其电路也非常熟悉,有着多种多样的玩法。
在此介绍的耳放的特点是简单、功率小,侧重的是制作的过程。
一、原理分析NE5532是典型的双极型输入运算放大器,用单个NE5532组成的小功率电路有很多版本,本人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思考,对那些五花八门的电路图作了修改,最终确定了原理图(图1)。
放大倍数是由R3(R4)和R5(R6)来控制的,理论上说如果R3(R4)为1kΩ,R5(R6)为100kΩ,则其放大倍数为100倍,但对于耳放来说,这会引起自激,再说就算真的能达到100倍,效果也不可能好,所以这个电路用于前级时也最好别调成100倍。
当然,对于耳放定2~3倍可以让负反馈适量、音质柔和、清晰更通透,但放大倍数也不能太小,否则也会影响音质,大家可以反复调试,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笔者是将R3(R4)定为1kΩ,R5(R6)定为20 kΩ,即2倍。
C5(C6)是输入回路的对地通路,在用于耳放电路时应该加大,原理图中的值为22 uF,但用于此耳放应该加大到100 uF。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电源问题,如果你是使用的稳压电源,要注意稳压电源的滤波要给足,因为本电路本身就非常简单,那么对元器件的选取就比较挑剔,建议在选材时尽量选择质量好一点的元器件。
二、PCB绘制笔者使用Protel 99 SE进行布线设计,大家看到的这个PCB图(图2)是我画的第三版,也是我最满意的一版,前几版都存在着飞线,而这一版是没有的,网上的很多版本都存在着飞线的问题,这对挑剔的动手派是不能容忍的。
由于面积小,所以在接地方面要尽量争取一点接地,输入和输出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
一、耳放的作用。
耳放,是耳机放大器的简称,网上也俗称是耳机的二房。
目前很多高档耳机,都配有耳放,有些人也为中低档耳机、耳塞添加了耳放。
那么,耳放到底有什么作用,加不加耳放,能有多大区别呢?1,耳放作用之一,放大信号。
目前的很多音源,特别是以电池为电源的,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播放时间,输出功率都比较小,比如一般CD为10mW左右,有的CD,MD,MP3只有3-5mW,这与50-1000mW额定功率的耳机、耳塞不相适应。
虽然正常听音乐时,输出到耳机的功率只要几mW就足够了,低灵敏度的大耳机需要10mW以上,但这里的功率,是平均功率,对于大动态的音乐,峰值功率可能是平均功率的10-30倍,某些交响乐的峰值功率,可达平均功率的50倍以上,因此,1mW的平均输出功率,有时也需要30-50mW的最大输出能力,否则会出现波形削顶失真。
这个输出能力,对于很多小功率音源,甚至半数以上声卡,都是达不到的。
因此,如果耳机灵敏度不是很高,音源输出功率不是很大,加耳放,对于音质是会有明显提升的。
2,耳放作用之二,匹配阻抗。
如今的绝大部分声卡,都没有了耳机输出插孔,只有LINE OUT插孔。
但大部分人,仍直接将耳机插入LINE OUT插孔听音乐,其实这是不妥的。
LINE OUT输出阻抗很高,一般在数百至几千欧,接入功放或者耳放,阻抗可以完全匹配,接入几十欧的耳机,影响音质在所难免,而且,很多声卡输出电容只有100uF左右,甚至47uF,接入低阻耳机,会对低音信号造成严重衰减。
例如:47uF输出电容的声卡,接32欧耳机,低频截止频率在110Hz,也就是说,110Hz以下的低音,将被严重衰减,此时加耳放,对于音质的提升效果将会很明显。
3,耳放作用之三,调音作用。
很多人说,耳放就是为了保真,调音就是音染,与HIFI的目标背道而驰,调音没有必要。
我认为,适当的调音是允许的,甚至是有必要的,有以下几点原因:a,调音为了更加保真保真,是整个听音系统的事,除了耳放,还包括录音、音乐制作、音源器材、耳机(或音箱)、人耳,还有相关线材,而不仅仅是耳放1个环节的事,如果其他环节有了不可避免的失真,是有可能通过耳放调音来补偿的,虽然耳放不保真了,但整个听音系统会更加保真。
AB类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Class AB Amplifier [收藏]
上传者:dolphin 浏览次数:49
Class-AB 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本文所介绍的低失真耳机放大器是常用op+扩流的改进型.
信号经R1,2/C1低通滤波后送入运放,右声道输出由IC 和晶体管Q1,2,3,4组成。
该放大器的静态电流由Q1,4/R9,10决定,输出级是静态8ma的互补推挽放大器,通过R3,4、R5,6取得负反馈。
正弦波不失真输出测试如下:
纯阻负载输出电压输出功率RMS 32ou5.5v 950mw
150ou8.8v520mw
330ou9。
8v 300mw
680ou 10v150mw
电源采用正负双电源供电,线路见图:
简单的三端稳压并联输出,并用LM431来抬高原7815的固定电压。
由于采用OCL结构的放大,为保护耳机的安全,设计了开机延时并有零点电压偏移的保护线路,如图:
用场效应管的高导通电压特性,就很容易设计RC延时线路,实际制作延时时间为1S. 实际测试也很满意:。
耳放界的不陨明星-PCB哥和你聊聊传奇SOLO耳放的那些事谈到耳放,行内人总能举出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经典47耳放、莱曼耳放等等,当然也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SOLO耳放,而对于其他电子DIY爱好者来说,我想,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耳放?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这个词是很多烧友经常谈论的词汇,耳放是耳机功率放大器的简称,连接在耳机与音源之间,起到发挥耳机实力的作用。
耳机放大器是为耳机专门设计的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推动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机。
普通耳机的阻抗一般为16-32欧姆,中高级HIFI发烧耳机为了获得较好的低频响应,往往采用高密度线圈长冲程设计,这时耳机的直流阻抗会高至200-600欧姆,一般的随身听或者功率放大器都是低阻输出设计,遇到这样的高阻耳机会成倍降低输出功率,并破坏频响曲线,因为这时的末级功率管没有工作在线性区域内。
耳机放大器能适应这些高阻耳机。
同时耳机放大器可以在提高输出功率的基础上,对音质音色进行修饰,形成个性的音质。
关于耳放的分类高端的耳机中分为两类,一种是高阻抗、低灵敏度的耳机,这类的耳机普通设备的耳机输出很难驱动。
用现有的音源如便携视听设备推不动,那么就要选购耳机功放。
来推动设备或进一步提高音质。
还有一类的耳机采用的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设计,这样的耳机主要针对随身听等低阻设备,所以不需要耳放来推动,但也有部分发烧友,用耳放来改善音源的输出音质,来更大的发挥耳机的效果。
耳放从体积上来分,可以分为台式耳放,这种耳放一般体积较大,适合在家庭中使用。
还有一种为便携耳放,体积小巧,可以和随身设备搭配,音量也大。
从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也可以分为胆机(电子管)和石机(晶体管)两种,声音趋向各不相同。
在实际的使用中,根据自己的耳机耳塞添加合适的耳放设备,效果提升是十分明显的。
从工作状态原理又可分为以下三类:甲类放大(class-A)也称A类放大。
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
音频功放电路原理图讲解音频功放电路原理图讲解功放,顾名思义,就是功率放大的缩写。
与电压或者电流放大来说,功放要求获得一定的、不失真的功率,一般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因此,功放电路一般包含电压放大或者电流放大电路没有的特殊问题,具体表现在:①输出功率尽可能大;②通常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③非线性失真突出;④提高效率是重要的关注点;⑤功率器件的安全问题。
而对于音频功放电路,也需要注意以上的问题。
根据放大电路的导电方式不同,音频功放电路按照模拟和数字两种类型进行分类,模拟音频功放通常有A类,B类,AB类, G类,H 类 TD功放,数字电路功放分为D类,T类。
下文对以上的功放电路做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A类功放(又称甲类功放)A类功放如上图所示,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但是A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
尽管A类功放有以上的弊端,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并且内部原理存在着一些先天优势,是重播音乐的理想选择,它能提供非常平滑的音质,音色圆润温暖,高频透明开扬,中频饱满通透的优点。
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也可以是乙类或甲乙类。
2.B类功放(又称乙类功放)B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个晶体管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晶体管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通常会产生我们所说的交越失真。
通过模拟电路的调整可以将该失真尽量的减小甚至消失。
B类放大器的效率明显高于A类功放。
3.AB类功放(又称甲乙类)AB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晶体管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因此AB类功放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D类功放(又称丁类功放)D类功放也称数字式放大器,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具体工作原理如下:D类功放采用异步调制的方式,在音频信号周期发生变化时,高频载波信号仍然保持不变,因此,在音频频率比较低的时候,PWM的载波个数仍然较高,因此对抑制高频载波和减少失真非常有利,而载波的变频带原理音频信号频率,因此也不存在与基波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耳机放大器制作教程作为一名从小就喜欢音乐的爱乐人士,我身边的音乐播放设备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音乐素材的更新也越来越快。
我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CD音源、功放、音箱、线材、听音室这几大件了。
高保真耳机这种灵巧轻便的播放设备逐渐成为我欣赏音乐的首选。
为了让高保真耳机发挥最优效果,需要一台性能优良的耳机放大器(以下简称耳放)来和它搭配。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便携耳放,它结构简单,容易上手制作成功,经过实际听音测试,可以很好的与常见的高保真耳机和MP3,MP4等小型音源搭配,发挥出不俗的性能。
关于高保真耳机放大器的制作文章,大家可能看的已经很多了。
它们大都设计讲究,制作复杂,有的甚至是针对某一品牌或者特定型号的耳机来教音,这往往使得一些从音箱烧过渡到耳机烧的朋友对耳放的制作没什么把握。
通过对这台便携耳放的制作,可以让你对耳机放大器的制作有一定了解,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耳机音乐欣赏系统,为以后制作更高品质的耳机放大器做准备。
先来分析一下耳机放大器的工作特点:1,功率,耳机不同于音箱,市面上常见的高保真耳机,只需要十毫瓦的功率就可以驱动到完美状态。
但是耳放依然是一种功率放大器,不要把它和前级这样的电压放大器混淆了。
2,频响,发烧耳机的频响都很宽,这就要求我们制作的耳机放大器亦应当有足够宽频响,否则就会造成系统瓶颈。
3,信噪比,因为耳机是贴耳聆听的器材,一点点底噪都会影响欣赏音乐的心情。
耳机放大器对信噪比要求比功放要高。
4,阻尼,一般来说,耳机放大器的阻尼应该做成比功率放大器大一些,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一些低品质耳机声音浑浊的问题。
5,接口匹配,便携音源大都没有单独的线路输出接口,我们只能使用它的耳机输出接口,。
DIY的不是耳放而是寂寞...TOCCARE平衡胆结石耳放特别寂寞版才过完光棍节,在寂寞的雨夜完成了TOCCARE .今天上图,让更多的人来感受我的寂寞吧~TOCCARE(由本坛AEON版主完成原型架构设计贵宾午后红茶进化升级为平衡版本的胆结石耳放)在此谢谢老茶的赠板和分享!DIY制作和校音历时一月终于在寂寞的冬夜之初制作完成比起以前的单端版本胆结石电路构架进化为平衡架构电源,工作点再度调整和优化很可贵的是全机使用的晶体管都是老茶多次试验后的优选型号声好,心意更可贵从架构、选管和工作点上已是TOCCARE巅峰之作所以也用我手里的好元器件来搭配制作可谓一波三折电子管是用的英国冷门长屏方环军级长寿命管周边都采用AB碳膜电阻配合,其余是DALE金属膜军规而电源部分的电容如电解和CBB都是以PHILIP为主,声底全面干净,便于校音原定变压器为英国红双C可惜低压部分的双C牛因绕组不分离,不合用好在坛友MONSTOR 1981(SUMMER)兄及时出让了一只RS 英国EI变压器才得以让系统得到厚润的声底,在此再次谢谢!同时又一次证明再好的环牛,也始终没有EI或者双C牛的那种声音的厚度感因为自己很喜欢胆机那种润泽里的淡淡甜味所以退耦用的红头SP,并上英国大D油罐电容和CARDAS退耦而最核心的耦合部分则毫无疑问的采用VCAP TFT做正半波耦合动态凌厉,细节和解析力是其他电容所不能比拟搭配CARDAS黄金比例电容特有的淡淡甜味达到了我个人听音爱好的特殊满足散热是最头疼的,原来太高估热管散热器的效率了现在秋末,散热器上都有60多度虽然元器件工作没有问题但我真担心未来会在夏天把我的有机玻璃机壳烤变形了。
不得不改布局加大散热器。
从声音上自己对比原来的单端版本胆结石最大的提升是声音的层次感和动态可以说是质的飞跃对于动态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动如狡兔,静如处子我的HD600的低频达到了非常好的爆发力和干净度在量足的基础上而不失去质感不像很多耳放初感低频很干净其实是没有量的“残废”所带来的质!对于层次来讲,可以用相机里的宽容度来做比喻无论是最亮还是最暗的声音都可以让你很轻松去感受到而不是很费劲去关注或者已经损失这是建立在声音的结像非常凝聚和清晰的基础上的再配合HD600特有的厅堂感可以非常轻松的感受到各种声部起伏婉转叠漾所以听钢琴太过瘾了钢弦被敲击后与琴身共鸣的残响非常贴合现实的感觉听感透明度的优秀让无论是指尖在弦上抚过的泛音还是大动态下低频的层次和质感都可以感受俱佳这也得利于VCAP的威力!说到这里还有个经验提醒:好的元件,特别是VCAP这种补品元器件,最大的作用只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核心的根本还是电路设计和工作点的优化在调试过程中,更换了一次小信号晶体管,并调整了电流得来对声音的改善是远远超越换耦合电容之类的也有人说我迷失了,应该继续玩高指标路线可是我觉得听感上,自己确实喜欢胆的韵味而不是抱着仪器天天看数据...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看来我确实寂寞还是放图吧:热管散热特写隔离大牛0~240V 变50V-0-50V 旁边小牛是0-110V 变230V(责任编辑:admin)。
图2为电源电路图。
使用电子管整流,以达完美效果。
我测试了 jan-philips 5y3 和 rca 5r4,建议使用两只 5y3 或一只 5r4。
只有整流管后的第一只电容为电解电容,或更好的油浸纸介电容。
扼流圈直流阻抗应小于70欧姆,切记!灯丝采用交流供电,我正在开发一种转换装置以用于像我居住的意大利一样的国家。
在这里,早上的电压高达230伏,而晚上低至196伏。
在我的前一篇文章中,我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直流灯丝电源,但实验中,交流供电的声音更好。
为避免开关冲击声,开机后等待30秒再插上耳机。
也许该在输出端增加一个延时继电器。
机壳的框架由胡桃木制成,尺寸为53厘米x30厘米x5厘米。
上面是3毫米厚的铝板。
所有的输入、输出插座均为镀金品。
照片中额外的八角座是测试6sn7时用的。
360W×2功放制作来源:网络作者:程玉霜字号:[大中小]一. 设计理念及实现方式(1)能推4Ω、2Ω等双低音的“大食”音箱以及专业类大粗音圈的各类专业箱。
(2)要省电、噪声小,发热量小。
(3)音质要好,能适合家居使用和专业使用。
第一点的实现就是要有大的推动功率。
由于目前居室客厅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00W ×2以下功放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本功放设计为4ΩQ时360W ×2,2Ω时720W ×2。
第二点的实现就是电路工作在静态时的乙类小电流,靠大水塘级电容和电阻进行滤波降噪,使功放级噪声极小。
而电路的工作状态又决定了电路元件的发热量很小,与一般乙类电路相当。
配备的大型散热系统是为了应付连续大功率、低阻抗输出时的安全、可靠。
第三点的实现是本功放板的主要目标。
目前公认的是:甲类、MOS、电子管音质好,所以本功放要达到甲类、MOS、电子管的音质。
二.大功率输出的实现要实现大功率,首先是电源容量要大。
本功放配置的电源是在截面积为35mm ×60mm 的环形铁心上绕制的环牛。
响彻世界的音乐传真A1功放!自己动手纯手工DIY音乐传真A1一直是世界各国的烧友们热捧的功放,本着DIY的精神,在一原来曾经FM做维修的热心帮助下,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自制出胜于原机的“国产A1”!、音乐传真的电路设计的非常成熟,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一台好的功放,首先一定要有一套好的电路图,功放电路犹如人体骨架一样,没有好的骨架怎么会有迷人的身材呢?一台功放的电子元件的应用,可以比喻成厨师炒菜,相同的配料相同的菜,不同人炒出来的可能差别会很大。
功放原理也是一样,元件的搭配是不容忽视的。
采用了A1000N/P的原装对管,这里要感谢武哥的无私帮助,才顺利完成作品。
市场上那些所谓的仿音乐传真都是商家为了利益不肯上原管结果改电路改的乱七八糟,几乎都是用1941 5200的对管,肯下点成本的就是MJ15系列的管子了,原管A1000N/P是早期从纯A家族(即A系列开头的机器)A100(A类50Wx2)开始至后期E70、E95等系列(E70一边一对管可达AB类70W,E开头的机器,A1000也有使用过,除了E10这低档型号外)功放专用功率管,是MF为自己的工厂专门在一家英国老工厂订制的金封功率管,所有管经过老化稳定与筛选,懂的人就知道成本了,所有管的电气特性都保持基本一致,其中9字开头的是同时期产品。
之前英国MF工厂一直坚持以人手作坊来小量生产的,就以MF的机器来算最好不要超过正负50V,建议48V或以下,(因MF的机器为了好声推动部分电流都算得很尽的),因厂方也不提供其详细数据,用于其它机器另当别论。
声音开扬温暖细致,低音纯厚柔滑,大动态时非常松容,带有贵气,与市面见的东芝摩托罗拉等高端管有所不同,明显要柔顺得多!!欧洲以前很多老工厂的印刷都不太精美的,因此所有一样型号外观印刷都不太一样。
人民币一对600元。
有谁需要换听请与本人联系,QQ:2388 14503或谁有真机的可以来做比较!当然如果你愿意买我机器也行,因袋中羞涩需要钱准备DIY下一台音乐传真A1功放电原理及调试要点电路等效于把OCL的第二级变成了功率输出,降低了开环电压增益.由于负载是扬声器,阻抗不定,流过扬声器电流有恒流效果.Q1是零地偏流,Q3是R28上的压降偏流,有点不平衡R13 R14用3.7M,R28 R29用的0.47R,电流怎么还这么大呢?前置差分配对良好..应该不用调...前置差分配对失衡会给后面带来麻烦单管电流测射级电阻压降就OK接地搞不定交流声,多半是差分配对没搞好,可调R11,R12试试。
3款国产耳放的试用与聆评就体型而言,珠海斯巴克公司推出的这款HA-1A与市面上所有的耳机放大器相比较,都算得上是一台大型设备。
事实上HA-1A并不是一台单纯的、仅能用于驱动耳机的放大器,在它的机箱内还聚集了其他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例如利用其在8欧负载上可以输出2.2W的功率,可以当作一台小型功放来推动一对高灵敏度的小音箱;同时,利用其14dB的增益,又可以将它作为一台胆前级来使用,对于音响玩家来说,小小的Cayin HA-1A让人感觉乐趣多多。
HA-1A的面板由8mm的铝合金制造,表面以拉丝工艺处理,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
最醒目的是装饰着镀铬饰圈的圆形有机玻璃窗,透过它可以看见里面的4只电子管,工作时则会散发出昏黄的灯光,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窗口下是同样以镀铬表面处理的音量控制旋钮,最下方则安排着电源开关、前级切换开关(PRE IN)以及6.35mm的耳机输出插孔。
当HA-1A以功率放大器的状态工作时,需将PRE IN(前级切换开关)置于OFF位置,此时面板上的耳机输出插孔,以及背板上的扬声器输出端子上才会有信号输出;而将PRE IN开关置于ON时,则HA-1A进入纯前级放大器工作状态,背板上的PREAMP OUTPUT可输出经过放大的电平信号,用于推动后级功率放大器,同时耳机输出插孔和扬声器输出端子上将不再有信号输出。
再来看HA-1A的背板,最上方是耳机阻抗选择开关,共分4档,分别是6Ω~32Ω、33Ω~64Ω、65Ω~120Ω、121Ω~300Ω,用家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所用耳机的阻抗进行选择时,可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以阻抗120Ω的耳机(如森海塞尔HD590、HD595等)为例,需要将开关置于65Ω~120Ω档;而121Ω~300Ω档位上虽然有个121Ω,看上去与120Ω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上输出变压器的对应绕组是以适应更高阻抗来设计的,与120Ω并不完全匹配,音质且不用说,最明显的差别就是音量小了许多。
拜亚A1拆解拜亚动力(Beyerdynamic)是一家来自德国的著名耳机制造商。
作为世界四大耳机制造商之一的拜亚动力,同森海塞尔、AKG以及歌德齐名,在世界范围内收到过无数的褒奖和盛誉。
从1924年,发明影院扬声器上使用的动圈式换能器,并将其应用、演变成世界上第一支耳机开始,已有85年历史的拜亚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售出了不计其数的耳机、话筒类产品;其产品在专业市场上也同样颇受欢迎。
以DT880为代表的拜亚高端耳机产品,以纯正德国血统的中性直白音色而闻名,以其超宽的声场、极高的解析力,在音乐爱好者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同样的,DT880,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名号,也源自于拜亚动力。
DT880的传奇故事最早源于1980年。
当时,DT880耳机的横空出世!它的每次测试成绩都成功击败强劲对手而被评为最具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它的每个部分仿佛都与以前的产品不同,动圈重量仅是通常动圈的小半部分,振膜薄如蝉羽但异常结实,且音色自然,如此杰作当然不可能没有灵魂!它的百分之九十的工序由手工完成。
凭着超凡音质,它基本上是逢试必赢,让HiFi专家们一致认可,也令喜爱它的用户完全折服。
DT880E Special Edition + A1 Headphone Amplifier按照拜亚自己的话来说:A1耳机放大器的推出标志拜亚动力进入了“原音重现”的一个全新视听领域。
实际上,A1是拜亚动力历史上首次推出耳机放大器产品。
经过多年在电路设计基础领域的苦心钻研,拜亚动力的产品设计师们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能与拜亚动力耳机相匹配的耳机放大器,即使用来推对器材有苛刻要求的600欧姆白金级耳机,也能提供绝对真实的声音。
事实上,很多烧友都应该心里清楚,拜亚动力的DT880是一款素质不错的耳机,但是很多拥有DT880的烧友在倾心使用过以后,又将他转手出掉。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DT880不管是在主流耳机市场上,还是在烧友二手跳蚤市场上,曝光率、点名率都很高;另一方面,它则反映出,DT880虽好,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好的耳放来把它推的“好听”。
一.耳机功率放大器耳放耳机功率放大器,因为比较大的耳机阻抗很高,小的随身听是带不起来,推不动,就要耳放,有源的,接在音源和耳机中间。
耳放这个词也是很多烧友经常谈论的词汇,耳放是放耳机的箱子嘛?当然不是,耳放是耳机功率放大器的简称,链接在耳机与音源之间,起到发挥耳机实力作用。
在高端的耳机中分为两类,一种是高阻抗、低灵敏度的耳机,这类的耳机普通设备的耳机输出很难驱动。
还有一类的耳机采用的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设计,这样的耳机对于电流输出的稳定性要求很高。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耳放来改善音源的耳机输出,来发挥耳机的效果。
从体积上来分,耳放可以分为台式耳放,这种耳放一般体积较大,适合在家庭中使用。
还有一种为便携耳放,体积小巧,可以和随身设备搭配。
从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也可以分为胆机(电子管)和石机(晶体管)两种,声音趋向各不相同。
在实际的使用中,根据自己的耳机耳塞添加合适的耳放设备,效果提升是十分明显的。
二.耳机功放电路图原理介绍(1). 图1为耳机控制功能工作示意图,当没有耳机插头接入插孔时,R1-R2分压电阻使提供到HP-IN管脚(16脚)的电压近似为50mV,驱动Amp1B和Amp2B处于工作状态,使HWD2163工作于桥式模式。
输出耦合电容隔离半供给直流电压,起到保护耳机的作用。
输入HP-IN管脚的电压为4V。
当HWD2163工作于桥式模式时,实质上负载两端的电压为0V。
因此甚至为理想状态下,难以引发放大器处于单终端输出的工作模式。
耳机接入耳机插孔使得耳机插孔与-OUTA分离并使R1上接HP管脚的电压至VDD。
这样耳机关断功能把Amp2A和Amp2B给关断且桥式连接的扬声器就不工作了,放大器便驱动输出耦合阻抗为R2和R3的耳机,当耳机阻抗为典型值32Ω时,输出耦合阻抗R2、R3对HWD2163输出驱动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图2也是耳机插孔的电性连接关系示意图,插孔为一组三线插头的设计,尖端和环分别为立体双声道的一个信号输出,然而最外端的环为地。
拜亚A1拆解拜亚动力(Beyerdynamic)是一家来自德国的著名耳机制造商。
作为世界四大耳机制造商之一的拜亚动力,同森海塞尔、AKG以及歌德齐名,在世界范围内收到过无数的褒奖和盛誉。
从1924年,发明影院扬声器上使用的动圈式换能器,并将其应用、演变成世界上第一支耳机开始,已有85年历史的拜亚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售出了不计其数的耳机、话筒类产品;其产品在专业市场上也同样颇受欢迎。
以DT880为代表的拜亚高端耳机产品,以纯正德国血统的中性直白音色而闻名,以其超宽的声场、极高的解析力,在音乐爱好者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同样的,DT880,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名号,也源自于拜亚动力。
DT880的传奇故事最早源于1980年。
当时,DT880耳机的横空出世!它的每次测试成绩都成功击败强劲对手而被评为最具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它的每个部分仿佛都与以前的产品不同,动圈重量仅是通常动圈的小半部分,振膜薄如蝉羽但异常结实,且音色自然,如此杰作当然不可能没有灵魂!它的百分之九十的工序由手工完成。
凭着超凡音质,它基本上是逢试必赢,让HiFi专家们一致认可,也令喜爱它的用户完全折服。
DT880E Special Edition + A1 Headphone Amplifier按照拜亚自己的话来说:A1耳机放大器的推出标志拜亚动力进入了“原音重现”的一个全新视听领域。
实际上,A1是拜亚动力历史上首次推出耳机放大器产品。
经过多年在电路设计基础领域的苦心钻研,拜亚动力的产品设计师们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能与拜亚动力耳机相匹配的耳机放大器,即使用来推对器材有苛刻要求的600欧姆白金级耳机,也能提供绝对真实的声音。
事实上,很多烧友都应该心里清楚,拜亚动力的DT880是一款素质不错的耳机,但是很多拥有DT880的烧友在倾心使用过以后,又将他转手出掉。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DT880不管是在主流耳机市场上,还是在烧友二手跳蚤市场上,曝光率、点名率都很高;另一方面,它则反映出,DT880虽好,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好的耳放来把它推的“好听”。